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布CCAA《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笔试大纲(第二版)》的通知
2008版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国际标准已于2008年11月15日正式发布,中国国家标准GB/T19001-2008已经发布并于2009年3月1日实施。根据国家认监委《关于做好GB/T19001-2008标准换版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我会对2007年3月发布的《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笔试大纲》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笔试大纲(第二版)》予以发布,自2009年3月1日起实施。
特此通知。
1.总则本大纲依据CCAA《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准则》(以下简称注册准则)制定,旨在通过统一的笔试,客观、公正、全面地考核参加考试人员满足注册准则中“2.4知识要求”的程度,及其基本的个人素质情况,为CCAA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实习审核员注册申请人的能力提供依据。本大纲适用于拟向CCAA申请注册为质量管理体系实习审核员的人员。
2.考试要求2.1考试对象已完成符合注册准则2.2.4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培训的人员。参加考试时,考试人员需提供本人身份证件和审核员培训证书原件。
2.3考试频次及地点考试原则上每季度末月下旬组织一次,每次在北京和选定的国内大中城市设立考点。CCAA将提前发文通知报名,申请人可在每次设立的考点范围内选择地点报名并参加考试,具体的考试日期、地点及安排在考试前1个月公布。
2.4考试费用CCAA根据《认证人员注册收费规则》收取考试费用。报名截止后,无论是否参加考试,考试费用将不予退还。
题型数量单题分值(分)小计分值(分)单项选择题40140判断题30130多项选择题15230
2.5.2审核知识部分考试的题型及分值
2.6考试合格判定基础知识部分和审核知识部分考试的满分均为100分,每部分70分(含)以上合格,两部分均合格方能通过考试。2.7考试结果发布CCAA将在考试结束后45天内,公布考试合格人员名单。
3.基础知识部分的考试范围和内容3.1范围a.注册准则2.3.1个人素质b.注册准则2.4.1.2质量管理体系c.注册准则2.4.1.3法律法规
3.2内容3.2.1GB/T19001-2008标准(以下序号以GB/T19001-2008标准的条款号为序),理解本条款中列出的内容
0引言a.影响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实施的6个因素:b.标准的目的、用途、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产品要求的关系c.过程方法、PDCA的含义d.GB/T19001与GB/T19004标准的关系e.GB/T19001标准与其它管理体系标准的相容性
1范围a.GB/T19001-2008标准的适用范围b.遵守法律与符合标准的关系,满足产品要求应包含的几项内容c.标准中,术语“产品”适用的范围
2应用标准要求的通用性、“删减”的要求和条件3引用标准引用的标准是GB/T19000-2008标准
4质量管理体系4.1总要求a.建立、实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有效性的总体思路b.外包过程的含义、识别和控制要求及影响对外包过程控制的类型和程度的3个因素c.外包过程和7.4的关系4.2文件要求a.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类型b.质量手册必须包括的内容c.文件控制的目的和重要性,文件控制包括的七个方面的内容d.记录与文件的关系及控制要求,记录的作用
5.4策划的控制要点a.质量管理体系策划与标准4.1条款和质量目标的关系b.质量目标应包括的内容,质量目标的管理要求c.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的内容与要求5.5职责权限和沟通a.内部沟通的内容、目的、方法和措施
5.6管理评审a.管理评审的目的与要求b.管理评审输入、输出内容
6资源管理6.1需要确定和提供资源的两个方面6.2人力资源a.考虑的四个方面的因素,对人员具备能力能够胜任的要求,b.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产品要求符合性的人员的范围c.满足人员能力要求的措施及其评价,记录的要求
6.3对基础设施控制的范围和要求6.4工作环境所涉及的对象、范围、要求和内容
7产品实现7.1产品实现策划a.产品实现策划的对象、范围及4项内容b.对质量策划和质量计划的理解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a.产品要求包括的4个方面,交付后活动的内容b.产品要求评审的目的、对象、时机、方法和内容c.组织与顾客沟通的安排与控制
7.3设计和开发a.产品设计和开发策划应确定的内容b.产品设计输入与设计输出包括的内容,设计输入与输出的关系c.产品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的内涵、区别和方法(可单独或以任意组合的方式进行并记录)。d.产品设计更改的控制要点
7.4采购a.对供方评价和选择的要求,评价的方法b.评价、选择和再评价供方的准则c.采购过程的控制要求d.对采购信息的基本要求,采购信息的内容应充分和适宜e.适当时采购信息应包括的三个方面要求的具体含义f.采购产品的验证
7.5生产和服务提供a.生产和服务提供的策划及其控制的要求b.交付后活动的类型c.过程确认的目的、对象和要求d.标识的三种形式和作用及其区别e.顾客财产的类型(包括知识产权和个人信息)及控制要求f.产品防护涉及的对象、内容、要求与方式
7.6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a.监视和测量活动的区别,监视和测量的范围,校准和检定(验证)的关系b.对测量设备的控制要求c.发现设备不符合要求时,组织应采取的措施。d.校准和验证(检定)结果的记录要求。e.对用于监视和测量的计算机软件的确认要求
