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黑除恶知识点,了解涉及黑恶势力的校园犯罪行为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自2018年1月起在全国开展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我们有必要了解涉及黑恶势力的校园犯罪行为,远离黑恶势力,并能在危急时刻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

1.暴力、威胁色彩不明显;2.实施者有暴力威胁的可能性;3.会使人产生恐惧、恐慌;4.影响他人正常生产、工作、生活;5.通过“谈判”及滋扰、纠缠、哄闹、聚众造势等手段实施。

1.威胁政治安全特别是制度安全、政权安全以及向政治领域渗透的黑恶势力;2.把持基层政权、操纵破坏基层换届选举、垄断农村资源、侵吞集体资产的黑恶势力;3.利用家族、宗族势力横行乡里、称霸一方、欺压残害百姓的“村霸”等黑恶势力;4.在征地、租地、拆迁、工程项目建设等过程中煽动村民闹事、组织策划群体性上访的黑恶势力;5.在建筑工程、交通运输、矿产资源、渔业捕捞等行业、领域,强揽工程、恶意竞标、非法占地、滥开滥采的黑恶势力;6.在商贸集市、批发市场、车站机场码头、旅游景区等场所欺行霸市、强买强卖、收保护费的市霸、行霸等黑恶势力;7.操纵、经营“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黑恶势力;8.非法高利放贷、暴力讨债的黑恶势力;9.插手民间纠纷,充当“地下执法队”的黑恶势力;10.组织雇佣网络“水军”在网上威胁、恐吓、侮辱、诽谤、滋扰的黑恶势力;11.境外黑社会入境发展渗透以及跨国跨境的黑恶势力。

校园欺凌:向霸凌说NO!

最近关于校园霸凌的讨论再度引起热议,做出这种行为的学生,究竟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理,被欺凌者是忍气吞声还是通过法律的途径保护自己?为什么最后会发展成欺负人的跟被欺负的?对此,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校园欺凌的主要行为

校园欺凌的特点

团伙性

团伙性是校园欺凌的最大特点,他们之间会因为对问题的看法不同而产生纷争,相互之间会对对方群体的少数成员实施欺凌甚至暴力。

隐蔽性

校园欺凌的隐蔽性主要是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平时并没有明显的表现,不容易被发觉。

持续性

校园暴力的持续性也是重要特征。许多学生间的欺凌并不是一次就结束,有的要持续一年甚至三年,还有的甚至到了毕业后还发生报复性的侵害。

残忍性

校外人员的参与使校园欺凌呈现残忍性。校园欺凌的残忍性也是最危险的特征。校外的不良少年在社会上养成了许多恶习,有的不怕把事情闹大,他们心狠手辣,打人下手很重,由于他们实施校园欺凌都是有准备、有凶器,所以常常是轻则造成伤害,重则导致死亡。

面对欺凌,我们怎么做?

1.保持冷静,告诉欺凌者欺凌的严重后果,理性客观解决问题。

2.大声呼救,必要时采取正当防卫措施。

3.远离欺凌多发地带。

5.事态严重时,寻求法律帮助,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要记住,保护自己永远是自己的首要责任,但也不要变成你最痛恨的那种人。

现在,有很多不正规的金融机构把目光投向了在校学生,会通过种种手段来诱导学生办理贷款。很多学生逐渐被引入歧途而不自知。因此,对于在校学生来说,知道校园贷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在这里,小编就为大家说说校园贷的危害有多可怕,该怎样去预防。

校园贷是什么?

校园贷通常分三种,一种是专门针对学生购物的分期付款平台,一种是用于学生助学和创业的P2P贷款平台,还有一种是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但是,这样一款本来是为了服务学生的网贷产品,却被一些人利用,搞起了诈骗。

校园贷的危害

1.费率不明

一些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平台往往只宣传分期产品或小额贷款的低门槛、零首付、零利息等好处,却弱化其高利息、高违约金、高服务费的分期成本,甚至隐瞒或模糊实际资费标准、逾期滞纳金、违约金等。看似免息、低息的平台通常高达20%以上,成了“高利贷”,逾期后每日费率最高与最低相差达60倍之多。很多学生因为一时冲动购物而选择贷款,最终要偿还的“本息和”相当于贷款本金1.5倍,甚至更多。

2.贷款门槛低,审核不严

如果一名学生获取了另一名学生的身份信息,很容易冒用他人的身份去贷款,而被冒用身份的无辜学生,将不得不面对信用记录遭抹黑、莫名成为追债对象等棘手问题,还有,从校园网贷还会衍生出“黑中介”盗用他人身份信息,进行网贷。

3.不文明的催收手段

很多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平台普遍存在不文明的催收手段,比如“关系催收”,学生借款时被要求填写数名同学、朋友或亲属的真实联系方式,如果不能按时还款,平台就会把其逾期信息告知该学生的关系圈,严重干扰和伤害了借款学生。

