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产生争议,承担举证责任主体如何认定

1.因用人单位作出的解除劳动合同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某人力资源服务公司诉马某某劳动争议纠纷案

【案例要旨】:因用人单位作出的解除劳动合同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如果用人单位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实其解除劳动合同的事实依据,应就此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即支付劳动者经济赔偿金。

审理法院: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2.用人单位对“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承担举证责任——李某诉某企业劳动合同纠纷案

【案例要旨】:为了避免用人单位随意解除劳动关系或者减少劳动报酬等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3.因用人单位作出解除劳动合同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的工资标准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北京骏景凯逸酒家有限公司与王胜利劳动争议纠纷上诉案

【案例要旨】:因用人单位作出解除劳动合同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的工资标准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当事人实施证明妨碍行为的,推定对方当事人主张的不利于妨碍人的内容成立。当事人对逾期举证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的,该逾期证据失权。

4.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违反合同约定为由解除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应对解除原因承担举证责任,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解除原因的,用人单位系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龚某与某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劳动争议案

【案例要旨】: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违反合同约定为由解除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应对解除原因承担举证责任,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解除原因的,用人单位系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已入职其他单位的,原用人单位无需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案号:(2017)京03民终1704号

5.用人单位以试用期内的表现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应承担举证责任,举证不能的,系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主张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人民法院予以支持——马某与某信息科技公司劳动争议案

【案例要旨】:用人单位认为劳动者违反公司规定,拒绝接受上级指派的工作任务,以试用期内的表现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应承担举证责任,举证不能的,系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主张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人民法院予以支持。

案号:(2015)三中民终字第10351号

6.用人单位应对辞退劳动者的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其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但无法举证期辞退的合法性的,应认定违法解除劳动关系,应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伟创力制造(珠海)有限公司诉孙某田劳动争议案

【案例要旨】:用人单位应对辞退劳动者的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其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其应证明劳动者存在违反公司规章制度行为及据以解除劳动关系的规章制度系依法制定等,用人单位未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劳动者存在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不配合内部调查的违纪行为等事实的,应承担举证不利的法律后果,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审理法院:广东省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

专家观点

1.用人单位承担倒置举证责任的具体内容和范围

(摘自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编著:《最高人民法院新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一)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21年版,第550~551页。)

2.因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引发争议的举证责任分配

劳动合同终止,是指劳动合同效力被消灭,亦即劳动关系因某种法律事实的出现而终结。劳动合同解除是指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导致当事人双方提前解除劳动权利和义务关系。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作为劳动关系消灭的两种情形,虽然两者在成就条件、程序、法律后果、维权手段等诸多方面均存在差异,但从法律效果来看,其结果都是导致劳动关系归于消灭,而且均系因用人单位行使用工管理权引发,加之本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四十四条,下同)规定对举证责任倒置适用情形采取的开放性表述方式,因此,根据本条规定的制定缘由和目的,因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引发的争议,举证责任应当由用人单位对终止劳动合同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

关于劳动合同终止,《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规定存在差异。根据《劳动法》第23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劳动合同即行终止,即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分为法定条件和约定条件,亦即用人单位可以和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劳动合同的终止条件。只要约定的终止条件不违背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用人单位可以依据约定终止双方劳动合同。但是,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4条规定,劳动合同的终止条件只有法定条件,取消了约定条件。《劳动合同法》由此调整是为了防止用人单位滥用劳动合同终止的约定条款,随意终止劳动合同。就《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动合同约定终止的冲突性规定,学界和实务界普遍认为应当适用《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不得通过与劳动者约定《劳动合同法》法定终止条件以外的合同终止条件,不得随意终止劳动合同。因此,因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引发争议时,用人单位应对其终止决定符合法定条件承担举证责任,而不能以其终止决定符合双方约定为由主张合法终止。

(摘自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编著:《最高人民法院新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一)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21年版,第548~549页。)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六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法释〔2020〕26号)

