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75年住有所居居有所宜——新中国成立75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七(三)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

9月5日起,陕西省统计局在《秦风热线》节目推出《数览发展向新而行——新中国成立75周年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访谈节目》。9月18日,陕西省统计局投资处处长张伟琴做客直播间,让我们通过一组组统计数据,见证新中国成立75周年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所取得的历史性变化和辉煌成就!

以下为访谈报告内容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全省房地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跃进,从遮风挡雨到宽敞舒适,从单一的自住功能到环境、教育、医疗等多功能一体化的实现,大大提高了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让老百姓从有所住到住得优。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拉动全省经济的增长,尤其是2004年之后,全省商品房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带动建筑、家装、家居等一系列产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日渐明显。

一、房地产市场发展历程回顾

1980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出售公房,调整租金,提倡建议个人建房买房”的设想,第一次把房子定义为商品。由此开始,中国房地产正式成为了一个产业,开始了缓慢的种子发芽阶段。1993年前我省城镇居民以自建房和单位福利房为主,房地产业尚处在探索阶段,1992年全面启动房改,全面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1993通过实施国家安居工程建立了经济适用住房的基本政策,同时推动了商品住房开发交易的不断发展。1994年我国实施“分税制”改革,地方政府为了增加预算外收入,通过出让土地使用权获取收入,为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基础。1998年国务院出台城市住房制度改革框架,停止福利住房分配制度,城镇居民家庭住房开始实行市场化,全省房地产业才开始步入正式发展阶段,大致可以分成五个阶段,分别是:孕育成长期、快速发展繁荣期、调整相对稳定期、稳预期调结构阶段和探索新模式期。

孕育成长阶段(1998年-2003年):1998年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我省停止福利住房分配制度,开始实行城镇居民家庭住房市场化,到2000年逐步实现住房商品化、社会化。在这个阶段,商品住宅市场刚开始形成,房地产投资和销售增长很快,此时住房消费需求主要是以自住为主,房价相对比较平稳。商品住宅在解决城镇居民家庭住房中的占比并不高,2003年仅达到了6.8%,主要是商品住宅市场化的孕育期,社会对市场化分配住房处于认识和适应阶段,也是住宅逐步走向市场化的阶段。

快速发展繁荣阶段(2004年-2011年):2004年以后全省商品住宅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房地产开发投资年平均以34.2%的速度高速增长,到2011年全省的房地产住宅投资已经超过千亿,商品住宅的销售面积达到2874.51万平方米,以29.4%的年平均速度快速增长。伴随着投资、商品住宅销售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房价也快速的上涨,这8年间,商品住宅平均价格从1395元/平方米上升到4705元/平方米,平均每年以16.7%的速度增长,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13.6%的增速。2008年为了应对次贷危机,国家出台了系列宏观经济刺激和调控政策,抑制性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出现了“松绑”,需求再次集中爆发,房价在2011年的增速达到了较高水平,同比增长28.3%,至此房地产市场需求达到了鼎盛时期。

调整相对稳定阶段(2012年至2016年):2012年到2016年房地产商品房住宅年平均投资1772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只有6.7%;商品住宅的年平均销售面积2786万平方米,年平均增长4.5%;商品住宅平均价格5264元/平方米,年平均增长2.3%,远低于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8.2%的增长速度。随着商品住宅市场规模扩大,2016年城镇居民家庭中有31.1%是通过购买商品房解决住房问题。房地产业发展到相当大的规模,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面积增长速度都在减缓,房价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下降,投资及投机性需求迅速缩减,主要以自住型需求为主,房地产市场出现调整相对稳定状态。

稳预期调结构阶段(2017年至2020年):西安市在人才引进政策、区域大发展理念、房价价格凹地效应、安置货币化等多重作用下,房地产开发规模急剧扩大,多地区房地产市场再次进入炙热阶段。2017年到2020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年平均增长10.4%,商品住宅平均价格从5264元/平方米上升到8798元/平方米,房价上涨过快,销售面积增速在逐步放缓,以商品房为主的住房市场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居住要求,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稳预期,调结构,已经成为房地产的发展方向。

