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法治网络正当时

近日,记者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了解到,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网信办等部门牵头起草的《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将于年内完成初稿;新修订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将于近期出台;今后5到7年,较为完善的互联网法律体系将形成,网络法治化进程正在提速。

今年,是我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20年来,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此同时,我国互联网法律体系已初步建立,由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组成的三层级规范体系正保护着互联网空间。

随着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网络空间法治化发展迎来新契机,依法治网成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网络空间法治化要义是发挥法治引领和规范网络行为的主导作用,重点是按照科学立法的要求加强互联网领域的立法,关键是严格执法,基础是按照全民守法的要求引导网民遵法守法,做中国好网民。”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说。

立法之行

互联网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已经基本覆盖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7月发布的第三十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已达6.3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6.9%。互联网发展重心从“广泛”向“深入”转换,各项网络应用深刻改变网民生活。

深刻变化着的还有不断完善的互联网法律法规体系。“自1994年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我国一直很重视互联网立法工作,基本的规范体系已经形成。”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政策法规局局长刘正荣说。

在法律层面,有2001年颁布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200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和2012年颁布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这三部法律都是全国人大层面制定的,属于顶层设计,”刘正荣表示。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还先后颁布了《关于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4个重要司法解释。

一些源于互联网行业内部的自律条约也对网络空间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2001年,中国互联网协会由从事互联网行业的网络运营商、服务提供商、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以及科研、教育机构等70多家互联网从业者共同发起成立。成立13年来,该组织已经先后发布《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自律公约》《坚决抵制网上有害信息的倡议》等多部行业自律规范。

另外,一些更为细化的网络社区公约广为网民熟知。“我们在新浪微博力推社区公约体系,还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不断调整和完善。”新浪网副总编辑周晓鹏说。

执法之困

不能模糊现实与网络的界限

互联网进入中国20年以来,中国人对于互联网的认识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网络发展初期大家都认为网络是虚拟的、无国界的,这个观点正在被逐渐摒弃。”全国人大法工委经济法室副主任杨合庆说。

“网络是现实生活的延伸,在立法方面加强网络的法治建设,首先要将规范现实生活的法律在网上延伸。”杨合庆强调。“不能把网络空间和现实空间割裂开来看待,适用于现实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都应该适用于网络空间。”

立法上相通带来执法上的相同。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空间的违法犯罪行为同样逃不出“法网”。

有专家指出,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出台司法解释,不仅让网络诽谤的定罪有了客观标准和依据,也对其他领域网络犯罪行为的判定有重要借鉴意义。

互联网新技术新手段层出不穷,互联网的立法和执法之路也依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周汉华认为,我国网络安全立法领域相对薄弱。现有法律法规存在着“立法层级低、权威性不足”的问题。

法治之路

既利于创新发展又利于管理规范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规范网络行为。”

很多专家提出,互联网法治化的进程既要利于行业的创新和发展,又要利于管理的科学与规范。

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卢海君说:“互联网立法要有保守性同时要有前瞻性,做到不阻碍创新又为新技术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

有专家指出,要重视做好既有法律与互联网的有机衔接,并使“今后的立法向有利于执法倾斜”,同时要做好司法解释,使其在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郭峰指出,当前网络空间的立法,尤其是行政立法还需加强。只有这样,行政管理与民事维权才能更好地有机衔接。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院长王振民则建议“加强网上法律意识的传播”。在他看来,法治思维不仅仅对党政机关领导干部重要,对普通网民来讲也很关键。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xinmin.cn2024AllrightsreservedTech-vm-2-9

THE END
1.互联网相关的法律(精选5篇)综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互联网产业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正迅猛发展。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其发展也引发了很多不安全问题的产生,而我国法律对互联网的监管存在明显的滞后性,由此可见,相关部门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加快建立相关法律法规,给互联网产业构建良好的基础保障,使“互联网+https://www.1mishu.com/haowen/211796.html
2.互联网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 当前位置:首页规章制度互联网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2021-12-03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2021-12-0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2021-12-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2021-12-03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2021-12-03 https://inforcenter.dhu.edu.cn/3537/list.htm
3.我国互联网相关法律(全文)第一篇:我国互联网相关法律互联网相关法律《互联网站禁止传播淫秽、色情等不良信息自律规范》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全国人https://www.99xueshu.com/w/ulfp5pnwkyyq.html
4.从《西方世界的兴起》看互联网对中国法律行业的影响然后昨晚看了一篇文章《互联网时代,律师如何优化自己的商业模式》,作者的创新思维让我很受启发,作者认为每个律师都是一个品牌,把律师当做一个内容创业者而不是单纯的法律服务提供者。然后围绕案源、服务效率和品牌提出了优化方案,自圆其说。作为一个涉世未深的法学生,不敢妄加评论,但我希望能在尊重他人观点的同时https://www.jianshu.com/p/72ca46395892
5.在“互联网+”和O2O驱动下,法律行业的创业如今是怎样的局面?互联网+法律服务这个领域问题多多,甚至举步维艰,想要获得发展,必须要找对方法。 2015年,曾被称为互联网+法律服务元年,也是众多创业者的出发点所在。但当许多人真正动手进行互联网+法律创业,却发现这个领域问题多多,甚至举步维艰。 今天,我想深入谈谈这个产业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否则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https://www.tmtpost.com/2573607.html
6.法律咨询热线4007000148段律师从事诉讼业务时,承办了大量民商事及重大经济犯罪案件,对中国的诉讼、仲裁法律程序及司法制度十分熟悉。目前主要从事非诉法律服务,业务领域集中在金融与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业务如产业基金与契约基金的设立、私募股权投资与并购重组、企业挂牌新三板与IPO、股权期权激励;金融板块业务如传统的银行法律服务、互联网金融、https://www.yingkelawyer.com/zytd/view/8b443c5f98be7473.html
7.互联网平台的义务与法律责任法律生活普通义务为所有网络平台负担的一般义务,同时根据平台类型及业务活动不同,各自类型的平台在普通义务负担的基础上有典型义务之分。听讼网以生活真实案例为参考,做最真实的法律讲解。https://www.tingsonglaw.com/article/m-bda4623545ae9274392e7bd3688bd9e5
8.中国通信院:《互联网法律白皮书(2023年)》(全文)网经社电子商务中国信通院持续跟踪研究国内外互联网法治最新动向和发展趋势,连续七年发布《互联网法律白皮书》。《互联网法律白皮书(2023年)》系统梳理过去一年国内外重要互联网立法活动,深入分析我国互联网立法的最新成果和国际互联网立法进展,对未来互联网立法工作进行了展望,希望能为社会各界了解互联网领域立法情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http://www.100ec.cn/home/detail--6635970.html
9.「无讼网络怎么样」无讼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2013年,微信公众号兴起,起初旨在天同品牌宣传的天同诉讼圈应运而生。随后,在想想姑的带领下,凭借天同诉讼圈的优质内容,一年之内吸引了10W+优质法律读者。 天同创始人蒋勇律师深感互联网的魅力,怀着催进法律行业共同进步的理念,深入开展法律互联网方面的二次创业尝试。 https://www.jobui.com/company/13960457/
10.互联网法律研究院互联网法律研究院作为国内唯一的融合创业者、专业律师、投资机构、大学院研究机构资源的互联网行业顶级研究机构,研究范围涵盖互联网各行业从实践到理论,从现状到趋势,从法律到规则,从最新技术到商业模式,从单一主体到市场资源信息整合,从国际到国内等各领域。https://law.eleca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