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是指狭义教育法律规范,即教育法律规则的结构,是指构成狭义教育法律规范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从逻辑结构上看,教育法律规范通常由法定条件(假定)、行为准则(处理)和法律后果(制裁)三个要素组成。
1.假定(法定条件)
2.处理(行为准则)
(1)含义:处理是指法律规范要求的作为和不作为,它是教育法律规范的核心部分,具体规定了人们的行为,即在法定条件下,允许做什么、禁止做什么或要求做什么。
(2)关键词:可为、勿为、应为
3.制裁(法律后果)
(1)含义:制裁是指违反该项法律规范时所导致的法律后果,通常是以国家强制性措施要求承担的惩罚性或补偿性责任。
(2)关键词:奖励、惩罚
二、混淆知识
是不是所有的教育法律规范表述中都含有假定、处理、制裁呢
四川常考的调整性规范和保障性规范就有所省略:
1.调整性规范:
(1)含义:是指设立一定教育权利和义务关系为内容的教育法律关系模式的规范。
(2)例子:《教育法》第三十七条: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学校和有关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女子在入学、升学、就业、授予学位、派出留学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这里的“受教育者”就是假定;“学校和有关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就是处理。
(3)总结:调整性规范只包含了假定和处理。
2.保障性规范:
(1)含义:是指规定法律责任措施和保护权利措施的规范。
(2)例子:《教育法》第七十一条: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不按照预算核拨教育经费的,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这里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不按照预算核拨教育经费的”就是假定,“依法给予处分”就是制裁。
(3)总结:保障性规范只包含了假定和制裁。
三、做题技巧
1.先找制裁
2.再找处理
3.确认假定
四、测一测:
1.【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这里包含的教育法律规范构成要素()。
A.假定、处理B.处理、责任
C.假定、制裁D.处理、制裁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假定是适用规范的必要条件,即实施某种行为可以适用法律规范;处理是行为规范本身的基本要求,即以权利和义务的形式规定人们应当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制裁是指违反该项法律规范时所导致的法律后果,通常是以国家强制性措施要求承担的惩罚性或补偿性责任。题干中,不能揭露未成年人的隐私,使用的法律法规是假定要素的体现。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这是规定了人们应当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是处理要素的体现。因此,题干中包含的教育法律规范构成要素为假定、处理。故A选项说法正确。
A.假定B.处理
C.制裁D.设置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法律规范的组成要素。假定是适用规范的必要条件,即实施某种行为可以适用法律规范;处理是行为规范本身的基本要求,即以权利和义务的形式规定人们应当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制裁是指违反该项法律规范时所导致的法律后果,通常是以国家强制性措施要求承担的惩罚性或补偿性责任。题干中“年满六周岁”是属于适用本规范的条件,属于假定。故A选项说法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