探索新模式阶段(2021年至今):2021以来,中央先后出台“三道红线”“贷款集中度管理”等一系列房地产行业去金融化的配套政策,我省房地产市场进入了持续的调整期,销售需求不足、房企风险加大、金融机构融资谨慎等因素导致了房地产市场的下行,但市场的基本需求依然存在,城市居民对居住面积及住房品质提升的需求不断增强,推进房地产发展模式转型。在此期间,政府不断的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强对房地产行业的环保监管,推动绿色建筑和低碳生态城市的发展。

二、房地产业的发展对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作用明显

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商品房建设规模逐步扩大,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稳步增加,住房结构得到极大优化,居住环境和品质不断提升。住房事关民生福祉,为了更好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省委省政府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一是商品房建设规模逐步扩大。全省从开始实行住房市场化以来,商品房建设规模逐步扩大,房地产完成投资从1994年18亿元增加到2023年2943亿元,增加163倍;商品房销售面积和住宅销售面积从1994年65万平方米和55万平方米增加到2711万平方米和2446万平方米,分别增加41倍和43倍。

二是人均住房面积快速增加。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家三代人挤在一个房子里的现象屡见不鲜,随着经济发展,人均住房面积不断增加,2023年,全省城镇居民和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42.8平方米和46.5平方米,是1981年的8倍和5倍,大大提高了居民生活幸福感。

三是住房结构逐年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居民住房为土坯草屋为主,且多散布于后街小巷;60、70年代,居民用房由草房变瓦房、楼房,由土木结构转向砖木结构、砖混结构演变;80、90年代起,规模化的住宅小区相继建成;2000年以来,住房由多层向高层发展,小高层、高层住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城市里高楼林立,郊区施工现场随处可见。2023年城镇居民居住钢筋混凝土和砖混材料建设的住宅占98.5%,竹草土坯结构已经没有人居住;二居室以上和单栋楼房和平房占所有居住样式的94%,一居室和筒子楼或连片平房占6%,城镇家庭住房结构不断优化。

四是住宅品质明显增强。2000年以来,住宅小区综合品质不断增强,道路、环境、绿化、景观、教育、医疗及文化娱乐等各种配套设施日益完善,新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几乎全覆盖,规范化、人性化、智能化的物业服务全面展开。同时,居住的硬件设施日益健全,2023年全省城镇99.5%家庭饮用水经过净化处理或者保护,有水冲式卫生厕所的占94.7%,有供暖的占95.5%,农村96.7%以上的家庭拥有自有住房,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已经达到46.5平方米,88.1%的家庭居住的是单栋楼房或平房,砖混和钢筋混凝土机构的房屋占88.4%,水冲式卫生厕所的房屋占53.2%,生态、文明、现代的居住小区不断涌现,居住需求已经从刚性需求开始向改善型过渡。

五是城乡居住条件显著改善。全省城市路网、桥梁、自来水以及污水处理、路灯等市政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公共交通、天然气、垃圾处理、公厕等现代化的公用设施逐步到位,乡村围绕“环境整洁、设施齐备、生态良好、服务完善、乡风文明”的要求,着力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村内道路、绿化亮化等工程建设力度大,2023年,全省城镇和农村居民宅外道路是水泥或柏油路面分别达到97.6%和85.7%,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六是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不断完善。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符合省情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初步构建了以公共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棚改回迁安置住房、社会租赁住房、商品住房为支撑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截至“十三五”末,全省累计分配入住各类保障性住房145.35万套,其中保障新市民住房困难家庭31.22万户、中等以下收入家庭70.49万户、低收入家庭28.83万户、低保家庭14.8万户,有效解决和改善了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

三、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有力带动经济增长

新中国成立75周年,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在住房制度改革的推动下,一方面,城市建设迅速加快,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人民的居住空间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居住条件不断改善。未来,房地产业将继续实现全省城乡居民从住有所居,到居有所宜的安居梦。

供稿:投资处

原标题:《【陕西75年】住有所居居有所宜——新中国成立75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七(三)》

