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的跟踪监测无关,下列关于工程分析方法不正确的是,物料衡算法理论上来说是最精确的,径流总量落平铺在全流域面积上的水层厚度,河口与一般河流最显著的区别是。
环境影响评价
一、单项选择题
1、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B)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A.查处并取缔B.预防或者减轻
C.强迫制止D.减少
2、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理解正确的是(C)
A.环境影响评价只对建设项目进行
B.对规划实施后已经发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评估
C.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内容包含分析、预测和评估
D.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的跟踪监测无关
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C)
A.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报告书编写阶段
B.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
C.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估,环境影响评
价文件编制
D.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报告书编制
4、下列选项中,属于环境影响识别的方法之一的是(D)
A.类比调查法B.历史资料调查法
C.理论分析和现场勘探法D.清单法
5、下列关于工程分析方法不正确的是(D)
A.工程分析方法有类比法、物料平衡法及资料复用法
B.类比法适用于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设计资料或实测
数据进行工程分析的方法。
C.物料衡算法理论上来说是最精确的
D.资料复用法常用于评价等级较高的建设项目
1
6、一般情况,河流一级评价调查时期为一个水文年的(C)
A.平水期和枯水期
B.丰水期和枯水期
C.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
D.丰水期和平水期
7、水环境非点源调查的原则基本上采用(D)
A.现场调查B.遥感判读
C.现场测试D.收集资料
8、径流系数是指(A)
A.某一时段内径流深与相应降雨深的比值
B.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
C.径流总量落平铺在全流域面积上的水层厚度
D.在T时段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总水量
9、下列哪个公式是径流模数的计算公式(C)
10、河口与一般河流最显著的区别是(C)
A.河口的河宽较大
B.河口的流速较慢
C.河口受到潮汐的影响
D.河口的流量较小
11、以下对水污染迁移与转化的过程描述不正确的是(A)
A.化学过程主要指污染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沉淀析出
B.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包括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降解
过程
C.混合稀释作用只能降低水中污染物的浓度,不能减少其总量
D.影响生物自净作用的关键是:溶解氧的含量,有机污染物的性质、
浓度以及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等。
2
12、不属于耗氧系数K1的单独估值方法的是(D)
A.实验室测定法B.两点法
C.Kol法D.经验公式法
13、根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地表水标准依次划分为(C)
A.三类B.四类
C.五类D.六类
14、污水中只含有一类污染物,但需要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大于等于7,这类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属于(B)
A.复杂B.中等
C.简单D.一般
15、关于S-P模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是研究河流溶解氧与BOD关系的最早、最简单的耦合模型
B.其基本假设为氧化和复氧都是一级反应
C.可以用于计算河段的最大允许排污量
16、对于河流二级评价,一般情况下应该调查(B)
A.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
B.平水期和枯水期
C.丰水期和枯水期
D.枯水期
17.(B)能代表建设项目将来排水的水质特征
A.常规水质因子
B.特殊水质因子
C.底质因子
D.其他方面因子
3
18、关于水质模型的空间维数的说法正确的是(D)
A.对于大中型河流中的废水排放,横向浓度梯度变化较明显,需要
采用一维模型进行预测评价。
