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快要触底了房价下跌二手房房贷利率央行城市房价租金

自从2021年地产行业信用风险加剧之后,行业的景气度加速下滑。而城镇居民最大的体验就是,过往持续的房价上涨中断了,房价开始出现了明显下跌。

本周国投证券中期策略会上,经济学家高善文指出,房价经过过往两年多的调整之后,已经回到了合理水平,但是房地产价格仍然在加速下行和探底。如果完全依靠市场的力量形成价格底,那么这个价格底是会低于合理水平。

那么问题来了,接下来的房价将会如何完成筑底?如何去预判房价的底部支撑?房价的合理估值水平是什么?后续房价会如何完成修复?

我们邀请了嵩山论市的专家,与您一起探讨未来房价筑底和修复的过程,与您一起从供需、利率、金融风险、宏观形势角度出发,探寻房价下跌趋势会如何终结。

问答实录

①丨什么是房价合理水平:估值的隐含逻辑

-房价收入比、租金回报率作为房价估值,各有缺点

主持人:

本周高善文博士在策略会上,提到当前房价已经回到合理估值,但是之后依然会下跌。我们对这个房价的合理估值比较感兴趣,究竟我们应当如何衡量房价是否合理,如何判断房价的高低?

1丨房价收入比的局限

通常我们在讨论房价估值水平的时候,喜欢用房价收入比这个指标。房价收入比就是家庭居住房屋平均面积的价格,与家庭年收入的比值。分析师还经常使用这个指标做国际比较,从而得出中国房价过高的结论。常见的比较形式正如下图所示。

图:世界重点城市房价收入比

但是房价收入比,很难做跨国比较,因为数据口径上,中国的面积口径要考虑建筑面积的套内外、得房率,而且各国的收入口径差异也很大。

另外,不同国家的国民收入阶段也差异很大,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差别也很大。不同国家的产业结构差异也很大,很难通过房价和收入的比值,简单推算房价的泡沫程度。

在中国国内,各能级城市的房价收入比也呈现出很大差异,毕竟中国的居民住宅有一定金融属性,房价中隐含了房屋的流动性定价,也很难用纯收入比值的角度去衡量估值。

图:中国重点一二线城市房价收入比

2丨租金回报率的局限

除了房价收入比之外,很多分析师开始使用租金回报率作为衡量房价的指标。毕竟租金相比于收入,刚性更强。而且使用租金回报率,可以更好衡量纯居住以外的住宅需求,也能更好衡量存量住宅价格的合理性。

当房价下跌时,租金调整速度尚慢,租金回报率可能出现回升。以香港为例,2022年之后,香港的租金回报率明显回升,正好就对应了房价估值水平的下跌。具体我们使用70平米左右的C类住宅为例说明,详见下图。

图:香港C类住宅售价指数和租金回报率

使用租金回报率对房价估值,更多的思路类似于股票的DCF估值,强调了房产的收益属性。然而纯租金回报率,还需要考虑房屋的持有成本,以及当地的融资成本。单一的租金回报率上升来证明房价回到合理区间,说服力并不强。

此外,我使用一线城市代表北京、上海、深圳和二线城市代表青岛的租金回报率做研究,发现2021年至今样本城市的租金回报率是有所上升,但是仍然整理在1.7-2.25%的水平,也受到了整个利率环境的约束。具体详见下图。

图:上海、北京、深圳、青岛的住宅租金回报率

3丨房价估值的隐含增长预期

其实讨论房价的合理估值,本质上是想判断未来房价长期稳定的中枢。而中国的住宅,既有城镇新增人口和人均居住面积改善的支撑,也涉及到类金融资产和利率定价的问题,所以并不能简单通过单一指标判断房价是否合理。

另外,过往房价的十几年整体景气周期,既有城镇化、人口增长的基本面支撑,也有M2增长和货币流动性的带动,本质上过往的房价隐含了中国经济、货币投放、居民购买力的增长预期,所以使用过往周期的估值逻辑,也无法寻找房价未来的底。

