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亿国人坐拥300万亿房产,泡沫到底有多大?凤凰网资讯

原标题:14亿国人坐拥300万亿房产,泡沫到底有多大?

一个故事的引子:

在一次跟几个朋友的闲聊中,笔者抛出了一个话题:

某学校高二年级有十个班,在高二期末考试中,有一个班的学生在全年级总分排名中前十名占了四个。

这也就意味着一年后,这四个学生都有可能迈入清华北大,但这个班的班级平均分在全年级排名却倒数第三。

那么问题来了。

请问,如果你是校长,你怎么评价这个班?是好班还是差班?这个班的班主任到底还让不让他带毕业班了?

有个朋友讲,如果这个班的前四名总分这么高,但整个班级平均分在全年级倒数,那么说明这个班的中等生跟别的班的中下游在一个水平线上了,虽然前四名成绩好,但是这个班大部分学生太差,建议换掉班主任。

其他朋友也都各抒己见,笔者摆了摆手接着问:那既然这样,如果你是学生家长,你是否愿意把孩子送到这个班里?

众人互相对望,竟一时语塞。

其实,笔者想说,这个班,颇像中国的房地产市场。

1

我们坐拥市值300万亿的房子

还来说说我们的房地产。种花家这个班到底能进不能进?

2016年一二线城市房价疯狂上涨,已经让整个国内地产市场达到了一个阶段性临界点。

从去年国庆二十城限购之后的这半年多,各地陆陆续续的调控政策使得市场慢慢回归稳定。

但不管是中央政府还是央行,都意识到房地产市场如果管制不当,房屋信贷政策处理不好不仅仅会触发金融性风险事件,还牵扯到一些社会问题。

但不管怎么说,房价现在已经起来了。现在大家纠结的是:这一波房价起来之后,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到底有没有泡沫?

我们过去从很多角度分析过房地产市场,今天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待一下这个问题。

我曾详细做过一个粗算,中国的房地产(住宅)总市值大约在300万亿元人民币(43万亿美元)左右。

随后笔者又搜集了一些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美国、英国、加拿大与澳大利亚)的房地产与经济体量指标,做了一个横向对比,如下图:

表中一目了然,中国的房地产总市值相当于6个英国,也差不多快接近美国与日本房地产市值的总和。

从这一个维度上讲,中国的房地产(住宅)总市值已经全球第一了,而这一点也是很多财经媒体经常拿来抨击中国房地产有泡沫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但是我们换一个角度:如果房地产作为中国存量财富的重要载体,我们回顾一下改革开放四十年来,GDP从1978年的3678亿到2016年的74.4万亿,增长了202倍!中国积累了这么多的财富,请您告诉我,中国和其他国家比,到底值不值这个价?

显然,这个问题的思考维度过于多头的主观情绪化。

2

维度偏差,估值孰高孰低?

客观分析,我们再来看第一个表的数据,会发现上述提问忽略了两个重要的实际前提:

第一,中国有13亿人口的庞大基数;

第二,中国的经济体量和增速在过去十几年,包括现在和未来依然是全球重要引擎。

怎么理解呢?

我们再来做一个数据分析:

1.把每个国家的房地产总市值除以本国总人口,看看人均占有房地产总市值有多少?

2.把每个国家的房地产总市值除以本国GDP,看看房产总市值是本国GDP的几倍?

3.人均GDP也列入观测对比。

透过比对,我们看到了中国房地产与其他发达国家横向对比的一个反差:

反差一:人均占有资产低的逻辑线

中国的人均拥有房屋资产值很低,仅仅是发达国家的20%-36%,同时,中国人均GDP也只有发达国家的15%。

但是发达国家的人均GDP基本已经不增长或者增长极慢,而中国的人均GDP一直保持一个高速增长,换句话说,欧美的增量财富在停滞,而中国的增量财富在快速追赶,这就形成以房地产为载体的看涨预期溢价!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随着国内人均GDP的增长,房屋的高估值在不断被填充,打实!

反差二:总体量估值高的逻辑线

但从另一方面,中国的房地产总市值是本国GDP的4倍,这个放在全世界来看又被严重高估。

过去,国际上对于一个国家的房地产泡沫有一个通用的指标:即本国房地产总市值与本国GDP的比值,如果房地产的总市值远超GDP,那么这个国家的房地产就有了泡沫。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时,这个比值一度上升至172%,随后触发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而日本当年楼市大崩盘的时候,国内的房地产市值曾是GDP的2倍!

但随着全球社会不断发展,土地价值和地面房产估值被重塑,发达国家的这一比值目前都在200%以上。

但国内房产为什么被赋予这么高的估值,这里面的核心点其实就是中国的经济和城市建设发展能否有好的预期增长来支持房价的溢价体现。

而这又回到矛盾一的核心点上,其实就是你是否看好中国的经济向好预期。而这个预期,并不是一年两年,而是未来更长久的一个遥望。

3

一线城市的满级与二线城市的追赶

但是,上面这个分析法又忽略了一个事实,国内目前形成了一个三级层,几亿农民和绝大多数的内地县城百姓被平均了。

那中国的不同城市你怎么来给估值?

