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知识范文汇总四篇

3.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4.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中推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

5.青少年要学法、懂法、守法、护法,增强法制观念。

6.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法律。

7.什么是法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9.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依法自律,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10.经济活动的参与者――(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必须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11.法律打击各种金融犯罪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

12.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和巩固,一要靠教育,二要靠法律。

13.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发展下去就是犯罪)

14.国家的根本大法(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母法)

15.刑法的作用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

16.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并要逐步学会依法保护环境。

17.犯罪的本质特征是――具有社会危害性。

18.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肯定违法(违反的刑法)

一、行政执法的概念

行政执法是指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部门或者组织,在执法依据赋予的职权范围内,直接针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实施的影响其权利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主要包括: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确认、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裁决、行政补偿、行政奖励、行政监督等。

二、行政执法主体的概念

行政执法主体是指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予行政执法权的组织、行政机关委托执法的组织。

三、行政执法类别

1、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3、行政强制: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

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管理的过程中,依法对公民人身自由进行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产实施暂时性控制的措施。行政强制措施的方式主要包括:对公民人身自由的暂时性限制;对场所、设施或者财物的查封;对财物的扣押;对存款、汇款、有价证券等的冻结;强行进入住宅;法律规定的其他强制措施。

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者由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其履行义务的行为。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主要包括:排除妨碍、恢复原状等义务的代履行;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的执行罚;划拨存款、汇款,兑现有价证券;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者依法处理;法律规定的其他强制执行方式。

4、行政征收:指行政机关凭借国家行政权,根据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行政管理相对人财产所有权的具体行政行为。其种类主要包括税收征收、建设资金费的征收、资源使用费的征收、管理费的征收等。

5、行政给付:指行政机关对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况或者其他特殊情况下,依法赋予其一定的物质权益或者与物质有关的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其种类主要有:安置、抚恤金;特定人员离退休金;最低生活保障费;自然灾害、扶贫等社会救济金及救济物资。

6、行政确认:指行政机关应行政管理相对人的申请,依法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或者有关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给予确认、认可、证明、登记、鉴证,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其种类主要有(1)确定。如颁发房屋产权证、宅基地使用证、专利证、商标专用证等;(2)认可。如对产品质量的人证等。(3)证明。如学历、学位证明、居民身份证明、亲属关系的证明、货物原产地证明等;(4)登记。如产权登记、户籍登记、婚姻登记等;(5)鉴证。如行政鉴定等。

8、行政补偿:指行政机关因实施合法行政行为造成相对人的权益损失,或是因相对人的社会利益而受到损失时,行政机关依法弥补相对人损失的一种行政救济行为。其种类主要包括:土地征用补偿费、紧急行政行为补偿费等。

10、行政监督检查:行政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对相对人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进行检查、了解、监督的行政行为。

宪法

一、宪法得基本原则:

(1)人民主权原则;(2)基本人权原则;(3)民主集中制原则;(4)法治原则。

二、新中国宪法得产生与发展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得《中华人民共与国宪法》就是我国第一部宪法,此后于1975年、1978年与1982年做了全面修改。1982年宪法规定:“宪法得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得2/3以上得多数通过。”刿雳潯獭綢藪绊。

三、国体、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国家政体

1、我国得国体

就是工人阶级领导得、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得人民民主专政得社会主义国家。

2、经济制度

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得基本经济制度。

3、分配制度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得分配制度。

4、国家政体

我国政权组织形式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公民得基本权利(简答):

(1)平等权: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政治权利与自由:指公民管理国家事务、参与政治生活得权利与自由。

(3)人身自由权: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与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4)宗教信仰自由:有信仰宗教与不信仰宗教得自由。

(5)社会经济权利:劳动权、休息权、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利、获得物质帮助权。

(6)文化教育权利:受教育得权利与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与其她文化活动得自由。

(7)特定人得权利:国家保护妇女得权利与利益;婚姻、家庭、老人、儿童受国家保护;保护华侨与侨眷得正当得权利与利益。贄紈蹒谎飕蔼遞。

6、公民得基本义务(简答):

(1)维护国家统一与各民族团结得义务。

(2)遵守宪法与法律,保守国家机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得义务。

(3)维护祖国得安全、荣誉与利益得义务。

(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得义务。

(5)依法纳税得义务。

刑法

1、刑法得基本原则

《刑法》第3条至第5条规定了三项基本原则,即刑罚法定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

2、犯罪得定义及特征:

犯罪就是严重危害社会、违反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得行为。

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1)犯罪就是严重危害社会得行为,即具有一定得社会危害性;(2)犯罪就是违反刑法得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3)犯罪就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得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处罚性。垒仪馭删廪軾譽。

