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2014年,哲学社会科学界惜别众多学人。他们留下的那些宝贵的学术思想、严谨的治学精神,是学界永恒的财富。逝者安息,生者坚强。在这个北风劲吹、大地积聚能量的季节,我们选取其中若干身影,以兹缅怀与致敬。——编者

高敏(史学家)1月8日在郑州逝世,享年88岁

1926年6月30日生,湖南桃江人,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历史研究所原所长。曾任中国秦汉史学会会长、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常务理事。在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中国古代经济史、土地制度史、兵制史、简牍学等领域造诣精深。著有《云梦秦简初探》及其增订本、《秦汉魏晋南北朝土地制度研究》等。

高敏先生一生潜心史学,于中国古代史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推动尤力。

——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李凭

高涤陈(经济学家)1月21日在京逝世,享年83岁

1931年11月8日生,辽宁康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现财经战略研究院)原副所长、研究员。学术专长为流通经济理论、贸易经济。著有《商品流通若干理论问题》、《社会主义流通过程研究》、《商业运行概论》等。

作为一名治学态度严谨、以独创见解闻名于经济界的学者,高涤陈在治学中特别强调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王运熙(文学家)2月8日在沪逝世,享年88岁

1926年6月29日生,江苏金山(今上海市金山区)人,复旦大学教授、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专于中国古典文学和文学理论批评,尤长于六朝、唐代文学和《文心雕龙》的研究。著有《六朝乐府与民歌》、《汉魏六朝唐代文学论丛》、《文心雕龙探索》,主编有《中国文学批评史》(三卷本)等。

王先生治学有操守、有分寸、有情趣。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允吉

宁可(史学家)

2月18日在京逝世,享年86岁

1928年生,湖南浏阳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经济史、隋唐五代史、敦煌学、史学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宁可史学论集》、《敦煌社邑文书辑校》(合著)、《敦煌的历史与文化》(合著),主编和参与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等。

宁可先生学术兴趣广泛,涉猎历史学、中国古代文学和天文学史等领域,并推出过重要的研究成果。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郝春文

马君潞(经济学家)

2月22日在津逝世,享年60岁

1954年3月生,天津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教授。主要从事金融学领域的研究。著有《加拿大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与制度创新》、《国际货币制度研究》、《风险投资与风险资本市场》等。

马先生治学严谨,成果丰硕;品德高尚,真诚育人。

——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院长杨胜刚

李景先(社会学家)2月23日在京逝世,享年90岁

1924年10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原青少年研究所副所长。长期从事青少年研究工作,倡导并创建青少年研究机构。曾提出五项科研课题:“大学德育学”、“青少年犯罪学”、“青年劳动就业与职业教育”、“当代青年工人状况”、“今后十八年青年劳动就业发展趋势与对策”,入选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六·五”科研规划。2008年荣获“中国青少年研究事业终身成就奖”。著有《大学德育学》。

李景先同志工作认真负责,组织多项学术课题,其组织发行的“走向未来”丛书,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编审谢昌逵

许崇德(法学家)3月3日在京逝世,享年85岁

1929年1月15日生,江苏青浦(今上海青浦区)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新中国宪法学奠基人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学科的奠基人。1980—1982年,全程参与我国宪法修改,并参加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起草工作。著有《许崇德全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宪法学》等。

对国家、对人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我们在许老身上感受到的人格精神。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

邵名正(法学家)

3月4日在京逝世,享年77岁

1937年12月生,安徽绩溪人,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曾任刑事司法研究中心主任,新中国监狱学科重要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学术专长为监狱学与犯罪学研究。主编《劳改法学概论》、《犯罪学》、《监狱学》、《中国劳改法学百科辞书》等。

作为新中国监狱学科重要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做了大量具有学术拓荒意义的工作。

——《法制日报》

傅惟慈(翻译家)3月16日在京逝世,享年91岁

1923年生于哈尔滨,北京人,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主要从事德国文学翻译工作。译著有罗莎·卢森堡《狱中书简》、格雷厄姆·格林《问题的核心》、毛姆《月亮和六便士》等。

一代有风骨、有格调、有性情的前辈。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

关怀(法学家)

