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波浪潮及泡沫破灭期:1998-2005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2000年左右,网络带宽非常有限,多数的互联网教育产品还是文档形式,可以用萌芽阶段来概括;直到2000年以后,才有了“三分屏”形式的网络视频课件,互联网教育进入到多媒体阶段,但是互联网教育还处于泡沫阶段。
此阶段远程教育的主要市场在高等教育,属于政策性市场,盈利也基本仅限于高等网络教育,即68家可以颁发网络教育文凭的网络教育学院。还有少量的基础教育网校,此阶段死掉了大量无法找到商业模式的网校。
2、徘徊期:2006-2011
从2006年左右开始,互联网教育进入徘徊阶段,行业在摸索前进,市场容量在逐年升高。尤其自2009年以后有不少新企业介入,但是也有不少企业没有找到盈利模式而退出。与迅猛发展的门户网站、网络游戏、电子商务相比,互联网教育是一个增长比较缓慢的行业。
此阶段产生了几家在海外上市的远程教育公司,且聊以自慰,如中华学习网、东大正保等,但当时股价表现不佳。因此阶段的互联网教育市场表现平平,可圈可点的企业不多。
此阶段高清视频课件随着宽带网络和视频网站的兴起,开始成为主流,但大量的三分屏课程仍然在使用。此阶段的网络学习体验还是差强人意的。
3、第二波浪潮及泡沫期:2012-今
预计未来3-6年将是互联网教育产业高速发展的时期。因为互联网教育作为互联网产业的一个细分行业,已经得到了互联网巨头(腾讯、网易、百度、阿里)的重视,数以百计的新兴互联网教育企业(如猿题库、一起学习网、快乐学习网等)开始进入市场。其中前2-3年将是泡沫破灭期,过了这个泡沫期之后,剩余的赢家开始进入收获期。
二、中国互联网教育市场主要板块构成
至2015年底中国互联网教育领域企业数量估计约有9500家左右,这里指的是泛互联网教育,包括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出国留学、语言学习以及教育信息化和综合类的项目,每个细分领域内都有典型的公司。
K12互联网教育领域突飞猛进,大约有2200-2400家公司。在这整个行业中,从事人员约有30万人,包括投资人、课程开发者、技术提供者、录制视频或者在线教学的教师等等。随着大众越来越乐于接受在线教学这种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互联网教育的从业者数量也在不断攀升。
1、营收增长情况:平均增长70%以上
互联网教育行业用户数量的高速增长,是意料之内的事。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使得教育资源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教师和学生充分发挥自我的能动性,运用实时在线教学,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空间限制和麻烦。
2、2015互联网教育企业平均营收:2700万元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2015年互联网教育企业平均营收是2700万元。或许对于投资大型项目的资本来说,这个营收数目是比较低的。但是对于这个起步困难且步履维艰的互联网教育行业来说,这个数额还是很令人满意的。
但这里2700万元是一个平均值,项目之间的标准差还是很大的。营收规模超过亿元的公司目前只有几十家,而这些企业的营收规模拉高了整体平均值,所以说,互联网教育企业发展的两极化非常明显。
在这里需要补充一点,一直紧追在K12领域后面的职业教育,今年的发展又大幅迈进了一步。根据互联网教育研究院的数据,在2015年获得融资的互联网教育项目中,职业教育数量占比15.9%。
自从2014年4月,达内科技赴美上市,成为职业教育第一股后,职业教育移居线上,已成为亘古不变的趋势。2014年9月,IT职业在线教育平台极客学院获2200万美元B轮融资;2015年11月13日,职业教育平台麦子学院宣布完成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11月19日,慧科集团宣布获得千合资本领投的3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同时,美国一直专注于提供编程教育服务的Udacity也获得贝塔斯曼领投的1.05亿美元D轮融资,估值达10亿美元,成为互联网教育领域新晋独角兽。
3、盈亏情况:多数亏损,16%盈利
可能有不少的人疑惑,这么多项目在挖互联网教育的金矿,到底目前有多少公司是盈利的?根据互联网教育研究院对400家在线教育公司的调查,70.58%左右的公司是处于亏损状态的;而13.24%的公司处于持平状态,有16.18%的公司保持盈利状态。
但是从整体来说,因为新进入的项目非常多,而且已经有一部分项目死亡,整体上盈利的在线教育企业预计不超过5%,而收支平衡的约在10%,死亡率约在15%,亏损率约在70%。
4.四类盈利性公司
拂去市场表面的涟漪,有哪些公司正在盈利?
首先,第一类是在线教学平台企业,如网校平台EduSoho、直播教学平台展视互动、视频托管平台CC视频等,这些企业的营收规模增长均接近100%以上。
EduSoho作为网校平台的生力军,2015年比2014年的营收增长数倍以上,是享受到互联网教育红利的少数企业之一。而展视互动势头不错,被263全资收购。视频托管服务方CC视频上市也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之中。
第二类是网络/硬件,比如服务器托管、云服务平台、录播设备(如爱视恒恩)。互联网教育基本上是以课程为盈利收入点的,但是在最初的盈利模式中,是支撑这些课程的网络硬件最先赚钱。只有硬件设施跟得上了,在线产品才能推广起来。
第三类是教育信息化类的公司。
教育信息化每年所占的市场规模是2000亿元左右。这类公司基本上都是做体制内生意的企业,比如高校开始在大量开发慕课,催生了一大批企业。还有硬件供应商、MOOC开发商、技术供应商等。
最后是第四类一些大牌B2C类企业,这类互联网教育的企业营收规模较大,比如学而思网校,据说它的营收比去年增长了两倍;沪江网的收入规模约在3亿元,也是少数过亿收入的互联网教育企业。新东方在线的收入增长不错,收入增长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