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的概念与分类

一.刑法的概念: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主要是刑

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1.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2.刑法是刑事法律规范的总和

3.刑法是刑事实体法

二.刑法的基本特征

1.独立性

根据宪法,制定刑法。刑法是宪法之下的基本法,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法律部门

2.严厉性

以最具痛苦性的制裁手段——刑罚去惩罚犯罪、保护社会

3.广泛性

民法——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行政法——拥有国家行政权的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行政关系

刑法——涉及各种社会关系,涉及许多法律部门的调整对象

4.补充性

(1)刑法作为整个法律规范体系有效性的最后保障而存在

(2)只有当民事、行政法律不足以制止某种危害行为以保护重要利益时,立法者才考虑动用刑法

三.刑法的分类

(一)广义刑法、狭义刑法

1.广义刑法: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

单行刑法:国家以决定、规定、补充规定、条例等名称颁布的,规定某一类犯罪及其法律后果或者刑法的某一事项的法律

附属刑法:附带规定于民法、经济法、行政法等非刑事法律中的罪刑规范

2.狭义刑法:即刑法典

(二)普通刑法、特别刑法

1.普通刑法:在一国范围内普遍适用的刑法规范的总称

(三)形式刑法、实质刑法

1.形式刑法:从名称(形式)上就可以知道其属于刑法范围的法律

2.实质刑法:名称上看不出是刑法但其内容规定有犯罪、刑罚的法律

(四)国内刑法、国际刑法

第二节刑法的性质与任务

一、刑法的性质(同之前“刑法的特征”)独立性、严厉性、广泛性、补充性

二、刑法的任务

保护法益——国家、社会、个人的利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个人利益三种利益,

谁居于首位?

2.章:两编之下的单位总则分为五章;分则分为十章,规定了十类

犯罪

3.节:章之下的单位

4.条:刑法规范的基本单位

我国刑法共452条,总则101条,分则351条。不受编、章、节限制,用统一的顺序号

5.款:标志是另起一段

6.项:另起一段且用括号内的号码编写

7.段:学理上对于同一款中不同层次意思的称谓

(二)广义的刑法体系:以刑法典为核心由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及国际刑法组成的刑法规范体系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罪刑法定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1997年《刑法》第3条:“法律明文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二、罪刑法定原则的具体内容

(一)核心原则

核心含义是:犯罪与刑罚由法律明确规定

1.法律主义(成文法主义)

2.明确性原则:关于犯罪、刑罚及其相互关系的规定应当清楚明确

3.正当法律程序

(二)派生原则

1.禁止事后法:刑法必须是适用于未来且非溯及既往的,刑法没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2.禁止类推将法律未规定为犯罪并处以刑罚的案件事实比照刑法最相类似的条文定罪量刑

3.禁止习惯法:刑法应以制定法为依据,习惯和判例不是刑法的渊源

4.禁止不定(期)刑:法定刑必须有特定刑罚种类(刑种)与特定的刑罚幅度(刑度)

第二节平等适用刑法原则

一、平等适用刑法原则的含义及思想基础

第4条:“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二、平等适用刑法原则的基本内容与具体实现

1.任何人犯罪,都应受到法律的追究

2.定罪平等

3.量刑平等

4.任何人不得享有超越法律规定的特权

第三节罪行相适应原则

二、罪行相适应原则的基本内容

《刑法》第5条:“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通过以刑事责任为中介,建立“罪—责—刑”结构,即犯罪直接决定刑事责任的轻重,刑事责任轻重决定刑罚的轻重

刑事责任是国家对犯罪行为的否定性评价

罪行大小与刑罚轻重相适应,重罪重判,轻罪轻判,罪刑相称,罚当其罪

(一)刑罚与罪质相适应

(二)刑罚与犯罪情节相适应

(三)刑罚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三、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表现特点

通过刑罚的制定(制刑)、刑罚的适用(量刑)、刑罚的执行三个环节实现

制刑:建立刑罚体系和规定各种具体犯罪的法定刑

量刑:在认定犯罪性质及其法定刑的基础上,依案件情节和犯罪人的人身危险程度的

不同,实行区别对待的方针

行刑:使受刑人接受教育改造,消除其再犯罪的可能性,并对社会起一般预防作用第三章刑法的效力

第一节刑法的空间效力

一、刑法的空间效力概述

含义:刑法在什么地域、对什么人适用

(一)属地管辖原则:凡是发生在领土内的一切犯罪,都受该国法律管辖

(二)属人管辖原则:又称国籍原则,基于国家对于本国公民的主权以及本国公民有义务遵守本国法律而产生(.规定本国刑法只部分地适用于本国公民在国外的犯罪行为(我国即如此))

(三)保护管辖原则:不论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其在国外的犯罪行为,只要侵犯了本国利益或本国公民的法益,就适用本国刑法