3月29日在京逝世,享年87岁

1927年6月3日生,河南偃师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曾任中国法学会社会法研究会名誉会长等职。学术专长为劳动法研究,是我国劳动法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国经济法学理论早期开创者。著有《神圣的权利——关怀法学文集》、《劳动法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等。

关老勤于耕耘,著作等身,学识渊博,见解独到,对问题的见解入木三分,论述中旁征博引。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黎建飞

来新夏(史学家)

3月31日在津逝世,享年91岁

1923年生,浙江萧山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曾任南开大学图书馆馆长、南开大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等职。主要从事历史学、目录学、方志学等研究。编著有《北洋军阀史》、《古典目录学》、《方志学概论》、《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等。

学术心态充分自由,而又善于把握时代脉搏,所以他的论著极富当代性。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宁宗一

汪堂家(哲学家)

4月23日在沪逝世,享年52岁

1962年5月21日生,安徽太湖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研究领域为近现代西方哲学,尤其是法国哲学和德国哲学及其相互接受史,元伦理学、生命—医学伦理学和比较哲学。著有《自我的觉悟》、《十七世纪形而上学》(合著)、《哲学的追问》等,译著有《论文字学》、《活的隐喻》等。

为人坦诚,忠厚勤勉;温文尔雅,生活朴实;谦虚谨慎,乐于助人。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

吴小如(国学家)

5月11日在京逝世,享年92岁

1922年9月8日生于哈尔滨,安徽泾县人,幼承庭训,能诗善书。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中国文学史、古文献学、俗文学、戏曲学、书法艺术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和造诣,被认为是“多面统一的大家”。著有《京剧老生流派综说》、《古文精读举隅》、《今昔文存》、《读书拊掌录》等。

即便在古代文学领域,吴先生的研究也以通达广博闻名。在学术日趋专门化的今天,这样的学术格局已经越来越成为空谷足音。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宁

周诚(经济学家)

5月15日在京逝世,享年87岁

1927年10月1日生,辽宁义县人,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曾任北京农业经济学会会长、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兼土地经济学分会会长等职。学术专长为农业经济学和土地经济学研究。著有《土地经济学原理》、《周诚自选集》等,编著有《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管理问题》等。

他的一生,是献身于中国农业经济学和土地经济学教育事业的一生。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孙绳武(出版家、翻译家)

6月9日逝世,享年97岁

1917年生,河南偃师人,人民文学出版社原副总编辑。长期从事编译工作,致力于外国文学引介,是外国文学出版社的创建人,第四届韬奋出版奖获得者。先后组织出版《莎士比亚全集》、《高尔基文集》、《泰戈尔作品集》、《列夫·托尔斯泰文集》等。译著有《卢笛集》、《人》、《谈话的技巧》等,文艺理论专著有《歌德谈话录》、《艺术哲学》等。

孙先生在外国文学的出版策划方面默默耕耘几十年,贡献很大。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

方立天(哲学史家、宗教学家)7月7日在京逝世,享年81岁

1933年3月3日生,浙江永康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央统战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若干重大问题研究”首席专家。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和中国佛教研究,尤其在中国佛教思想史领域颇有建树。著有《方立天文集》、《佛教哲学》、《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等。

方先生不是在书斋里自学自乐的人,他关心宗教工作,经常深入实际,敢于发表建议。

——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

陈鸣树(文学家)

7月18日在沪逝世,享年83岁

1931年10月生,江苏苏州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曾任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理事等职。长期从事鲁迅研究、现代文学及文艺学研究、中西绘画创作及理论研究。著有《鲁迅小说论稿》、《鲁迅的思想和艺术》、《文艺学方法概论》等。

陈先生治学,除了史料扎实与逻辑严密,还带有一种洒脱自如的神采,有名士风度。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裴毅然

马佩(逻辑学家)7月29日逝世,享年85岁

1929年5月25日生,河南巩义人,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逻辑、辩证逻辑、逻辑哲学,有“逻辑界三马”之一的称号。著有《形式逻辑的思维规律》、《辩证思维研究》等,编著有《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哲学探析》、《语言逻辑基础》等。

马佩先生一直是辩证逻辑学科的捍卫者和构建者。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曾昭式

余恕诚(文学家)

8月23日在京逝世,享年75岁

1939年1月生,安徽肥西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曾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李商隐研究会副会长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和中国诗学,著有《唐诗风貌》、《李商隐诗歌集解》(合著)、《李商隐文编年校注》(合著)等。

