一季度,国际金融市场在国际政治、经济环境起伏震荡中度过,市场价格在突发因素冲击下大起大落,但价格走势并未引起市场恐慌和不可控制的暴跌,金融市场处于整体向好和有所改变之中。
国际金融市场运行状况
1.外汇市场——美元贬值意愿明显。
2.股票市场——受突发因素冲击。
一季度,全球股票市场经历了较大调整,各经济体股市发展趋势不一、差异扩大。尤其是美国股市持续上涨,上涨态势明显。美国三大指数一季度分别上涨6.4%、5.4%和4.8%不等。道指从年初11670.75点上涨到3月底12319.73点;标普从1271.87点上涨到1325.83点;纳指从2691.52点上涨到2781.07点;全季度道指在12000点三起三落。欧洲三大指数则与美股走向不同,三大指数也出现参差变异。其中英国股市以下跌为主,英国股票指数从5971.01点上涨到5908.76点,下跌1%;德国股市以上涨为特色,德国股票指数从6989.74点上涨到7041.31;涨幅0.7%;法国股市以下跌为主,法国股票指数从3900.86点上涨到3989.18,跌幅2.2%%。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股市下跌明显,分别是1.2-1.5%的下跌幅度。日本日经指数则从10228.92点下挫到9755.10,下跌幅度达到5%,日经指数最低达到7000余点。亚洲主要股票市场价格则有上有下,其中泰国和马来西亚股市上涨,涨幅为1.73%和0.84%。其他亚洲国家则多数为跌。新加坡下跌2.97%,印尼下跌1.69%,菲律宾下跌4.22%,越南下跌5.08%,走势差异性较大。东欧和非洲以及拉美股市也参差不齐。
3.黄金市场——阶段性技术调节。
一季度,黄金市场价格从1422.90美元走到1439.90.美元,国际黄金价格上涨1.3%。整个季度国际黄金价格一头一尾的数据变化并不大,但是交易过程中的变化偏多下跌技术调整,黄金价格1-2月的下跌较为突出,1月4日发生过44.10美元暴跌,跌破1400美元水平,但从2月底以来,黄金价格开始上涨,最高水平是3月7日的1444.40美元,再度刷新历史纪录。
4.石油市场——价格调整复杂。
一季度,国际石油市场涨势突出,石油价格指标从91.55美元上涨到106.72美元,上涨幅度达到16.8%,上涨15.34美元。纽约市场石油价格在3月初上涨到100美元,而1月30日伦敦布兰特石油价格跃上100美元,成为2008年10月以来28个月来的价格新高。主要原因在于受埃及突发因素的刺激。2011年以来国际石油市场一个显著变化是,纽约石油价格低于伦敦布兰特石油价格,而且两者之间的差价达到16美元水平。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原因在于其本身的技术需求和突发因素的刺激。
5.市场利率——方向难以确定。
一季度,市场利率变化较大的,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面对通胀压力的扩大,多数国家开始紧锣密鼓地加息。如,印度、越南、巴西、韩国、南非等国频繁使用加息对策。各国之间的利率差异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利率差异较大。发达国家依然处于稳定低利率和观望低利率状态,发展中国家则处于防控通胀的加息密集阶段。虽然目前市场有发达国家利率启动的呼声,但目前依然不明朗,继续在观望之中。
6.银行业——利润增长明显。
一季度,全球银行业发展超出预料。尤其是美国的银行业表现突出。美国银行业一季度宣布的去年盈利水平超出预计,创出30年代以来最大的利润增长年份,进而使得全球银行业市场重现生机与活力。与此同时,国际银行业的差异进一步拉大,银行格局呈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态势。一方面,强强合作进一步强化了西方银行。尤其是美国银行保持着全球领先的资本实力。2010年美国银行业净利润总额875亿美元,为近3年最高水平。而欧洲虽然有欧债危机的冲击,但银行业的稳健依然可见。而德意志交易所集团和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在2月15日宣布组合,将合并组成全球规模第一的交易所运营集团,显示出西方的金融机构强强组合已成为趋势。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韩国银行业反遇倒春寒。2月19日,韩国6家储蓄银行被停业6个月。而又有更多国家银行经营压力在加大。国际银行业的这种不均衡,继续扩大了世界经济与金融的不平衡。
国际金融市场新的特点
1、突发因素尚未破坏经济实质。
2、市场价格形成的基础条件已经有所转变。
尽管一季度国际金融市场价格变化较大,预期心理进一步增强,但从市场价格看,市场配置已发生根本变化,尤其是价格高涨的基础已经完全不同于传统理论,从需求推动价格转向了投资决定价格。而在投资格局转变的过程中,投机因素的上升和实际投资需要占量越来越小形成对比。这种结构变化可以从国际黄金市场的价格情况得到证明。在2009年之前,国际黄金市场主要是由需求决定价格,之后则演变为投资主导国际黄价格趋势的变化。当前,全球经济复苏趋势明显,而此轮复苏的基本特色与传统市场完全不同,本来由供给和需求决定的结构关系,已经转向由投资和投机份额与技术决定的市场条件。因此,当前谈论市场价格的基础已经完全不同于过去,不仅需要跟进对市场新结构的了解,更需要参考市场新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