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事以法治之力护航网络强国建设立法

2024年是我国互联网发展史上的重要节点,30年前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并颁行了第一部涉互联网的行政法规,由此拉开了网络法治建设的序幕。此后,我国快速经历了从门户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到智能互联网的迭代。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十年来,网络法治建设不断推进,为网络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值此之际,国家网信办牵头专门组织力量编纂了《中国网络法治三十年》,不仅为回溯、总结我国网络法治建设情况提供了全景性视角,也为洞悉、凝练中国特色治网之道提供了系统性参考。该报告既呼应了运用法治观念、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推动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全球普遍共识,也从制度建构层面为全球互联网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以人民为中心,依法治网的价值关怀

依法治网作为全面依法治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首先是保障公民权益的内在要求,也是净化网络生态的必然选择,更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的重要体现。进入新时代,网络法治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充分发挥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作用,不断夯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法治基础。具体而言:网络法治要“固根本”,以人民意志打造良法,夯实网络空间的法制基础,为网络强国建设搭建“四梁八柱”;网络法治要“利长远”,防于未然、治于未萌,前瞻性地应对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新模式带来的风险,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数字生活的新需求;网络法治要“稳预期”,对于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进行充分把控、预测和治理,通过法治划定网络参与主体的行为边界和尺度,从而形成智能社会的稳定运行机制。

上述法治的三项保障作用是有机统一的,网络时代的“稳预期”同时包含了“不变”与“变”的双重要素:一方面是通过“固根本”实现法的安定性,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理念融贯于以宪法为根本、以法律法规为依托、以传统立法为基础、以网络专门立法为主干的网络法律体系,并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监督的综合治理体系之各环节与全过程;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利长远”来实现法律对网络时代的适应,及时回应社会重大关切,适时将关涉民生福祉的危害行为纳入规制范围,以变革来达致再度稳定化。这种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使我国的网络法治建设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塑造与规范逻辑,展现出中国特色治网模式的稳预期功能以及在理念与范式上的优势,有利于助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建构。

回应信息文明,依法治网的多元探索

坚持守正创新,依法治网的制度方略

如今,我国已跻身于数字化发展的世界潮流之中,通过立足自身发展实际,作出契合时代发展的命题提炼和制度建构,推进网络法治理念、方法、模式等全方位创新。具体而言:一是理念重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持续完善网络安全工作机制,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明显增强。

二是方式重构。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传统的立法范式具有泾渭分明的部门法特色,难以为跨部门法的涉互联网问题提供整全性规制,故而有必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领域性立法为导向,形成具有整合性效果的包含事前预防、事中干预与事后追责的系统性机制。

三是模式重建。我国以信息技术赋能传统司法模式,积极推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科技在诉讼服务、审判执行、司法管理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在智慧司法的探索中,依法解决新型网络纠纷,加强网络犯罪惩治力度,有力保障网络主体权益。对于涉案人数多、涉及面广的网络犯罪案件遵循分类分层处理,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捍卫网络空间公平正义。特别是互联网法院的设立与发展,展现互联网司法治理的“中国智慧”,成为国际社会认识了解我国网络法治建设的重要窗口。

良法善治护航。实践充分证明,我国网络法治建设已经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跨越式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治网之道。面向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势必还会面临一些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我国将始终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理念,以法治力量护航网络强国建设,为数字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THE END
1.互联网法律范文12篇(全文)互联网法律 第1篇 2016年是我国接入国际互联网的第22年,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我们已经拥有了世界上最具规模的宽带通信网络, 成为了全球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 拥有了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信息消费市场。然而, 互联网发展绝非以大国为标准, 强国才是。互联网的价值在于其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生活理念与学术话语https://www.99xueshu.com/w/ikeyct7dmu2t.html
2.网络与法律范文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与法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鲜明针对性:网络与法律的互动 在国际互联网环境下,应用数字技术已经成为对全世 界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诸多方面影响最大的科技发展因素,它在法律领域的影响又突出地表现在它与知识https://www.gwyoo.com/haowen/47831.html
3.“法援在线”互联网+法律援助平台智慧司法解决方案“法援在线”互联网+法律援助平台 1. 法律援助工作的现状 法律援助是国家保障经济困难的公民和特殊案件的当事人获得必要的无偿法律服务,以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和社会公平正义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法律援助体现了国家对公民的责任和义务。https://m.faanw.com/zhihuisifa/505.html
4.互联网平台的义务与法律责任法律生活普通义务为所有网络平台负担的一般义务,同时根据平台类型及业务活动不同,各自类型的平台在普通义务负担的基础上有典型义务之分。听讼网以生活真实案例为参考,做最真实的法律讲解。https://www.tingsonglaw.com/article/m-bda4623545ae9274392e7bd3688bd9e5
5.《数字架构与法律:互联网的控制与生产机制胡凌》(胡凌著)简介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数字架构与法律:互联网的控制与生产机制 胡凌》,作者:胡凌 著,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最新《数字架构与法律:互联网的控制与生产机制 胡凌》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数字架构与法律:互联网的http://product.dangdang.com/29694187.html
6.在“互联网+”和O2O驱动下,法律行业的创业如今是怎样的局面?互联网+法律服务这个领域问题多多,甚至举步维艰,想要获得发展,必须要找对方法。 2015年,曾被称为互联网+法律服务元年,也是众多创业者的出发点所在。但当许多人真正动手进行互联网+法律创业,却发现这个领域问题多多,甚至举步维艰。 今天,我想深入谈谈这个产业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否则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https://www.tmtpost.com/2573607.html
7.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制度的域外经验与启示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的色情、淫秽内容,如果儿童在上网时接触到此类信息,有可能影响其健康成长。基于这一考虑,美国的许多儿童保护组织积极呼吁政府对网络信息内容进行管制。然而,依照美国现行法律,普通色情内容是合法的,但是,传播淫秽和儿童色情信息是法律所禁止的犯罪行为,特别是对于儿童色情信息,一直都是美国司法机构严厉打http://html.rhhz.net/BJHKHTDXXBSKB/20180401.htm
8.《互联网金融纠纷案件的法律适用与司法裁判规则研讨会》鑫合汇承办互联网金融纠纷案件的法律适用与司法裁判规则研讨会在杭州隆重举行。大会由中国法学会证券法学研究会、中国商业法研究会、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主办,浙江省法学会金融法学研究会、杭州鑫合汇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承办。https://www.iyiou.com/news/2018042470923
9.蚂蚁金服集团高级法务专家王莹(清络):互联网金融法律实践与思考参加会议的代表共500余人。来自22个省份46个城市的200多家上市公司高管,以及近300名境内外知名互联网企业和金融机构高管,与各级法院法官、仲裁员、调解专家及中国证监会、银监会等监管机构的相关负责人共聚深圳证券交易所,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讨。 本届年会聚焦“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热点法律问题”和“互联网金融前沿法律问题https://www.sfdrc.cn/News/info/id/48.html
10.中国互联网+法律行业市场规模与投资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22第一章 中国互联网+法律行业发展综述 第一节 “互联网+法律”行业概念界定 一、“互联网+”的提出及内涵 1、“互联网+”的提出 2、“互联网+”的内涵 二、“互联网+法律”行业的内涵 三、本报告的研究范围 第二节 中国互联网+法律行业发展背景 http://www.zyhtyjy.com/report/343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