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乐居讯在上海,区域有上只角”和“下只角”之分,这应该是上海人独创的词汇。上海有这样的地名用语习惯,把河岸内凹的地方叫做“湾”,而外凸的地方,就叫做“嘴”。今天的江湾、陆家嘴,就是以此得名的。如果“嘴”的地域较小,形状更尖,那里就会被叫做“角”。
“上只角”与“下只角”
所谓“上只角”就是本地人以及外来资本家等相对素质高,相对比较富有的住宅区,通常比较安静清爽。所谓“下只角”基本以苏北、江北人为主力军的棚户区或环境相对比较差的住宅区,各区均有“下只角”,上只角基本位于从南京路淮海路开始往西南方向一带。
在开埠之初,除了老城厢,城墙以外的地方都是“乡下头”,全是“下只角”;而更多老上海理解中的“上只角”,是指租借地区,比如静安、黄浦、卢湾等,而“下只角”,自然是当年“滚地龙”和“棚户区”密集的闸北、普陀等地。
现如今,“上只角”其本意已经与过去有了差异,指的是地段繁华、环境幽静、住宅高档以及所住居民收入、职业和文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与之相对应的,自然就是“下只角”了。
从地理位置上看,一般上海的西南部分被称作“上只角”,东北部分被称作“下只角”皆因黄浦江由西南往东北流,西南面为上游而东北面为下游。因此至今在提篮桥海门路昆明路那里还有个“下海庙”,十六铺那面为上游,就是“上海”。上海开埠后,列强占据的租界多在西南,占据了上海的“上只角”;而大型工厂又集中在东北部,形成了劳动人民相对集中的“下只角”,自此“下只角”已成“平民区”的代名词。
现如今,随着上海各区的发展,“上只角”和“下只角”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有哪些“下只角”成功逆袭成“上只角”了呢?
浦东陆家嘴
上海早年有句民谚:“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二十多年前,站在浦西的外滩看浦东,这里还是充满田园风情的阡陌农田。如今,陆家嘴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金融中心之一,是众多跨国银行的大中华区及东亚总部所在地,被世人誉为从田野中崛起的中国“曼哈顿”。
虹口北外滩
解放前,仰仗水运,这里逐渐形成了一个居民稠密的商业区,二战期间,成为犹太难民落脚点。解放后,成为虹口区最重要的居住区之一。
2001年,虹口区提出开发利用北外滩航运服务业的战略,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北外滩相继建成了新建路隧道、轨交12号线、北外滩交通枢纽等,沿江建成国际客运中心,聚集众多商务楼宇,整体面貌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如今,北外滩正处于火热的第二层级的开发建设中,白玉兰广场等地标建筑雏形初现。
闸北大宁
旧时,大宁的南部主要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建设的居民住宅区。北部主要是原彭浦工业老区,国有大中型企业众多。如今一批高品质住宅小区崛起,大宁灵石公园是浦西面积最大的公共绿地。这里正在打造区域西部的市级商业中心。
普陀长风
在很多老上海人的记忆中,长风与工业分不开。这里诞生过中国第一家味精厂、上海第一家火柴厂;最辉煌时,聚集过70多家工厂企业,有4万多职工在里面忙碌。这里也遭遇过工业结构调整的阵痛,一些企业停产,工人下岗分流,生态环境恶化。
如今长风已摘掉老工业区的帽子,定位为“生态环境优美,文化特色鲜明,功能特征显著,规模企业集聚的总部型、国际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成为上海老工业区成功转型的典范。
徐汇滨江
旧时为著名的工业集聚地。新的徐汇滨江延承历史经典,保留了“老上海元素”,如南浦火车花园的老式蒸汽火车、北票码头塔吊、煤炭传输带等等。同时,以伦敦南岸大都市生活品位为设计蓝本,已形成国际化特色的居住业、商业、商务功能集聚,以及文化创意产业、传媒产业和体验消费经济的聚集。
黄浦世博滨江
旧时为南市发电厂所在地。上海世博期间是城市最佳实践区,现为世博会后为数不多的得到完整保留的区域,在后世博发展中,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着力加强产业聚集、创意设计、产品体验和国际交流,建设具有世博特征和上海特色的文创产业街区。个性鲜明、风格多样的建筑群,不仅是世博会的深刻记忆,更是文化创意的承载地。如城市绿洲,为都市人带来宜动宜静、轻松自然的舒适享受。实践区已获得美国绿色建筑协会LEED-ND铂金级预认证,成为亚洲首个获得该级别认证的绿色街区。
北京怡生乐居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58号理想国际大厦806-810室
乐居房产、家居产品用户服务、产品咨询购买、技术支持客服服务热线:新房、二手房:400-606-6969?家居、抢工长:400-010-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