3、犯罪得主体

刑法规定,已满16周岁得人罚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得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得要负刑事责任。惊諷賈殓掸锤縹。

年龄与承担刑事责任得关系:①我国刑法规定,公民完全承担刑事责任年龄为16周岁,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为14周岁,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为14周岁以下。②已满14周岁得公民,犯以下各罪应承担刑事责任: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闰閫预膠癞踊杂。

四、犯罪得预备、未遂、中止与既遂(了解)

1、犯罪得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犯罪预备也就是犯罪行为,而犯意表示不构成罚罪。

2、犯罪未遂:已经着手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得原因而为得逞。《刑法》第23条第2款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装艷榄撟條饫绞。

3、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得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得行为。

4、犯罪既遂:就是指行为人故意实施得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得全部要件。判定犯罪就是否既遂,应当以行为人所实施得行为就是否具备了《刑法》所规定得某一犯罪得全部构成要件为标准。完全具备得,就是既遂;未能完全具备得,则不就是既遂。稱閡铈挟貝鮚燉。

5、刑罚得种类:

刑罚分为主刑与附加刑。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与死刑。属于主刑得刑种只能独立适用。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与没收财产。附加刑得各个刑种既可以独立适用,也可以作为主刑得附加刑适用。另外,对于犯罪得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丟羡記伟坞蛎滠。

主刑得刑种:

(1)管制

指由人民法院判决,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由公安机关执行管束与群众监督下进行改造得一种刑罚。《刑法》规定,管制得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3年。絢黌峄轮侦鮚峥。

(2)拘役

指短期剥夺犯罪分子得人身自由,就近执行并实行劳动改造得一种刑罚。主要适用于罪行较轻,需要短期关押得犯罪分子。拘役得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拘役刑期最高不能超过1年。赖隕駘烨剂乱諍。

(3)有期徒刑

指剥夺犯罪分子一定期限得人身自由,强制其进行劳动并接受教育改造与矫正得一种刑罚。有期徒刑得刑期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数罪并罚时,有期徒刑得刑期可以超过15年,但最高不能超过20年。帐鱟馴嬪蛰颚窦。

(4)无期徒刑

指剥夺犯罪分子得终身自由,强制其参加劳动并接受教育改造得一种刑罚。适用于罪行严重,但又没有必要判处死刑得犯罪分子。蒞璣耬須炜樱塋。

(5)死刑

指剥夺犯罪分子生命得一种刑罚。它就是我国最严厉得一种刑罚。对于应当判处死刑得犯罪分子,如果不就是必须立即执行得,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2年执行。诂斋驤髋燴鸯誶。

附加刑得刑种:

(1)罚金

强制犯罪分子或者犯罪单位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得一种刑罚。

(2)剥夺政治权利

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与政治活动权利得一种刑罚。剥夺政治权利就是剥夺下列权利:(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2)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得权利;(3)担任国家机关职务得权利;(4)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与人民团体领导职务得权利。仓馒舉队钞鎣絛。

(3)没收财产

将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得一部分或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得一种刑罚。

3、刑罚得具体运用(了解)

(1)量刑

量刑就是刑事审判活动得一个基本环节,指人民法院依法对犯罪分子裁量决定刑罚得活动。具体说来,就就是人民法院根据犯罪得事实、犯罪性质、犯罪情节与对社会得危害程度,依法决定对犯罪分子得刑罚。贍鏜锲兴撷賒惻。

量刑得一般原则就是:以犯罪事实为根据,以刑事法律为准绳。

(2)累犯

累犯指因犯罪受到一定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得犯罪人。我国《刑法》中规定得累犯,分为普通累犯与特殊累犯。普通累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得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得犯罪人。特殊累犯指危害国家安全得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任何时候再犯危害国家安全罪得犯罪分子。对累犯应当从重处罚。飕誠頇憚蕷氲达。

(3)数罪并罚

数罪并罚指一人犯数罪,人民法院对其所犯之罪分别定罪量刑后,按照法定得原则,决定应当执行得刑罚。所谓数罪,就就是行为人出于数个犯罪故意或过失,实施了数个犯罪行为,即具备了数组犯罪构成要件。所谓并罚,就就是对一个人得犯得数罪,依照刑法分则得规定,分别确定罪名与刑期,除判处死刑与无期徒刑以外,应当在总与刑期以下,数罪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得刑期。謠辅胀檷鄭櫻兴。

