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买了房的,突然心里没底了:“这是要锁死市场啊,会不会暴跌套牢?”还没买房的,心中涌出窃喜:“还是党和政府贴心,让你房价涨涨涨!老子的春天在前方!”一干地产从业者的朋友圈里则是哀鸿遍野:“这是史上最严苛政!”是“最严苛”的政,还是最严的“苛政”?文字功底,可见一斑。
政策总是天雷赫赫的扑面而来,挡不住,惹不起。在我们讨论这种涉及方方面面的大政策之前,先听我讲俩故事。听完故事再说。
前一阵,有位北京工作的老哥,回郑州办差,得空坐在一起喝茶。他自嘲说是在一个地位挺高的部委大单位里当一个地位不高的小喽啰,每天做的主要就是三件事,一是给写材料做ppt,二是给上司贴票报销做好服务,三就是开会做笔记。
突然有一天,整个大单位的大boss忽然召开会议,决定推行一项新的财务制度。简单说,就是要把财务报销的整个过程信息化。具体怎么做呢?每个单位配发一台扫描仪和一套信息系统,拿来报销的每一张发票都要把发票的图片扫描到系统里,然后手动在信息系统里录入发票的票号、开具单位、纳税人识别号、金额日期等全部详细信息。是全部信息!!
老哥有一天扫描票据的时候系统黑屏了,两个多小时的劳动烟消云散,于是彻底崩坏,咬牙切齿的发牢骚。处长端着个茶杯从屋里踱出来,拍拍他的肩膀,只说了一句话:“忍住,这事儿撑不过一年。”
老哥莫名其妙的看着处长:“难道您老人家有什么消息?”
处长可是见过大世面的人,根本就不接下茬儿,只是淡淡的说了句“等着看吧,别急,来,我这儿有茶”。
于是老哥就硬着头皮扫了大半年的票、录了大半年的系统,每次原本两个小时就能搞定,事情都得弄上大半天。
过了不到一年,突然有一次开会传达精神,说为了迎接xxx大型活动,务必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主动作为、提高运转的效率、精简事务流程之类。文件的附件细则里有个十分不起眼的括弧,里头一行小字儿“之前配发的扫描仪、信息系统暂缓使用,财务报销按照原有流程执行”。
老哥拿着文件去找处长了。处长还是在喝茶,在镜片后白了他一眼:“老大一次性做决定,左右的人又没人敢劝,但让所有下面办事的人都难受得不行。这样的制度,无论出发点有多好,效果都是坏的,只要不是傻瓜都看得到。所以,就会等着机会,把坏制度废除掉,只不过看用什么理由、用什么形式而已。”
“关键是在撤销坏制度之前,能熬住。熬得住,就能等到出头的时候。”
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让整个苏联势力范围的人口锐减,比例严重失调。电影里英勇的苏联红军永远是高喊着乌拉向敌人的阵地发起风卷残云的冲锋,但英勇也有代价——作战部队伤亡共2335万人,这可大都是青壮汉子!
于是,现实生活中青壮年男性人口的锐减已经直接影响了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稳定了。苏联大哥和他的东欧小兄弟们立刻就高瞻远瞩地采取了断然的措施。
苏联对多生子女者大肆赞颂宣传,连遥远的中国人民都有所听闻的40年生了69个娃的“英雄母亲”,只是母亲奖章(生育5-6人)、光荣母亲勋章(生育7-9人)和英雄母亲勋章(生育10人以上)政策体系下的代表人物之一。
英雄母亲勋章、光荣母亲勋章、母亲奖章(由上至下)↓↓↓
苏联政府对无子女者课以重税,而且是坚持不懈的从四十年代一直征收到九十年代苏联解体。波兰则推行一个更厉害的“公牛税”——“公牛”指不结婚的男人,想让男性都结婚,以此提高生育率。换一句话说,连当条单身狗都有错!
当然,最有创造力的还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东欧小国罗马尼亚。为了提高人口数量,增强国力,1966年罗马尼亚伟大领袖齐奥塞斯库同志废除了从前关于个人可以自由流产的法律,实施了禁止堕胎的要求。政府宣称,胎儿是社会的财富,不生育孩子的人就是背叛国家;并规定完全禁止离婚、每对罗马尼亚夫妻至少要完成生4个孩子的硬指标!紧接着,国家颁布法令,节育和堕胎都属违法,不能受孕的女性要交纳税金,打胎者将受到判刑和囚禁,妇女月经要受到严格地检查与盘问。这些负责检查妇女怀孕情况的人,则被称呼为“月经警察”。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齐奥塞斯库同志↓↓↓
在这项政策实施一年之后,罗马尼亚的婴儿出生率翻了一番,看起来果然是首长英明,决策正确,光荣伟大。然鹅!地下流产与堕胎的服务也随之出现,怀孕妇女的死亡率不断上升。在婴儿出生率快速增长的一年中,罗马尼亚的婴儿死亡率也增长了145.6%!!