B.在河流水质预测评价中,一般也采用三维模型
C.大多数河流水质预测采用零维模型
D.有机物的降解和生物质的降解项可忽略时,可采用零维模型
19、通常,用来反映岩石透水性能的指标是(B)
A.渗透速度B.渗透系数
C.有效孔隙度D.水力梯度
20、渗透系数的单位是(C)
21、根据(A),将地下水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
C.受引力作用D.含水空隙的类型
A.地表水补给B.人工补给
C.降水入渗补给D.含水层补给
23、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二级评价中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时应采用(B)进行评价
A.解析法B.数值法
C.回归分析D.趋势外推
24、固体废物在淋滤作用下,淋滤液下渗引起的地下水污染属(A)污染
A.间歇入渗型B.连续入渗型
C.越流型D.经流型
4
25、下列哪种地下水预测方法可以拟合观测资料以求的水动力弥散系数(C)
A.地下水数值模型B.地下水均衡法
C.地下水溶质运移解析法D.地下水流解析法
26.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量均衡法属于集中参数方法,适宜进行(B)评价
A.区域或流域地下水资源利用量
B.区域或流域地下水补给资源量
C.区域或流域地下水位变化量
D.区域或流域地下水水质变化量
27、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经验公式lgR(S1lgr2S2lgr1)(S1S2)确定承压水位变化区域半径的适用条件是(C)
A.无观察孔完整井抽水时
B.有一个观察孔完整井抽水时
C.有两个观察孔完整井抽水时
D.近地表水体单孔抽水时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
29、ADMS-EIA版适用于评价范围(A)的一级、二级评价项目。
A.小于等于50kmB.大于等于50km
C.小于等于30kmD.大于等于30km
5
30、评价范围大于等于50km的一级评价项目,可选择(D)进行预测
A.估算模式B.AERMOD模式
C.ADMS模式D.CALPUFF模式
31、大气现状监测布点原则中二级评价布点个数(C)
A.10B.8C.6D.2~4
32、城市区域、稳定度为D时,求风速的公式(B)A.UU1(z2z1)0.15B.UU1(z2z1)0.25C.UU1(z1z2)0.15D.UU1(z1z2)0.25
33、将大气稳定度分为ABCDEF六级的方法是(D)
A.干绝热法B.风向标准差法
C.M-O法D.Pasquill法
34、对于机场飞机噪声应以(D)
A.倍频带声压级
B.声功率级
C.等效连续A声级
D.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
35、香农—威纳指数(Shannon-WeinerIndex)是物种多样性调查最常用的方法,其计算公式(A)nnA.Pilog2PiB.Pilog2Pi
i1i1nnC.PilgPiD.PilgPi
i1i1
6
二、不定项选择题
1、我国法律规定的环境影响评价(BCD)
A.就是针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B.必须提出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C.包括了规划环境影响的跟踪监测评价
D.包含了对环境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2、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包括(ABC)
A.环境保护国际公约
B.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C.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D.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环保规范文件
3、下列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称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数的是(ABCD)
A.矿藏B.野生生物
C.人文遗产D.自然遗产
4、关于环评工作等级的划分叙述正确的是(ABCD)
A.一级评价对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详细、深入评价
B.二级评价对环境影响进行较为详细、深入评价
C.三级评价可进行环境影响分析
D.建设项目其他专题可根据评价工作需要划分评价等级
5、下列哪些方法属于核查表法(ACD)
A.简单型清单B.证明性清单
C.描述型清单D.分级型清单
6、水环境影响预测条件应确定下述内容(ABCD)
A.预测的水质参数
B.预测的排污状况
C.预测的设计水文条件
D.水质模型参数和边界条件
7
7、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依据为(ABCD)
A.污水排放量B.污水水质特征
C.受纳水体规模D.受纳水体对水质的具体要求
8、按地下水的赋存介质,可分为(ABC)
A.孔隙水B.裂隙水
C.岩溶水D.承压水
A.大气降水B.地表水
C.凝结水D.其它含水层的水
10、地下水的渗透系数与(ABD)因素有关
