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河北房地产行业消费投诉调查报告:“延迟开工不交房”占首位
【调查背景】
【调查目的】
【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为网络调查,采用“随机抽取调查项目+舆情监测系统数据筛选+重点网站投诉栏目数据分析+专家点评”的方式。
设计包括房地产项目名称、房屋质量、捆绑销售、房本、物业管理、收费等搜索关键词词库。
分析研判指标:权威媒体曝光、网友投诉跟评、监管部门权威发布、行业点评等。
【调查范围】
从河北全省房地产项目中随机抽选出100个作为样本,专项调查;
在互联网搜集涉河北省市县乡村住房、物业、城乡建设等内容的数据,普遍调查。
【调查结果】
(一)地产类投诉热点集中,“延迟开工不交房”占首位
此外,其他投诉类别按投诉量和占比由大到小排列分别是房屋所有权证办理、房屋质量(其中房屋漏水占比最高,墙皮脱落、安全门防火门质量、精装修变“惊“装修等)、房企违规操作(虚假宣传、一房两卖、五证不全、面积缩水、捆绑销售、强迫补差价等)、房屋价格(押金难退、随意涨价等)、贷款问题(包括银行未能正常放贷等)。
(二)品牌房企投诉总量少于较小规模地产公司,但解决速度较慢,程序繁琐
调查结果显示,网友更倾向于购买品牌房地产公司开发的楼盘。他们认为,品牌房企规模大、管理规范、实力雄厚、品质优良,而一些规模较小的地产公司开发楼盘经验不足,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同时,品牌房地产公司因其项目众多,投诉也时有发生,有时甚至比较集中。
网友认为品牌地产公司有时“店大欺客”,发生纠纷后,解决速度较慢,程序繁琐,体验差。另有一部分网友认为,一些事实清晰,且责任明确的事件发生在大房企,解决起来相对容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办事的人”,一旦碰到不负责任的工作人员,会很“恼火”。
较难解决的问题,大房企经常给出的解决办法是“走法律程序”,但是对普通购房者来说,并没有太多精力起诉房企,很多诉求常常不了了之。
(三)物业类投诉远超房地产投诉,且种类繁多
调查结果显示,同一调查时期,投诉物业公司的总量是投诉房企的10倍。
其次物业费与生活必需项目捆绑收取,让网友最头疼,包括物业费与电费、水费、电梯捆绑缴纳,不交物业费不卖水,不交物业费不卖电,不交物业费无法使用电梯等;
小区停车问题成顽疾,包括物业公司占用小区公共场所私设地锁收取停车费、违规出售停车位、未设置电动车充电场所等;
物业公司其他收费问题,如交房时必须缴纳一年物业费、不允许按月份缴纳物业费、强制收取全年物业费、装修押金退款难等,也成为网友投诉较多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物业类投诉种类繁多,除上述问题外,还有例如收费不开具发票、违规收取各种费用、侵占公共区域等。
(四)物业类投诉渠道不少,实际解决问题不易
但网友普遍反映,彻底解决物业管理方面的短板还需唤起整个行业的服务意识,部分网友称“物业行业‘灰色地带’较多“”业委会成立程序繁琐”“业主不易团结”等导致物业行业投诉不易解决。
(五)网友法律意识越来越强,维权生态正在改变
近些年来,网友法律意识越来越强,维权越来越理性,消费者的权益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有效保护。
利益一致的同小区业主能够全力以赴共同维权,促使房企和物业公司不断提升服务。调查数据显示,网友更喜欢在权威主流媒体平台投诉。
今年,人民网“2021我给两会捎句话”网友最集中建议主要涉及到5方面,其中“住房安居”占到34.9%,位居首位。
【河北新闻网特别提醒】
一套房产动辄百万,购买前务必擦亮眼睛,“五证齐全”是首要条件,查验清楚再看房,公司口碑最重要,发现负面点评要慎重:
1.购房贪图便宜使不得,务必远离“关系房”“小产权”“问题房”,免得惹麻烦,吃官司;
3.查看房企口碑,有负面消息的务必考虑周全;
4.签订合同时,请律师帮忙查看合同文本,防止阴阳合同,或被开发商套路,多留证据以备不时之需;
5.远离有遗留问题、有经济纠纷的房产项目;
6.多去官方网站查看城市规划消息,售楼员介绍的自己要多走访多调研;
7.对一些打着学区房、地铁房、公园房、水景房等销售的楼盘,以官方消息为准,以免上当;
8.物业服务是生活幸福的关键,多向已入住业主和物业同行询问,确认除周边环境、配套设施以外的物业服务。
河北新闻网房产频道出品
数据支撑:河北新闻网舆情中心阳光理政平台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冀网文【2021】18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