余先生就是一支红烛,他燃尽了自己,留下了光明。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莫砺锋

汤一介(哲学家)

9月9日在京逝世,享年87岁

1927年2月16日生于天津,湖北黄梅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曾任中国文化书院院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等职。2003年起,担任《儒藏》编纂中心主任、首席专家。研究领域为魏晋玄学、早期道教、佛学、儒学、中西文化关系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著有《郭象与魏晋玄学》、《早期道教史》、《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等,主编《中国儒学史》(九卷本)。

兄(汤一介)功在国、族,德厚道深;其复兴儒学,重构我族自尊、自信,允为中华文化之功臣。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饶宗颐

田森(社会学家)9月19日在京逝世,享年84岁

1930年1月19日生于江苏苏州,陕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当代社会学丛书》原主编。20世纪80年代曾作为我国唯一代表参加联合国在马耳他召开的研究世界老龄化对策的会议。著有《当今的青少年犯罪问题》、《中国特区社会研究》、《中国老龄问题研究》、《澳大利亚、新西兰社会透视》等。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会长陈昊苏

巫白慧(哲学家、梵文学家)10月2日在京逝世,享年95岁

1919年9月9日生于香港,广东惠州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在印度哲学和梵文学研究领域成就斐然、学贯中西,并以梵文为媒介,对印度哲学和佛教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成果丰硕,曾获“印度总统奖”。著有《印度哲学》、《圣教论》、《印度哲学与佛学》(英文版)等。

巫先生以自身的学术成就,为中印学术文化交流树立了一座高山仰止的丰碑。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成建华

沙博理(翻译家)10月18日在京逝世,享年99岁

1915年12月23日生于美国纽约,原名SidneyShapiro,中国籍犹太人,翻译家。1947年来到中国。1954年后,在人民画报社任职。2010年12月获“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011年4月获“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译著有《水浒传》、《林海雪原》、《春蚕》、《家》等。

老沙是一位凝聚了中美两国文化的专家。他兴趣广泛,幽默机智,豁达乐观,坦诚直率。

——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兼总编辑、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黄友义

刘庆隆(语言学家)

10月20日在京逝世,享年90岁

1924年8月生,河北献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编审。从事辞书编纂半个多世纪,编写经验丰富,对辞书编写的理论和方法有较为深入的研究。1951年参加《新华字典》音序本和部首本的编写及历次修订工作。1956年后参加《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小词典》的编写和历次修订工作。近年来,还编写了收单字2.2万个的《古今汉字字典》等。

他勤奋敬业、博闻强识、学识扎实,工作经验丰富、编辑技艺纯熟。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韩敬体

杨焕章(哲学家)10月21日在京逝世,享年77岁

1937年10月6日生,山西长治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主编等职。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等研究。著有《哲学基本教程》、《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等,编著《简明哲学原理》等。

他建组织、立规制、研学术、育人才,为推动我国高校学术期刊事业的发展繁荣作出了卓越贡献。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

俞吾金(哲学家)

10月31日在沪逝世,享年66岁

1948年6月21日生,浙江萧山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现代哲学研究所所长。学术专长为哲学基础理论、外国哲学史、国外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哲学文化等。著有《意识形态论》、《问题域的转换》、《重新理解马克思》、《从康德到马克思》等。

俞吾金教授的学术研究从一开始就不是以阐释他人理论为目标,而是以创新的思想取胜。

董楚平(史学家、文化学家)11月2日在杭州逝世,享年80岁

原名董昭寿,1934年5月生,浙江玉环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国际越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其研究涉及历史、文学、文献学、考古学等诸多领域。著有《论语钩沉》、《农民战争与平均主义》、《楚辞译注》、《吴越文化新探》等。

董先生妙于将学术作为生命境界追求,感通悟化学问的妙谛,默契灵通于自性的智慧,逐步从专业走向博学的思辨智慧。

——温州市龙湾区文联原主席章方松

杨大文(法学家)

11月3日在京逝世,享年81岁

1933年4月生,江苏常州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婚姻家庭法研究所所长。曾任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等职。长期致力于婚姻家庭法学研究,著有《婚姻家庭法》、《婚姻法学》、《亲属法》等。

