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解读—物权编条文解读(四)法律常识法妞问答

本章源自《物权法》第九章。与《物权法》相比,本章的主要变化为,新增1条规定。

《民法典》第三百二十二条因加工、附合、混合而产生的物的归属,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依照法律规定;法律没有规定的,按照充分发挥物的效用以及保护无过错当事人的原则确定。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或者确定物的归属造成另一方当事人损害的,应当给予赔偿或者补偿。

添附是物权变动的重要原因。它是加工、附合与混合的统称。加工,是指加工人把他人的动产(即材料)制成新物,从而导致新物所有权产生、材料所有权消灭的法律事实。附合包括动产与动产的附合和动产与不动产的附合。

动产与动产的附合,是指所有人不同的数个动产相互结合成为一个新的动产,各动产虽然具有可识别性,但是非经毁损或花去过高费用不能分离,从而导致原来各动产所有权消灭、新动产所有权产生的法律事实。动产与不动产的附合是指动产与他人的不动产结合在一起,成为后者的重要成分,从而导致其所有权消灭的法律事实。混合是指所有人不同的数个动产相互结合成为一个新动产,不能识别各动产或者识别要花去过高费用,从而导致原来各动产所有权消灭、新动产所有权产生的法律事实。

本条是《民法典》是关于添附的新规定。本条共两句话。其中,第一句旨在确定”因加工、附合、混合而产生的物的归属”,第二句致力于为因添附失去所有权的人提供救济。

1.本条第一句

本句有三个半句组成。它们层层递进,为“因加工、附合、混合而产生的物的归属”,确立了不同的规则

(1)前半句:“因加工、附合、混合而产生的物的归属,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本半句强调当事人约定在确定因添附而产生之物的归属过程中的作用。因此,对于“因加工、附合、混合而产生的物的归属”,当事人可以约定归谁。比如说,在加工完成后,对因此而产生的新物,约定归材料所有人,即便加工增加的价值远大于材料的价值。这里的约定,是指关于究竟由谁来取得“因加工、附合、混合而产生的物”的所有权的约定。当事人不能就分离“因加工、附合、混合而产生的物”作出约定。对此作出的约定,是无效的。“因加工、附合、混合而产生的物”一旦形成,即应维持其状态不变,原来物的所有人不得请求恢复原状,比如要求分离该物。

(2)中半句:“因加工、附合、混合而产生的物的归属”,“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依照法律规定”

这里的“法律规定”,是指本条以外的规则。在现行法上,目前还找不到这样的规定。其实,按照比较法上的做法,以法律规则来明确“因加工、附合、混合而产生的物的归属”,恰恰是民法典物权编的使命。可是,现在的《民法典》物权编又把这个使命推给了尚不存在的其他“法律规定”。

(3)后半句:“因加工、附合、混合而产生的物的归属”,“法律没有规定的,按照充分发挥物的效用以及保护无过错当事人的原则确定”

第一个标准是“充分发挥物的效用”。“发挥物的效用”是《物权法》第一条所列明的立法宗旨之一。虽然该条未被纳入《民法典》,但是它在物的归属和利用问题上,仍然会坚持“发挥物的效用”。所谓“发挥物的效用”,就是要求物尽其用。具体到“因加工、附合、混合而产生的物的归属”上,这样一个标准要求考量该物归属于谁,才能发挥它的效用。

第二个标准是“保护无过错当事人”。所谓无过错,应该是指对添附的发生无过错。这个标准似乎是在说,谁对添附的发生无过错,“因加工、附合、混合而产生的物”就属于谁。不过,这个标准有时贯彻不下去。附合与混合的原因,可能是人的行为,也可能是自然力。即便是人的行为导致附合或混合出现,它可以是当事人的行为,也可能是第三人的行为。对于自然力或第三人行为导致的附合或混合,很难说谁是当事人中的无故错方;说不定,当事人双方都无过错呢。

本句的上述规则一体适用于“加工、附合、混合”。这与比较法上的做法并不一致。比如说,在德国法上,它们在确定的物的归属上适用不同的规定。在《德国民法典》中,它们分别由第950条、第946条和第946条、第947条来调整。

此外,比较法与本句的不同还体现在:比较法确定因添附而产生的物的归属,全都交由“法律规定”来处理。一方面,比较法不大会把当事人对因添附而产生的物的归属作出约定,确立为首要规则。另一方面,比较法在以“法律规定”确定因添附而产生的物的归属时,不考虑当事人对添附有过错还是无过错,是善意还是恶意。