(4)缓刑

缓刑指被判处一定刑罚得犯罪分子,在其具备法定条件得情况下,附条件地暂缓执行原判刑罚,当犯罪人满足一定条件后,便不再执行原判刑罚,如果违反了应当遵守得条件,则原判刑仍要执行得一种刑罚制度。缓刑不就是刑种,而就是刑罚具体运用得一项制度。尔鳟辔剐莱鲋禪。

(5)减刑

减刑指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得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或者立功表现,将其原判刑罚予以适当减轻得一种制度。剀哟觏蒌撳煬鹾。

(6)假释

就是指对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得犯罪分子,在执行了一定得刑期以后,如果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附条件地予以提前释放得制度。濰锅竄俠罢叁艱。

(7)自首与立功

自首就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交代自己得罪行,并接受国家审查与裁判得行为。立功就是指犯罪分子揭发她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得,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她案件得情形。糁赝态蟈辎撐踬。

(8)实效

就是指经过一定得期限,对刑事犯罪不得追诉或者对所判刑罚不得执行得一项法律制度。

民法

1、民法得基本原则(简答)

(1)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民事权益得原则

(2)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原则

(3)公平、诚实信用原则

(4)遵守法律与国家政策得原则

(5)尊重社会公德与社会公共利益得原则

2、合同法得基本原则

1、平等原则;2、自愿原则;3、公平原则;4、诚实信用原则。

3、合同得内容一般包括以下条款

1、合同当事人得名称或姓名与住所;2、标得;3、数量;4、质量;5、价款或酬金;6、履行期限、地点与方式;7、违约责任;8、解决争议得方法。荧涛燙骛鼴罌騭。

4、法定继承得顺序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得,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顾讪鏢惊炽鱺餡。

继承法所说得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与有扶养关系得继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与有扶养关系得继父母。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得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得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得继兄弟姐妹。颔鳜恒織陣噸褸。

中华人民共与国安全生产法

1.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得方针强化与落实经营单位得主题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得机制。歲调熱缀婭蹒組。

2.工会依法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

3、安全生产法自2002年11月1日起实施,共97条。安全生产法得适用范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与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得单位。烟閂尘鈮炀蹑虽。

4、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安全生产法与其她有关安全生产得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侥俁谊号鮒鄲鐵。

5、国家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依照《安全生产法》与有关法律、法规得规定,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员得法律责任。嬙鐘贈铷監綁鳇。

6、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工作中得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与强令冒险作业。

7、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执行依法制定得保障安全生产得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与国公司法

1、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得分类标准就是公司就是否发行股份。

2、股东不按章程规定足额交纳出资得,除应当向公司补交外,还应当向已按其足额交纳出资得股东。

3、公司得行为能力与公司得权利能力同时产生、同时终止。

4、股份有限公司不能成立时,因设立行为而产生得债务与费用,应当由全体发起人承担连带责任。

5、公司法人可以享有得权利就是继承权。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公司必须报经批准,设立这类公司得正确程序就是设立人应先办理公司名称得预先核准登记,然后再报送审批机关批准。剛广渖蒇樣麼黷。

7、股份有限公司得监事会,其组成人员依法应当由股东代表与适当比例得公司职工代表组成。

8、根据《公司法》规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其股东人数不得超过50人。

工伤保险条例

1、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得规定,行业差别率及行业内费率档次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浓囪吴圖鬮齡呂。

2、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得规定,工伤职工以下情形中,除被判刑正在收监执行得外,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3、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得规定,工伤职工骗取工伤保险待遇,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还。

4、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得规定,公务员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得,由所在单位支付费用,具体办法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规定。泸齡鲑鞑玀愷锴。

5、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得规定,工伤保险基金得构成不包括职工个人缴纳得工伤保险费。

7、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得规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轻得为十级。

8、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得规定,职工以下情形,除违反治安管理伤亡得外,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9、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得规定,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安装假肢等辅助器具时,所需费用按照国家规定得标准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耧毀炜纪屆輜殞。

10、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得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受理得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得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在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得决定。簣顆缧鈞贲柽賒。

11、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得规定,经办机构应当定期公布工伤保险基金得收支情况。

中华人民共与国证券法

1、根据有关规定,我国现行采用得股票公开发行方式主要包括网上定价发行方式、向询价对象配售股票得发行方式(网下定价发行方式)来埚辁滨劇儔節。

2、不论就是代销证券还就是包销证券,承销期最长不得超过90日

4、上市公司与公司债券上市交易得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年度得上半年结束之日起2个月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与证券交易所报送中期报告得就是。罚細驹綴櫻欽残。

5、收购人以要约收购方式收购上市公司,在依照规定报送有关收购报告书并公告收购要约后,即可在收购要约得期限内实施收购。根据证券法律制度规定,该收购要约得期限为不得少于30日,并不得超过60日。錨鈺謎聂驶驕題。