我们把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分为三个层级。

中国300万亿的住宅估值中,北上广深大约占了110万亿,二线和强三线城市大约占了100万亿,其他三四五六线和两千多个县城占了90万亿。

需要说明一下:

1、人均占有房产不等于人均拥有,只是个体占用的房产资源的市值估算。

2、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以6.9计算,特比说明。

如果把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这样分成三个层级来看待的话,中国一线城市的总市值占了全国的三成半,特别是人均占有22.75万美元的房产市值横向对比其他发达国家的确处于高准位。数据就在这摆着,不用别人旁敲侧击,大家自己看。

但是,房地产的具体分析远比这复杂。

中国一线城市就好比班里这四个清华北大的苗子生,被全班众星捧月一般,而这四个尖子生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会不断保持高强度的努力,尽力把自己与其他学生甩开距离,而学校和班主任也一定会把最好的资源给到这四个尖子生,并重点呵护。

我们再把案例套在房地产里面就是:

国内最好的教育、医疗、科技、金融等等资源被灌输在这几个一线城市里,供这几个尖子来使用和调配,而全球资本进入中国后,资金抬高国内一线城市的估值,本质就是对中国未来预期的看好直接溢价到这几个尖子生的城市的身上!

所以,大家说一线城市估值高?没错!是估值高!但有人认啊!中国13亿多人口,960万平方公里,出几个尖子生,后面蜂拥无数的拥护者,并且国际资本进来的第一站就是一线城市,没办法,事实就是这样!

所以二线城市只能拼命追赶,去复制一线城市的成功,夯实自己的估值。而剩下层级更低的城市,便难以逆袭,源源不断的提供大量年轻人口和资源来不断支撑一二线城市的估值。

这在别的国家是难以复制的。

当你了解了这个逻辑之后,你就会明白,分析中国房地产是否有泡沫的意义根本不大。

当中国大周期的预期向好,一线城市有无数的守护者,二线城市通过向周边虹吸人口与资源去赶超一线城市,估值不断被夯实的过程中,你纠结是否有泡沫又有什么意义呢?

4

楼市已经从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

6月20日,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公布了2017年5月北京市货币信贷运行情况。在这份公告中,关于房地产的数据十分惊人!

新增房贷占比创新低!

根据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2017年5月北京市货币信贷运行情况:

5月末个人住房贷款比年初增加907.6亿元,新增额占各项贷款新增额的比重为28%,较2017年第一季度(37.6%)和2016年全年(47%)分别下降9.3个、18.7个百分点,占比趋于合理。

从上面制作的图表不难发现,28%的新增住房贷款占比已经回到了2015年全年的平均水平,相比于2014年还低几个百分点。

更为重要的是,5月份新增房贷占比跌破30%很可能并不是底部,未来这一数据有望继续下滑!

任何具有投资属性的商品,想要价格稳定或者上涨都必须在一定的资金规模和交易水平推动下方能达成。即便保持价格恒定(不涨不跌),也需要买卖双方,供需双方之间的力量博弈是平衡的。

对于北京来说,保持房价稳定的荣枯线可能也在30%附近。一旦跌破30%,就会出现局部下跌,距离30%越远,下跌的辐射面和下跌的幅度也越大。

根据麦田房产的统计,3月17日至6月11日的在售房源中,业主选择下调挂牌价的房源占到近六成;不过,下调幅度超过100万的仅占5%左右,这部分降幅较大的房源中,超9成总价都在1000万元以上。

6成这个数字其实很特殊,恰好过半,也就是说持有房产并且想要出售的卖方整体已经氛围已经转入弱势。就像一直强调的,楼市已经从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买方话语权越来越重!

