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之所以选择日本,当然不是崇洋媚外,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日本现在的状况绝不是我们心目中的理想国。
日本的高龄打工人(图源:网络)
我们不得不承认,过去日本经历过的事情,跟我们目前所经历的有太多相似之处。
搞清楚它的过去和现在,对我们了解自己正在经历什么和未来将会发生什么而言,很有借鉴意义。
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当年的日本,以及它能给当下的我们哪些启发和警示。
01
衰败前夜的繁荣
然而,在失去之前,他们的经济曾经空前繁荣。
1955-1972年,是日本经济发展最迅速的时期,那是日本历史上真正靠勤劳能够致富的年代,大多数日本富人是在那时完成原始资本积累。
1956-2016年日本经济增长率(图源:网络)
到了70年代,日本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人怕出名猪怕壮,没过多久,美国便以日本的贸易顺差为由,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希望通过美元贬值的措施来刺激美国的出口,减少贸易逆差。
1985年,美国召集美、日、英、法、德五国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于纽约广场饭店签署了关于本国外汇汇率的协议,《广场协议》。正是这份协议,为后面的悲剧埋下了导火索。
美、日、英、法、德签署广场协议(图源:网络)
然而此时的日本并不知道。
一个日本普通人,躺在家里什么都不用干,两年后资产就能翻倍。这等好事,做梦都不敢这么做。
当时,国民的购买力和消费欲大增,大家都爱买买买。为了促进“出口转内销”,日本当时的经济政策也相当激进,不停地放水降息。
广场协议(1985年9月)后日本央行实施了宽松货币政策(图源:Wind,泽平宏观)
日元升值也把当时世界各国的热钱都吸引了过来,毕竟只要买入日元,再坐等升值就是躺赚。
这第一波富起来的日本人尝到了甜头后,就会继续加仓买地、买房、买股票,企业开始扩张规模,开连锁店,大幅招人,给员工加工资。
当时日本的股市和楼市涨得非常夸张,1986~1989年间,日本的房价不仅是上涨,而是暴涨!
1990年日本东京地价(图源:网络)
这么说吧,1990年,东京最贵的银座地区,每平方米的地价高达1450万日元,相当于北京城六区或上海外环内均价!
全盛时期,光是东京都23个区的地价,就能把整个美国都给买下来!
经济数据反馈到每个普通日本人身上的感受是,房价、股价一天一涨,三天一跳涨,房子开盘得靠抢,辛苦上班打工,不如炒房、炒股。
当时的整个日本社会,都弥漫着一种“不会投机就是笨蛋”的浮躁氛围。
年轻人没钱买房、买股票,那就大胆去借!向父母、向亲朋、向银行,甚至向高利贷,只要能撸到的子弹,全部梭哈进了股市和楼市。
前面说了,日本为了促进出口转内销,经济政策相当激进,不停地放水降息,金融政策极其宽松,只要你敢贷款,我就敢借。
这种玩法,迅速吹大了日本的经济泡沫。所谓的“泡沫”,就是价格虚高,高到远超其本身价值。
02
泡沫破碎,消失的30年
到了1990年,国际环境变化,再加上日本经济增长疲软,日本的经济泡沫已经到了日本央行都扛不动的地步。
当时,美元加息导致大量资本又把日元换成美元,先后大批地撤出日本,日元在市场上的流动性减少。
日本政府终于发现,日本的经济泡沫到了再不刺破就要崩了的地步。
为了挽救经济,日本政府不得不主动刺破经济泡沫——日元加息,收缩银根,并出台各种政策限制土地流转……
这就如同在一锅热油上倒了一盆冷水,日本的经济马上便出现了剧烈动荡。
很快,工厂们开始大量倒闭,许多青壮年人口失业,失业本身不是一件多可怕的事,可怕的是,这批失业人口都是在前几年杠杆买房、身背房贷的人群!
日本这个阵痛期无比惨烈,民间几十年积累的财富瞬间灰飞烟灭。
股市崩盘(图源:网络)
而土地价格下跌得更是惨烈,当时日本为了抑制土地价格,对土地持有者征收重税。
与地价剧烈下跌相比,日本的房价下跌速度还算比较温和的,但也每年下跌10%,连跌了15年!