接下来我准备从供需基本面、利率定价、金融风险管理和宏观环境角度,分别去尝试探索房价筑底和修复的逻辑。

图:中国M2余额和统计局口径房价增长趋势

②丨供需底:房价和预期螺旋下行趋势未止住

-地产市场需求端下行速度超过供给端,行业被动累库

按照您的说法,房价从不同的角度切入,都会有不同逻辑的底部支撑,并形成不同的筑底逻辑。那我们从最基本的供需角度去看,毕竟2021年房企信用风险暴露之后,大量房企减缓了拿地和施工,供给开始收敛,但是同时地产行业的需求开始收缩。也有经济学家认为,后续供给收缩的背景下,房价会开始反弹。您是怎么看到地产市场的供需变化?从这个角度看地产行业将会如何筑底?

1丨当前房价预期和房价的螺旋下降

当前房价体现出的地产行业供需压力,核心是宏观经济“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地产行业的体现,特别是房价直接体现了购房者的市场预期。而房价的下跌会引发购房者对房价预期的进一步恶化,最终形成预期到价格的螺旋下降。

具体我们使用央行季度储户调查报告的数据做说明,央行储户调查报告中,预期房价上涨的被访储户占比持续下降,与此同步的是,新房和二手房价格下降,并形成一定负反馈。详见下图。

图:房价预期与新房、二手房价格趋势

2丨需求端下滑速度超过供给端:被动累库

此前有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房屋供给端出现了较大收缩,而市场需求仍然有很大的企稳回升迹象,所以2024年房价上涨是大概率事件。这个判断本身的逻辑是成立的,但是2024年一季度行业景气度加速下行,整个地产需求端下行速度超过供给端,所以造成了行业的被动累库。具体详见下图。

图:地产需求端下行速度超过供给端

3丨冰山指数:新政后的价格筑底预期

当前市场核心的聚焦在于,5月以来整个二线城市接近于全面放开限购,而517新政打开个人按揭利率下限,并将首付比例降到历史最低,并推进去库存的再贷款计划,支持收购现房——这些政策能否扭转地产行业房价与预期的螺旋下行?

图:二手房价格冰山指数

③丨利率底:租金回报率、广谱降息和利率定价传导

-住宅属于类金融资产,内含了利率定价逻辑

其实从某种角度看,房地产资产属于金融资产,而金融资产的定价都受到利率影响。您是否能从利率角度,帮我们分析一下房价筑底的过程?

1丨租金回报率和国债收益率

最近市场很多人拿房屋租金和国债收益率做比较。从某种角度上看,将住房出租,相当于持有接近于固定收益的金融资产。

虽然房屋租金回报很难和国债收益直接形成替代,但是我们也可以发现,北上深的租金回报率,除了2020年疫情和2015年6月降准降息组合拳时期,是始终低于1年期国债收益率的,而且在一个季度之内都得到了修正。

目前上海的二手住宅租金收益率,已经超过了本月的平均1年期国债收益率,未来大概率利率会有回调压力,而且租金收益率上行空间有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房价的下跌趋势。具体详见下图。

图:北上深租金回报率和1年期国债收益率

2丨利率本身和房价的传导逻辑

而房价与利率定价的传导,在2018年之前的周期里,有比较明显的“个人房贷利率下降,引发房价上升”的规律,这也是因为在行业整体景气周期里,房贷利率的下降,更容易刺激需求端增长,从而推动房价上涨。

也就是在这个周期,整个地产行业景气度下行,单纯利率变化对需求的影响变弱,房价的利率定价逻辑也发生变化。叠加上我国居民一定程度上的资产负债表收缩,单纯房贷利率的下降并没有带来房价改善。这一点在今年一季度体现得更加明显,截止到3月底,2024年的个人房贷平均利率在一个季度内下降接近30bp,但是一季度的销售、房价都仍然出现了加速下行。