THE END
1.观点教授/研究目前中国制造业附加价值创造能力有待提升,尚不能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现代服务业经济增量占比较低,因此房地产在中国的经济增长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行业增加值占GDP比例看,2015年房地产及建筑业对GDP贡献约为13%;从投资上看,2015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95979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17.4%;此外,房地产https://www.ckgsb.com/faculty/article/detail/157/4101.html
2.日本房地产业发展历程对中国的启示观点频道日本是二战后第一个由发展中经济体跨入发达经济体的国家,其战后经济发展和房地产业经历了“半部崛起史、半部失去史”的独特发展历程。作为曾经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发展历程中也曾遭遇美国战略遏制、产业结构变迁等,对当前中国具有深刻的启示和警示意义。一、二战后日本经济和房地产发展历程日本战后经济和房地产https://opinion.caixin.com/2023-09-27/102112746.html
3.全省长期以来,工业是陕西第二产业的主体产业,建筑业占比较小。改革开放至今,工业在第二产业中的占比虽有缓慢下降趋势,但总体仍保持在八成以上的高位。与之对应的是,在城镇化建设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建筑业的市场需求增加,在第二产业中的占比趋于上升。40年来,工业与建筑业的比例关系由9:1左右演变为8:2左右。http://tjj.shaanxi.gov.cn/tjsj/tjxx/qs/202002/t20200218_1628871.html
4.城市化“下半场”的中国住房本文探讨了全球城市化进程中住房供需变化的趋势以及中国住房市场的发展情况。文章介绍了国际住房发展的四个阶段,并对美国、新加坡、荷兰和日本等国家的住房发展模式进行了比较。同时,文章还回顾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的影响因素。 ? 全球每天需要新建9.6万套住房,住房供需关系持续变化 https://www.huxiu.com/article/2504077.html
5.王石被曝离婚盘点王石的职业历程与传奇生涯经济王石离去中国房地产业巨变在即 尽管万科与王石本人都均未正式对外声明,但是无风不起浪,多方面的迹象显示,作为中国地产业的第一人,王石选择淡出万科、离开中国房地产业,远赴美国了。这则消息的意义及影响已经远超出了万科公司内部。 王石已年届60,这个时候要赴美留学,怎不令人想起醉翁之意不在酒。眼下,物价连续三http://jingji.cntv.cn/2012/10/30/ARTI1351556906998314.shtml
6.中国房地产经纪人4月12日,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以下简称中房学)与中国建设报社、建信住房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成功举办了主题为“新发展模式下的住房租赁”的2023中国住房租赁发展论坛,并于4月18日线上播放。以下为本次论坛嘉宾主要观点摘要: 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会长 https://www.agents.org.cn/content/3533
7.十周年中国养老产业转型发展十年回顾与展望近年来,在老龄化发展的同时,我国社会经济也在转型。从房地产市场供需结构的变化来看,房地产业已从扩张式高增长进入到高质量转型发展阶段。 2.“大健康”“养老+”正在成为地方政府培育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康养产业因其关联性强、覆盖领域广的特征,极易与文化事业、旅游产业、绿色农业融合创新http://www.bnu1.org/show_2223.html
8.中国房地产业转型升级与跨界融合高峰论坛在济南成功召开山东师大商学院房地产经营管理系主任程道平教授回顾了十大营销案例评审历程,介绍了评审规则,并向2018年度标杆地产十大营销案例获奖代表之一的济南世茂宽厚里项目颁发了奖牌和获奖证书,济南世茂宽厚里项目企划负责人刘营田分享了项目成功之道。 在对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设立“中房营奖学金”签约仪式上,中国房地产业营销协会秘书https://lcfcw.com/wap/new/detail/zx/50714
9.2024年中国宁波房地产市场现状调查与未来发展前景趋势报告第四节 中国房地产行业面临的问题及考验 一、中国房地产业当前需注意的问题 二、中国房地产行业面临的危机 三、中国房地产市场供需结构明显失衡 四、中国房地产回升过快或将带来不利影响 第五节 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对策及建议 一、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主要对策分析 https://www.20087.com/M_JianCaiFangChan/19/NingBoFangDiChanFaZhanQuShiFenX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