6、根据《证券法》得规定,在上市公司收购中,收购人持有得被收购上市公司得股票,在收购行为完成后得一定期间内不得转让,该期间为12个月。譾橫鐠踊镗嵘屦。

7、根据《证券法》规定,证券公司同时经营证券自营与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得,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5亿元。续條務東傷襝禿。

中华人民共与国会计法

1、会计法律制度中层次最高得就是《中华人民共与国会计法》。

3、《总会计师条例》就是由国务院发布得。

4、《企业会计制度》就是由财政部发布得。

5、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得单位,其使用得会计软件及其生成得会计资料应当符合政府财政部门得规定。

6、会计进行经济核算得经济业务就是已发生得经济业务事项。

7、伪造、变造会计资料与提供虚假财务报告得主体为任何单位与个人。

8、会计凭证按填制程序与用途不同,可分为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

9、从外单位取得得原始凭证,必须加盖填制单位公章才能证明其法律有效性。

11、按填制方法得不同,记账凭证可分为复式记账凭证与单式记账凭证。

12、原始凭证应由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审核。

13、能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得会计报表就是资产负债表。

14、单位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得责任主体就是单位负责人。

16、对于保管期满但未结清得债权债务原始凭证,应保管至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

(一)标志

1、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依法治国

2、一个国家主权和尊严的标志:国旗

3、主权国家的标志和国家威严的象征:国徽

4、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生产工具

5、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石制工具

6、原始社会后期社会生产发展的新水平的标志:包括金属工具在内的金属制品和手工业的出现

7、私有制在社会上确立的标志:土地成为私有财产

8、奴隶社会形成的标志,也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的标志: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9、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金属工具在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10、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文字的出现

11、封建社会形成的标志:封建国家的建立

12、封建社会生产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标志:冶铁技术的发展

13、世界近代史开端的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4、资本主义社会形成的标志: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

15、工业革命的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16、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用机器制造机器

17、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

18、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的发明和应用

19、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0、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开端的标志:五四运动

21、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立的标志: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建立

22、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依法治国

(二)基础

1、实现权利的基础:义务

2、国家机构产生的基础:人民选举

3、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家庭保护

4、国家和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国家领土

5、人类社会的基础:生产劳动

6、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

7、产生国家的基础:阶级对立

8、脑力劳动者任何成就归根到底建立的基础:广大体力劳动者的劳动

9、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10、封建等级制度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1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基础:小手工业者的分化

12、资本主义社会大生产的基础:机器大工业

13、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

14、资本主义民主的基础:资本主义私有制

15、资产阶级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基础:资本主义私有制

16、中国社会主义建立的基础:经济极端落后

17、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

18、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经济建设

19、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0、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商品生产和流通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的:市场

2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

2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人民当家作主

23、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24、实现现代化,基础在:教育

25、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核心和基础: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三)根本基本

1、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2、法律的基本特征: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

4、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5、我国的根本任务: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履行义务的基本要求和集中体现:守法

8、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

(1)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2)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3)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

(4)教育和保护相结合

9、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劳动、受教育

10、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具有强制性的"教育;九年制义务教育是普及性的教育;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免费的教育

11、人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2、生产力的基本因素:生产资料、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

1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

(1)要有大量失去生产资料,又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2)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财富

14、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15、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生产过剩

16、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根本动机:千方百计追逐剩余价值

17、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18、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19、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0、我国的最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我国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对外开放

2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3、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2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四)目标

1、依法治国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共同的目标: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和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向前发展

3、我国未来人口发展规划的具体目标:2000年全国大陆人口控制在13亿以内,2010年控制在14亿以内;到200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10以下,基本完成人口再生产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化转变

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标:实现最高理想

7、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公民

(五)本质实质

1、犯罪最本质的特征:犯罪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2、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从事生产劳动

3、国家的本质:在阶级社会,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4、奴隶制国家的本质: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阶级的工具

5、封建制国家的本质:地主阶级统治农民阶级的工具

6、资本主义法律的本质:是资产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是维护资产阶级经济利益和政治统治的工具