图:房贷利率和房价变化周期

3丨按揭与普通贷款利差,向房价的传导

我想采取另外一个尝试,去探究房贷利率对房价传导的影响。在我看来,绝对的利率水平确实有影响,但是不能忽视利率定价的相对表现。

在这里我使用监管披露的房贷利率减去平均贷款利率,这个数值下降,说明按揭边际的放松趋势,而且这种放松趋势是可以减少本身整体信用利率的干扰。详见下图。

图:房贷利率与整体贷款利率利差和房价变化

我们发现,2014年9月地产政策进入调控放松周期,几乎同步,住房按揭利率和整体贷款平均利率利差开始下降,直到进入2017年地产行业整体收紧。而2022年11月,地产信贷受到第一支箭的支持,整个个人房贷利率与整体贷款利率的利差明显收敛。

相比于上图的2014-2016年周期,当前的个人按揭利率相比于整体贷款利率,仍然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当房贷利率相比于整体贷款利率形成更加明显的优势,按揭利率下降引发的市场预期改善会更加明显,买房者的整体负担会明显降低,有利于后续房价筑底。

④丨金融风险底:房价下跌、抵押物价值和银行息差

-房价持续下跌会影响银行资产质量和利润水平

您之前曾经在嵩山论市周报中多次说过,相比于地产销售量,您更重视地产销售价格,因为价格直接影响了地产抵押物的估值中枢,更紧密地关联着金融系统风险。那从金融风险角度出发,您觉得房价筑底的过程是否会受到影响?金融监管是否会出于防风险目标,推动释放稳房价的政策?

1丨过往房价与按揭投放量、存量

我们通过复盘过往数据,就可以发现,无论是从个人住房按揭存量,还是边际单月、单季度的个人按揭投放量,其高峰期都和房价整体高峰期重合,基本上位于2018-2022年(2020年一季度疫情冲击除外)。而当前的二手房价,已经相比于高点有了整体上15%的下降。具体详见下图。

图:过往个人住房贷款存量和二手房价格

图:过往个人住房贷款季度投放和二手房价格

2丨抵押物价值与金融风险

房价下跌确实可能影响银行抵押物的评估值,如果房价持续下跌,可能会引发金融系统风险。这是因为当房价下跌时,房屋作为抵押物的价值也会相应降低,可能导致银行的贷款抵押物价值不足。如果这种情况大规模发生,银行可能会面临不良贷款增加和资产质量下降的风险,并推动银行的利润空间收窄,净息差下降,从而影响到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不过好在中国与美国不同,银行通常不会主动触发foreclosure(止赎)。根据中国的法律法规和银行的一般做法,银行在处理贷款违约时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与借款人协商还款计划、要求借款人提供额外的抵押物或担保等,以尽量避免止赎的发生。只有在借款人长期严重违约,且无法通过其他方式解决问题的情况下,银行才会考虑采取止赎措施。

图:美国金融危机时期触发大量foreclosure(止赎)

2024年一季度,商业银行整体净息差已经下降至1.54,大行净息差仅有1.47,整体上这也与房价下跌趋势一致。后续金融机构和监管预计对房价下跌的承受逐渐接近极限,重点城市房价的“金融风险底”很有可能在未来2年左右形成。具体详见下图。

图:银行净息差和房价变化趋势

④丨宏观底:城镇化、收入和货币财政投放

-日本案例提供了财政货币联动与房价提振的重要案例

我们都知道,相比于整体宏观经济逐渐对地产脱敏的趋势,反而地产行业的修复和改善更加依赖于经济本身的回暖。在您看来,是否能从宏观经济的走势中,预判出来未来房价触底和反弹的信号?房价的修复需要怎样的宏观环境?

