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管委会要搬去临港,媒体上说临港房价炒翻了天,真相到底如何?昨天是星期天,有媒体人士直接去了临港进行实地探访。总的感觉是:“过去政府花力气,现在临港没人气,未来新城很洋气”。要说临港楼市“火爆”,恐怕还是言过其实了。
临港的未来无疑是美好的,但买房这件事,还是要理性,咱老百姓口袋里的钱,都是挣出来的不是印出来的,对于媒体上的起哄和房产商的忽悠,直通车君为您一一甄别。
谎言一:抢滩临港,这里将来能成为“未来香港”
直通车君:这家房产商也太大胆了,一点也不讲政治,临港能与香港比吗,上海政府在自贸区这件事上,提到香港,还得小心翼翼呢。
未来跟香港比?先比过外高桥再说。
目前,外高桥新房市场以中高端住宅为主,而临港新城的则以低价段的刚需房源为主。
据21世纪不动产上海区域市场研究部统计显示,2013年至今,临港新城板块新房成交26.6万/平方米,均价为1.2万元/平方米,甚至不足同期外高桥新房均价的4成,为34.6%。
从价格段来看,2013年至今,外高桥板块均价高于3万元/平方米中高端房源的成交面积为19.4万/平方米,占整体新房成交的74.1%,而临港新城该价格段新房市场成交占比则仅为0.2%。
除了价格段,从产品面积段也同样可以反映两个板块新房市场之间的差异。
据21世纪不动产研究,2013年至今外高桥板块140㎡以上的大户型房源成交1009套,占整个新房市场的66.6%,而临港新城板块该面积段房源的占比则仅为14.5%,
相反,同期90㎡以下的小户型房源在临港新城板块新房市场的占比则为60.9%,外高桥板块仅为2.2%。
谎言二:去年9月底自贸区成立之后,房价大涨,交投活跃
直通车君:临港房价涨得快是真的,但交易一点不活跃,好不容易找到一家中介,还是由房产商售楼处代劳的,这表明新房好卖,二手房几乎没有成交。
去临港新城之前,直通车君致电中原地产、德佑地产、21世纪不动产等品牌中介,得到的回答都是:在临港没开门店。
不设门店的理由,有两条:一是临港地区的楼市“还不太成熟”,二手房挂牌量有限。二是临港的房子主要以投资为主,大部分人买了之后会“捂”着,转手率不高。
开车转了几圈,直通车君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由宜浩公馆售楼中心“兼职”开出的房地产经纪门店,结果还是大门紧闭,玻璃窗上只贴着几张房源租售单。
价格是上去了,交投却不活跃,属于典型的“有价无市”。
谎言三:目前临港的房价很合理,一点都不高
直通车君:临港房价一年之内涨了那么多,一位住在临港新城附近的农家乐老板对直通车君说,“我看有点泡沫”,她指的是,保利湖畔林语开出每平方米2万的价格,还被抢空了。
确实,临港新城地区一手商品住宅均价已由去年一季度的10430元/平方米,涨到了四季度的15002元/平方米。
在售楼中心,直通车君碰到了一位在谈租房的女士,她说自己在新区政府工作,2007年买到了一套配套房,每平方米5000元左右,现已涨到了1.7万元,五年的禁售期过去了,但现在不会卖,过几年也不会卖。因为“看好临港的发展,未来肯定会大大升值”。
觉得临港目前房价不高的,是准备“捂”房的,想买了现在住的,还是另找地儿吧,毕竟临港目前的人气也太差了点。
谎言四:这两年在临港投资房地产,马上就赚钱
直通车君:临港地区开发已提了多年,基础设施投了大量的钱,早期投资商也看好这片热土,但任何一个新城建设,都有个漫长的过程,无论是投资商还是投资客,比的是耐心。
最近到临港来买房的,确实多了。保利湖畔林语卖得火,原因之一是,“单价2万元的精装修房在上海找不到了”。
售楼处小伙子强调说,这是临港地区目前唯一开盘的商品房小区,上个月,他们刚推出了一栋小高层的52套房子,面积99平方米,全装修,都是一房一价。现在,只剩下了两三套房子了,都在一楼和二楼,单价也达到了2.1万元。
真的“只剩几套房”?小伙子说,还有两栋小高层也建好了,但还不知何时开盘。
而申港大道、环湖西二路口的商办楼“领港银座”,原本总共推出了280多套写字楼办公室,如今也号称只剩下了“十几套办公室”,单价在2.9万元到3.3万元。他们都表示,春节后售价将会更高。
这很容易让人揣测:会不会是捂着一批房源,等价格炒得更高再卖?非理性一时炒上去的价格,买房客还是得小心点。
谎言五:地铁通了,临港新城目前适合市区的人买房居住了
直通车君:中国的事,被投资客一搅和就变味了。最近买房人多,都是买了作投资的,这个趋势未来会造成“空城”、“睡城”现象。
一条通往滴水湖的小路,竟难得出现了人来人往的景象。直通车君向小路深处走去,只见尽头是一片芦苇地,弯角竖着一块地铁指示牌,不远处是围在工地内的16号线的滴水湖站点。
地铁站外,来来往往的,大多是结对的花白头发的老年人,站点附近,不时还可见到成群的农民工迎面走来……
临港新城目前的居住主力人群是教职工和外来人口,海洋大学、海事大学、市六医院东院等大单位的配套房,很多都在出租。一些小区,现在入住率只有30%多。
显然,临港新城目前面临人口导入、生活配套等方面的掣肘,如何“产城融合”,将是摆在新区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不过政府是下了大决心的,“挥师南下、决战临港”,今年临港的变化会很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