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嘱无效的九种情形主要是遗嘱人不具备一定的民事行为能力、遗嘱内容不能体现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遗嘱的内容不符合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多份遗嘱内容冲突等。
遗嘱无效的九种情形有:
1.遗嘱人不具有完全行为能力;
2.遗嘱内容不是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3.由于遗嘱继承人的原因导致遗嘱无效的;
4.基于财产处分上的原因而遗嘱无效;
5.遗嘱违反法律强制性抚养义务而导致无效;
6.多份遗嘱的内容冲突造成的遗嘱无效;
7.遗嘱形式不合法导致的遗嘱完全失效;
8.遗嘱继承、遗赠和遗赠抚养协议间冲突造成遗嘱无效;
9.遗产中的消极财产大于或等于积极财产,即债务清偿后无剩余财产,导致遗嘱无效。
遗嘱和遗赠的区别:
1.主体不同:遗嘱的主体是法定继承人;遗赠的继承人可以是法定继承人,也可以是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2.取得遗产的方式不同:遗嘱继承人可以直接参与遗产分配;遗赠继承人不直接参与遗产分配,需要从遗赠执行人或者遗嘱继承人那里取得遗产;
3.承担义务不同:遗嘱继承人需要承担被继承人的债务;遗赠继承人不需要承担债务,一般在债务清偿完毕后,才能接受遗赠的财产。
遗嘱不需要经过法定继承人同意。法律快车提醒,因此,按照民法典的规定,公民可以订立遗嘱处分个人的财产,只要该遗嘱是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并且符合法定形式就可以产生法定效力,而民法典中对几种遗嘱的形式有明确的规定,无论是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或者口头遗嘱,都不存在被继承人子女签字同意的规定。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