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映员小七:喜欢up主反复求证的过程,看得很感动。
@康呦喂:真正的困难是坏人不坏。
遇到最困难的事儿不是在于我们遇到的现实危险,因为我们接触的大多是较为浅层的社会阴暗面,我们怂,所谓“坏人”自己也怂,所以少有危险。
真正困难的是真相难以验证,害怕自己误伤好人,害怕自己借正义之名误吃了人血馒头的那种心理困境。
比如在暗访老人直播的时候,比如在卧底打黑工的时候,我们最怕的是,我们暗访揭露的目标不是坏人,没做坏事。
如果证据难以收集完整形成闭环,对方的“作恶”行为无法经过多方验证,那么我们身上就一直会有一种道德枷锁,陷入真假难辨的窘境,这是最让我们痛苦的。
@奎:希腊神话就是家庭乱伦剧,近亲结婚实在没眼看
@熊本:他讲怎么赚钱更擅长有趣。
@木头9023:主播后面背景是哪里啊?这么漂亮。
这期视频的拍摄地点是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是个非常适合度假的地方。而关于最近没更创业视频原因:饭局比较多。
中国航天技术进步真的很小吗?
@蠓虫:和维珍银河太空船有什么区别?
@酷玩实验室coollabs:我们的动力尝试是人类大气层内飞行器从未做到的。
首先最大的不同就是现在维珍银河的小火箭飞机只能进行亚轨道飞行不能上太空,而我们未来的可回收载人航天器不仅可以上太空,根据计划还有深空探测型号。这一点是两者最本质的区别。
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可以比较两者的工作参数和工作状态。
维珍银河的飞机采用的是超长展弦比的双体飞机,飞行高度有限。机翼的长展弦比可以让飞机在高空和相对低速情况下保持稳定飞行。
比如这次维珍银河的重启发射,火箭小飞机发射高度也就一万多米,高于客机常见飞行高度,但低于包括U-2等飞机的飞行高度。
而我们的腾云工程是需要利用多种发动机形成的组合动力,实现在3.5万米高空7倍音速的飞行之后才会进行一二级分离。这种飞行条件是载人飞行从未实现过的,人类现在在大气层内航空飞行的最快速度是由美国的火箭动力飞机X-15在1967年创造的,当时飞行速度为6.7马赫。
我国现在要实现的腾云工程不仅速度更快、重量更大,发动机也不是简简单单一个火箭动力。要实现这种飞行必须基于高超音速飞行的深刻研究和发动机的深入理解才有可能。
简单来说,维珍银河和一架轰炸机带着一枚大号导弹,然后在空中发射这枚导弹的难度没有本质区别。即使之后通过加大火箭的推力实现轨道飞行,相比于航天飞机也并没有本质突破。
至于我们的可回收载人飞行器,则将一二级分离的条件设置在高空高超声速区间,其中一级会采用混合了涡轮发动机、亚燃超燃冲压发动机和引射火箭的组合动力发动机,最大化利用大气层内氧气。
这种动力尝试是人类大气层内飞行器从未做到的,也是人类将航天发射成本向航空飞行靠拢的又一次伟大实验。
汽车客运站消失和高铁普及到底有没有关系?
@edenlian:现在难得一见这么充满人文关怀的内容。
@圈内师老师:希望透过某个产业的衰落,去看一个更大的变迁。
客运站的消失,是多重因素导致的,私家车的发展冲击了中短途,轨道交通的发展冲击了长途,多种交通方式多发展,共同导致了汽车客运的衰落。之所以强调了高铁的影响,有两方面原因:
首先,最近十年,很多大城市为了缓解城市拥堵、推动城市区域化发展,主动将客运站迁出市中心,同时也在推进高铁进城项目——就城市规划的层面来说,高铁站“取代”了汽车站,是城市在主动淘汰汽车站。
其次,高铁和整个轨道交通的发展,其实是中国城市化、区域化发展的一个代表,而和它相对应的农村客运难以及农村客运难代表的农村空心化,是城镇化进程的“副产品”。
城市发展更快、轨道交通发展加速了人口流动,加大了城乡(尤其是无法建车站的自然村)之间的资源不平衡,也吸引更多农村年轻人背井离乡,这是农村客运衰落的重要原因。
换句话说,不光是高铁导致了农村客运的衰落,而是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农村很多公共设施的凋敝,做这期视频,其实也是希望以小见大,透过一个产业的衰落,去看一个更大的变迁,高铁和汽车站更像是种象征。
被AI技术笼罩的信息生态下,如何保持独立思考?
@白呀白Talk:可以考虑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1、控制信息输入。筛选高质量刊物、专业媒体发布的内容,避免信息泛滥。同时,不要单一依赖网络,多与专业人士交流,当我们与真实世界交流时,更能激发灵感与创造,这是AI很难替代的。
解密类电子榨菜yyds!
但,不断地解读艺术作品难道不会错过原有真相吗?
@自说自话的总裁:人类始终喜欢饱满的故事。
我们人类之所以能够成为人类,按照赫拉利所说,是因为我们有一个虚构和八卦的能力,相信虚构的能力。
我们的语言可以让我们产生内啡肽,所以我们可以互相扯淡,互相聊天。为什么你吃火锅的时候很快乐?因为吃火锅吃辣这种东西也能让你产生内啡肽,包括长跑的快乐原理也是产生内啡肽,也是真正的快乐。
我想做的不是科普,也不是什么娱乐,哪个都不是。我的视频就相当于一个高科技的梳毛,让大家从中获得内啡肽。我觉得这就是我做节目的一个本质的生物学原理吧。
关于艺术品背后的故事,我们经常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解读艺术的过程也成为了这个艺术品故事的一部分。正是因为有后人源源不断地去品鉴艺术,才有了这件艺术品在我们现代生活中的价值。
一个干瘪的真相和一个饱满的故事,往往人们会选择后者。这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八卦的本质”。人类进化的文化基因就决定了我们更偏向于后者。
控制什么欲望、降低哪些预期?
@嗅友5GzBi:不是买不起房,而是房子没有投资价值导致没人炒房!想买第2套房的人也不买了!
@铁锤微观察:“控制欲望,降低预期”主要是针对今年的买房投资而言。
个人认为今年房地产是弱复苏,甚至可能和去年的行情旗鼓相当,所以基于这个大环境来说,今年不适合对房地产有较高的预期。
尤其是不能秉持前些年那种房价短期上涨,房产大幅升值的幻想,控制欲望即是说控制投资房产短期暴赚的不切实际的想法。
从今年前五个月的市场成交情况来看,今年支撑楼市的需求以刚性和改善性为主,尤其是二手房市场成交以小换大、旧换新为主。叠加当下提前还贷潮仍然在持续,再加上5月新增房贷负增长……
这一些列的信号都说明今年的购房行为偏理性且谨慎,核心原因是消费端对房地产不看好,对房价上涨预期严重不足。
除了这些广受大家好评的视频,还有一个我们觉得你可能漏刷了的宝藏视频,那就是——
温馨提示:小酌怡情,大酌伤身。
“比白酒还猛、喝完第天头痛欲裂”来自新疆的大乌苏曾是都市传说中的狠活必备,然而近几年,乌苏似乎不再“凶猛”,而曾经的那些地方啤酒的味道也在逐渐消失。
点开视频一起来看看:小时候见过的那些五花八门的地方啤酒都去哪了?
虎嗅视听指北
由视频编辑部的虎子运营。文字再好,也该来点声音和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