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都在研究日本的1990年之后的发展历程,所谓失落30年,希望能借鉴。
事实商,惯性发展到1990年代乃至于本世纪初,日本电子业依然如日中天,在消费电子、芯片、芯片装备和材料上几乎“垂直垄断”。索尼、松下、夏普、日立等电子品牌如日中天。
1、日元升值带来了海外投资的巨大便利
明锐理想董事长冀运景介绍,日本企业在海外的投资巨大,如在美国就有庞大的汽车厂。
这就是“GNP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而不是”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了。日本一度买下了作为纽约地标的洛克菲勒大厦,我专门去过这个楼。哥伦比亚影业也属于索尼公司。
2、”修复资产负债表“
关于”失落30年“,CFA史文军先生认为经济学家辜朝明的“修复资产负债表”学说很好。1990年后,日本进入“资产负债表衰退”,后来的年份里,都在修复资产负债表。
通俗说来,1990年日本股价和楼价都居于高位,日本通过提高利息和收缩货币供应主动刺破了泡沫(1989年5月至1990年8月,日本银行五次上调中央银行贴现率,从2.5%上调至6%),股价和楼价暴跌。结果是企业和个人都出现了大量负债,辛辛苦苦搞工业挣的钱(电子和汽车产业很有竞争力)都用于还债,而不再大规模投资和消费,日本也因此完美错过了“互联网和数字时代”。
与此对应的是,“广场协议”后,德国马克也暴涨,但德国控制了通货膨胀(有魏玛共和国的惨痛教训),房子价格一直较低,经济也一直平稳发展。
日本1990:当宏大叙事消失之后
日本半导体究竟是怎么输的?
当资产负债表不想奋斗了
3、日本依然是个牛逼的发达国家
从日本看老龄化的机会
日本老龄化下的十倍股
日本“脱虚向实”后,在基础研究上做得很好,最近这些年,几乎每年有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发明蓝光LED的日本科学家赤崎勇、天野浩和日裔美国科学家中村修二,获得了2014年诺贝尔奖。深圳的“灯光秀”,众多大楼一起发出湛蓝的光,象大海一样。
工业设备也不错,如安川和发那科的工业机器人。明锐理想AOI自动视觉检测设备就和发那科的机器手联合,为电动车电路板提供终检。
我在2016年和一些企业家访问欧洲。千禾味业(有机酱油高端品牌)的老板伍超群先生介绍,酱油制造的核心设备也在日本,龟甲万等日本品牌酱油做得不错。
4、未来日本面临的最大威胁是:电动汽车
巴菲特投资比亚迪,特斯拉在上海临港设厂,这两大事件让中国和美国的电动车产业迅猛发展。
丰田在“普锐斯”开始推出的“能量回收”技术上做得很好,但因其燃油车的卓著地位,导致在纯电动上反而落后了。
丰田最近换了CEO,和比亚迪合作做纯电动车,且看其未来发展如何。
第二章:日本错失的“数字时代”,中国大陆发展起来
“数字时代”狂野发展,日本就相对落后了。
从俄乌战争直播,看移动互联网促进手机发展23年史文内可以看到,尽管移动互联网起源于日本,却是乔布斯重新定义的智能手机和APP应用商场做大了移动互联网。
中国集成电路的大规模起步是GSM山寨机,本人在此有卓著贡献。
GSM三十载,中国科技推动全人类文明大发展
中国芯片往事:格科微、艾为背后的山寨机风云和ODM产业崛起
江同志见证中国自研手机的诞生
两位中国人到了爱丁堡大学,和同事一起发明了CMOS芯片,改变了世界,产业在在GSM时代开始做大。
CMOS图像传感器35年史和中国人的关键贡献
爆文《CMOS图像传感器35年史》的删减内容和读后感
第三章:市场经济带来中国工业辉煌,也带来经济危机
全球主要的工业国家都采用市场经济,中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过去40多年,中国改革开放,工业取得了辉煌的发展,这在全人类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2022年,国际收支口径的货物贸易顺差6856亿美元,较2021年增长22%,顺差规模创历史新高。