不过如果国家对于楼价下跌有足够的承受能力,大家又携起手短期之内暂时不买房的话,那可能结果对于想买房的人来说真的是幸之又幸了。

>>点击阅读原文:看完我才知道,房价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THE END
1.中国房价泡沫有多严重如果我们用百分比来表示,那么我觉得目前中国房地产泡沫已经达到了80%~90%,房价泡沫的意思其实指的就是房价比较高,空闲的房子比较多,从我国房地产市场来看,现在购买房子的人数是在不断减少的,大部分城市目前都有很多空闲的房子没有出售出去。之所以会出现房价泡沫这种情况是因为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房价还是比较高的,远远超https://m.jia.com/wenda/jcjm/a-637444.html
2.中国房地产泡沫到底有多高?中国房地产泡沫到底有多高? 悲观者眼里,谈起房地产,总是离不开泡沫二字。 那到底我们国家的楼市泡沫有多高?全国来看哪里的泡沫最高呢? 恰好易居研究院最近发布了一份全球房价泡沫的报告,报告选取了全球80个主要国家。 通过分析各国中心城市售租比,各国房贷收入比,各国非中心城市售租比,各国房价收入比,三个值https://m.zhuge.com/news/bj/zhugehao-1719610.html
3.2013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席勒:中国房地产泡沫严重席勒直言中国房地产泡沫严重 今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三位经济学家中,罗伯特·席勒与中国关系密切,曾多次到访中国,并多次提及对中国房地产的看法,称中国房地产泡沫严重。 2009年12月罗伯特·席勒来到深圳出席某企业的活动,当时他在回答现场提问时表示,“中国经济发展得非常热,但是也有一些必须要警惕的现象,在深圳,房https://www.guancha.cn/economy/2013_10_15_178524.shtml
4.中国房地产泡沫程度严重吗中国房地产泡沫程度严重吗 1998-2003年房地产市场快速恢复,随后2004年调控供给、2005年调控需求、2006年调控结构、2007年继续调整,但房地产市场在长周期力量支撑下销量、价格、*等持续保持高增长。直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房地产市场受到短暂冲击,但2009年降低*比、利率等政策刺激房地产市场快速恢复并趋热。2010年https://m.jiwu.com/nj/news/2595368.html
5.中国房地产泡沫很严重一线城市炒房很危险“中国房地产泡沫很严重,后果很严重。”越来越多的人对炒房者发出警告。 如果没有债务危机,中国可能还会有地产商如任志强般对奢华的“迪拜塔”顶礼膜拜。而今,曾经中国地产界的精神偶像受金融危机影响轰然倒下后,国内的房地产市场信心指数也遭遇挫折,加之北京等一线城市此前在地产业绩上所表现出的低迷,泡沫论再次占据https://sy.loupan.com/html/news/201003/11419.html
6.2020中国泡沫破裂中国房地产还能撑多久中国楼市泡沫怎样收场实际上,高房价、高杠杆不仅让监管部门高度警惕,就连普通百姓也深感压力太大,高房价迫使更多的人成为了房奴,已经提前透支了几十年的购买力,没有太多的余钱去消费购物了,很多市民未来的二三十年,被一套房子牢牢限制住了。 其实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并不算很严重,但此次银监会再次强调遏制房地产泡沫就说明我们的泡沫又有https://www.qizuang.com/baike/23815.html
7.中国房地产泡沫不会破吗中国房地产究竟存不存在泡沫通过上面有关的介绍,对于中国房地产泡沫不会破吗,以及中国房地产究竟存不存在泡沫的问题都是应该已经知道了吧,房地产其实存在着泡沫,只不过问题还不是那么的严重,另外对于中国房地产泡沫问题应该要理性的对待才可以,不然到时候所面临的危害性和整个房地产的影响就会比较大了。https://zhishi.fang.com/xf/qg_1007874.html
8.中国房地产泡沫会引发债务危机吗?房产房产频道这与《大空头》里描述的2004年-2005年的美国楼市盛况以及购房者的心态简直太像了。至于美国楼市泡沫的结局?我们都知道了: 当全美国都陶醉在“房价只会涨,不会跌” 的狂热中,大家热衷于借债消费,感觉良好之时,危机正一步一步逼近……当全国各地房地产都房价高企而且严重过剩、租金回报不足一提、银行都在降低贷款https://www.zznews.gov.cn/news/2016/0926/227695.shtml
9.高善文万字解读:房地产已严重超调,何时才能见底?在进行国际比较后,很确定的结论是中国现在住宅投资的占比是非常低的。换句话来讲,市场是处在低于明显低于合理中枢和严重受抑制的状态。 2016年后,老百姓拿了更多的钱去买房, 钱去哪里了? 如果说2016年以后开始泡沫化,那么在这期间,整个房地产投资的占比是稳中有降。而且它的一个中枢水平大概9%,你也很难认为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703646
10.中国北海,1992年~1993年房地产泡沫“泡沫经济”使投资者信心严重受挫。1993年下半年起,北海市房地产业呈直线下滑,至1999年跌至最低点,当年全市竟没有一个新建项目。那些在市区随处可见的“半拉子”工程,荒草没膝,风雨剥蚀,使城市显出一片颓败。 炒土地、炒楼花,土地和商品房闲置、半拉子工程、产权不清,债务链条……中国房地产业无序发展的种种现http://m.beihai365.com/wap/thread/view-thread?tid=11994169
11.买最贵的房子还是黄金?80年代日本的泡沫经济带给中国的思考80年代日本的泡沫经济带给中国的思考 作为世界三大发达国家之一的日本,在80年代经历了一场浩大的房地产泡沫经济危机,其影响程度之深而广,至今日本的地产业依然处在比较低迷的状态,而相比于现在的房地产行业的 “低迷”,相信日本更不愿意在经历一次惊心动魄、九死一生的“崩盘”。http://m.zhubaojie.com/index.php/faxian/news/view/1/18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