妈的这就是打脸啊!于是,新的要求随之颁布:婴儿出生一个月以后,再发出生证。如此一来,那些在未满月中夭折的婴儿就不会计入到死亡婴儿的总数当中了。统计口上套路深,就是这个道理。
就是这一切,都没有挽回罗马尼亚人口出生率在这一年的小高峰后持续下降的悲惨结局。根据1985年的统计数据,六十年代,罗马尼亚每一千人只有13.4成活婴儿,即每年增加20万婴儿;七十年代早期,每年人口增长则下降到10万;而到了1983年,年新增人口只有6万5千人。
为什么这一些看起来意图非常良好、政治特别正确,甚至是在国家以法令的形式强制推行的政策,最终却并没有起到相应的效果?甚至还起到了反效果?
除了宇宙第一强国不世出的天降伟人,谁也不是永远不犯错误的神仙。每年全世界大大小小的政府部门,不知道得发布多少政策、开展多少调整控制。社会本身是一个超级复杂巨系统,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里,统治和决策者们搞政策、调控,更多的是靠决心、经验判断和运气。真正对复杂巨系统和政策效用开展高水平的研究,其实也就是近几十年的事情。
中国的互联网上已经不允许对天降伟人有不敬的称谓↓↓↓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麻省理工学院(MIT)的J.W.Forrester教授为分析生产管理及库存管理等企业问题而提出了“工业动态学”,后来发展为“系统动力学”,慢慢演变为一门分析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学科,也是一门认识系统问题和解决系统问题的交叉综合学科。
其中一个最核心的观点,就是系统的运行并不是线性的,而是存在反馈的。放到政策领域呢,就是说,你颁布一项政策,人民群众并不会乖乖的就照准执行,而是会根据自己的利益作出判断、选择,而这个选择反过来还会影响到下一步的政策。
Forrester教授的学生里有一位Peter.M.Senge,中文翻译作彼得圣吉,就是后来风靡全球的《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和学习型组织的创始人。
老帅哥彼得圣吉(黑白图更文艺,其实他还健在)↓↓↓
简而言之,就是出现了问题的症状,却不去分析结构根源、为了“短平快”而放弃根本解,光是针对现象下猛药,看起来成效斐然,最后药多伤身,进一步恶化了系统的结构,弄得根本解决的方案成本越来越高,以至于只能干等完蛋。
系统基模之“舍本逐末”(ShiftingtheBurden)↓↓↓
然鹅!!政策的受众不是一台一台地接收指令的机器,而是一个一个活生生、有想法、会打自己小算盘的人。
大单位里来一个操蛋的财务制度,看似高标准严要求,其实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财务预算规定的不合理,而是单纯的折腾得干活的人心力交瘁——既然这么难报销,老子不报了还不行?可干可不干的活一律不干,可花可不花的钱一律不花,到年底一看,预算多出来好多没开支完,自己挖了个流程长进度慢的大坑,突击都没法突击,第二年预算咔擦少了一大票,有苦都说不出来。
小国家罗马尼亚搞强制生育,但是如果多生会直接导致生活水平下降,也无法保障孩子的医疗教育条件,那么为什么要多生?怎么敢多生?齐奥塞斯库同志不能解决住房的拥挤、医疗条件的简陋和育儿条件的匮乏,光是派干部挨家挨户查怀孕状况的政策期望必然要失败,并且遗患数十年啊。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句话其实说的一点也没有错。
楼市的根本矛盾在哪里?是不是价格高?
不是,价格高只是现象。
楼市的根本矛盾在供给和需求,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资产保值的旺盛需求和楼市、土地供应量人为稀缺之间的矛盾。
供给少而需求旺,价格就会上涨。供需这个矛盾不解决,甚至是加剧,只会进一步抬高房价的预期,而这个预期则会进一步扩大需求。于是,房价就会进入上涨通道。
在市场经济下,房价上涨了,供给方为了牟取更大利润,就会扩大产能,加大产品投入,以满足市场需求。当市场需求得到满足,价格就会回落。
然鹅!!我们的土地供应问题不是由房地产市场说了算的。
深层一点的问题,是我国各区域各城市之间资源分配严重不均匀和人民群众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之间的矛盾。哪里有更多、更好的资源,人民群众就要到哪里去。所以,农村的要进城,地市的奔省会,全国人民都热爱北上广深。
一线城市的美好资源蛮多是计划性政策分配的。我们这些外地乡巴佬也想去分一杯羹是不可以的。于是乎,户籍、摇号、限购各种手段都出来,连开个网约车都要“X籍X牌”。
然鹅!!人民群众是活的。想当年穷困潦倒的时候,福建的群众为了过上好日子,能蜷缩在集装箱里几十天偷渡去美帝;广东的老百姓敢在边防部队的枪口底下跳进深圳河游向香港。
要知道,珠海市政府刚刚发布了《珠海市人才引进核准办法》,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职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等10类人员可以直接落户珠海!
珠海引进人才新政↓↓↓
曹德旺们说话的时候都会胆战心惊,但是还有大量的群众压根就不吱声,直接就拿脚投票。
很多政策也许只是影响一下财富分配的格局罢了。复杂系统的根本结构,口语化一点叫做“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