第四十四条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THE END
1.你猜合同法什么意思小狗留声机2 在得物App发布了一条热门动态!快来围观,就等你啦!https://m.dewu.com/note/trend/details?id=271680605
2.《民法典》中关于合同无效的规定《民法典》中关于合同无效的规定如下: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不满 8 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以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 8 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https://m.sohu.com/a/852771359_122231536
3.消费者保险立法的中国愿景中外法学过刊与前述国家不同,英国议会以英国法律委员会的立法建议为蓝本,制定通过了《2012年消费者保险(披露与应答)法》和《2015年保险法》。这意味着其消费者保险立法不仅在实质上存在,在形式上也开始走向独立。爱尔兰法律改革委员会也建议制定独立的消费者保险合同法,其立法草案已提交议会进行审议。[25] http://journal.pkulaw.cn/OldIssue/Detail/159933
4.国际经济法网是否要将行为应符合诚信和公平交易这一道德上的要求上升为法律原则,欧盟各成员国的看法是不一致的。[3]根据该原则在各国法律中渗透的广度和力度,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个极端是该原则促使成员国合同法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典型者为德国。根据该国民法典第242条规定,当事人在履行合同时必须遵守诚信原则的要求。另一个极https://ielaw.uibe.edu.cn/fxlw/bjmfx1/bjhtf/13276.htm
5.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考生在复习经济法科目时,应当把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考生需能够: 1.正确理解并掌握与注册会计师行业相关的经济、民商法律的基本知识; 2.掌握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诉讼时效、仲裁与诉讼、物权、国有资产管理、合伙企业、独资企业、公司、外商投资企业、企业破产、证券、合同、外汇管理、支付结算、票据、知识产权、会计https://www.cicpa.org.cn/ztzl1/exam/exam_outline/200804/t20080428_60531.html
6.合同法课件合同法学ppt大学课件预览,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 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 2009-7-25 5 合同的定义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http://read.cucdc.com/cw/4231/35038.html
7.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章第二条 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 【释义】本条是关于合同法调整范围的规定。 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合同法草案关于合同的调整范围是这样规定的:“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公民、http://jgj.hlj.gov.cn/jgj/c107093/201901/c00_30367113.shtml
8.南京中院王静法官:《保险法》第十九条(无效格式条款)适用范围之在上篇以保险格式条款效力裁判的类型化分析基础上,本文认为要合理界定保险法第19条的适用范围,首先需要正本清源,回归该条文继受的法律渊源路径,厘清格式条款内容控制规则启动的机理。 一、合同法的逻辑 1、内容控制规则的基本原理 根据立法资料,保险法第19条直接来源于合同法第40条,[①]合同法第40条又系借鉴德国法的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5127308.html
9.法学专业论文题目(精选6篇)1、按照法理、宪法、中国法制史、行政法、民法、刑法、经济法、合同法、国际法方向的顺序排列 2、下列论文选题带有概括性,题目较大。需学生选题时,可以将其具体化,进行必要的限制。 一、法理学方向 1、论法的本质属性 2、关于法的起源 3、谈谈法与自由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hb638rtp.html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英文对照)第八条 【依合同履行义务原则】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Chapter 2 Conclusion of Contracts 第二章 合同的订立 Article 9 In entering into a contract, the parties shall have appropriate capacities https://doc.mbalib.com/view/e2055265ab07599f5ee0741c782b0427.html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零七条(第207条)(分则分则 第十二章 借款合同 1999-10-0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五号 内容: 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如果此法规有错误,请您纠正。请点击此处 提交错误内容或者您纠正的内容! 您想查找的法规我们没有收录?请点击此处 提交没有收录的法规! http://www.hrbaodian.com/falvtiao/5063465.html
12.合同法第207条借款的返还期限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合同法第 207 条 【借款的返还期限】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A.正确B.错误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题练习的工具.一键将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手机刷题,以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的生产力工具https://www.shuashuati.com/ti/4562b9d961424a329975ef1db1ae139d.html
13.关于劳动法规定工作时间详解第四十三条用人单位不得违反本法规定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新劳动法》对休假的相关规定 第四十条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一)元旦;(二)春节;(三)国际劳动节;(四)国庆节;(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第四十五条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https://www.360docs.net/doc/5e13590136.html
14.借款纠纷中利息逾期利息违约金取舍之道笔者认真解读了相关法律规定,研究了相关法理,并结合在审判实践中的经验,对这个问题形成了下列简单的认识: 一、利息和逾期利息可以共存 根据合同法借款合同一章的法律规定,第196条和第207条,对利息和逾期利息存在的合法性提供了依据。利息和逾期利息都是可以约定的,而且是可以同时得到法律支持的。原因在于,二者的性质不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2/03/id/47510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