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房地产三十年,看清未来房价走势!

1980年是中国房地产的元年,这一年邓老把房子定义为商品。房改和土改同时被推动,中国房地产正式成为了一个产业,开始缓慢的种子发芽阶段。

1987年,深圳进行了头次的公开土地拍卖,催化全国房地产加速发展。

中国名列前茅个房地产泡沫破裂

1988年,海南脱离广东独立建省成立海南省,大批的人来到海南淘金,这些人里就有潘石屹,冯仑,易小迪等人。中国名列前茅批房地产获利者正是这些人。

1991年,国务院进行24个省份的房改,全国房地产进入起飞阶段,同时中国地产的头个泡沫开始蓄积。

剧烈增长的泡沫引发了*的担忧,导致了中国地产的头个调控政策出台。

于是海南泡沫直接炸裂,海口的1.3W家房地产公司倒闭了95%,引发坏账800亿元。于海南有了三大景观“天涯,海角,烂尾楼”。

1996年房地产行业已然出现了全面巨额亏损。

1997年,在“金融强调”索罗斯等一帮国际炒家的金融市场操纵下,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中国房地产行业已经濒临崩溃。

1998年7月3日,政府开始救市,宣布全面终止福利分房。同时,住房分配货币化正式开始。

1998年,房地产市场大热,许多单位*住房来分给职工,一口气消化了全国的存量空置房,中国房地产去库存的1.0版本正式开始。

2001年,供需关系开始失衡,在这一年里,前3个月内的北京,房价的涨幅就达到97.3%,政府少有的选择就是全面整顿房地产。

03年6月,央行紧接着印发“121号文”,严控银行的房地产开发贷、土地储备贷款、个人住房贷等。并且头次推出了二套房提高*,利率上浮等概念。

121号文效果显著,全国房价应声下跌,上涨势头得到遏制,全国地产行业进入冬季。

房地产去库存2.0版本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导致了全球金融危机,房地产行业从降温变成了冰冻,土地流拍、地皇退地。同时中国的宏观经济环境恶化,经济增速下滑严重,政府开始再度救市,房地产去库存2.0版本开始了。同年四万亿计划正式上线,央行对房地产全面松绑,个人房贷利率下限扩大为70%,*款较低可以做到20%,上海甚至命令国有企业直接购买房地产来维持房地产行业的稳定。

2009年房价止跌回升,全面燃爆,当年房价上涨25%。

于是再度民怨沸腾,为了安抚民心,09年12月,政府推出国四条,2010年1月又提出“国十一条”。

这里面是一堆关于让穷人怎么住的起房子,怎么做经济适用房,怎么做小户型等等,没有收紧银根,没有降低贷款。所以,全部沦为空调。

2010年4月17日,在接近沸腾的房价面前,国务院印发了“国十条”,国十条规定贷款*比例从20%上调为30%,二套房*不低于50%,三套及以上*和贷款利率应大幅提高,无1年以上纳税证明或者社保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住房贷款。

效果很显著,全国房价也都有小幅下跌,不过当年8月房价开始止跌,颇有报复性反弹的架势。

房地产去库存3.0版本

接下来就是5年的冻市期,2010-2015,全国房价基本不涨不跌,投机绝迹,大横盘状态,库存闲置商品房数量飞速增加,一直到2015年底国务院出台去库存政策刺激房地产,房价引爆了一波*涨幅,所谓房地产去库存3.0版本。

然后2016年国庆前夕再度开始调控,“限购限贷,限售限价”,到目前为止,调控政策已经响应全国。这些大家都是经历过了的。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从中国房产30年,我们能读懂些什么了

房地产如洪水猛兽,一旦放出来它就会发疯,很难被压制住。少有的方法是政府用“信贷、利率和限购限贷”这个鞭挞才能整治得住。

从中国房地产的历史可以看得出,政府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可谓煞费苦心。房价高了,买不起房,民怨沸腾;房价低了,经济萧条,怨声载道。

为了发展经济,保障民生,只能拉出这个猛兽一次又一次碰撞经济。其实目的为了什么,是为了割富人的韭菜,来拯救穷人的心病。

1.未来房价会*吗

而从历史上来看,几次房价*的原因分别是金融危机、非典、低迷市场情况下积压的超大库存量。那么现在库存已经去的差不多了,上述的危机事件几乎不可能再发生(全球各个国家对于金融危机的防范已很成熟)。

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全面进入横盘时代,未来3~5年,一旦放开调控房价还是会*的。

2.未来房价会*吗

首先,政府是有砸盘能力的,93年海南泡沫一夜之间崩盘,全国房地产应声*,足够说明,只要银行断贷抽资下狠手,中国房价分*硬着陆,房价半年*70%不是梦,不过代价是整个中国经济一同完蛋。

所以政府绝不允许房地产行业崩盘,目前政府所有的调控,都是控制房价上涨过快以免引发不可控的崩盘,仅此而已。

3.调控政策中*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从历史上所有的调控效果来看,当房价上涨的时候,任何政策都不能阻挡房价上涨,全部沦为空调。