杨大文教授的一生,是献身于中国婚姻家庭法学研究的一生,是献身于中国婚姻家庭法学教育事业的一生。

——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

杨宝成(考古学家)

11月7日在武汉逝世,享年75岁

1939年8月31日生,江苏丹徒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教授。1963年进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1987年调入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曾担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先秦史研究会理事等职。在殷墟文化、商周青铜器研究等领域卓有建树。著有《殷墟文化研究》、《殷墟青铜器》、《殷墟考古发现与研究》等。

他学术功底深厚、视野开阔、谈吐风趣,在安阳工作期间,深得敬重。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唐际根

郑杭生(社会学家)

11月9日在京逝世,享年78岁

1936年生,浙江杭州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学会会长等职,是新时期我国社会学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学科奠基人、社会运行学派的开创者。著有《社会学概论新修》(主编)、《中国社会结构》等,译著有《休谟》、《维特根斯坦》等。

他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良性运行、社会转型等理论,认真阐释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观点,积极推进高校社会学学科建设,宣传与扩大社会学影响。

——中国社会学会原会长宋林飞

魏英敏(哲学家、伦理学家)

11月17日在杭州逝世,享年79岁

1935年6月生,辽宁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曾任中国伦理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等职。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伦理学等领域的研究。著有《当代中国伦理与道德》、《伦理、道德问题再认识》、《伦理学简明教程》(合著)、《新伦理学教程》(主编)等。

他对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为人处世态度践行了道德的真精神。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孙春晨

何西来(文学批评家)

12月8日在京逝世,享年76岁

原名何文轩,1938年3月生,陕西临潼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长期从事文学批评工作。著有《新时期文学思潮论》、《文格与人格》、《新时期文学与道德》(主编)、《探寻者的心踪》等。

