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其实理解起来很简单,就是无中生有。就比如我一个月收入是1万元,然后我为了买房贷款更多,我去到我朋友这里开了一个月收入1万的证明,然后加起来我月收入就2万了。而那1万的收入其实就是虚增收入。
那肯定有人要问,上市公司总不见得找人去开收入证明吧?其实上市公司大多是通过虚构业务、伪造合同实现的。
就比如康得新就是典型的虚增收入,和虚构的客户做生意做了四年,最后被发现是因为你财报写着你有100多亿现金在账上,却连10亿的债都还不起。让公子想到了那些每天在朋友圈炫富的,却私底下问我借钱的朋友。
再比如之前震惊外交部的雅百特,它通过伪造境外项目虚增收入,它伪造了巴基斯坦的政要信函,虚构公司拿到了海外项目,增利润2.6亿元,占其当年净利润的73%。
其实这种造假是最基础的也是很好看出来的,因为虚假收入必须会有一个浮夸的理由支撑。一个穷小伙突然有钱了,你问他他肯定会说自己做X商才会有这么多钱。上市公司也只能说自己毛利率高、技术先进这样无法一下子识破但是经不起仔细推敲的理由。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看过各种转账记录,各种喜提豪车,却发现他依然还是没有还欠你的100元。因为转账记录可以PS,喜提豪车可以摆拍。但是现金流是很难伪造的。没钱就是没钱。因此,虚增收入的最大的弱点就是还钱。
造假套路2:关联交易造假
比起第一个来说,其实算是虚增收入的变种,但是更加的有技术含量更加难发现。就继续拿我那个想买房的朋友来举例子吧。关联交易就是他自己在外面用他朋友的名义开个公司,然后让这个朋友的公司把他家古董买了,估价100万。那个公司就是关联公司,它和我朋友签了合同之后,打给了我朋友100万,而这个钱其实是最后是都还回去的,但是我朋友有了100万的资产证明了,他就可以拿这证明去贷款了。
是不是很神奇,要点就在于自买自卖。我有1块钱,你有一个面包,我用1块钱买的面包,这叫一般交易。我没有钱,我去借了一块钱买面包,这叫信用交易。我和你是亲戚,我买你的面包,这就叫关联交易。而我问你爸爸借了1块钱来买你的面包,这就是关联交易造假的原理了。
我举的例子是非常简单的,有些公司股权特别的复杂,你根本不知道那些是关联公司。但是有一点你要知道,就是关联交易越多的公司是值得注意的。而关联交易造假的主要目的是调节财报甚至大量关联交易之后,用资产重组的形式来利益输送。
造假套路3&4:虚增资产和隐藏债务
这两个我合并到一起说,因为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这样的会计恒等式。其中所有者权益你就粗略认为是公司的净资产。那你要增加或者不让这个净资产减少。你要么把资产增加,要么把负债减少。所以,这两种方式就是双生花。在一起更容易理解。
我就不举我朋友的例子了,因为去年“双康”之一的康美药业就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在之后的过程中康美在公告里直接承认了2017年多计入货币资金299亿,存货少计入195亿。这其实就是典型的虚增资产。
此外,虚增收入最常见的还有在农林牧渔行业,因为这个行业的存货数量不易盘点而且没有公允价值。举个例子,就是我朋友是养小龙虾的,他号称自己养了10万个虾苗,五毛钱一个,那就是5万的存货。年底了,我朋友突然和我说他的虾苗全死光了,那他等于损失5万块。但是他却悄悄的和我说,其实他就只投了1万个虾苗。因此他的实际损失其实只有5000块。对于我朋友来说,5万存货比5000的存货也许可以问银行借到更多的钱。对于上市公司来说,那就是好看的财报数据了。但是呢,你总不能去查虾苗到底死了多少,这就变成了一笔糊涂账。因此,对于有些公告一下子猪全饿死了、扇贝都“跑掉”的公司是需要提高警惕的。
而隐藏债务就更简单了,就是把一部分负债隐藏掉,让自己的报表更好看,杠杆率更低一点。最有名的例子就是雷曼兄弟通过回购105隐藏了500亿美金的债务,杠杆率达到惊人的30.7:1,最终雷曼兄弟的破产也引发了金融危机。
此外,还有提前确认收入或者延后确认费用,减值计提等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