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甘肃省三支一扶考试公基知识点:法律看点啥

综合类如2016年题量16道,2017年17道,2018年21道,2019年16道,综合类整体会维持在15道以上20道以下。卫生类如2016年题量9道,2017年8道,2018年7道,2019年3道。教育卫生的考察题量有所下降。

2.考察内容分析

二、典型例题

1.作为中国首部疫苗管理的专门立法,2019年6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我国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以下简称《疫苗管理法》),从2019年12月1日起开始施行。关于疫苗的分类包括()。

A.免疫规划疫苗

B.非免疫规划疫苗

C.有偿疫苗

D.无偿疫苗

1.【答案】AB。解析:疫苗,是指为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免疫接种的预防性生物制品,包括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国家对疫苗实行最严格的管理制度,坚持安全第一、风险管理、全程管控、科学监管、社会共治。故本题答案选AB。

2.①甲认为纳税人逃税,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一律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②乙认为纳税人逃避追缴欠税,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应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③丙认为纳税人以暴力方法拒不缴纳税款,后主动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④丁认为扣缴义务人逃税,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关于上述观点中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第①句正确,第②③④句错误

B.第①②句正确,第③④句错误

C.第①③句正确,第②④句错误

D.第①②③句正确,第④句错误

2.【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核逃税罪、逃避追缴欠税罪、抗税罪。

第①句话表述错误。《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第四款规定,纳税人逃税的,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3.近年来,校园欺凌案件频发。2017年,北京某区法院对一起因校园欺凌,造成被害学生轻伤并伴有严重心理阴影的案件作出了判决,对五名涉案未成年人分别判处1~3年不等有期徒刑。通过该判决可以推断出:

A.未成年人实施校园欺凌,均应承担刑事责任

B.校园欺凌案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惩治重点,应加重处罚

C.本案中五名未成年人已满16周岁,应当为欺凌致伤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D.本案中五名未成年人已满14周岁,应当为欺凌致伤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3.【答案】C。解析:《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本案中,被害学生为轻伤,五名未成年人已满16周岁才会对轻伤负刑事责任。故本题答案选C。

4.《民法总则》第一条指出,本法的目的之一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是:

A.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B.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C.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受法律平等保护

D.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4.【答案】D。解析:A选项是民法当中的平等原则,C选项表明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受法律平等保护,AC两项均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精神;B选项为民法中诚实守信原则的阐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精神;《民法总则》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该条文是对传统意义上的见义勇为作出的具体规定,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因此,D选项说法本身错误,也违背了社会层面中“公正”的价值取向。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5.某财政局科室工作人员汤某利用工作和职务之便,挪用上级拨付的专项资金2万元进行营利性商业活动。汤某的行为构成:

A.挪用专项基金罪

B.职务侵占罪

C.挪用特定款物罪

D.挪用公款罪

5.【答案】D。解析:《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受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故本题答案选D。

6.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监察委员会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对________负责。

A.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

B.国家监察委员会

C.上一级监察委员会

D.地方人大常委会

6.【答案】AC。解析:根据《宪法》第126条的规定,国家监察委员会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和上一级监察委员会负责。故本题答案选择AC。

THE END
1.校园欺凌法律法规有哪些?专家导读 校园欺凌最新法律法规有这些:学生受到校园欺凌,因年龄不够,不能对其处罚的,受《未成年保护法》保护,学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年龄可以受处罚的,可以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年龄到刑事责任年龄的,还可以受到《刑法》的保护。 一、校园欺凌最新法律法规有哪些 校园欺凌最新法律法规有:《未成年保护法》、https://m.64365.com/zs/1380902.aspx
2.普法形堂超全!青少年防欺凌安全指南→就可能碰触到法律的红线 哪些行为属于校园欺凌? 孩子遭遇了校园欺凌, 我们要怎么办? 保护“少年的你” 这些我们都要了解—— 1 以下行为都属于校园欺凌 学生之间,在年龄、身体或者人数上占优势的一方蓄意或者恶意对另一方实施下述行为,或者以其他方式欺压、侮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TAyNDgxNg==&mid=2653166847&idx=2&sn=1600c7d138b5140aec2c32bc4eae9c05&chksm=bd2e66208a59ef364e17ebe742a5279950146e268f3b887c5ce968d2f4b8e94b163d7ebe1096&scene=27
3.扫黑除恶知识点,了解涉及黑恶势力的校园犯罪行为最近关于校园霸凌的讨论再度引起热议,做出这种行为的学生,究竟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理,被欺凌者是忍气吞声还是通过法律的途径保护自己?为什么最后会发展成欺负人的跟被欺负的?对此,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校园欺凌的主要行为 校园欺凌的特点 1.团伙性 团伙性是校园欺凌的最大特点,他们之间会因为对问题的看法不同而产生纷https://www.meipian.cn/39l1d97g
4.政治小论文(通用12篇)校园欺凌事件的频繁发生一再向我们敲响警钟,校园欺凌迫切需要得到高度重视,社交媒体背景下校园欺凌的遏制需要政府、社交媒体平台、学校、家庭等各方共同努力。 (一)政府应颁布相关法律法规,为社交媒体背景下的校园欺凌提供法律保障 面对社交媒体背景下的校园欺凌,首先应加强惩罚力度,提高损害赔偿标准以警示欺凌者;其次要保https://mip.wenshubang.com/lunwenfanwen/495236.html
5.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每课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C.违反纪律的后果比违反法律的后果严重 2.下面关于法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B )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法律靠大家自觉遵守 ,不具有强制性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小叶买了一双鞋 ,穿了一天 ,鞋跟就掉了。小叶不应该 ( B ) 1 部编版六上道法知识点 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3/0723/08/82785916_1089688843.shtml
6.初中校园欺凌班会教学多元评价方法.docx-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校园欺凌的短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讨论短片中的行为是否构成校园欺凌。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校园欺凌的定义、类型、危害及法律后果,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组织课堂活动: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如何识别和防范校园欺凌。 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630/8071016026006105.shtm
7.校园欺凌入刑的法律规定是,校园欺凌致他人轻伤的构成故意伤害罪初中政治思品(道德与法治)组卷系统,试题解析,参考答案:校园欺凌入刑的法律规定是,校园欺凌致他人轻伤的构成故意伤害罪,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的,就需https://www.zujuan.com/question/detail-55614811.shtml
8.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4课《建设法治中国》知识点(2)结合材料一,运用凝聚法治共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6分) (2)①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②全体社会成员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强化规则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力,履行义务,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③各级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http://www.21wh.com/content/id/15079.html
9.防治校园欺凌欺凌者往往会威胁其不允许告知教师或家长,出于内心的恐惧及法律意识的淡薄,陷入了越不敢说就越容易被欺负的“欺凌陷阱” 列答案 题号 列答案(概括性语言或书本知识点) 第1小问 材料中3人的行为是犯罪行为。因为3人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受到刑罚处罚。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7pt5272ct16291n493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