下面我简单从四个方面论述宏观经济和房价筑底修复的关系。

1丨收入与就业预期

央行最近的储户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居民部门对未来就业和收入的预期都在下降,而对于未来物价的预期反而在提高,尽管提高之后物价预期仍然在较弱的区间。

也就是说,在物价稳、收入降、就业难的预期下,自然是无法支撑后续居民的买房动力。

而在收入预期和房价预期没有改善的背景下,调控政策无法改善购房意愿,单纯的517新政也无法实质对楼市形成有效提振。从这个角度看,房价短期内筑底难度很大。

图:央行调查报告-收入、就业预期和房价上涨预期

2丨地产政策逻辑:房价增速与收入增速

中国调控的内在动因,是控制房价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关系。当房价增速接近或超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时候,就会触发大的调控,2013年地产国五条,2016年930,都是在这个情况下发生的。而房价增速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且差距扩大时,可能会触发调控放松,2014年930放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详见下图。

图:房价增速、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政策周期

目前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房价增速,都出现了明显下行。但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在5%左右稳住,70大中城市的新房售价同比增速已经小于0,在这样的情况下,后续调控从周期化逐渐走向常态化,是可期的。而政策推演的终局,一定是在二线城市全面放松之后,最终一线城市全面解除限购。也只有这种层面的政策,才能从宏观上帮助房价由一线城市率先开始筑底。

3丨房价背后的城镇化与公共财政支出

房地产景气度提升或者房价回暖,其背后的核心驱动力,最慢的变量是城镇化带来的新增城镇人口,最终形成商品房的核心需求。

中国的城镇化率每年的提升幅度已经小于一个百分点,对应我们总人口下降的背景,城镇化这个宏观大变量带来的整体房价回升难度比较大。

但是局部上看,部分地区仍然有较大的城镇化发展空间,包括中央大力支持的县域城镇化和城市集群,以及未来潜在土地要素释放带来新增商品住宅需求。

但是这背后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城镇化的提升需要公共财政的进一步支持,但是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负担仍然较重,而中央财政加杠杆的态度也比较谨慎,所以潜在公共财政支出的增长并不具备持续性。具体详见下图。

图:城镇化率、地方杠杆率和公共财政支出

4丨复盘日本房价反弹:货币+财政发力

而财政投放之外,宽松货币政策,特别是有效的数量工具,对房价的企稳和修复有明显的作用。这里我们通过日本案例详细做说明。

我们知道,日本90年代后,房价出现大幅下跌,整体下降幅度接近50%。而日本房价整体企稳重回温和复苏周期,是2012年之后的事情。而2012年这个关键节点,核心的变量是安倍推动货币宽松、财政宽松和产业经济支持的三支箭政策,特别是推动日本走“财政赤字货币化”道路,一定程度上加速的日本房价触底反弹。

这里我们使用日本房贷投放余额、央行持有的政府债务和东京房屋价格三个指标来看,2012年后日本财政赤字货币化,央行报表中持有政府的债权大增,银行信贷也得到了宽货币的支持,房价在更高的财政赤字和信贷投放下开始修复,居民的市场预期得到了改善。特别是近两年在经济改善的背景下,日本房价上涨趋势也明显。具体详见下图。