2.本条第二句

第二句规定:“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或者确定物的归属造成另一方当事人损害的,应当给予赔偿或者补偿。”它为依据第一句规则没有取得“因加工、附合、混合而产生的物”的当事人提供法律救济。如果当事人一方取得了“因加工、附合、混合而产生的物”的所有权,那么就意味着他方当事人失去了原来物的所有权,或者付出了劳务。本句为该方当事人提供两条救济途径:一是损害赔偿请求权,二是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它们分别就是本句中的“赔偿”与“补偿”。

THE END
1.《民法典》全文+司法解释民和司法2024年03月20日 18:04青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民法典》第一编 总则 第七章 代理 第八章 民事责任 第十一章 土地承包经营权 第十二章?建设用地使用权 https://www.360doc.cn/article/819919_1128142982.html
2.民法典重点条文解读个人成长根据江必新、夏道虎主编的《民法典重点条文实务详解》一书,对380条民法典重点条文进行详略得当的解读。每天5分钟,助您快速吃透民法典 节目列表 正序|倒序 174.《民法典》第497条关于格式条款无效情形的规定 273.《民法典》第496条关于格式条款的规定 372.《民法典》第495条关于预约合同的规定 https://www.ximalaya.com/creation/42764779
3.《民法典条文对照与重点解读》《民法典条文对照与重点解读》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定价:68.00元 内容简介 民事单行法及80余部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详细对照,近800处重大变化及核心法条专业释义。双向检索,既可以民法典检索旧法,也可以旧法检索民法典新规,增、删、改、吸收内标注醒目,使用便捷,一本书解决你的法条焦虑。http://www.bjhqjzwh.com/p.php?id=2415
4.民法典与司法解释关联对照及重点条文解读《民法典与最新司法解释逐条对照及重点条文解读》是一本实用型法律实务图书。为帮助广大法律实务工作者和人民群众在使用民法典时能够更方便、快捷地找到到相应的司法解释规定、指导性案例、相关的民事法律规范,本书将按照民法典的条文顺序,将现行有效的司法解释、司法政策、指导性案例以及其他法律中相关的民事法律规范与民http://www.law-lib.com/shopping/shopview_p.asp?id=96392
5.热门事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为了便于大家更好地学习《民法典》,也为了更好地宣传《民法典》,本期,东方法律网为大家分享的是由上海浦东法院金融庭“融金尚法社”对民法典合同编融资租赁合同章进行的要点整理,点明了司法实践中的争议问题,供大家学习参考。http://www.chinaeastlaw.com/lawevent/wv-mwI3H6Vwt5q3KVNciTQ==
6.朱广新:民法典合同编通则条文逐条讲解及重点新增条文解读时长12小时,朱广新教授全程参与民法典编纂 https://pc.mijialaw.com/p/t_pc/goods_pc_detail/goods_detail/p_5ebd60173f10e_PolefpiQ?fromH5=true&type=3 详情请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https://m.163.com/dy/article/I4UCMJCL05534Y5R.html
7.民法典第535条(债权人代位权)条文内容及释义解读本文介绍民法典第535条(债权人代位权)条文内容及释义解读,内容来源于最高人民法院数字图书馆。 民法典第535条条文内容原文 第五百三十五条 【债权人代位权】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债权或者与该债权有关的从权利,影响债权人的到期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相对人的权利,但是该https://www.zhishanglvshi.com/mfd/11989.html
8.民法典第192条如何进行解读?导读:民法典的条款条文很多,其中有一条是很重要的,那就是第192条,本条是关于诉讼时效届满的效力的规定,需要掌握诉讼时的抗辩权,抗辩权的行使,抗辩权发生的效力,“同意履行”的意义这四方面的内容。 民法典第192条如何进行解读? 《民法典》的条款条文很多,其中有一条是很重要的,那就是第192条,本条是关于诉讼https://www.64365.com/zs/1039834.aspx
9.民法典的法律条文法律知识法律分析: 定金是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自实际交付定金时成立.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是,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六条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 查看全文 沈楚雄律师 执业7年 资质认证 2023-02-13 民法典条文解读 -法律知识 法律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1828967727683965668.html
10.律师解读我国民法典的逻辑结构之美:附案例讲解法典适用王晨副委员长5月22日在为《民法典(草案)》所作说明中指出:“民法通过确立民事主体、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责任等民事总则制度,确立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民事分则制度,来调整各类民事关系。”这是关于民法典结构内容最宏观的“说明”。 https://new.qq.com/rain/a/2020052500456000
11.《民法典》逐条解读∣第2条:《民法典》的调整对象(含条文主旨《民法典》逐条解读 ∣第2条:《民法典》的调整对象(含条文主旨、新旧对照、适用要点、关联规定)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323/15/70808058_102285147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