A.孔隙类型B.空隙大小
C.降水量D.水的动力粘滞系数
11、地下水水质现状调查应了解和查明地下水(ABCD)
A.过高或过低物质的时空分布
B.主要污染物及其分布特征
C.过高或过低物质的成分、含量
D.过高或过低物质形成原因
12、包气带防污性能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ABC)
A.包气带的地质条件B.包气带的水文地质条件
C.污染物特性D.包气带与承压水的关系
13、关于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叙述正确的是(ABCD)
A.一级评价应采用数值法
B.二级评价中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时应采用数值法,水文地质简单时
可采用解析法
C.三级评价可采用回归分析、趋势外推、时序分析或类比预测法
D.采用数值法或解析法预测时,应先进行参数识别和模型验证
8
14、AERMOD模式包括(BD)预处理模式
A.AERCAT地形B.AERMAP地形
C.AERME污染源D.AERMET气象
15、大气现状监测布点的方法有(ABCD)
A.扇形布点B.网格布点
C.功能布点D.同心圆布点
16、以下属于大气二级评价项目预测内容的是(ABCD)
A.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
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B.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
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
C.长期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
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年平均浓度
D.非正常排放情况,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
护目标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17、对土壤污染物输出量计算正确的是(ABCD)
A.根据土壤侵蚀模数与土壤中污染物含量计算随土壤侵蚀的输出量
B.根据作物收获量与作物中污染物浓度计算污染物被作物吸收的输
出量
C.根据淋溶流失量计算污染物随降水淋溶流失的输出量
D.根据污染物生物降解、转化实验的结果,求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
降解、转化速率,并以此来计算污染物因降解、转化而输出的量
三、简答题
1、简述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及特点。
2、简述地下水污染与地表水污染的区别。
答:(1)污染物质进入含水层及在其中运移的速度都很缓慢,若不进行专门监测,往往发现时,地下水污染已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地表水循环流动迅速,只要排除污染源,水质能在短期内改善净化。
(2)地下水由于循环交替缓慢,即使排除污染源,已经进入地下水的污染物质,将在含水层中长期滞留;随着地下水的流动,污染范围还将不断扩大。
3、大气环境现状监测的监测点位置该如何选择?
答:(1)监测点的位置应具有较好的代表性。(2)测点尽可能分布均匀,同时又便于工作。(3)监测点周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高度的夹角应不大于30度。(4)原则上应在20m以内没有局地污染源,在15-20m以内避开绿色乔灌木,在建筑物高度的2.5倍距离内避开建筑物。
4、简述声环境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和原则。
答:I划分依据:(1)按投资额划分拟建设项目规模。(2)噪声源种类及数量。(3)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变化程度。(4)受拟建项目噪声影响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噪声标准和人口分三级评价进行工作。II划分原则:(1)一级评价:0类声环境功能区或敏感保护区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5dB(A)以上或受影响人口数量显著增多时,按一级评价。(2)二级评价:1类、2类地区或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达3dB(A)~5dB(A),或受影响人口数量增加较多时,按二级评价。(3)三级评价:3类、4类地区或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在3Db(A)以下,且受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时,按三级评价。
5、简述垃圾填埋场的主要污染源?根据填埋场的“年龄”分为哪两大类?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答:填埋场的主要污染源有渗滤液和填埋场释放气体。
四、计算题
DO.jDOfDOjDOfDOS),DOjDOs;
SDO.j109DOjDOS,DOjDOS.
