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户收入可负担企业运营可持续探索“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新模式

“十四五”期间,重庆市渝中区新市民、青年人预计将达40.7万人、净增2.09万人。为缓解大批新市民、青年人租房难、租好房难的问题,渝中区坚持盘活存量房屋、打造租赁精品的思路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探索形成“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新模式,走出了一条租户收入可负担、企业运营可持续的新路子。

房源筹集突出“多”确保市民租得到、租得好

全面摸底,合理制定规划。广泛动员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产业园区,全面摸排租赁需求和存量房屋等情况,明确将建筑面积70平方米以下为主、闲置2年以上且主体结构安全的公有房屋纳入筹集计划,鼓励企业将闲置商业办公楼改建为租赁住房。共摸排可改造存量房屋2.74万套、建筑面积132.6万平方米,其中社会企业项目3700套、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计划将以上房源在“十四五”期间有序改造投用。

盘活存量,有效供给房源。立足建成区、老城区,新建住房逐年下降的实际,着力在盘活存量上下功夫。明确由渝中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城市更新公司作为全区国有租赁住房的建设运营主体,采取“重资产+中资产”的运营模式,在人口聚集、交通便利、租赁需求旺盛的地段,通过集中收购或与第三方合作等方式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截至目前,已认定项目房源1.1万套,存量盘活占比达95%。同时,按照国办意见要求,将享受财政资金支持2600套租赁住房,全部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规范管理。

合理布局,促进职住平衡。坚持产城人融合、人地房联动,筹集的房源主要布局在“一点四区”,即轨道站点、商业商务区、产业园区、校区和医院院区周边。比如,在解放碑片区,针对金融、商贸等从事现代服务业的产业人群,选择生活配套完善的闲置商业办公楼,引入成熟市场运营主体,打造户型50平方米左右的保障性租赁住房,距离十字金街核心商务区约1公里,实现房源与需求适配。又如,在万科重庆天地,结合即将开通的轨道5号线化龙桥站,对上盖物业实施整体“商改租”,增加高品质房源1400余套,满足周边软件产业企业青年居住需求。

政策支持突出“准”确保企业能参与、可运营

简化审批流程,让手续办理省心。印发《关于做好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工作的通知》,建立快速审批绿色通道,明确认定流程和“5+3”清单式申报材料,凡申报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项目,由住房和城乡建设、发改、规资、财政等部门组成的工作组提供一对一服务,对项目进行快速联合会审,存量项目从申请到取得保障性租赁住房认定书,5个工作日内办结;从项目开始设计到取得施工许可证,20个工作日内办结。

开展优惠扶持,让市场主体暖心。充分发挥渝中西部金融中心主承载区和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优势,加强与各类金融机构合作,利用金融工具扩容撬动更多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资金。比如,区政府与建设银行渝中支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国有平台公司与市场主体共同投资的形式,以低于贷款基准利率近10%的利率,获取授信额度80亿元,专项用于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有效解决资金困难问题。同时,用好用活税收减免、装修改造奖补、执行民用水电气价格等各类优惠政策,累计投入中央财政奖补资金等1.64亿元,支持各类市场主体盘活利用闲置房屋。

统一规范监管,让租住双方放心。建立保障性租赁住房监管服务平台,强化建设运营管理全过程监督,推动保障性租赁住房、公租房、市场租赁住房“三房打通”、一网监管。依法依规加强对非居住存量用房改造的管理,严禁违法改建、擅自改建。大力开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秩序专项治理,从严惩治“高进低出、长租短付、发布虚假信息”等8种违法违规行为,落实租赁纠纷“部门+街道+社区”三级调处工作机制。2021年,全区16个项目房源全面入库精准管理,动态检查抽查企业171家,全年住房租赁市场投诉案件同比下降75.72%。

配套服务突出“全”确保租住有改善、体验好

完善公共配套,提升居住环境水平。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完善保障性租赁住房周边公共服务设施,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5亿元,支持5个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实施周边管网改造、化粪池迁移、路面整治及绿化、加装电梯等整治工程。比如,中山四路83号公寓打造“劳动者港湾”“渝悦学堂”等,既为租客、周边居民提供公共活动空间,又为环卫工人、公交司机等公共服务人群提供休息场所,有力促进了居住环境品质提升。

丰富服务类型,满足青年多元需求。充分考虑年轻人工作忙、朋友多等特点,制定保障性租赁住房配套服务标准,在满足租户拎包入住条件基础上,提供家政保洁、快递代收代寄等个性化增值服务。同时,设置公共区域,增加文体活动、会客等服务功能。比如,为青年人提供“青年美食荟”“青年健身荟”“青年游乐荟”“青年文学荟”“青年艺术荟”等多元场景,满足新市民、青年人社交需要。

强化智慧赋能,增强智能租住体验。鼓励市场主体按照《既有非住宅建筑租赁居住化改造技术标准》,对保障性租赁住房进行智慧化改造,在主要出行通道安装智能监控、人脸识别门禁系统、智能水电表、高空抛物监控等,租户可依托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设备,实现看房、签约、租金缴纳、维修、退租等全生命周期线上服务,提高租住便利度和满意度。