他为人正直诚恳,为学博闻专深,学风严谨周全,是一位很有学养功底的当代学人。

THE END
1.@港澳台同学,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2025年JD招生开启!申请需LSAT*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Peking University School of Transnational Law,简称“北大国法”或“STL”)创立于2008年,是全世界范围内一所同时提供完整中国法法律硕士(“J.M.”)课程(中文教学)与普通法Juris Doctor(“J.D.”)课程(英文教学)的法学院,致力于为深圳、大湾区和中国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专业法律人才。国际法https://www.jiaoyubao.cn/news/n149793.html
2.哪些大学有翻译专业开设翻译专业的大学名单一览表全国开设翻译专业的高校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交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以下为具体大学名单,姓名未按顺序列出,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可调整的,请以学校公布的最新名单为准http://www.haomayi.com/99931.html
3.人机对抗赛暨法律人工智能论坛在我院顺利举办人工智能将大幅提升司法工作效率和减少人为不确定因素干预司法,期望秘塔科技能够在这方面开拓创新、有所作为,让法律人真正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领队老师赵理智更是惊叹秘塔科技作为国产人工智能法律翻译引擎的代表,其算法技术和翻译效果的呈现令人震撼,呼吁法学院师生应对技术报以敬畏和包容之心,做好https://www.law.pku.edu.cn/xwzx/xwdt/95027.htm
4.当年以一曲《小白杨》打动评委被保送到北京大学法学院深造,曾外形俊朗帅气的他文艺特长出众,而且天生一副好嗓音,当年以一曲《小白杨》打动评委被保送到北京大学法学院深造,曾是红极一时叱咤风云的“校霸”人物。1999年开始主持《今日说法》法制节目红遍大江南北,并被大众所追捧 Central Committee Television (CCTV) manages a household famous the director, works as red http://eyu.zaixian-fanyi.com/fan_yi_4425462
5.国学网国学大师40.张忠义(河北秦皇岛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析中华传统文化与近代科学 41.赵总宽(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归纳推理的合理性与归纳原则永真式 42.郑延国(湖南省长沙市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哲学家金岳霖的翻译观——兼与哲学家贺麟的翻译观比较 43.周柏乔(香港公开大学):还原、确证与因果:从罗素谈起·兼论金老的解读http://www.guoxue.com/master/jinyuelin/jyl24.htm
6.2024年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山东大学 2024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各专业招生人数均为统考计划,不含推免生人数。统考招生人数将根据下达至我校的招生计划、推免生接收情况以及各专业报考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001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002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 05资产配置与风险管理06保险经营管理与大数据分析 https://kaoyan.xdf.cn/202310/13538931.html
7.北京大学2025年招收推免生预报名通知: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2025年招收推免生预报名通知已公布,具体推免预报名时间、招生人数等信息请查看正文。各大院校2025推免预报名通知陆续公布中,点击查看>>> 为了更好地选拔优秀人才攻读硕士研究生,北京大学法学院即将启动2025年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报名和材料审核工作。后续的招生考试及录取工作安排,将依据教育部和北京大学https://www.kaoyan365.cn/dongtai/375282.html
8.2024考研考研报名考研成绩查询考研国家线研究生专业目录北京农学院研招 考研全程手册 空军工程大学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 中国大学排行榜 考研成绩查询 火箭军工程大学 全国研究生报考常识 考研报考须知:怎么选专业 全国考研报考指南:专业选择 最新资讯 院校专业 报考指南 考研政策 报录比 招生简章 历年真题 定制 https://kaoyan.eol.cn/
9.南京大学50位知名教授推荐假期阅读书单青少台6.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同学们应该了解中国,更要知晓世界,希望通过阅读这一组书,能够扩大你们的视野。 陈蕴茜教授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罗威廉 (William T.Rowe)著,李里峰等译:《红雨:一个中国县域七个世纪的暴力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http://shaoer.cntv.cn/2015/08/12/ARTI1439361471839273.shtml
10.他们翻译了那么多好书,你竟不识君?后到台湾,历任国立台湾大学法学院民法教授(并主持该校法律研究所)、司法行政部司法官训练所民法讲师、台湾省立中兴大学法商学院商事法教授,政工干部学校、中央警官学校、军法学校和私立东吴大学法学院等院校兼任民法教授,教育部学术审议委员会委员。著名民法学家,与江平、谢怀栻共同被誉为"中国民法三杰"。https://www.ilawpress.com/material/detail/143397108198789120
11.必应翻译和秘塔翻译哪个好有什么区别优缺点秘塔翻译作为唯一专注于法律文书翻译的机器翻译引擎,在北京大学法学院的报告厅里,在近百位合伙人律师、公司法总、法学教授、法律英语专家的见证下,战胜了由北京市最好的8所法学院同学组成的“人类联队”。 秘塔翻译怎么样 3个回答 2019年4月12日,由北京大学法律人工智能实验室和上海秘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https://www.36dianping.com/vs/ns07.html
12.基础笔译华北电力大学华北电力大学 外国语学院 副教授 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北科罗拉多大学访问学者。主要教授翻译专业本科和研究生课程:汉英笔译 应用翻译 高级文学翻译 英语精读 英语泛读等课程。 张倩 华北电力大学 外国语学院 讲师 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生。主要教授课程:计算机辅https://www.xuetangx.com/course/ncepu05021002131/4231464
13.重庆邮电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重庆邮电大学考研信息网学院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与芬兰国家技术研究院、德国赫兹研究所、芬兰坦佩雷理工大学、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等十多所国外大学及科研院所进行项目合作和研究生交换培养。 学院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100%,就业走向主要是国内外通信运营商、通信设备制造商、通信工程设计院和科研https://www.zhijiao.cn/kaoyan/news/news/519/59042.html
14.带走了时代,留下了风骨:追思2016远去的28位老先生思想市场1933年生,河北威县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原北京大学法律学系主任、原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暨学术委员会委员。毕生从事民法学的教学研究工作,并参与多部重要法律的起草工作。特别是,1985-1986年作为民法通则起草专家咨询小组的四位成员之一,负责起草民事责任一章,为这部被誉为“中国的民事权利宣言”的民事基本法的制定做出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90441
15.共和国仲裁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最新推出法宝智能订阅功能,新法新案邮箱见! 正式引用法律法规条文时请与《立法法》所规定的标准文本核对。 北大法宝1985年创始于北京大学法学院,持续引领法治信息化,多年稳固高质提供法律法规、司法案例、学术期刊、法律翻译、检察文书、行政处罚文书等全类型法律检索,普遍为法律各界提供知识服务。创建智慧法务、智慧立法https://www.pkulaw.com/protocol/adac9772500dd008dc3c1ea98f88f621bdfb.html?key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