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对世界温暖的思考——读《让自己诞生》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我们要时常审视作为一个人的存在,体察世间百态,思考人生的意义,并在行动中实现人生的价值。省察不是冷眼旁观,更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利益算计,而是融入社会中,用敏感善良的心去感知,去做温暖的思考,给自己、给他人以信心、以力量。

去年七月出版的《让自己诞生》就是一部饱含对人生省察、对生命思考的作品,还荣获了第四届冰心散文奖。作者王宏甲是一个有着敏锐思维、细腻情感、优美文采的文学家、学者,他写自己过去的生活,老师、父母、友人鲜活地呈现出来;他写异国见闻,他乡的社会生活、历史文化、英雄人物生动地铺展开来;他写传统文化,孔孟之道、商周之别、楚秦成败明晰地展现出来。

我思故我在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思考自我是古今中外哲学家都在做的一件事。甚至我们也会有这样的行为:对着镜子端详一下自己,甚至傻笑一下,心想:哦,这就是我,我是一个人。

本书多处对人的自我认知进行了剖析,《打开你自己》就是作者用生活化的语言写的一篇哲学散文,阐述了人的自我发现、失去与复归。人之初,是不知道有“我”的。某天,当孩子发现“我”,这是人生中的一个重大事件。但是不久,这个“我”会被剥夺、被改造,言行要符合父母、师长的要求,要在整个社会环境中改造那个原本要任性而为的“我”。

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就把自己封闭了,有人变成了装在套子里的人,有人就被完全打磨掉了棱角,天真浪漫失去了,鲜明个性失去了。作者提倡打开自我,就是在适应社会规范中,不丧失真实的自我,还能够自我创造、自我实现。能够像孔夫子所说的那样“随心所欲不逾矩”很难,在适应社会规则的同时,活得真实自在就足够了。

认识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存在,还需要从他人、他物感知自己的不同,从对象中认识自身的特性。书中《“失踪”的狗》一文讲到这样一个故事:在当知青时,自己养了一条狗,朝夕相处,感情很深。但当地有吃狗的习惯,往往轮流吃各家的狗。作者时时处处注意保护自己的狗,但一次外出回来发现,狗“失踪”了。人们告诉他,狗是不会失踪的,只要它活着,是一定会回家的。作者从此不再养狗,甚至看见狗都会伤心。他在补叙中愤慨,能分善恶且恪守善良的人优于狗,恶劣的人远不如狗。

人作为万物之灵,在于有思想、善思考、有良知,在于有人性。如果一个人只去追求口腹之欲、感官享受,那是一种退化。如果为了一己私利,招摇撞骗、为非作歹,那是一种堕落。

作为一个人,不仅要积极向外探索,掌握各种先进知识,还有积极向内探索,像孟子提倡的那样“反求诸己”,像曾子倡导的那样“吾日三省吾身”,发掘自身的善良本性、良知良能。而且要用良知驾驭知识,让知识为增进人类福祉服务。

对过往每怀敬意

一个对社会充满温情的历史伟人,总是让人倍加怀念。孔子能成为国人乃至世界敬重的文化巨人,除了他深刻的思想、渊博的学识,还在于他对国家、社会、民众的温情。

他一边感叹“礼坏乐崩”,要自我放逐,“乘桴浮于海”,另一方面,他又“知其不可而为之”,奔走列国14年,生命的最后五年还在整理典籍,撰写《春秋》,教书育人。

汤因比在其成名作《历史研究》中的绪论里写道,孔子和老子都认识到,“在他们社会的历史上,兴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孔子对于这个社会的过去每怀敬意,而老子则转身离开了它”。孔子的“每怀敬意”,让后世一想到他,也心怀敬意,心向往之。

王宏甲也同样如此,本书的前三分之一都在写过去,写自己的父母、老师、插队乡亲、高原姑娘……见过的人,经历的事,都在作者心中留下烙印,并把情感流淌在笔尖。

《我的老师》一文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和陈老师坐在离校不远的河滩上,面前是那条永远也不会冻结的河,河面上热气袅袅,那是故乡之河冬日的景象。河滩上的草,都还顽强地坚持着生命的绿色。”