2、(1)L180dB,L280.求L12
(2)L1100dB,L298.求L12
解:(1)L1210lgnL110lg28083dB
(2)L1210lg(10L10L)10lg(101098)102dB
12
解:烟气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值
T418288130K35K,大气稳定度为中性排烟流量QVvd213.53.14524265m3s烟气热释放率
Qh0.35PaQvTt0.35101326513041829220kJs21000kJs(1)发电厂位于城市近郊,取n01.303,n13,n23烟气抬升高度n1Hn0QhHn2u11.30329220160241244m(2)发电厂位于城市远郊区,取n01.427,n1,n223烟气抬升高度n1Hn0QhHn2u11.427292203120241266m
四、材料分析题
1、某机场建设项目位于环境空气二类、噪声二类地区,所在地区地表水及地下水环境功能区划为III类水体。项目主体工程有1条跑道、2条平行滑行道、4条快速出口滑行道及6条跑滑之间的垂直联络道组成。工程填方2.50106m3,挖方4.450106m3,堆载体土面翻挖压实
9.5105m3,土面区绿化土方2.15106m3。各类排水沟总长31.6km。围场路、消防车道和特种车道路总面积108670m2。请根据上述资料,简要回答下述问题:
1、说明机场地区环境空气、噪声、地表水和地下水影响评价中应执行的环境标准。
答:环境空气执行二级标准,噪声执行2类地区标准,地下水执行III类,地表水执行III类。
2、说明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范围、内容与方法。
答:根据项目介绍,噪声评价等级的判断依据有四个。本项目噪声应该是一级评价。范围:主跑道两端15km,侧端各2km。评价内容:现状噪声要求全部实测,范围要覆盖全部环境敏感点和保护目标。做噪声等值线并说明各声级下的人口分布,对超标区域应该重点说明。
3、说明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与主要方法,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的重点。
答:生态环境评价应该是三级。调查范围向外扩展1~2km。调查评价内容:自然资源情况、水土流失状况、地表植被被破坏情况、敏感生态问题、水土保持措施。由于其挖方大于填方,说明要取土,因此生态评价的重点是水土保持及防治措施。
4、简要说明该项目的评价重点和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答:评价重点是:飞机噪声的影响预测。
应注意的问题:(1)做好机场周边地区的公众参与和调查工作;(2)注意机场建设的社会效应;(3)由于机场建设引发的公路建设等辅助设施也需要评价;(4)机场的移民安置环境影响问题;(5机场的选址问题;(6)机场与周围其他城市机场的谐调性问题。
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法律法规模拟试题及答案
1、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依据是(D)
A、环境功能的不同B、环境范围的大小C、环境要素的不同D、环境要素的形成
2、我国首次规定环境保护内容的宪法是(C)
A、1954年制定的《宪法》B、1975年修订的《宪法》
C、1978年修订的《宪法》D、1982年修订的《宪法》
3、首创“三同时”制度的国家是(D)
A、美国B、日本C、德国D、中国
4、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B)
A、环境影响报告书B、环境影响报告表C、环境影响分析表D、环境影响登记表
5、省级人民政府依法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B)
A、地方环境质量标准B、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C、地方环保基础和方法标准D、地方球境基准
6、《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行政处罚规定的最高罚款额为(D)
A、10万元B、20万元C、50万元D、100万元
7、《环境保护法》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C)
A、1年B、2年C、3年D、20年
8、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是(A)
A、排除危害、赔偿损失、恢复原状B、排除危害、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
C、具结悔过、赔偿损失、恢复原状D、排除危害、赔礼道歉、恢复原状
9、石油型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包括(D)
A、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B、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氟化物
C、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和臭氧D、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颗粒物和铅
10、海洋环境污染的特点是(D)
A、污染物量大但种类单一B、海水容量大容易治理
C、污染危害大但即时性强D、海水流动性强污染容易扩散
11、国务院制定的第一部关于流域水污染防治的专门行政法规是(B)
A、《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B、《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
C、《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D、《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
12、环境噪声具有的特点是(C)
A、易评估和暂时性B、分散性和持续性C、无形性和多发性D、危害大和复杂性
13、《危险货物分类与品名编号》中规定的化学危险物品不包括(C)
A、易燃液体和易燃固体B、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C、易燃气体和氧化物D、液化气体和压缩气体
14、《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规定禁止出口(D)
A、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B、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C、可以用作药材的野生植物D、新发现的具有重要价值的野生植物
15、禁止从事旅游、游泳活动的最低限度的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是(A)
A、一级保护区B、二级保护区C、三级保护区D、四级保护区
16、我国《草原法》所称的草原是指(B)
A、草山、草甸B、草山、草地C、天然草地、人工草地D、草地、草甸
17、甲村将村集体所有的荒山以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形式出让给乙企业有偿使用70年。后勘查出荒山的地下富含铁矿。荒山地下铁矿的所有权和采矿权的归属是(C)
A、乙企业拥有70年采矿权,但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B、乙企业拥有70年采矿权,但所有权归甲村村集体所有
C、所有权和采矿权均归国家所有
D、所有权和采矿权均归甲村村集体所有
18、旨在保留和提供环境的“本底”而划定的特殊环境区域是(C)
A、森林公园B、风景名胜区C、自然保护区D、自然遗迹地
19、主管全国风景名胜区工作的政府职能部门是(A)
A、建设部B、国土资源部C、国家林业局D、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建设单位编制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征求建设项目(D)
A、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B、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C、所在行政区域公众的意见D、所在地有关单位和居民的意见
21、一般而言,环境权是指(C)
A、法院有审理环境污染纠纷案件的权利B、国家有管理环境的权利
C、公民享有在优美、舒适的环境中生活的权利
D、企业在获得排污许可后,有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权利
22、下列罪名中不属于"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是(B)
A、非法处置固体废物罪B、环保部门工作人员渎职罪
