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大数据看中国房地产历史走势分析
本文试图仅通过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用通俗易懂的图表形式帮助大家理清房地产的历史走势,了解房地产的现状,降低大家在房地产投资过程中的风险。
所谓泡沫指的是一种资产在一个连续的交易过程中陡然涨价,价格严重背离价值,在这时的经济中充满了并不能反映物质财富的货币泡沫。资产价格在上涨到难以承受的程度时,必然会发生暴跌,仿佛气泡破灭,经济开始由繁荣转向衰退,人称“泡沫经济”(FoamEconomy)。
其中主要的三大成因分别是:土地稀缺、投机需求膨胀、过度放贷。金融机构过度放贷是房地产泡沫产生的直接助燃剂。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的异常升涨,肯定与资金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价值量大的特点,房地产泡沫能否出现,一个最根本的条件是市场上有没有大量的资金存在。因此,资金支持是房地产泡沫生成的必要条件,没有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配合,就不会有房地产泡沫的产生。由于房地产是不动产,容易查封、保管和变卖。使银行部门认为这种贷款风险很小,在利润的驱动下银行也非常愿意向房地产投资者发放以房地产作抵押的贷款。此外,银行部门还会过于乐观地估计抵押物的价值,从而加强了借款人投资于房地产的融资能力,进一步地加剧了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和产业的扩张。
纵观2013年和2014年的房地产投资情况,整体增值可观,增速放缓。截至2014年11月就已达成2013年全年的投资总额,实际增长9,023亿元,同比去年增长了10.49%。但投资增长速度却大幅回落,凸显投资人的投资热情减退。
其中,144平以上的房屋增建速度放缓,而商业用房的增建速度加快,可见开发商在调节供需关系。
其中,国内贷款主要以银行放贷为主,增长了1569.95亿元,仅占全年总增长值的1.4%。
综上所述,投机膨胀得到抑制,银行放贷力度也无较大增长。那么,市场上的供需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商品房的成交面积的同比增长率持续走低,自2014年2月开始,出现同比负增长的情况,一直持续到2014年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