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调控持续、房企资金吃紧、房价整体松动,成交量低位盘整,首次改善型购房者迎来买入时机
首改突击
这是开发商最坏的时期,却是“首改”者的突击购房好时期:
限购、限贷、上调利率……宏观政策连绵不断的调控使楼市陷入冬天般的低迷;
降价、优惠、各种促销…….开发商花样百出地吆喝卖楼,唯一的愿望就是吸引购房者入市买房;
这是楼市的“寒冬期”,必是“首改”者的“收藏季”:
楼市“立冬”买房窗口渐启
即将迎来立冬节气,政策调控下的楼市已成量价齐跌的态势。秋收冬藏,改善型购房者下手的好时机已然来临。
冷市机会
作为土生土长的成都人,雷强家里现在有两套房子。“有两套房子了还缺房住?!”面对记者的质疑,他一本正经地说:“不瞒你,真缺!”
雷强家的两套房子,一套是十多年前父母单位分的两居室,位于倪家桥一个老小区。雷强结婚时,父母在位于科华南路的美丽兰庭给小两口购置了一套70多平方米的套二作为新房。
幸福的雷强开始了全新的生活。不过女儿的到来,不得不让雷强重新开始审视现实,而这一切又来得太快了。
自己忙于工作,雷强考虑让父母照顾妻子和女儿。不过两边都是套二的房子,加上老人不愿意离开长期居住的地方,雷强只得和老婆搬回了父母居住的倪家桥。一家几口人挤在倪家桥的老屋里打拥堂。“现在需要父母帮忙照顾孩子,以后父母也需要我们照顾,思来想去,必须卖掉一套,加上股市行情不好,退点钱出来换房。”
由于已经买过一次房子,雷强对换房的要求很明确:住惯了城南,选择目标基本上也定在这边,要交通、环境、配套等都成熟些的小区,面积最好是120平方米左右的三居室或四居室房子。不过他把居住地周边的玉林、桐梓林、紫荆等几大片区跑了个遍,也没有遇到合适的新楼盘。
无奈之下,只好把选择的点外扩。在三环边上找了一圈,许多楼盘的售楼部里都留下过雷强的足迹,均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没能如愿。
渔翁得利
2011年8月12日,成都报道以《降价潮》为题,报道了万科、蓝光、绿地、龙湖、恒大、佳兆业等众多品牌开发商加入降价阵营,一股不可抵挡的降价潮汹涌而至,多个品牌开发商旗下的楼盘纷纷下调房价。
尽管还没淘到合适的房子,但雷强仍在淘房路上前行。“现在买房环境比前两年好多了,起码你能让置业顾问记着你,随时提供楼盘的信息,百答不厌。竞争越激烈,购房者选择的余地越大,买得越从容。”雷强笑着说。
“我一直在想,今年的楼市会不会重现2008年底、2009年初的情况。虽然背景不太一样,不过岁末年初一般都是买房的时候。在经历了2008年的楼市低点后,不到一年,成都楼市就在2009年上半年开始回暖,房价节节上涨。
“同事刘熙的买房也给了我启示。”雷强说,当初刘熙是以按揭方式买房,月供近两千元。大家都说压力大哦,但刘熙说,‘日子总会好起来的噻。’几年过后再看,还真是,收入增加之后,月供两千的按揭算是买房里面额度比较少的了,现在供起来也比较轻松。我认为从长远来看,房价仍然会成增长态势。现在的宏观政策对购房自住者已经有了限购、限贷这些限制,“如果调控成了常态,限制可能更多,早买的风险也更小一些。目前的支付能力基本具备,自然有合适的就要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