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学校长林维教授就刑事一体化的开放性思考,谈了四点体会。第一,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一体化思考,刑事立法必须要考虑到立法之后在刑事司法当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在立法过程中及时解决这些问题;第二,刑事法和其他部门法的一体化思考,行刑衔接、刑民衔接的问题应该放在一体化中加以思考;第三,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一体化的思考,希望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学者能够加强交流和沟通;第四,未来实现一体化的思考,应重视对刑事司法大数据工具的运用。
开幕式结束后,中国政法大学刑事辩护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揭牌仪式隆重举行,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党委书记周志荣教授主持仪式并简要介绍了中国政法大学刑事辩护创新发展研究中心的成立目的及后续工作。揭牌仪式结束后,举行了中心研究员聘任仪式,邀请校外实务专家共同助力刑事辩护的创新发展。高子程会长、胡明书记共同为18位实务经验丰富的优秀律师颁发聘任证书。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刑法学研究所所长罗翔教授以《刑事一体化视野中的犯罪构成与证明责任》为题作主旨演讲,从犯罪构成与证明责任相互关系的角度推进了刑事一体化的有关思考。罗翔教授指出,关于证明责任分配的原则和标准现存两种观点:一是犯罪构成标准,认为控辩双方都应承担提出责任与说服责任,而且认为犯罪构成理论本身就应该体现证明责任的需要;二是无罪推定原则,认为控诉方必须承担被告人有罪的证明责任,所以控诉方应当证明被告人道德上可谴责性的所有要素。这两种标准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前者本体要件与辩护理由的界分并不清晰,导致证明责任在分配上的困惑;后者存在大量的例外规则,也即所谓的举证责任倒置。罗翔教授认为,法律永远是一种平衡的艺术,我们不可能寻找到最好的结果,而只能寻找到相对较好的结果。借助大陆法系的递进式犯罪构成理论弥补普通法系犯罪构成标准的不足,或许是一种稳妥的解决方案。
北京恒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恒都全国刑事业务总召集人王永阳律师立足实务经历提出了几点辩护律师面临的常见难题。第一,侦查阶段的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程序中律师会见难;第二,审限超期后的超期羁押问题侵犯被告人合法权利;第三,少捕慎诉慎押政策应当进一步落实运用;第四,申诉案件中律师阅卷难问题亟待解决。王永阳律师表示,希望检察机关能够在这些问题的解决中更多的发挥监督主导作用。
闭幕式由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肖承海副教授主持,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郭志媛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王志远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院长刘艳红教授先后进行会议总结并提出对于未来的期许,希望在未来能够实现通过举办高端论坛繁荣学术交流,打造独有学术标签的目标,并号召刑事法领域的教学工作者、研究者共同提倡和推进刑事一体化发展。
2023年12月10日,首届中国法学创新与刑事一体化发展高端论坛在北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