日本房价波动与利率(图源:Wind,泽平宏观)
开发商的大批破产极大地冲击了日本的金融机构,先是日本中小金融机构不断倒闭,紧接着轮到银行。直到2002年,日本累计180家大小银行和金融机构破产。
对于日本普通人来说,房价下跌还不是最恐怖的,最恐怖的是从1990年开始,日本民众的收入也开始下降。
收入下降成为了压垮普通日本人的最后一根稻草,很多当时借高利贷买房的日本人选择了自杀。
沉重的债务压力让当时的日本年轻人不得不选择低欲望生活,他们索性躺平,不上班,在家啃老,又或者沉迷二次元和网络游戏。
因1990年日本天皇启用的是“平成”这个年号,这批人又被称为“平成废物”。
大量的日本年轻人选择躺平(图源:网络)
那时,更多的日本女性,由于超前消费,债务压顶,丈夫自杀等各种原因,被迫下海,成为“失足”。
谁都没有想到,日本的这一轮楼市下跌竟然持续了30年。
03
日本房价泡沫教训
有网友总结了日本楼市下跌的路线:
第一波降价,是房企撑不住了,一些大的房地产开发商开始暴雷,房企为了回流资金保命,新房开始降价。而二手房因为原业主的购价太高,他们不想亏钱降价,导致二手房市场陷入有价无市的局面;
第二波降价,是由于经济形势不好,很多人陷入生活困难,还不起月供,大量房子沦为法拍房。无法偿还月供的业主不得不弃房断供,房子被银行法拍。银行为了回笼资金,降价拍卖,进一步加剧了房价下跌;
第三波降价,是真正的二手房降价,由于二手房业主终于挺不住了,不得不降价抛售,带动了原本的投资客看到了市场前景不妙,即使亏钱割肉也要清仓,引发了第三波抛售风潮,房价下跌进入恶性循环;
第四波降价,是日本1992年开始征收固定资产税(房产税),因为经济形势不好,多余的房子每年需要支付大量的物业费和房产税,彻彻底底地称为负资产,就造成了人们把多余的房产不计成本地降价抛售,这一波降价潮直接把日本的房价推入了低谷。
这时候,你可能想问,难道当时的日本政府就眼睁睁看着事情发展、没有任何救市政策吗?
事实上,他们“救”了。
1987~1988年,日本政府接连发布抑制地价的政策,主要通过限价、限售来调控楼市。
结果收效甚微,反而导致卖家惜售,市场供应减少,房价被进一步推高。
越调控越涨,这个局面显然误导了日本的金融高层们,导致他们对于自己的经济盲目乐观。因此,在危机真正来临时,他们并没有选择立即救市,而是选择了更强力的调控来抑制房地产过热。
但这种行为就如同在泡沫的最高点时踩了急刹车,从而导致经济的剧烈动荡。
等到日本政府意识到问题严重的时候已经晚了,再出手救市也没有太大效果。
其次,日本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并不是在危机开始时才发生,而是在日本经济最繁荣的那些年,日本人口的出生率就在急速下降。
等到了危机爆发时,日本政府才发现根本没那么多的实际居住需求,大部分人都是炒房的。
所以,日本后面的补救政策就显得很徒劳,没啥效果,日本的“大通缩”情况没能扭转。
而后来经济恢复刚有点起色时,又遇到亚洲金融危机等国际环境剧变,各种内部、外部因素综合起来,就导致了日本楼市长期拉垮。
04
给我们的启发
不少人猜测,我们会不会是下一个日本
毕竟,就目前来看,两个国家的许多情况已经高度相似——
日本战后40年经济增长52倍,中国改开40年增长50倍;
日本1990年城镇化率60%,中国2022年65%;
日本1990年宏观杠杆率277%,中国2022年281.8%;
对比人均GDP,现在的中国甚至还比不上1990年时的日本。即使不考虑通胀,中国2022年人均GDP也就只有1990年日本的一半。如果以美国为参照物,1990年时的日本比当时美国的人均GDP还要高,当下的中国,人均GDP只有现在美国的不到六分之一;
从人口总量变化趋势来看,中国人口在2022年出现由增转降,而日本人口在1990年后仍增长了19年(2008年开始负增长);日本出生人口44年才减少一半(1979~2022),中国出生人口7年就减少接近一半(2016~2022)。
对比完几项数据,我们可以发现,2023年的中国比1990年的日本,城镇化率更高,杠杆率更高,人口更老,但经济发展程度还不如日本。
可想而知,中国这一轮楼市真不容乐观。
但我们回首日本,会发现对普通人而言,房价下跌还不算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掏空钱包并背上巨大的杠杆买房后,却发现经济环境变差,保不准明天就轮到自己降薪,甚至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