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以来,石家庄的李先生很闹心。
2012年11月,他以6700元的价格购买了位于石家庄市中心黄金位置的“安联国际中心”的房子,当时约定是2016年底交房。
(石家庄市中心,绝对的黄金地块)
谁知道这一等,就是7年。
2018年4月,安联国际中心的开发商向李先生等近百户业主发送了律师函:鉴于该地块没有被本公司拍卖成功,因此要向您退款,按照年息15%的利息为您归还本金和利息。
这时候,周围的房价已经到了2.5万元。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同一地块,两次销售
2012年下半年,原石家庄第二印染厂(简称二印)按市统一规划迁出中心城区。
河北安联的全资子公司石家庄安联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简称石家庄安联),与二印、桥西区政府等有关部门签署三方协议,安联出资搬迁,负责桥西区政府协调拿地。
石家庄安联随即将二印厂区旧址地块定名为“安联国际中心”项目,以与政府签订了三方协议为噱头公开销售,与大量业主签订了售房卡协议,当时李先生也是购房者中的一员。
(时任石家庄安联总经理王丽华)
在购房者中,有二印的老职工,一辈子的积蓄付了首付就所剩无几。好在他们觉得有盼头,人家说16年底就交房。
交钱之后项目迟迟不动工,业主屡次要安联返回钱财,安联各种推脱,迟迟不肯兑现。
黑奇士在河北新闻网的“阳光理政”栏目看到,2015年9月11日,有业主反映石家庄安联违规预售,交了70余万购房款只退了20万,剩下来的50多万迟迟没有消息。
石家庄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回复:反馈的事项不在我局职权范围,建议通过法律形式解决。
就在业主反馈该问题之后的10月,河北安联的两个控股子公司:石家庄安联和河北润泰(河北安联控股92.79%)又开始以“安联国际中心”的名义卖房,截至2016年3月,这两个公司向数十位业主卖出了房子。
注册新壳拍地明股实债暗度陈仓
2017年6月13日,河北安联注册了全资子公司石家庄新联鸿泰。
8月7日,新联鸿泰以4.28亿元拍得安联国际中心地块。拍卖成功之后,李先生等业主欢欣鼓舞,都以为这下子总算有盼头了:地拍下来了,接下来就是盖房子交房呗!
结果,他们想多了。
拍地成功之后8天,竞拍成功的石家庄新联鸿泰公司进行了股权变更:
由河北安联的全资子公司变成了:四川信托持股90%,河北安联持股10%,且河北安联的10%股份向四川信托进行了股份质押。
黑奇士请教了金融行业专家,这种操作手法在房地产开发中及其常见,叫做“明股实债”。
表面上四川信托拿到了90%的股份,但其实是以此为质押设立信托计划;等信托计划还款完毕之后,再次进行股份转移。
黑奇士在网上搜索,看到了四川信托安联国际中心的信托计划介绍:以安联国际中心的土地为抵押,融资2.45亿,年息约8%。
这2.45亿,就是河北安联要给百余户业主退款的“资金底气”。
这个帐都会算:当初购房均价6500元,现在周边价格2.5万,翻了差不多四倍。即使给你15%的年息,当初的二三十万首付款,现在还能买得起现在的房子吗?
政府的好心变成了地产商的黑心暴利
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算一算。
安联国际中心这块地有23274.56平米,容积率2.8,拍卖价4.28亿,以此计算,此地块的楼面价为6300元。而这也是当初百余户业主购买时候的均价,所以说这里面政府肯定做了大量的工作,照顾到了群众利益!
可就是政府的好经,被河北安联这样的地产商给念歪了!
地块拍卖成功之后,李先生等业主多次向河北安联去询问,什么时候开发,什么时候交房,当时一直说公司会有妥善解决措施。
直到2018年4月初,李先生收到了河北安联委托河北威仑律所出具的律师函:“该地块最终被其他公司竞得,石家庄安联公司未能取得该地块的开发权,更不可能取得该地块的预售许可证,顾与贵方签订的《购房协议卡》属于无效协议,无法实际履行。”
在律师函末尾,有这样一段话:“河北威仑律所不希望此事件影响贵方的工作及声誉,望审慎对待。”
你买了房,你等了7年,你买的房子涨了4倍,他们突然说这个房子没了,要退给你钱!
你要房子不要钱?他们高薪聘请的律师会把你告上法庭。
河北安联获利10亿元
我再帮大家捋一下整件事情:
河北安联有三家子公司,分别是石家庄安联、河北瑞泰和石家庄新联鸿泰。前两家公司在2012年和2016年卖出了一百多套房子(后来有等不起的业主退款,截至2017年8月还剩下大约90户)。
新联鸿泰原来是河北安联的全资子公司,拍地成功之后,马上引入了信托计划(就是向别人借钱),再用借来的钱还原来的业主首付,自己这块地可以高价卖出,获得暴利!
能卖多少钱呢?
2.5万*23274*2.8=162918万,16亿元!
去掉拍地的4.28亿,去掉建安成本,总体应该获利1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