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医疗卫生招聘卫生法规单选题(2022.9.9)

1.医师在职业活动中违反卫生行政规章制度造成严重后果的,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暂停定一定期限的执业活动,该期限是:

A.1个月以上,3个月以下B.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C.6个月以上,1年以下D.1年以上,1年半以下

E.1年以上,2年以下

2.女,36岁。因患子宫肌瘤在县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患者因对手术效果不满意诉至法院。法院经审理认为医院存在《侵权责任法》规定的过错推定情形,判决医院败诉。该推定情形是:

A.未尽到说明义务

B.未尽到与当时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

C.伪造病历资料

D.泄露患者隐私

E.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诊疗

3.以下关于精神障碍管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A.精神障碍患者的住院治疗实行自愿原则

B.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无权拒绝医疗机构对患者实施住院治疗

C.精神障碍患者的诊断应当由精神科执业医师作出

D.精神障碍患者的诊断应当以精神健康状况为依据

E.医疗机构接到送诊的疑似精神障碍患者,不得拒绝为其作出诊断

4.某医院未经批准新设医疗美容科,从外地聘请了一位退休外科医师担任主治医师,该院此行为的性质属于:

A.超范围执业B.正常医疗行为

C.开展新技术D.非法行医

E.特殊情况

5.《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的医疗机构执业规则是:

A.符合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

B.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

C.符合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D.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E.可进行执业登记

6.构成医疗事故的主观方面,应当是:

A.技术水平欠缺的技术过失

B.违反卫生法规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责任过失

C.违反操作规程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E.过于自信的过失

7.男,30岁。因胸闷、胸痛到某医院做冠状动脉CT检查,注射造影剂后患者立即出现休克,经抢救无效死亡,医患双方发生纠纷。后经鉴定,认为患者死亡系临床中极为少见的造影剂过敏所致。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该事件性质属于:

A.医疗事故,医方承担主要责任B.医疗意外,医方不承担责任

C.医疗事故,医方承担轻微责任D.医疗事故,医方承担全部责任

E.医疗事故,医方承担

8.下列哪项不是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的重大医疗过失行为:

A.有重度残疾的B.有中度残疾的

C.同时三人人身损害后果的D.发生死亡的

E.同时二人人身损害后果的

9.医院中哪个设备和场所没有规定必须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

A.装有放射性废物的设备、容器

B.放射性废物储存场所

C.放射诊疗工作场所的入口处

D.在控制区进出口处

E.在监督区进出口处

10.处方一般不得超过几日用量:

A.1日B.3日

C.5日D.7日

E.10日

11.依法有权指定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的单位是:

A.中华预防医学会B.中华医学会

C.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D.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E.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2.以下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是:

A.某城市发生甲肝暴发流行

B.某城市严重大气污染造成居民肺癌死亡率上升

C.某食堂发生有死亡病例的食物中毒

D.某核电站发生核泄漏

E.某研究所发生烈性传染病菌株丢失

13.省级人民政府接到突发事件,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的时限:

A.1小时B.2小时

C.6小时D.24小时

E.立即

A.义务检测B.强制检测

C.有关检测D.自愿检测

E.定期检测

15.某男性患者,26岁,在准备结婚过程中,连续多日劳累,患化脓性扁桃体炎。医生在其诊治中同时发现患有淋病。患者住院4天,扁桃体炎痊愈出院,医生嘱其充分体息。按照《母婴保健法》,该患者:

A.不能结婚B.应当暂缓结婚

C.可以结婚,但不能生育D.可以结婚,治愈后可生育

E.不影响结婚生育

16.《母婴保健法》所指的孕产期保健服务不包括:

A.母婴保健指导B.孕妇、产妇保健

C.胎儿保健D.胎儿性别鉴定

E.新生儿保健

17.《献血法》规定国家提倡健康公民自愿献血的年龄是:

A.18周岁至40周岁B.18周岁至45周岁

C.18周岁至50周岁D.18周岁至55周岁

E.18周岁至60周岁

18.公民临床用血时,交付费用的项目不包括的是:

A.采集血液费用B.检验血液费用

C.分离血液费用D.储存血液费用

E.购买血液费用

19.《执业医师法》规定,医师因考核不合格者被责令暂停执业活动3~6个月,并接受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期满后仍然不合格者,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对其:

A.变更注册B.不予注册

C.重新注册D.注销注册

E.暂缓注册

20.执业医师的权利是:

A.依法参与所在机构的民主管理B.宣传卫生保健知识

C.保护患者隐私D.努力钻研业务

E.遵守技术操作规范

参考答案及解析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卫生法规-侵权责任法-概述-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的情形。《侵权责任法》规定,患者有损伤,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的情形包括: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②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③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C对)。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①未尽到说明义务(A错);②未尽到与当时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B错);③泄露患者隐私(D错)。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诊疗(E错)属于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卫生法规-精神卫生法-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精神障碍患者的住院治疗。精神障碍的住院治疗实施自愿原则(A对),精神障碍患者已经发生伤害自身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的危险情形的,经其监护人同意,医疗机构应当对患者实施住院治疗;监护人不同意的,医疗机构不得对患者实施住院治疗(B错,为本题正确答案)。精神障碍的诊断应当由精神科执业医师作出(C对),精神障碍的诊断应当以精神健康状况为依据(D对)。医疗机构接到送诊的疑似精神障碍患者,不得拒绝为其作出诊断(E对)。

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卫生法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医疗机构执业-执业规则。医疗机构必须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医疗机构违反规定,诊疗活动超出登记范围的(A对、B错),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其改正,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3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非法行医(D错)指无医生执业资格的人事诊疗活动,包括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活动和擅自开业从事诊疗活动,不符合题意。

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卫生法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医疗机构执业-执业规则。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B对)。需要改变诊疗科目的,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未经允许不得擅自扩大业务范围。设置医疗机构应当符合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A、C错);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属于申请医疗机构执业登记应具备的条件(D、E错),不是执业规则。

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卫生法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原则。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其主观方面应当是违反卫生法规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责任的过失(B对)。技术水平欠缺的技术过失(A错)属于医疗事故的客观方面。医疗事故的构成要件包括其直接行为人在诊疗护理中存在主观过失;过失是指在法律上指应注意、能注意而不注意造成了危害。患者的损伤是由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故意违反操作规程(C错)造成的,不属于医疗事故。疏忽大意的过失(D错)和过于自信的过失(E错)是《刑法》将犯罪过失根据行为人是否已经预见危害结果而分的两类。

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卫生法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形。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形:①紧急情况下采取的措施而导致的不良后果;②患者精神异常或特异体质所致医疗意外(B对);③现有医学水平无法预料或防范的不良后果;④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的不良后果;⑤因患方延误诊疗所导致的不良后果;⑥因不可抗力造成的不良后果。本题该患者是由于特异体质导致的医疗意外,不属于医疗事故,故本题选B。

8.【答案】E。解析:本题考查卫生法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医疗事故的报告。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的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包括:①导致患者死亡(D对)或者可能造成患者中度以上残疾(AB对)、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医疗事故等医疗损害;②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C对);③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同时二人人身损害后果的(E错,为本题正确答案),医疗过失发生后应当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当及时向本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报告;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将有关情况如实向本医疗机构的负责人报告,并向患者通报、解释。

9.【答案】E。解析:本题考查卫生法规-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执业条件-设备和场所警示标志的设置。医疗机构应当对下列设备和场所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①装有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废物的设备、容器(A对),设有电离辐射标志;②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废物储存场所(B对),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及必要的文字说明;③放射诊疗工作场所的入口处(C对),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④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应当按照有关标准的要求分为控制区和监督区,在控制区进出口(D对)及其他适当位置,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指示灯。监督区不需要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E错,为正确答案)。

1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卫生法规-处方管理办法-处方的开具-开具处方的要求。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D对)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B错)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1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预防医学-卫生法规-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传染病防治及监督管理工作。其依法有权规定传染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C对)。

1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卫生法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某食堂发生有死亡病例的食物中毒(C对)、某核电站发生核泄漏(D对)、某城市发生甲肝暴发流行(A对)、某研究所发生烈性传染病菌株丢失(E对)都属于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某城市严重大气污染造成居民肺癌死亡率上升属于公共卫生事件,但不是突发的事件(B错,为本题正确答案)。

1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卫生法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报告与信息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1小时(A对)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立即(E错)报告给国务院。县医疗机构应在2小时(B错)内向所在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1)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2)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3)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4)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

1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卫生法规-艾滋病防治条例-预防与控制-艾滋病自愿咨询和自愿监测制度。国家建立健全艾滋病检测网络,国家实行艾滋病自愿咨询和自愿检测制度(D对)。