彼时的王宏甲告诉自己的陈老师,他已经没有父亲了。没想到老师告诉他,她父亲也自杀了,也是一名医生。二人没有太多的对话,但从这段景物描写中,就可以深刻感受到,当时他们都心怀忧伤,但同时又相互支持、鼓励,依然在“顽强地坚持生命的绿色”。

一个能写出触动心弦文字的人,往往是热爱生活的。在灰暗的日子里,会努力看见阳光、看见温暖,如果努力看了也看不到,那就自己创造阳光和温暖。在受到打压的日子里,王宏甲找到一张奖状,在背面为自己画了一个姑娘,明眸皓齿,热情洋溢,光彩照人。

做一个有思想的读书人

如果说,有一种成本低、简便易行、效果好的自我提高捷径,那就是阅读了。在农业时代,读书人是受尊敬的,但也被说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手无缚鸡之力”。在今天的信息社会,越来越多的简单体力劳动被机器取代,如果不读书,不具备一些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是很难在这个社会立足的。

阅读是增长知识见闻、提高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无须借助外力的高效自学方式。年轻时的王宏甲曾因囊中羞涩,“在地图上旅游”,查阅地图、阅读《辞海》《世界名胜词典》《外国历史大辞典》,未出国门,已经对一些国家有了很多了解。他日亲身去看,倍感亲切。阅读以后的遇见,往往更有仪式感、更深刻,之后更想念。

作者进而反思我们今天的教育,需要革新中考、高考等考试评价制度,从根本上变教育的“选拔功能”为“造就功能”。很多人都渴望成功,早日成名成家,为之挖空心思、左冲右突。其实,成人比成才更重要,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成人,而不是成才。

此前读王宏甲所著的《中国天眼:南仁东传》,爱不释手。这本《让自己诞生》更是惊喜,读后,能感受到人间温情、人文关怀,得到一种情感上的共鸣、精神上的愉悦。在今天的快节奏社会,能让人静下来认真读完并反复翻阅的书不多了,《让自己诞生》是为数不多的这种好书,可以放在案头,常读常思、常思常新、常新常进。