C、盗伐林木罪D、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23、《水污染防治法》规定,水污染防治规划应当(C)
C、按流域或区域进行统一规划D、按流域和季节变化进行统一规划
24、首创"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是(A)
25、根据《水土保持法》规定,禁止开垦种植农作物的陡坡的度数是(C)
A、15度以上B、20度以上C、25度以上D、30度以上
26、我国宪法规定自然资源和某些重要的环境要素属于(D)
A.私人所有B.集体所有C.开发者所有D.全民所有
27、一般来说,各国将环境保护上升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责是在(C)
A.19世纪5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90年代
28、违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其污染物排放浓度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应当(D)
A.缴纳排污费和超标排污费B.缴纳超标排污费C.停产整顿D.限期治理并由环保部门处以罚款
29、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实现水污染达标排放仍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可以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的(D)
A.限期治理制度B.排污许可制度C.浓度控制制度D.总量控制制度
30、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在城市范围内从事生产活动确需排放偶发性强烈噪声的,其批准单位应当是当地(A)
A.公安部门B.环境保护主管部门C.卫生部门D.人民政府
31、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是否可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所作的规定是(B)
A.可以过境转移危险废物B.禁止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C.经海关同意可以过境转移危险废物D.可以在向环保部门缴纳预防危险费后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32、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各盛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D)
A.50%以上B.60%以上C.70%以上D.80%以上
33、我国现行《水法》规定,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A)
A.生活用水的需要B.农业用水的需要C.工业用水的需要D.航运用水的需要
34、我国《森林法》规定,国家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A)
A.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B.用材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
C.经济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D.薪炭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
35、根据我国《矿产资源法》规定,行使国家对矿产资源所有权的主体是(A)
A.国务院B.国家环保总局C.国土资源部D.地方人民政府
36、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息源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C)
A.缓冲区B.实验区C.核心区D.外围保护地带
38、《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被淘汰的设备(D)
A.转让给他人使用的,不得收费B.转让给他人使用的,应当防止产生污染
C.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D.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
39、《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对般舶污染实施监督管理的机关是(D)
A.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B.各级人民政府的水利管理部门
C.各级人民政府的市政管理部门D.各级交通部门和航政机关
40、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是(D)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环保部门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建设部门
C.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部门D.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41、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应当定期发布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公报的是(D)
A.大、中城市人民政府B.大、中城市人民政府气象部门
C.大、中城市人民政府卫生部门D.大、中城市人民政府环保部门
42、违反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建设项目中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擅自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应当由批准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D)
A.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B.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C.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并处罚款D.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并处罚款
43、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转移固体废物出盛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贮存、处置的,应当(B)
A.向固体废物移出地和接受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B.向固体废物移出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经固体废物接受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
C.经固体废物移出地和接受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
D.经固体废物移出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并报固体废物接受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44、自然保护区内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的区域是(B)
A.核心区B.缓冲区C.实验区D.外围地带
45、某村办皮革厂的职工历来有节俭的传统,常常将厂里的边角料皮革带回家做燃料,废物利用,致使村里经常弥漫着一种怪味。该行为违反了(B)
A.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B.大气污染防治法C.水污染防治法D.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46、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什么文件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B)