1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卫生法规-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婚前保健-婚前医学检查意见。经婚前医学检查,对患指定传染病在传染期内或者有关精神病在发病期内的,医师应当提出医学意见,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暂缓结婚(B对),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其治疗提供医学咨询和医疗服务。对诊断患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严重遗传疾病的,医师应当向男女双方说明情况,提出医学意见,经男女双方同意,采取长效避孕措施或者施行结扎手术后不生育的,可以结婚(CDE错),但《婚姻法》规定禁止结婚的除外。

1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卫生法规-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孕产期保健-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内容。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育龄妇女和孕产妇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具体包括:母婴保健指导(A对)、孕妇和产妇保健(B对)、胎儿保健(C对)、新生儿保健(E对)。但不提供非医学目的的胎儿性别鉴定(D错,为正确答案)。

1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卫生法规-献血法-概述-无偿献血制度。《献血法》规定:国家提倡健康公民自愿献血的年龄是18周岁至55周岁(D对、ABCE错)。既往无献血反应、符合健康检查要求的多次献血者主动要求再次献血的,年龄方可延长至60周岁。

18.【答案】E。解析:本题考查卫生法规-献血法-概述-无偿献血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公民临床用血时,交付费用的项目包括:血站采集血液费用(A对)、分离血液费用(C对)、储存血液费用(D对)、检验血液费用(B对)及临床输血服务费等。《献血法》规定,无偿献血的血液必须用于临床,不得买卖,故临床用血交付费用不包括献血员补偿费(E错,为本题正确答案)。

1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卫生法规-执业医师法-考试和注册-注销注册的适用情形。根据《执业医师法》规定,对考核不合格的医师,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医师暂定执业活动3~6个月,接受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期满后仍然不合格的,则注销注册(D对),收回医师执业证书。

2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卫生法规-执业医师法-执业规则-医师在执业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执业医师法》规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享有对所在机构的医疗、预防、保健工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依法参与所在机构的民主管理(A对)的权利。《执业医师法》规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应当履行下列义务:①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技术操作规范(E错);②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医师职责,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③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C错);④努力钻研业务(D错),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⑤宣传卫生保健知识(B错),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THE END
1.法律对非法行医罪的认定和处罚相关法条这样表述: 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医师法、中医药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规定,国家对医师、护士等医疗卫生人员依法实行执业注册制度。医疗卫生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国家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及执业注册制度。未注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从事中医医疗活动的人http://www.cntcm.com.cn/news.html?aid=260318
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等信用记录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等信用记录制度,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按照国家规定实施联合惩戒。 A. 卫生健康主管部门 B. 医疗保障主管部门 C.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 财政部门 题目标签:信用记录记录国家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https://www.shuashuati.com/ti/dd2f6e02fb02439aa0a7743eeac786b9.html?fm=bdbds66893251aa7b2599c540643828371996
3.抗疫期间医疗机构权利义务及法律建议浅析专业论文根据除了前述权利外,目前我国法律法规等相关文件还规定了抗疫期间医疗机构的相关义务,我们据此总结如下: 1.服从抗疫安排和承担疫情救治和预防工作等义务 医疗机构作为抗疫的核心力量之一,应当服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抗疫安排及相应救治和预防工作。《传染病防治法》第7条第2款规定,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https://www.lawyers.org.cn/info/41b61fde773047289d5d588da6c5005f
4.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应接受当地疾病预防控制、 妇幼保健、 卫生计 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相关业务指导。 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提供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参照本 《规范》 执行 。 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可根据本 《规范》 的基本要求,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订本地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https://www.360doc.cn/document/34279512_1130855000.html
5.医疗卫生领域廉洁知识问答医疗卫生机构中,具备“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包括:一是卫计主管部门工作人员,此类人员一般是公务员,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二是医疗机构单位领导和部门负责人等具有职务的人员;三是受委托或者协助从事公务的一般工作人员。 2006年6月29日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六)》第7条规定: http://www.njxkyy.net/gxwh/xxfbxx.asp?idTypCod=00000004&idInfCod=00000028
6.医疗卫生机构应当遵守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对军队的医疗机构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规划布局和设置审批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医疗资源、医疗需求和现有医疗机构的分布状况,制定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http://www.mfgclaw.com/zqkj/25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