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新出台的文件,是为了保护老赖?
随着一纸公约出炉,暴力催收有望终结。
互金协会称,《催收自律公约》的出台背景与近年来存在不当催收现象有关。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通过暴力、恐吓、侮辱、诽谤、骚扰等方式进行不当催收的现象频出,侵犯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实际上,国家对不当催收乱象的整治并非从这份公约才开始。去年12月,国家出台的《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中要求,各类机构或委托第三方机构不得通过暴力、恐吓、侮辱、诽谤、骚扰等方式催收贷款,但并未明确行业内合理催收的具体标准和指引。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邹澜表示,《催收自律公约》填补了规范互联网金融债务催收行为的制度空白,是及时且必要的。
治理不当催收乱象,对债务催收行为进行规范固然必要,但也有人担心,如此一来便是助长了“老赖”的气焰,债务更难以收回。
“老赖”的护身符?
这份自律公约,对诸多催收不当的行为划定底线。
有观点认为,关于逾期债务催收的规范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老赖”们的护身符,若完全按照监管要求去执行,恐怕一些“老赖”要弹冠相庆了。
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石大龙认为,催收公约的出台将从制度上约束暴力催收事件的发生,有助于净化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环境。但另一方面,催收公约的出台也可能助长老赖的气焰,因此需要出台制约老赖的配套制度,这样才能不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业内对此有不同观点。有专家表示,将规范催收等同于保护“老赖”是对催收监管的误解,或者干脆是建立在企业将催收作为主要的风控措施,通过高利率来覆盖高风险等本身不合规的行为上。
对此,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强调,无论是传统金融还是互联网金融,催收都仅是最后减少损失的措施,绝不能成为最主要的风控手段。
信用体系让“老赖”无处遁形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失信惩戒机制的不完善,也是“老赖”嚣张、催生不合规催收的原因之一。
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成为催收规范化后,防止“老赖”想赖账的有力补充。未来,随着百行征信落地,银行、互联网金融机构等多方征信系统打通,失信者将无所遁形,处处受限。
李东荣也表示,目前互金协会正不断完善行业信用体系,通过加强行业信息基础建设,使从业机构能够进一步了解借款人的信用情况和还款能力,防止恶意逾期行为,对“老赖”和恶意骗贷者形成有力的约束,从而不断优化金融生态和信用环境,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冯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