A.环境影响报告书B.环境影响报告表C.环境影响登记表D.环境现状评价书
47、根据我国《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名录》,把我国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为(B)
A.珍稀种,濒危种,稀有种B.濒危种,稀有种,渐危种
C.珍稀种,稀有种,普遍种D.濒危种,渐危种,普遍种
48、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对行政复议不服的,诉讼时效为(A)
A.15天B.30天C.2个月D.3个月
49、不属于环境概念范畴的是(C)
A.大气、B.矿藏、C.野生动物、D.自然保护区。
50、环境影响报告书经(),计划部门方可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
A.批准前B.批准过程中C.批准后D.经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后
51、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A)
A.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B.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
C.该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表。
D.该规划的环境影响登记表。
52、不属于编制农业的有关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范围的是(D)
A、设区的市级以上种植业发展规划
B、省级及设区的市级渔业发展规划
C、省级及设区的市级乡镇企业发展规划
D、全国乡镇企业发展规划
53、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不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A、实施该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B、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C、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D、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54、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应当在该规划草案(B),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
A、报送审批后B、报送审批前C、报送审批过程中D、出台后
55、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A),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
A、环境影响报告书B、环境影响登记表C、环境影响报告表D、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56、不属于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的建设项目是(B)。
A、原料、产品或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或毒性大、难以在环境中降解的建设项目;
B、对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多样性等有一定影响,但不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建设项目;
C、可能对脆弱生态系统产生较大影响或可能引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建设项目;
D、容易引起跨行政区环境影响纠纷的建设项目;
57、下列环境因素中,不属于环境敏感区范围的是(D)
A、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B、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或特殊生态系统
C、人口密集区、文教区、党政机关集中的办公地点
D、城市规划中的工业区
58、建设单位报批的(A)应当附具对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
A、环境影响报告书B、环境影响报告表C、环境影响登记表D、以上所有评价文件
59、(C)不得为建设单位指定对其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机构。
A、国家环保总局B、地方各级环保部门C、任何单位和个人D、各级人民政府计划部门
60、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B)收费标准。
A、由建设项目行业主管部门B、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
C、由报告书审批部门确定D、可以与委托单位协商
6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办法》规定,持有甲级评价证书的单位,其评价证书有效期为(C)年。
A、三年B、四年C、五年D、六年
62、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是指建设项目竣工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D)规定,依据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或调查结果,并通过现场检查等手段,考核该建设项目是否达到环境保护要求的活动。
A、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办法
B、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
C、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
D、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
63、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范围不包括(A)
A、建设项目主体工程
B、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各项环境保护设施
C、为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所建成或配备的工程、设备、装置和监测手段
D、各项生态保护设施;
64、对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申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应当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B)
A、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报告
B、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登记卡
C、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表
D、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表或调查表
65、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不可以主持进行工作是(D)
A、环境影响评价;
B、环境影响后评价;
C、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和环境保护验收
D、排污费核算、征收。
66、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对其主持完成的(A)承担相应责任。
B、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
C、环境保护调查报告
D、环境保护验收申请表
67、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依法划定(C)水源保护区。
A、工业用水B、农业用水C、生活饮用水地表水D、畜牧业用水
68、禁止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A)内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A、一级保护区B、二级保护区C、三级保护区D、重点保护区