THE END
1.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含义及其意义【摘要】笛卡尔是近代哲学的先驱,是理性哲学的开启者。他的“我思故我在”的思想理论是笛卡尔哲学体系的奠基石,在近代哲学史开启了西方近代哲学而影响深远。所以增加对其的理解和把握对理解西方近代哲学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笛卡尔;我思故我在;普遍怀疑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417/07/35896745_972718549.shtml
2.笛卡尔经典语录大全是什么?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哲学意义是什么我思,故我在。我苦,故我在。 愈领悟,愈发现自我的无知。 世界之大,而能获得最公平分配的是常识。 一个为情感所支配,行为便没有自主之权,而受命运的.宰割。——笛卡尔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哲学意义是什么? “我思故我在”的简单含义 笛卡尔认为世界上一切知识都是不确定、令人怀疑的。笛卡尔提出普遍怀疑的原http://zhlife.eeju.com/zh/2023/0111/38204.html
3.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含义浅析三、“我思故我在”时代主题意义 笛卡尔作为近代哲学的开创者,表现在众多方面,这些方面都在“我思故我在”这个命题之中。 1.自由精神之理性主义 古希腊也有理性精神,例如赫拉克利特的“Logos”、巴门尼德的“存在”及柏拉图的“理念”,但他们理性不是建立在普遍怀疑的基础上。笛卡尔与古希腊哲学家不同,他运用普遍https://www.fx361.com/page/2017/0809/2142028.shtml
4.我思故我在的深刻意义理想股票技术论坛探讨“我思故我在”的深刻哲学意义,自我认知的探索与存在哲学的思考。 ,理想股票技术论坛https://www.55188.com/tag-689262.html
5.笛卡尔与人工智能:“我思故我在”作为智能测试标准的可能性虽然依据他的身心二元论理论架构和机械理论确实意味着人工智能没有可能性,但是笛卡尔晚期哲学中潜在的、更基础的三元论理论架构却并未完全断绝这种可能性。不仅如此,笛卡尔在《第一哲学沉思集》(简称《沉思集》)的独特认识论程序在某种意义上还潜在地提供了第三个、也是更有潜力的智能测试标准“:我思故我在”测试。https://aidc.shisu.edu.cn/77/e1/c11041a161761/page.htm
6.“我思故我在”的伟大意义“我思故我在”这句话的伟大意义在于,它为我们证明自身的存在并非偶然提供了一条坚不可摧的公理,它甚至比那些数学公理还要坚固。当你在说两点之间必有一条直线时,你是否真的试过将这个宇宙中所有的两个点连接起来?当你在说两条平行直线永不相交时,你是否真的见过两条无限长的直线?但无论这个世界怎么变化,怎么https://www.douban.com/note/824841942/
7.谭裘麒笛卡尔的“我思”理论及其内在矛盾自笛卡尔宣布“我思,故我在”,从某种意义上说,自我意识便成了西方哲学、特别是近代西方哲学的核心问题。本文将通过探讨笛卡尔的“我思”命题,以揭示此命题对笛卡尔哲学地位的确立的意义,揭示此命题的内在矛盾及其对以后哲学发展的影响。 一、“我思”是哲学自我意识的确立 由古代哲学向近代哲学转变的标志是笛卡尔的http://www.philosophy.org.cn/zxts/wgzx/wyfxhblksqdzx/201507/t20150713_2726067.shtml
8.我思故我在作文议论文(精选14篇)无法否认就是最坚定的承认,绕了一圈后回到原点,我大笑。(八年级作文 )我思,故我在。只有在思考中,才能确定我的`存在。而当我停止思考后,一切痕迹最终被另外的痕迹吞没、同化,最终消失,从而无法证明我“在”。 很多东西就是这样,失去了永恒的意义,化为一闪即逝的流星。没什么能在它消失后再证明它曾“在”,https://www.360wenmi.com/f/file5qq1bwr8.html
9.“我思故我在”与“我在故我思”首先,笔者通过漫画联想到两个命题:17世纪理性主义代表法国笛卡尔提出的“我思故我在”,19世纪存在主义代表德国海德格尔提出一个针锋相对的“我在故我思”。其次,笔者认为,用这样两个博大精深的命题来考察哲学基本问题有点简单化了,而且容易让学生认为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就是唯心主义,没有积极意义;海德格尔的http://cgrs.szlib.com/qw/Paper/260533
10.我思故我在的含义“我思故我在”由于开启了西方近现代哲学而影响深远,从笛卡尔的理性主义认识原则出发,认为“我思”指的是先天的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思维规定性”,“我在”指的是巴门尼德意义上的“人的真实存在”,“故”则强调一种“决定”与“被决定”的逻辑顺序。因此,“我思故我在”的准确含义应该是“我思故我是”。这https://www.jianshu.com/p/34ac303e58a4
11.我思故我在的深刻意义我思故我在的深刻意义是“我在思考自己是否存在的同时,不争的事实是我在思考,因此我一定是存在的”,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理论中的“我在”是本质的存在。“我思故我在”的思想使笛卡尔在怀疑中确立自我,用“自我”的理性主义怀疑心外的一切,从而把认识提到了哲学研究的首位。对以后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https://edu.iask.sina.com.cn/bdjx/6hP0eB4vEMk.html
12.笛卡尔笛卡尔思想本文深入探讨了笛卡尔的思想,包括其唯理论的起源、"我思故我在"的哲学证明,以及身心二元论的提出。笛卡尔通过怀疑一切确立了形而上学的基石,但他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调和认识的主体性和客体性。此外,他还通过上帝的存在证明来保证认识的普遍性和有效性,但其二元论观点引发了如何解释精神与物质之间的交互问题。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2470438/article/details/112627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