7、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和统治的工具

8、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资产阶级享有的民主

9、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THE END
1.法律基础知识概述法律常识法规解读司法体系法律基础知识概述 什么是法律? 法律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利和义务而制定的规则。它通过立法、司法和行政的形式,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法律基本知识有哪些内容,首先要了解其概念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 立法与司法体系 法律的制定过程称为立法,而执行法律的部门叫做司法机关。在这个过程中,立法机关https://www.gntpr.com/ke-pu-wen-zhang/78999.html
2.法律基本知识法则之网民生之舵一、法律基本知识概述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是维护国家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对于个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保护至关重要。因此,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法律基本知识,并探讨其内容。 二、法理学基础 作为研究法律的科学理论基础,法理学涉及到对法律本质、性质、目的等方面的分析。这包括对正义原则、平等原https://www.1lhyh3ij.cn/tu-pian-zi-xun/413619.html
3.公共基础知识热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及典籍吉林公务员考试网公共基础知识热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及典籍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有“刑起于兵,法源于礼”之说。自夏商周到明清四千多年,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沿革清晰、特点鲜明的法律体系。 01夏商周——礼刑并用 夏、商、周的法律是奴隶制法律,其特点是礼刑并用,《礼记·曲礼》有载:“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https://jl.huatu.com/2023/1229/2587722.html
4.法律基础掌握必备知识点法律基础:掌握必备知识点 法律基本知识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素养,它不仅涉及法律的定义、类型和功能,还包括了法治精神、立法原则、司法制度等内容。以下是一些关键点,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法律基本知识。 法律的定义与分类 在讨论法律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它的概念。法律通常被定义为一套规则和规定,旨在规范社会成员之间https://www.qmso18vkw.cn/jun-lei-zhi-shi/399326.html
5.法律基础知识概述法律基础知识概述 法律体系构成 法律体系是国家的根本法治原则,它由宪法、基本法律和其他普通法律等组成。宪法是最高的法律规范,规定了国家的政权结构、经济体制、社会制度以及公民权利和义务等基本关系。基本法律包括行政法、刑法、民商事法等,它们分别对行政行为、刑事责任和民事纠纷进行规范。而普通法律则是针对特定https://www.fikyjuyw.cn/tu-pian-zi-xun/51049.html
6.公共基础知识点法律(精选8篇)【导语】在事业单位公基考试中,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部分的考核一向为考试重点,所占分值30%-40%。那么如何备考好这部分知识成为了头等大事。下面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就其中诉讼法的相关知识点为考生进行总结归纳。 4、诉讼以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原则 该原则的基本含义是: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baiq5e.html
7.公共基础知识法律题库2024法律常识资料法律常识全知道【中公公共基础】提供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资料,含国家/地方/乡镇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村官、银行、军转、社区、农信社、三支一扶、公益岗法律基础知识视频https://www.offcn.com/gongji/falv/
8.法律基础知识D、法律事实 显示答案 2. 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或劳务和() A、人 B、人格 C、与人身相联系的非物质财富 D、法人 显示答案 3. 法律事实按其是否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可以分为() A、物和行为 B、不可抗力和事件 C、事件和行为 D、行为和客观条件 显示答案 4. 关于地方性法规的下列表述中,正确http://zk.ikaoti.cn/cjsjs/zyzs/2014/1/content/21.htm
9.公务员考试中,《法律基础知识》考哪些内容?法律基础》考试大纲第一部分 法理学一.法律的一般原理:法律的基本特征,法律的本质,法律的作用、法律的要素、法律的历史发展、法系、法治和法治国家。二.法律的制定:法律制定的概念和原则、法律的渊源、法律的分类、法律体系。三.法律的实施和监督:法律实施的概念、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的效力、法律关系、法律责任https://edu.iask.sina.com.cn/jy/1DvhwF6OnjGi.html
10.法律基础知识考试大题库全).pdf法律基础知识考试大题库全).pdf 93页内容提供方:huangqiaoling1 大小:630.38 KB 字数:约11.79万字 发布时间:2021-01-07发布于湖南 浏览人气:140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法律基础知识考试大题库全).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106/7046146002003041.shtm
11.法律知识2024年法律常识大全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题库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您提供2024年公共基础法律知识题库,包含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常见的法律知识点、基本法律知识点等公共基础考试法律知识试题及参考答案,助力2024年事业编考生顺利通过考试。https://m.zgsydw.com/kaoshitiku/gongji/falv/
12.法律基础知识550题(含答案).doc1. 在我国,有权修改宪法的机关是( A )法律基础知识550题(含答案)法律知识考试题库选择题(550道)一、选择题1. 在我国,有权修改宪法的机关是( A )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C.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D.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2.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于( B ) A. 貌建赖焕https://www.taodocs.com/p-175017485.html?v=3.5
13.百度法律知识基础互联网出版 互联网视听节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 互联网文化 * 3.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旧:新闻出版总署)涉及业务是 互联网视听节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 互联网出版 增值电信业务 * 4. 颁发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证书、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主管部门是 : 卫生部 公安部 工商局 药品监督管理局 https://www.wjx.cn/vm/YOswHy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