环境影响评价考试试题统招A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省级人民政府依法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
C、地方环保基础和方法标准D、地方环境标准
2.石油型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包括()
A、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
B、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氟化物
C、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和臭氧
D、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颗粒物和铅
3.首创“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是()
4.不属于环境概念范畴的是()
A、大气B、矿藏C、野生动物D、自然保护区
5.大气稳定度主要反映的是()
A、逆温的强弱B、平均风速的大小
C、大气湍流的强弱D、污染物的化学稳定性
6.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
A、环境影响报告书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分析表D、环境影响登记表
7.环境噪声具有的特点是()
A、易评估和暂时性B、分散性和持续性
C、无形性和多发性D、危害大和复杂性
8.旨在保留和提供环境的“本底”而划定的特殊环境区域是()
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办法》规定,持有甲级评价证书的单位,其评价证书有效期为()年。
A、2年B、3年C、4年D、5年
10.我国首次规定环境保护内容的宪法是()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有()
A、判断功能B、预测功能C、选择功能D、导向功能E、完善功能
2.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有()
A、工程概况B、施工规范C、生态环境影响源强分析
D、主要污染物排放量E、替代方案
3.大气污染源调查方法有()
A、现场实测法B、物料衡算法
D、收集资料法E、遥感方法
4.预测地表水水质变化的方法有()
A、数学模式法B、物理模型法
D、专业判断法E、列表法
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有()
A、图形叠置法B、类比法
D、生产力评价法E、系统分析法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外部不经济性
2.EIA
3.污染物总量控制
4.水体自净
5.环境容量
C、经验估算法C、类比分析法C、质量指标法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2.大气环评中如何使监测点的位置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3.S—P模型应用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4.简述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意义。
5.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适用范围、目的和意义。
五、问答题(15分)
1.EIS编制时,主要内容有哪些?(8分)
2.北京东方广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重点是什么?采用的评价方法是什么?
(7分)
统招班环境影响评价试题A卷
答案:
1.B2.D3.A4.C5.C6.B7.C8.C9.D10.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2.ABCDE3.ABC4.ABCD5.ABCDE
三.名词解释
1.是经济外部的一种表现形式,当一个人或企业的经济活动依赖或影响着其他人
或企业的经济活动时就产生外部性。外部性的负效益也称外部不经济性。
2.对拟议众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
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
3.是指在某一区域环境范围内为了达到预定的环境目标通过一定的方式核定主
要污染物的环境最大允许负荷,并以此进行合理分配最终确定区域范围内各污
染源允许的污染物排放量。
4.指水体可以在其环境容量范围内经过自身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使受纳的污
染物浓度不断降低,逐渐恢复原有的水质。
5.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它是一个变量,分为基本环境容
量和变动环境容量。
四、简答题
1.(1)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2)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
的发展
2.设点的测量值能反映一定范围地区的大气环境污染的水平和规律,设点时应考
虑自然地理环境、交通和工作条件,使测点尽可能分布比较均匀,又方便工作,
监测点周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高度的夹角应不大于30度,测
点周围应没有局地污染源,并应避开树木和吸附能力较强的建筑物,原则上应
在20米以内没有局地污染源,在15-20米以内避开绿色乔木灌木,在建筑物
高度的2.5倍距离内,避开建筑物。
3.(1)河流中的BOD的衰减和溶解氧的复氧都是一级反应,(2)反应速度是定
氧。
4.目的是通过对区域开发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以完善区域开发活动规划,保证区
域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意义:(1)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从宏观角度对区域开发
活动的选址、规模、性质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因此,可避免重大决策失误,最
大限度减少对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的破坏。(2)可为区域开发各功能的合
理布局,入区项目的筛选提供决策依据。(3)有助于了解区域的环境状况,和
区域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从而有助于制定区域环境污染总量控制规划和建立
区域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促进区域真正的可持续发展。(4)可以作为单项入区
项目的审批依据,和区域内单项工程评价的基础和依据,减少各单项工程环境
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也使单项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兼顾区域宏观特征,使其
更具科学性,指导性,同时缩短其工作周期。
5.ISO14000的服务对象广泛,要满足职工、顾客、政府、合同方、社区等利益
污染预防。ISO14000系列标准是近20年来环境保护思想、环境管理手段不断发
展、完善的结晶,体现了环境领域的最新发展,合乎国际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
展战略。
五、问答题
1.(一)建设项目概况(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三)建设项目对环境可
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四)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
论证;(五)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六)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
监测的建议;(七)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2.评价重点: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
评价方法:专业判断法、调查评价法、费用效益分析法,采用较多的是实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