8测量、分析和改进8.1总则a.对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策划的要求、范围和目的b.对包括统计技术在内的适用方法的确定要求。8.2.1顾客满意a.“顾客满意”的概念b.对“顾客满意”的信息获取、利用的要求c.获取“顾客满意”的信息的方法
8.2.2内部审核a.内部审核的时机、目的、作用及实施要求b.审核方案的策划要求c.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的要求及程序文件的内容d.审核的独立性和公正性要求,审核员的选择e.纠正和纠正措施要求及跟踪活动要求
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a.过程监视和测量的目的、对象、内容、方法及要求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a.产品监视和测量的目的、对象、时机和记录的要求b.向顾客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的要求
8.3不合格品控制a.对不合格品控制和处置的目的和要求b.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的要求c.纠正后再验证的要求8.4数据分析a.数据分析的目的、输入和输出的要求8.5改进a.持续改进的概念,持续改进的方法和活动b.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目的和要求
2质量管理体系基础重点理解以下基础:a.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产品要求的区别和相互关系b.过程方法c.文件的价值d.持续改进e.统计技术的作用
3术语和定义了解GB/T19000-2008标准中的所有术语和定义。重点理解以下术语及其相互关系:质量、要求、质量管理、产品、质量策划、质量计划、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过程、程序、不合格、纠正、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持续改进、文件、特性、返工、返修、顾客、顾客满意。
b.重点掌握GB2828.1-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标准中:--标准的适用范围--术语:检验批、批量、样本、样本量、抽样计划、抽样方案、正常检验、加严检验、放宽检验、过程平均、接受质量限--标准第5、6、10章的内容以及第9章的“转移规则”
c.了解失效(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六西格玛的概念
3.2.3法律法规a.《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b.《认证及认证培训、咨询人员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令2004年第61号)c.《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产品质量的监督第十二条至第十七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三章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d.《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标准的制定第六条第七条第三章标准的实施第十四条至第十七条e.《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计量基准器具、计量标准器具和计量检定
3.2.4个人素质a.阅读理解能力b.观察感知能力c.分析判断能力d.逻辑推理能力
4.审核知识部分的考试范围和内容4.1范围a.注册准则2.3.2审核原则b.注册准则2.4.1.1管理体系审核c.注册准则2.4.1.4组织状况d.注册准则2.6审核员行为规范
4.2内容4.2.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概述a.GB/T19011-2003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审核、审核组、审核员、能力、审核准则、审核证据、审核发现、审核结论、审核委托方、受审核方、审核方案、审核计划、审核范围b.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类型(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审核)c.审核原则d.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阶段及活动e.审核方案与审核计划的不同点
4.2.2审核的启动a.指定的审核组长,审核组长和审核员的职责b.影响确定审核组组成和规模的因素c.审核目的、范围和准则的内容和确定原则d.确定审核是否可行的重要性,确定时需考虑的因素e.与受审核方建立初步联系的目的及责任人
4.2.3文件评审a.文件评审的时机、目的、作用、内容、依据、评审意见和结论b.现场初访的意图和时机
4.2.6审核报告的编制、批准和分发a.审核报告应当包括的内容b.编制审核报告的要求c.审核报告的批准和分发的要求
4.2.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过程a.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过程,认证与审核的关系b.初次审核(第一阶段审核、第二阶段审核)c.监督审核d.再认证审核e.特殊审核注:4.2.9条款涉及GB/T27021-2007中9.2至9.5条款与审核有关的要求。
4.2.10认证认可管理体制和审核员注册管理的通用要求a.认证认可管理体制: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中国认证认可协会(CCAA)、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CNAS)的性质、作用和关系b.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的注册要求4.2.11审核员行为规范
2.以下行为属考场违纪行为,一经发现将取消考试资格:1)交头接耳,传递纸条。2)抄、看他人的试卷。3)抄、看非考场提供的笔记、书籍。4)使用、查看手机等电子信息设备等。5)吸烟、喧哗及其它妨害他人正常考试的行为。6)不听从监考人员的指挥。7)扰乱考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