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犹如指缝中的流沙,转眼便已过去十四年。当我颤抖着双手,站在银行柜台前准备查询那张尘封已久的银行卡余额时,柜员脸上突然浮现出的那抹难以置信的表情,让我恍然想起了婆婆临终前那意味深长的眼神。
那是2010年的春天,我刚满18岁,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从川西的一个小山村来到这座滨江小城。那时的我,还不知道命运会给我安排一场如此跌宕起伏的人生。记得刚到城里时,我什么都不懂,连公交车都不会坐,只能拖着老旧的行李箱,按照纸条上的地址一步步问过去。
我在一家服装厂找到了工作,虽然是流水线上最基础的活儿,但我干得特别认真。正是在这里,我遇见了林子明。他是厂里技术部的主管,为人温和,总是默默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员工。
第一次见到他,是在工厂的餐厅。我不小心把饭菜打翻了,他二话不说就帮我收拾。那时他蹲在地上,抬头对我笑着说:"别着急,慢慢来,刚来城里都不习惯。"
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邂逅,却改变了我的一生。我们开始约会,在工作之余一起去江边散步,去小公园听露天音乐会,去街角的小店吃酸辣粉。林子明总说,他喜欢我身上那种质朴的气息,那是城市里难得的纯真。
当我们决定结婚时,阻力却接踵而来。最大的反对声音,来自林子明的母亲——王桂芝。
"雨珊,你这个农村姑娘,能给子明什么?"这是我第一次见婆婆时,她说的第一句话。王桂芝穿着一身藏青色的丝绸旗袍,举手投足间尽是城里人特有的优雅与傲气。她坐在真皮沙发上,目光犀利地打量着我,仿佛在看一件不合格的商品。
我紧张地搅动着手指,努力控制着自己不要发抖。林子明紧紧握住我的手,坚定地对他母亲说:"妈,我就要娶雨珊,如果您不同意,那我们就断绝母子关系。"
"你!"王桂芝气得浑身发抖,指着我的鼻子说:"你到底给我儿子灌了什么迷魂汤?本地这么多条件好的姑娘,他偏要娶你这个外地妹子!李主任家的女儿,不是一直对子明有意思吗?人家可是大学生,家世也好。"
"妈,您别这样说雨珊。她虽然是农村来的,但她勤快、善良,最重要的是,我爱她。"林子明的声音很平静,但语气却异常坚定。
婆婆冷笑一声:"爱?你懂什么是爱?她连高中都没上完,以后怎么教育孩子?再说了,你看看她穿的,戴的,说话的样子,哪一点配得上我们林家?"
我低着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确实,我的学历不高,穿着朴素,说话还带着浓重的乡音。但我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用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
那天回去后,我哭着对林子明说:"要不,我们分手吧。我不想让你为难。"
林子明却把我搂在怀里:"傻丫头,你要相信我,也要相信你自己。妈她只是一时接受不了,等她了解你的为人,一定会改变看法的。"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开始报名参加夜校,学习普通话,买了几本礼仪书籍认真研读。每天下班后,我都会花两个小时练习普通话,就着镜子改正自己的仪态。渐渐地,我的口音轻了,举止也变得得体了许多。
但婆婆的态度依然冰冷。每次我去他们家,她总是找各种理由挑剔我。有一次,我给她送了一条围巾,她连看都没看一眼,直接扔在了沙发上。
林子明的大哥林子航和大嫂张玉华也经常在婆婆面前说我的不是。"妈,你看看这个雨珊,连个像样的工作都没有,还想嫁给子明?"
"就是,估计是看上我们林家的条件了。"
面对这些闲言碎语,我选择沉默。但在心里,我却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用真心打动这个家庭。
最终,在林子明的坚持下,婚礼如期举行。那是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穿着简单的婚纱,站在民政局门口,心里既紧张又期待。婆婆虽然来了,但全程板着脸,连一个笑容都没有。
新婚之夜,林子明搂着我说:"雨珊,别怕,有我在。我相信总有一天,妈会看到你的好。"
我靠在他的肩膀上,轻声说:"嗯,我会加倍努力的。"
回首往事,那时的我们都太年轻,不知道生活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考验。但我庆幸,在最美好的年华遇到了最值得托付的人,尽管前路荆棘,但我们依然勇敢地携手同行。
就这样,我们的婚姻生活正式开始了。每一个清晨,我都要比别人早起一个小时,准备全家的早餐。婆婆喜欢清淡的白粥,我就特意熬得绵密可口;大哥爱吃咸鸭蛋,我就想办法腌制最入味的;大嫂喜欢喝豆浆,我就天天现磨。
慢慢地,我发现婆婆虽然对我的态度依然冷淡,但至少不再像以前那样处处挑剔了。有时候,我甚至能从她的眼神中捕捉到一丝欣慰,尽管那抹温暖转瞬即逝。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我和林子明的感情越来越深。虽然生活中还有很多不如意,但我们都相信,只要用心经营,再冰冷的心墙也终会被融化。
02
每天清晨五点,当整个城市还在沉睡,我就已经起床了。站在厨房里,看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白,我开始一天的忙碌。婆婆要清淡的皮蛋瘦肉粥,还要配一小碟腌萝卜;大哥林子航喜欢咸鸭蛋配馒头,鸭蛋要六分熟;大嫂张玉华偏爱现磨豆浆和刚出锅的油条;子明则习惯喝牛奶,配上两个太阳蛋和烤面包。
"这粥又煮稀了,"一天早上,大嫂张玉华尝了一口粥,立刻皱起眉头,"你这个农村姑娘,连顿像样的早餐都做不好,亏得你还说自己勤快。"
我正要解释,大哥林子航也跟着数落:"子明的煎蛋又煎过头了,蛋黄都凝固了。真不知道你是怎么伺候我弟的。你看看人家隔壁李家的儿媳妇,人家早餐摆盘都跟饭店一样。"
"行了!"林子明重重地把筷子拍在桌上,"雨珊天天五点就起来给你们做饭,你们不感谢就算了,还挑三拣四!有本事你们自己做!"