发展模式突出“新”确保城市提品质、增能级

实施“保障性租赁住房+城市更新”,推动城市容貌焕新。坚持将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与城市有机更新充分结合起来,着力改善硬环境,优化软环境,让老城区迎来“逆生长”,变城市“灰空间”为网红“打卡地”。比如,在打造中山四路83号公寓时,围绕“务必与最美中山四路融为一体”的思路,在不破坏传统格局和街巷肌理的基础上,对4100平方米老旧公有住房进行修补、织补式更新,保留渝中“母城”特有的空间格局和肌理,让其旧貌换新颜,提升街区品质,留住城市记忆的同时,也为周边年轻人提供了一个温馨的小家园。

实施“保障性租赁住房+人才安居”,推动人才迭代出新。统筹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与青年人才驿站、人才公寓,出台《渝中区人才公寓建设使用管理办法》,明确准入退出规定,精准筛选符合条件的人才发放租赁补贴,分层分类为人才提供服务,帮助解决青年人才后顾之忧。比如,支持重庆医科大学博士后人才公寓、大坪片区人才公寓等4个项目、900余套房源享受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优惠,并纳入规范管理,以满足高学历、高层次人才阶段性使用需求。

实施“保障性租赁住房+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升级振兴。立足渝中无法“横向铺摊子”、只能“纵向提品质”的实际,以盘活老旧小区住宅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为抓手,因地制宜带动产业、企业、人才集群集聚发展。比如,张家花园项目改建老旧小区3栋、租赁住房166套,重塑社区业态,推动市井文化、居住形态、住房租赁、休闲娱乐集于一体,为毗邻的渝中创意产业园区就业创业人群提供便捷、优质、低价的租赁住房,带动社区年综合收益超2.2亿元。

THE END
1.1980上海市公有房屋租赁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精选4篇)一、为正确贯彻执行上海市人民政府沪府(1980)110号文批准发布的《上海市公有房屋租赁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特制订本实施细则。 二、凡房屋管理部门直接管理的房屋,均依照本实施细则办理。 各部门、各单位自管房屋亦参照本实施细则执行。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3q912eak.html
2.深圳市房屋租赁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房屋租赁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于2017-09-12在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注册成立。在法人彭立军经营下,目前公司处于开业,属于房地产业,主营行业为房地产业,我公司以房地产业的模式经营,注册资本100,000万(元)。深圳市房屋租赁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办公地址为深圳市福田区福保街道益田社区益田路1005号益田大厦A栋、B栋裙楼401http://www.likuso.com/city328/5900860.html
3.2028年中国长租公寓行业全景调研及市场运营趋势报告》“长租公寓”,又名“白领公寓”,“单身合租公寓”,是房地产市场一个新兴的行业,将业主房屋租赁过来,进行装修改造,配齐家具家电,以单间的形式出租给需要人士。 国内长租公寓主要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类。集中式主要以传统的商业地产运作模式,利用自持土地开发或楼宇整租改造方式进行运营;分散式主要从租赁中介https://blog.csdn.net/kt346/article/details/123202123
4.长租公寓盈利模式白领公寓运营模式长租公寓市场分析→MAIGOO知识这种盈利模式和美国典型的公寓REITs模式非常类似,借助不动产基金通过资本运作来收购或整租、改造物业,然后与第三方的公寓管理公司合作,由其负责物业的出租经营与管理。一方面获得了资产增值收益,另一方面也可获得运营收益。这种盈利模式的代表是赛富不动产基金和新派公寓的深度合作,赛富以不动产基金购买房屋的租赁权,委托https://www.maigoo.com/goomai/211117.html
5.警惕长租公寓运作模式的陷阱通过房产中介租房子,在找到合适房源后,付给中介一笔中介费,剩下的事情由租客和房东自行协商,这是一直以来房屋租赁市场的基本模式。而如今,这个模式却被互联网化、金融产品化了。一些长租公寓运营商,采取的是一种崭新的交易模式。一方面,公司通过提高房租等方式,与房东签订长租合同,大举揽收房源,另一方面,公司又以https://m.loupan.com/yt/news/201909/3419118
6.中国互联网+长租公寓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规划分析锐观网(二)、运营模式分析 (三)、经营情况分析 (四)、融资情况分析 (五)、竞争优劣势分析 十六、氧气公寓 (一)、基本情况介绍 (二)、运营模式分析 (三)、经营情况分析 (四)、融资情况分析 (五)、竞争优劣势分析 第三节、公寓租赁平台经营分析 一、“九猪”网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6892562.html
7.UR:肩负城市与住宅再生的使命界面新闻·JMedia一、 运营模式分析 公司的核心业务主要包括四个板块:城市复兴领域、灾害复兴领域、居住环境领域、郊外环境领域,其中居住环境业务是UR的主营业务。 (一)主营业务:居住环境板块业务 UR现阶段居住环境业务集中于租赁住宅的管理运营。目前公司持有并管理着约76万套房屋,主要集中于首都圈(东京都.神奈川县.千叶县.崎玉县.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331477.html
8.城市更新时代,老旧小区留改拆建的十大模式与标杆案例1、整村房屋长期整体租赁。 2、实施“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全链条服务。 3、党、群、青(青年)、社(社会资本)四位一体共建共治。 4、提供城中村综合服务体系,探索出一套城中村可持续发展模式。 标杆案例: 深圳元芬新村整村统租运营项目 过去的元芬新村,环境杂乱、设施老旧、缺乏管理,生活也毫无便利性可http://www.zjypxzx.com/c/2022-03-15/49874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