上个世纪初,美国经历工业革命后,科技达到了相当高的高度。1913-1929年美国汽车千人保有量的复合增长率为18%。美国汽车千人保有量在1930年达到217.34辆,也就是每5个人就拥有1辆车。1929年,股市跳水带来楼市跳水,美国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大萧条。我的本家“饭统戴老板”所经营的公号发表:大萧条往事:美国1930年代启示录
美国1929年的金融对策是不成功的,日本1990年的金融对策一脉相承。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MiltonFriedman给出了结论:1929年崩盘的直接导火索或许有很多,但美联储错误的货币政策(没及时放水),才是让美国陷入大萧条的元凶。
通俗点说就是企业和老百姓因为房产和股票贬值,不去投资和消费,形成了恶性循环。
最近几年,中国本质上是处于房地产减速带来的一次经济危机之中。房子本身也就是工业产品的一种,随着建筑机械的广泛使用,造房子越来越容易,量也越来越大。
图注:田野后面是高楼
第三章:中国未来不会和日本一样,将持续发展
政事儿公众号登出来原统计局局长宁吉喆的讲话,还有很有水平的。
宁吉喆:过去三年我的消费大大降低了,消除消费阻碍需各方面努力
图注:深圳海岸城的人山人海
日本的过去有需要中国警惕的地方,日本的今天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持续发展科技和基础研究)。
1、稳定房地产,避免冲击过大
美国1929年、日本1990年的房地产价格暴跌,货币收缩政策使得经济长期难以恢复。这个局面中国将避免发生。
进入2023年后,中国政策频出,努力稳定房地产价格,以避免地产价格暴跌后带来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冲击,也避免大幅冲击消费和投资的局面。
我在深圳26年,房地产作为金融资产,起起伏伏很正常,大涨之后适当跌跌后,反而有助于促进交易。
随着货币不断地超发,未来中国将进入温和的通胀时代。经历几年后,房地产的价格可望稳定并体现出价值。
中国一二线城市的房价未来将持续保值。当然,位置不佳的老破旧则就未必了,比如我父母那套积满尘埃的老房子。
新进入大城市的年轻人,可以租房,平心而论,中国一线城市尽管房价高企但租赁价格整体不贵,更何况还有城中村和公租房。
美国的年轻人新到纽约和硅谷,也都是要租房的,买不起房也很正常,“丈母娘“更不会提买房要求。
2、互联网让年轻人可以在房价低区域生活
互联网使得”地球是平的“,地球就是一个”村落“。
以前苹果电脑诞生时候供应链全在硅谷附近,苹果手机的供应链则在中国,并实现了24小时的连续创造。
”远程办公“也深入人心,年轻人可以居住远一些生活成本低的区域。
过去几年,最大的屌丝造富机会来自于”短视频和直播带货“,这其实没有区域限制,我看好多网红都住在美丽的乡村和山村。
3、注册制全面实施,可望成为新的蓄水池
过去这些年,主要工业国家都在不断货币超发,M2屡创新高。“美股中房”历来都是资金的蓄水池。
随着中国房地产产业的逐渐饱和,作为资金“蓄水池”的作用将下降。
全面实施注册制后,股市更加健康发展,可望成为新的蓄水池。不过,选股的难度可能更大。
4、中国科技和先进制造产业持续发展,并加大基础研究投入
股市历来是科技投资和产业发展的“高考指挥棒”,将引领科技产业的投资和持续退出。中国股市未来将更偏重于科技产业的退出,而不是商业模式创新企业。科创板是非常重大的改革。
基础研究难做但不能不做,相信未来中国也将持续诞生诺贝尔奖!
想我在1997年,也是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过第一作者学术论文的人,研究方向是亚毫米波,6G的技术。
手机:13066963301程经理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万科城社区百瑞达大厦A栋20层2010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