我赶紧拉住他的手,轻声说:"子明,别生气。他们说得对,我还要多学习。"转身又对大家说:"对不起,我下次一定注意。"
婆婆坐在餐桌一角,一言不发地扒着饭。但我注意到,每次我把她最爱的腌萝卜丝准备得恰到好处时,她会多扒两口饭。这是她表达满意的方式吗?我不敢确定。
就这样,在不断的磨合中,我渐渐掌握了每个人的口味。我开始研究食谱,报名参加社区的烹饪课程。慢慢地,我做的早餐越来越受欢迎,就连挑剔的大嫂也不得不承认:"这豆浆倒是比以前香了。"
生活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我和子明省吃俭用,终于在结婚三年后攒够了首付,在郊区买了一套小公寓。虽然只有70平米,但对我们来说,这就是温暖的港湾。
搬家那天下着小雨,子明执意要自己搬家具,不愿意麻烦家里人。但让我们意外的是,婆婆一大早就来了,默默地帮我们收拾东西。临走时,她只是冷冷地说了句:"搬出去了,也要常回来看看。"
虽然搬出去住了,但我依然坚持每天来婆婆家帮忙。清晨来做早餐,中午准备午饭,晚上收拾完碗筷才回家。给婆婆送药、做饭、打扫卫生,从不间断。渐渐地,我发现婆婆的态度有了细微的变化。有一次,我感冒发烧,她居然给我煮了一碗姜汤。
"喝了吧,"她把碗放在桌上,语气依然淡淡的,"别把病气过给子明。"
那碗姜汤很烫,但我的心却是暖的。原来,婆婆是在用她的方式关心我。
有一天,我提前回来取落下的东西,无意中看到婆婆在翻看我和子明的婚纱照。她的眼神很温柔,嘴角甚至带着一丝笑意。注意到我回来,她立刻板起脸,把相册放回原处,转身走进了厨房。
那一刻,我的世界崩塌了,眼前一黑就晕了过去。等我在医院醒来时,医生告诉我一个惊人的消息:"恭喜你,你已经怀孕三个月了。"
我的眼泪瞬间决堤。生命就是这样奇妙,在带走一个生命的同时,又孕育了一个新的希望。那一刻,我看到站在病床边的婆婆浑身颤抖,但她强忍着悲痛,说:"你现在有了身孕,就安心在家养胎吧,其他的事我来处理。"
在那段最艰难的日子里,婆婆把所有的事情都扛了下来。料理子明的后事,安排我的起居,甚至亲自陪我去产检。我知道,她一定比我更痛苦,毕竟那是她唯一的小儿子。但她选择了坚强,为了我,为了她未出世的外孙。
"雨珊,"有一天晚上,婆婆突然叫住我,"你要好好的。子明的孩子,一定要平平安安地生下来。"
我哽咽着点头,看着她转身时偷偷擦拭眼角的泪水。那一刻,我忽然感觉,我们之间的隔阂似乎没有那么深了。也许,正是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03
八个月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生下了儿子林思明。当护士把他抱到我面前时,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他长得太像子明了,尤其是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简直是他父亲的翻版。
"孩子,别哭了。"婆婆站在病床边,声音有些哽咽,"你看,思明多健康。"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婆婆用这么温柔的语气跟我说话。她小心翼翼地接过孩子,那双布满皱纹的手微微发抖。我看到她的眼角有泪光闪动,但她很快别过头去擦掉了。
"妈,您抱着他吧。"我轻声说,"他一定很想认识自己的奶奶。"
婆婆低头看着思明,嘴角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孩子,眉眼长得真像他爸爸。"
从那天起,婆婆仿佛变了个人。她几乎每天都来我家,帮我照顾思明。她会细心地教我怎么给孩子洗澡、如何判断孩子是饿了还是困了,甚至连半夜思明哭闹,她都会立刻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