4.风险难控,易给家庭带来危害

5.替人网贷,是个劫

有的同学碍于人情关系等原因,用自己的身份证件替别人办理贷款。这种行为风险很高,因为一旦对方无力还款,剩余的债务就由“被”办理人独自承担。认为,虽然是拿自己的身份信息办了网贷,但网贷来的钱自己一分没花,就不需要还贷款,这种认知是大错特错的。

校园贷的防范

1.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虚荣、不攀比,良性消费,防止冲动消费。

有了买高大上电子品的想法后,一定要仔细冷静地思考一下,是否不得不买,是否有攀比心理因素,会不会给父母带来较大负担。

有的同学通过各种渠道来办理信用卡和网贷,虽然短期获得了经济上的高消费,但是以后的日子里压缩生活开支,为还款付出更多的金钱和精力,更严重者会走上歧途,对自己的学业和未来都有影响。购物分期需量力而行,且要综合比较,尽量不分期购物,同时切忌以贷还贷。

2.坚决不做卡奴、贷奴

3.强化法律意识

知道什么行为是合法的是受法律保护的,假如进行了校园贷自己的权益却被侵害,应如何维权。

4.不参与校园网贷行为

不在校园内宣传网贷,不做网贷代理人或中介,不向同学介绍网贷经历或网贷路径,更不能直接开展网贷业务。

网站维护:青海师范大学保卫处

单位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海湖大道延长段38号邮政编码:810008

THE END
1.校园欺凌法律法规有哪些?专家导读 校园欺凌最新法律法规有这些:学生受到校园欺凌,因年龄不够,不能对其处罚的,受《未成年保护法》保护,学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年龄可以受处罚的,可以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年龄到刑事责任年龄的,还可以受到《刑法》的保护。 一、校园欺凌最新法律法规有哪些 校园欺凌最新法律法规有:《未成年保护法》、https://m.64365.com/zs/1380902.aspx
2.普法形堂超全!青少年防欺凌安全指南→就可能碰触到法律的红线 哪些行为属于校园欺凌? 孩子遭遇了校园欺凌, 我们要怎么办? 保护“少年的你” 这些我们都要了解—— 1 以下行为都属于校园欺凌 学生之间,在年龄、身体或者人数上占优势的一方蓄意或者恶意对另一方实施下述行为,或者以其他方式欺压、侮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TAyNDgxNg==&mid=2653166847&idx=2&sn=1600c7d138b5140aec2c32bc4eae9c05&chksm=bd2e66208a59ef364e17ebe742a5279950146e268f3b887c5ce968d2f4b8e94b163d7ebe1096&scene=27
3.扫黑除恶知识点,了解涉及黑恶势力的校园犯罪行为最近关于校园霸凌的讨论再度引起热议,做出这种行为的学生,究竟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理,被欺凌者是忍气吞声还是通过法律的途径保护自己?为什么最后会发展成欺负人的跟被欺负的?对此,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校园欺凌的主要行为 校园欺凌的特点 1.团伙性 团伙性是校园欺凌的最大特点,他们之间会因为对问题的看法不同而产生纷https://www.meipian.cn/39l1d97g
4.政治小论文(通用12篇)校园欺凌事件的频繁发生一再向我们敲响警钟,校园欺凌迫切需要得到高度重视,社交媒体背景下校园欺凌的遏制需要政府、社交媒体平台、学校、家庭等各方共同努力。 (一)政府应颁布相关法律法规,为社交媒体背景下的校园欺凌提供法律保障 面对社交媒体背景下的校园欺凌,首先应加强惩罚力度,提高损害赔偿标准以警示欺凌者;其次要保https://mip.wenshubang.com/lunwenfanwen/495236.html
5.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每课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C.违反纪律的后果比违反法律的后果严重 2.下面关于法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B )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法律靠大家自觉遵守 ,不具有强制性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小叶买了一双鞋 ,穿了一天 ,鞋跟就掉了。小叶不应该 ( B ) 1 部编版六上道法知识点 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3/0723/08/82785916_1089688843.shtml
6.初中校园欺凌班会教学多元评价方法.docx-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校园欺凌的短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讨论短片中的行为是否构成校园欺凌。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校园欺凌的定义、类型、危害及法律后果,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组织课堂活动: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如何识别和防范校园欺凌。 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630/8071016026006105.shtm
7.校园欺凌入刑的法律规定是,校园欺凌致他人轻伤的构成故意伤害罪初中政治思品(道德与法治)组卷系统,试题解析,参考答案:校园欺凌入刑的法律规定是,校园欺凌致他人轻伤的构成故意伤害罪,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的,就需https://www.zujuan.com/question/detail-55614811.shtml
8.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4课《建设法治中国》知识点(2)结合材料一,运用凝聚法治共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6分) (2)①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②全体社会成员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强化规则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力,履行义务,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③各级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http://www.21wh.com/content/id/15079.html
9.防治校园欺凌欺凌者往往会威胁其不允许告知教师或家长,出于内心的恐惧及法律意识的淡薄,陷入了越不敢说就越容易被欺负的“欺凌陷阱” 列答案 题号 列答案(概括性语言或书本知识点) 第1小问 材料中3人的行为是犯罪行为。因为3人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受到刑罚处罚。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7pt5272ct16291n493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