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沪指南买房第二课——房产中介鉴别手册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9.05.15

大家好!很久没更新,因为最近都在和中介斗智斗勇,实名心累。

本来第二课想写新房VS二手,无奈中介这个不安分因子,购买新房二手都要碰到。为了广大亲朋好友的安全,一定要提前上辨别行走的巨坑这一课!

以上海为例,市面上的中介主要分为:连锁大中介、猥琐大中介、流氓小中介、大妈店和交易平台这么几类。每一类都有自己的优劣和独特的陷阱。

根据个人亲身经历及各大买房群、买房论坛信息,罗卜将各种中介信息整理总结如下,希望本号读者都能认清身边潜在的风险,理性交易!

正文开始之前,再插播一下买新房和二手房需要中介的不同点:

买新房,找不找中介价格都是一样的,不过开发商会给带来成交客户的中介一笔渠道费,可以暗戳戳跟中介商量分了渠道费薅个羊毛(这个别说是我教的);

买二手,中介基本上是必须接触的一个群体,这一课先了解敌人,下一课讲怎么避开这些不靠谱因素跟上家手拉手。

另,本文无意冒犯中介行业,只说自己及身边朋友所见所感的事实。

搬好小板凳,划重点了。

01

连锁大中介

BIGNAMES

基本档案

特征:实体店面多,从业人员素质较高,行为较为规范,信息透明度高。

费用:缺点很明显——费用必定水涨船高,官方佣金费率一般宣称三个点(3%的房屋成交总价),可以视谈判结果适当打折,但一般也不太可能低于两个点。

代表:链家(俗称绿皮),我爱我家(俗称黄皮)

使用感受

谈判:不得不说大公司的安心承诺和谈判方式还是比较透明的,至少链家是直接让上下家面对面见面谈,玩猫腻手段的空间较小,不过帮你砍下来价的可能也比较小。

成交:听置换过房子的同事说服务什么的比较全套,也比较放心,尚未亲测。

02

猥琐大中介

BIGCHEATERS

与绿黄两家不同,还一些连锁中介真的是臭名昭著,掉坑几率五成以上。

特征:实体店面比上一档少了一些,但也算是连锁店,从业人员素质直线下降,开始出现坑蒙拐骗现象,民事纠纷屡见不鲜。

费用:可以谈,视公司大小一般两个点上下。

代表:TPY(自己拼出来,号主怕被惹麻烦,俗称红皮),中原

信息:没研究过这两家是否有自己的房源APP,但安居客上能看到的这两家中介发布的房源,真假难辨,水分比较大。

图片源自网络讨论群,转载请注明出处

谈判:论坛上搜索了一下,这两家名声差真的不怪竞争对手抹黑。欺上瞒下两头收中介费、分开谈判两边都骗、动不动起诉客户的事例实在太多。有兴趣的童鞋可以去篱笆论坛上搜一下TPY,呵呵。ZY也半斤八两,以养律师起诉客户著称。

图片源自网络论坛,转载请注明出处

ZY大规模起诉客户记录

成交:不敢试用。。

03

流氓小中介

LITTLEBASTARDS

费用:杀价空间较大,可以一个点左右甚至更低。

代表:这里点名放两个奇葩——

信息:在各大房地产门户网站发布虚假房源信息是常见手段,没指望它们说过真话。威逼利诱房东签独家协议也是常见手段,所以它们手里倒真的有一些大中介没有的房源,而这些房源也绝对不会被挂倒网上。挂网=告诉全世界中介:快来抢我生意啊!

带看:带看的时候再不对你好点,你能乖乖上钩?

谈判:签字前坚决不让上下家见面,中介两头传话捣浆糊,能坑一个是一个,你的死活跟他完全无关,他只想快点让你签了字好收中介费。各种其他费用也是巧立名目,比如银行贷款早就取消了的资产评估费用,一些黑心中介根本不会告诉你取消了,照收无误。如果你没看清楚就签了字,不好意思,反悔打官司也算你输。总之就是体验差到极点,普通人很容易被他们洗脑带节奏,什么今天不签明天就再没有这么好的房子啦,定力不强的一不小心就要签字上钩。

成交:呵呵。看命吧。

当然,上述情况也不能一概而论,某些小中介里的某些人,还是正直且善良的。不过这个行业大风气如此,所以才一天到晚遭人口舌。

04

大妈店

BIGMASHOP

主要特征跟上述小中介差不多,不过个人认为反倒比连锁小中介更靠谱一点。大妈店一般就是一家独营,主做一两个小区,跟业主们都是街坊邻居老熟人。挂牌价可能有水分,但成交不至于行骗。不过,风险终归是不可避免的有,比如突然倒闭、拿你钱跑了等等。。。具体情况须具体分析。

05

交易平台

TRADINGPLATFORM

特征:上下家拉手直接交易,跳开中介。

费用:一般是固定服务费两万,有不同服务套餐可选。

代表:目前应该就大房鸭一家?