THE END
1.中国房产走势房天下为您提供实时中国房产走势相关信息。实时掌握实时房价走势、了解实时市场动态、查询买房卖房相关知识,就在房天下。https://fang.com/juhe/1261/
2.房产走势房地产走势房地产走势 房地产走势就目前而言,有回暖的趋势,就未来几年来说可能会上升,不过上升的速度较慢而言!由于市场与政府的压制相反,所以会导致市场的不稳定!https://cs.loupan.com/fangdichanzoushi
3.2024上半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总结与下半年趋势展望图:2019年以来100个代表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月度成交面积走势 数据来源:中指数据CREIS 重点城市:上半年,重点100城新建商品住宅整体市场活跃度偏弱,成交规模处近年来同期低位。据初步统计,2024年上半年,重点100城新建商品住宅月均成交面积约200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约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4MTkzNTM5OQ==&mid=2247560650&idx=1&sn=9a3cc8f3fd851197d89c4f9534a75778&chksm=ea95c29729eb560134a9a24e1a416cd395e3dd012c70d43b53be0d2395ff680ad8472d846cfb&scene=27
4.房地产市场走势分析理想股票技术论坛通过对房地产市场的走势进行分析和预测,深入剖析房地产经济的情况,提供详尽的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为投资者提供合理的决策依据。 ,理想股票技术论坛https://www.55188.com/tag-thread-2845299-1.html
5.[首席策略师]未来房地产股走势如何?2013053101:43 [首席策略师]6月A股走势将如何演绎? 20130531 01:39 [首席策略师]经济将维持弱复苏格局? 20130531 00:55 [首席策略师]胡月晓:预计统计局5月PMI在50以上 20130531 01:27 [首席策略师]即将公布的经济数据对市场压力有多大? 20130531 01:13 [首席策略师]房产税扩围思路确定面向增量 杭州方案剑指存量 201305https://tv.cctv.com/v/v1/VIDE1370030446076237.html
6.房地产的未来走势是怎样的房地产的未来走势是怎样的 统计局:房地产*未过热房价走势将继续分化】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表示,房地产*目前比较谨慎,并没有出现特别过热的情况。此外,房地产现在进入一个分化调整的阶段,总体上来讲,未来的房价走势可能还会延续这种分化的走势。https://m.jiwu.com/bj/news/2542606.html
7.中国房地产现状及未来走势来自山西房产吧 15001200244坤 15001200244坤10-11 85 关于2023对中国房地产走势的一些想法 在分析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时代背景:: 1.由于三年疫情原因导致投资、出口和消费受到重创 2.生育率持续走低 3.各地政府卖地收益锐减 4.中国住建部:“十四五”期间(2021~2025)全国计划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870万套间 5.2月24https://tieba.baidu.com/hottopic/browse/hottopic?topic_id=18844115
8.房价走向房价(房地产价格)是指建筑物连同其占用土地在特定时间段内房产的市场价值,即房价:土地价格+建筑物价格,是房地产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最重要的调节机制。房价的价格定位由多种因素构成,在近两年一直处于上升的态势。 一、 房价不会下跌的19个理由 中国楼市持续调控,去年中国房价出现下跌。但今年开年后,中国各地楼市现小https://www.anjuke.com/baike/1603
9.四季度房地产市场走势如何四季度房地产市场走势如何 近期,随着多地出台“认房不认贷”、统一最低首付比例、调整房贷利率下限、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等房地产利好政策,南京、济南、福州、郑州等多个二线城市取消限购,广州调整限购实施区域范围,上海降低临港新片区人才购房门槛等,房地产调控政策松绑进入更为全面的阶段。http://www.xinhuanet.com/house/20231012/4aeee445eb474b818da981c517352e55/c.html
10.房子价格走势土巴兔装修问答平台为网友提供各种房子价格走势问题解答.土巴兔装修问答汇聚海量业主的装修经验和智慧,迅速为业主解决房子价格走势的困惑https://www.to8to.com/ask/search/83537
11.马光远:中国房地产未来三大走势!要买房的注意了如果非热点城市人口不断流失,房地产严重过剩,一般房价下跌的概率较高。再就是一个城市的房价也会出现分化,一般在城市的中心区域,各种公共设施比较完善的地方,房价仍然会不会下跌,但如果在一些比较偏远,没有什么公共设施的地方,房价出现下跌并不意外。 所以,在未来的5年里,我认为优质房产虽然不能再有很大的升值,但https://kan.china.com/article/6994829_2.html
12.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及未来十年预测程序员斯文我告诉你房产税什么时候出。房产税会在中国房价崩盘前夕出。那时候很多开发商都垮了,ZF已经卖不出地了。那时侯,房产税会作为土地出让金的替代品推出。请注意看,房产税一定会在房价全面下跌开始之后的那一刻出,绝对不是之前。请一定反复多我这句话至少三遍。 https://www.cnblogs.com/svennee/p/4091701.html
13.地产市场未来走势(精选十篇)但是,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明确农民的房地产权,促进城乡间不动产要素的流转。它将为房地产调控、房产税全面铺开提供基础信息,也是制定合理的住宅产业政策和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前提。因此,不论是技术壁垒,还是人为阻挠,都要尽力克服,国家必须掌握全国住宅的“家底”才能有的放矢地实施调控。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zn9u3b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