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龄老人工作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赠与”还是“借贷”,忘年恋中的转账如何认定?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规模庞大的农村老年人口对高质量司法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涉农村老年人新类型案件层出不穷,如何保障农村老年人法律权益成为司法工作的新课题。
为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传统美德,切实回应农村老年人对新类型案件的司法需求,近日,通州法院召开新闻通报会,通报涉农村老年人新类型民事案件审理情况,通过总结机制举措、梳理案件特点、发布典型案例,对农村老年人进行法律风险提示,全力保障农村老年人合法权益。据统计,2020年至2022年,涉老民事案件数量在通州法院民事案件总收案数中的占比稳定在17%左右,2023年达到20.16%,而其中涉农村老年人民事案件占当年全部涉老年人民事案件的比重均在60%以上,反映出辖区内农村老年人对司法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时代背景,近年来,通州法院坚持诉服需求“一站通办”,优化升级基础设施,不断前移调解关口,强化法治宣传引导,“全流程”推进诉讼服务适老化建设,为维护农村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据通报会介绍,在涉农村老年人民事案件中,农村老年人利益诉求呈现多样化趋势,涉养老、侵权矛盾纠纷突出。因参加经济活动引发的劳动争议、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和因恋爱同居关系引发的居住权纠纷、子女抚养纠纷等新类型案件不断涌现。但由于农村老年人群体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不足,在诉讼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
针对上述涉农村老年人民事案件的主要特点,通州法院作出风险提示。建议农村老年人可以和子女在平等沟通的基础上合理进行家庭财产分配,避免产生家事纠纷;在务工时提高安全意识,避免参加过于繁重的体力劳动,防止人身损伤;警惕以婚恋为名义骗取财产的情况,必要时可以通过婚前协议确定各自婚前财产的归属。
通报会上,通州法院表示,将继续积极探索老年人权益保护的长效机制,用既有温度又有力度的司法服务,推进老龄工作深入开展,让法律成为老年人权益保护的坚强后盾,助力副中心老年人权益司法保障工作再优化、再提升。(王海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