信息:房源偏少,更新不及时,不过在这里挂牌的上家一般都是诚心卖的,多一条路让你找到他。

带看:据说是街坊邻居退休的叔叔阿姨啥的带看,因为他们自己就住本小区或附近,对生活起居的评价比职业中介更中肯。然而带看好像只有几次免费额度,完了按次付钱。

THE END
1.“黑中介”巧舌如簧骗巨款难逃法网有人打着中介的幌子,干着坑蒙拐骗的勾当。刘某曾与丈夫开过一家以买卖房屋为主业的中介公司,数年经营下来也算衣食无忧。三年前,刘某离了婚,为了继续维持生计,就干起了房屋买卖“黑中介”的业务,可没想到她不走正道,起了“无本万利”的心思。 2022年6月,刘某向多名预先登记的意向购房人谎称,靠她的私人关系http://sqshuyang.jsjc.gov.cn/yufang/202411/t20241128_1680406.shtml
2.我被房屋中介坑了房产中介设置合同陷阱的行为可能构成欺诈,违反了《民法典》中关于诚实信用原则的规定(虽然直接法条引用为《民法典》第九百六十一条关于中介合同的规定,但欺诈行为同时触犯民法基本原则)。当你发现被房产中介坑了,特别是遭遇了合同陷阱时,应首先保留好相关证据,如合同文本、中介的承诺记录等。接着,你可以向当地的房地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6758462.html
3.房产中介的欺诈手段有哪些生活中,当我们在租赁房屋或者买卖房屋时,难免会与房产中介打交道。而众所周知,现在很多中介属于黑中介,经常利用各种手段骗取高额回扣、吃差价、克扣押金等等。那具体而言,房产中介的欺诈手段有哪些呢?律图小编马上为你做详细解答。 一、房产中介的欺诈手段有哪些 https://www.64365.com/zs/772626.aspx
4.曝光黑心无良中介——军豪中介,不择手段欺瞒消费者,坑蒙拐骗!房产房产中介竟可以一手遮天? 大家好,我是本次事件的受害者,百般无奈,我才想到了通过发表这篇曝光稿来曝光黑心中介,为我的权益发声。当我第一次来到宜兴工作打拼时,我就给自己制定了目标,一定要在这里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留下并融入到这个城市之中。经过我几年的打拼与奋斗,我终于积攒了一笔买房子的钱,所以我https://www.jianshu.com/p/a663833956ad
5.香河三强集团的房子不能买,坑蒙拐骗最在行!没有预售证,强制收房,爱在二手房买卖中,因每位买方和卖方的情况都不尽相同,再加上房屋中介公司的素质和责任等不确定因素,使得房屋买卖纠纷很容易发生。为了让房产买卖行为顺利,减少那些既花精力又花时间的纠纷发生,这里分别为买卖双方在5个环节支招。 卖房者主要有挂牌、收定、签约、收款、交房过户等五个环节 一、挂牌时明确委托方式和期限https://iask.sina.com.cn/b/PzFOM4Dc6Ml.html
6.房地产中介公司五种运营模式的探讨(精选3篇)所以国内目前大多数地方的房地产中介坑蒙拐骗、吃差价、暗箱操作等等行为依然盛行,行业监管极其差,往往是不出大事没人管的局面。天津的汇众事件、合肥桃园[最新消息 价格 户型 点评]事件以及北京的坚石事件就是近几年发生的行业恶性行为,最近的当数去年底深圳的中天置业事件了,不知道这样的恶性事件今后还会发生多少起https://www.360wenmi.com/f/fileb4xny4yz.html
7.房产中介将迎史上最严整顿,听说中介们最想穿越回宋朝但是当东叔在网上搜索“房产中介”字眼时却发现,超过七成都是负面信息,“坑蒙拐骗”似乎成为了这一行业的代名词。 不过也并非所有中介都是如此,部分害群之马把房产中介行业坑苦了,才造成如今整个房产中介行业乱象的局面。所以,此次住建部加大力度整顿房地产中介乱象,对于约束中介行为,形成快捷、规范的中https://xa.loupan.com/html/news/201606/2338226.html
8.千万不要在相信西安崇阁房地产中介,上当受千万不要在相信西安崇阁房地产中介,上当受骗肯定不止这些,在网上查查崇阁房地产欺诈,一看吓一跳,虽然每次数额都不大,好多被骗了,只能忍气吞声,也不知道该怎么曝光这家,让西安的小伙伴都认清这家店,不要在上当受骗了,不行就报警! 查看全部 崇阁房地产(北城国际店) https://m.dianping.com/review/950969529?source=pc_jump
9.独家揭密——房产中介的那些事儿重庆杂谈业确实没有好印象,反正一提起中介,就自然而然的要在前面加个“黑”字,和坑蒙拐骗联系到一起,和https://go.cqmmgo.com/forum-233-thread-95271694424168182-showthread-51302498-puid-51302498-1-1.html
10.找中介买(租)房避免受骗三诀一般说来,规模大的中介机构,其专业人员数量多,水平高,信息资源丰富,中介行为也比较规范。目前本市房产中介行业的一个通病是规模过小。规模小往往造成实力弱,信息量及信息流通范围都受到局限,一些中介为了招揽客户,只好连吹带侃,信口开河,坑蒙拐骗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选择中介公司时,选择规模大些的相对更为可靠。https://www.ynhouse.com/news/view-7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