唯有减少银行贷款资金是立竿见影的效果,不管是提高*还是提升利率还是控制贷款总量来说都可以。稍微减一点房价立刻停止上涨,再多一点房价就开始下跌,如果减的狠了房价还能崩盘。

所以,当下次发布调控措施的时候,到底是空调还是真调,你看看有没有缩减房产信贷总量即可,他对房价影响所占据的权重非常大,同时房价崩盘有千万种可能,但是唯独没有政府主动出手砸崩这种可能性。

4.如果横盘,一线城市的房价会涨吗(此处用北京举例)

93年,海南房地产泡沫炸裂,潘石屹等人逃过一劫是因为他意外发现海口市在建人均住房面积已达50多平方米,而同期北京人均住房面积才7平方米。

而现在,官方数据统计,北京目前可提供住房700万余套,2020限制人口为2300万。那么每套房按平均100平米算,提供总住房面积为7亿平米,人均为30.43平米/人。而官方统计全国人均住房面积为40.8平米。而且北京还和深圳不一样,北京土著手握2-3套房的比比皆是。需求和房价成正比。

5.租赁市场会导致房价下跌吗

国家大力发展租赁房市场,是为了学习国外的经验。很多发达国家的核心城市,50%以上的人口都是租房的,是因为绝大部人买不起房(文化与消费观念也不同)。

大力发展租赁市场的初衷目的并不是要打压出售市场,而是给到市场一个方向的引导。

THE END
1.全球五大房地产泡沫,四个在东亚全球五大房地产泡沫,近30年来,四个在泡沫经济中,房地产泡沫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泡沫破裂时,其影响尤为显著,如1990-1991年的日本和台湾泡沫,1997-1998年的泰国和香港泡沫,2006-2007年的美国、英国、西班牙和爱尔兰泡沫。 1、1990年的日本房地产泡沫:上帝欲使其灭亡,先令其疯狂。 (1)日本二战后三次房价高涨,第三次变成了超级泡沫。 https://xueqiu.com/1785441490/293946487
2.2020中国泡沫破裂中国房地产还能撑多久中国楼市泡沫怎样收场房地产调控的主要目标只是维护房价平稳上涨,决策者不希望房价大涨大跌,这也是市场看好楼市预期的主要原因。高房价与高地价之间利益矛盾长期无法解决,所以房价不可能会出现普遍大幅下跌。2020年,全国房价是涨还是下跌,高房价还能支撑多久,依然还是未知数。 3 中国楼市泡沫怎样收场https://www.qizuang.com/baike/23815.html
3.opendata.pku.edu.cn/api/access/datafile/9737看来2019年中美之间确实必将有一个泡沫要先破,现在的贸易战不过就是拿着针在找对方的泡沫切入点而已。#美国迎最长牛市##房地产泡沫# ? 2018年08月27日 14:38 来自 HUAWEI P10 【历史残酷,看中美关系不可浪漫无度】美国总统特朗普挑起的中美贸易战,进一步揭开了中国舆论场的真实生态。有一种相当流行的观点https://opendata.pku.edu.cn/api/access/datafile/9737
4.对话经济学家辜朝明:一代人经历衰退,一代人重拾信心2008年后的美国也这样,大多数银行实际上已经破产,但所有人都闭嘴,假装一切都好。欧洲也是,爱尔兰和西班牙的房地产泡沫破裂以后,大量企业和个人资产负债表受损,政府的态度好像在说,“再等等,等他们还清债务再说”。 《晚点》:你的理论一开始不受政界和学界欢迎,那日本商界呢?他们会更同意你的观点吗? 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65281
5.地产新闻新闻新浪房产新浪房产,新浪乐居,中国最具实力和受人仰慕的房地产及家居专业网络传媒,最有影响力的房地产新闻门户,精准的购房者平台,最具有人气的业主社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楼盘数据库,中国最大的家居装修平台,地产精英,地产名博的精神家园http://linyi.house.sina.com.cn/lm/news
6.房价如果跌了,真相只有一个:你只会更买不起房!1991年,日本股价和房地产价格一路狂跌,银行资产大量缩水,不良贷款增加,经济急剧下滑,跌入衰退的深渊难以自拔。 银行不良债权久拖不决,国家财政不堪重负,日本成为世界上政府负债最高的国家。 而这次泡沫破裂,也使得很多先前还能靠奖金购置房产的日本平民,瞬间沦为连粮食都吃不上的难民,经历了20年仍难缓过来,目前仍有https://news.centanet.com/m/sy/detail/31936.html
7.东北网2014年05月30日新闻汇总[9][房产频道] 任志强:假如房地产销量下降30%也不代表泡沫破裂 2014-05-30 09:02 [10][房产频道] 北京部分楼盘主动调整营销策略 抢客“暗战” 2014-05-30 09:02 [11][房产频道] “以房养老”若真好为何会遇冷? 2014-05-30 09:02 [12][房产频道] 顺德:工业强镇淹没楼市 2014-05-30 08:41 [13]https://www.dbw.cn/system/2014/05/30/0_2014053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