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上雪球,被下面这张图刷屏了,12月6日的政治局会议公报中一个字都没提房地产,今年二季度以来的地产极限调控政策,应该要边际放松了,被压到估值极限的地产股,是否会有超额收益机会?
数据整理如下:
1、四季度是销售旺季,很多地产公司的销售额四季度销售占全年的30%~40%,容易造成量价齐升的观感;
2、四季度也是交房高峰,绝大部分的地产商全年利润结算的大头在四季度,占比35%~50%的都有,拉高了利润的预期;
3、过去十年经济下台阶,增速逐年降低,印象中保增长8%、保7%到现在的保6%,一旦进入到9~12月份,全年经济压力加大,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动力放松地产调控政策保增长,过去6年的21次政治局会议,只有4次没有提及房地产,分别是股灾后的15年7月30日,中美贸易战股市大跌的18年10月31日、12月13日,以及今年12月6日的政治局会议。而地产预期受政策影响大,所以四季度的政策放松容易推动股价上涨。
而二三季度容易下跌,主要是每年两会的时候经常会讨论房地产税,3~5月份销售旺季后,容易引发政府的房地产政策调控政策加码,改变市场预期。
所以,6日的政治局会议不提房地产,是调控政策边际放松的明显信号,中央政府没有要求,再结合上周央行行长易纲提到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实施逆周期调节”和佛山等地变相放开限购,各地方政府有强烈的动机放松房地产按揭融资、限购政策,促进地产销售和卖地,从而带动装修、家电、家具等产业链的复苏,以实现稳增长任务。当然,房价高位,一定不会有明文刺激了,什么叫明文刺激,看15年12月14日的表述“要化解房地产库存------扩大有效需求”。如此,也不要指望明显降低首套和二套首付,利率折扣,指望房价大涨的估计也会失望。
今年四季度到现在,房地产指数(000006)的涨幅为0.8%,在地产调控政策转向的情况下,个人认为未来的几个月地产股会有超额收益机会。
当前节点,看好地产、内险、基建,看好四季度地产股有超额收益。
利益披露:
附:
过去六年21次政治局会议
关于房地产表述一览
◆2019年12月6日:没提房地产
◆2019年7月30日:「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停车场、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等补短板工程」「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2019年4月19日:「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的长效调控机制」
◆2018年12月13日:没提房地产
◆2018年10月31日:没提房地产
◆2018年7月31日:「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2018年4月23日:「要推动信贷、股市、债市、汇市、楼市健康发展,及时跟进监督,消除隐患」
◆2017年12月8日:「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
◆2017年7月24日:「要稳定房地产市场,坚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加快建立长效机制」
◆2017年4月25日:「要加快形成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
◆2016年12月9日:「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2016年10月28日:「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
◆2016年7月26日:「抑制资产泡沫和降低宏观税负」
◆2016年4月29日:「要按照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有序消化房地产库存,注重解决区域性、结构性问题,实行差别化的调控政策」
◆2015年12月14日:「要化解房地产库存,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为出发点的住房制度改革,扩大有效需求,稳定房地产市场」
◆2015年7月30日:没有提房地产
◆2015年4月30日:「要完善市场环境,盘活存量资产,建立房地产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2014年12月5日:「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2014年7月30日:「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年04月25日:「抓紧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更好运用开发性金融支持棚户区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