(四)普遍管辖原则:凡是国际条约所规定的侵犯各国共同利益的犯罪,不管犯罪人的国籍与犯罪地的属性,缔约国或参加国发现罪犯在其领域之内时便行使刑事管辖权

二、我国刑法对地域的效力

《刑法》第6条第1款:“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

——属地管辖原则

(一)领域的范围

《刑法》第6条第2款:“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悬挂本国国旗的船舶或者航空器——拟制领土

注意:驻外使馆是不是我国领土的延伸?在其内发生的犯罪都适用我国刑法?(“治外法权”)

享有外交特权的,应由其本国处理,除非本国同意抛弃豁免;否则必须交由驻在国处理

“治外法权说”是错误的

(二)犯罪地的确定

《刑法》第6条第3款:“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三)属地管辖原则的例外、限制

《刑法》第11条:“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1.不适用大陆刑法的情况: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2.不适用中国刑法典部分条文的情况:

《刑法》第90条:“民族自治地方不能全部适用本法规定的,可以由自治区或者省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和本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制定变通或者补充的规定,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施行。”

三、我国刑法对人的效力

(一)对我国公民的效力(属人管辖)

1.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原则上适用我国刑法

法条依据:《刑法》第7条第1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最高刑”的理解:某个法定量刑幅度的最高刑

2.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我国领域外犯罪一律适用我国刑法

《刑法》第7条第2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

THE END
1.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有哪些导读:《刑法》的罪名包括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等,若是依旧不知道刑法规定的犯罪有哪些可以选择继续阅读此文。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有哪些 一、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有哪些 https://www.64365.com/zs/2169430.aspx
2.中国最严重的罪是什么罪中国最严重的罪是什么罪 在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中,人们对于中国最严重的罪是什么罪也是着重关注的,许多人可能只是对其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其具体是怎样的,可能还不太清楚,接下来就由法构网法律咨询在线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重罪有哪些https://www.fljg.com/news/330169.html
3.从瑞幸事件谈如何将在中国境外实施的证券发行上市交易之行为纳入中作为中国法律从业人员,笔者有感于瑞幸一案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对关于在中国境外发行证券及上市的中国公司及其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层个人所从事的证券相关行为如何在中国现行的法律体系(尤其是《刑法》体系)下进行规制的复杂问题,提出了一些观点和设想,以求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与广大同行进行进一步交流。 https://www.lawyers.org.cn/info/fd70f79993be40899cdca627d7ee5d65
4.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2第二十七条 宣扬恐怖主义、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的,即属犯罪。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其他情形,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第二十八条 本节规定不影响依据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对其他形式的恐怖活动犯罪追究刑事责任并采取冻结财产等措施。 http://www.jxyanshan.gov.cn/ysxwez/gjflfg/202001/4abda7874e4c4c888cc1f43a5254a7d1.shtml
5.国际经济法网33.依据法律规定,下列关于死刑的说法哪些是不正确的? A.对不属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既不能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也不能判处死刑缓期执行 B.死刑缓期执行的判决,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核准 C.对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不能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但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https://ielaw.uibe.edu.cn/zyflrcjy/8782.htm
6.中国法学创新网触屏版从前者看,它是对“坦白从宽”的刑事政策的深化和发展,为“坦白从宽”的刑事政策注入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不仅包括“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而且包括“承认指控的犯罪事实,愿意接受处罚”;从后者看,它是集实体规范与程序规范于一体的综合性法律制度,刑法修正案(八)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南》从http://fxcxw.mzyfz.com/dyna/contentM.php?id=12527
7.不起诉刑事案件的法律概念律师深度解读[刑事案件法律]不起诉制度作为检察机关独有的一项职权,体现了中国"区别对待"和"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其理论渊源是起诉便宜主义,起诉便宜主义是指公诉方依据法律的授权,基于刑事惩戒的目的和权衡各种利益,对其所审查起诉的刑事案件,选择是否做出控诉以停止刑事程序的原则。起诉便宜主义是与起诉法定主义相对应的刑事诉讼原则,从https://www.smlaw8.com/xingfaxingshi/65784.html
8.关于刑事责任的法律规定有哪些?法律常识一、关于刑事责任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关于刑事责任的法律规定有刑法当中规定的,如果犯罪行为人因为犯罪活动而所需要承担的相关的法律责任,一般情况下刑法当中规定的是两种责任,一种是主刑,就是主要独立适用的刑罚,还有一种是附加刑,必须要依附主型存在。刑事责任是指犯罪人因实施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按刑事法律https://www.lawpa.cn/changshi/376900.html
9.曹鲁晓从国内法到国际法:国民政府处置日本高职级战犯的法律由于高职级战犯一般不曾亲身犯下战争罪行,所以,如何从法理上将下级所犯罪行与高职级战犯联系起来,使后者有责可究、有罪可罚,是审判面临的关键问题。以1946年10月《战争罪犯审判条例》的颁布为界,国民政府审判先后以纵兵殃民罪和指挥官责任原则解决该问题。通过对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国际刑事法院法律工具数据库和http://jds.cass.cn/xscg/xslw/202305/t20230517_563855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