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律规范的类型及结构

1.根据基本职能划分:调整性规范和保障性规范

(1)调整性规范:指设立一定教育权利和义务关系为内容的教育法律关系模式的。其关键在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能够正常实现。

(2)保障性规范:指规定法律责任措施和保护权利措施的规范。保障性规范是指主体权利和义务不能够正常实现的情况下。

2.根据专门职能分为:一般性规范、概念性规范、原则性规范、规则性规范和技术性规范。

(1)一般性规范:也称为一般确认性规范,职能在于确认可以成为法的基础的最重要的事实。如确认教师的法律地位,教师的人事管理体制等。

(2)概念性规范:也称为定义性规范,职能在于明确法律概念,如对教师这一概念的精确。

(3)原则性规范:也称宣言性规范,所表述的教育法律原则是一种具有综合性、稳定性的原理和准则,所确立的行为模式具有抽象性,其操作要求联系具体的教育法律规则来进行,即有一定的自由裁量范围。如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水平,具体是等于还是高于当地公务员水平要结合当地实际来确定。

(4)规则性规范:具体规定权利和义务及其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和原则性规范相比,规则性规范所确立的就是一种具体的行为模式,直接向有关主体阐明了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其特征就是:微观指导;可操作性;可预测性。

(5)技术性规范:对法律文件的技术性事项作出规定的规范,具体包括业务性规范、委托性规范和准用性规范。

4.根据内容的弹性程度分为:确定性规范和非确定性规范

(1)确定性规范:指全面、具体而详尽地规定了行为模式内容的规范。如使用假教师资格证的,一经查实,5年内不得申请教师资格。

(2)非确定性规范:为个别调整而留有自由裁量余地,主体可以以在法定限度内灵活把握,根据具体问题来决定处置的具体措施。如构成犯罪的,判处3年以上5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二、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

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由假定、处理和奖惩(法律后果)

1、假定(法定条件)

假定是指法律规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即应当在什么条件和情况下,对什么人能够适用。

2.处理(行为准则)

处理是指法律规范要求的作为和不作为,是教育法律的核心部分,具体规定了人们的行为,即在法定条件下,允许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和要求做什么。

3.奖惩(法律后果)

指人们在法定条件下,作出或不作出某种法律规范规定的行为时,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如凡年满6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假定),必须接受义务教育(处理),如其监护人未让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则有当地人民政府责令其限期改正(奖惩)。

THE END
1.简述法律行为的结构法律行为的结构有两个方面: 一是内在意志方面,即法律行为有一个内在的、主观的领域,包括动机、目的和认知能力等要素。 二是外在表现方面,即法律行为外在地客观表现为行动、手段和效果等要素。 能发生法律上效力的人们的意志行为。即根据当事人的个人意愿形成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它是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实施的能够发生https://edu.iask.sina.com.cn/jy/2Pld3XoyP29.html
2.法律行为的结构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在意志方面,即法律行为有一个法律行为的结构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在意志方面,即法律行为有一个内在的、主观的领域,包括动机、目的和认知能力等要素;二是外在表现方面,即法律行为外在地客观表现为行动、手段和效果等要素。()判断对错https://www.shangxueba.cn/daxue/2WANAH5U.html
3.法律行为的结构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在意志方面,即法律行为有一个内在法律行为的结构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在意志方面,即法律行为有一个内在的、主观的领域,包括动机、目的和认知能力等要素;二是外在表现方面,即法律行为外在地客观表现为行动、手段和效果等要素。()判断对错https://www.shangxueba.com/ask/9555254.html
4.行为关系结构方程模型的设计主要包括2个方面, ①观测变量 (指标) 与潜变量 (因子) 之间的关系, 即建立测量模型, 界定潜变量与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②潜变量之间的关系, 即建立结构模型, 反映潜变量与潜变量之间的关系。 2.2.1 模型观察变量与潜变量的设定 在疲劳驾驶过程中, 驾驶行为常常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主要影响因https://www.99xueshu.com/w/ikeypd8bndqu.html
5.2022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620《法学(一)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二)法律行为的结构 (三)法律行为的分类 九、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 (二)法律责任的分类 (三)法律责任的归责与免责1.归责要素 2. 归责原则 3. 免责 十、法的作用 (一)法的作用概述1.法的作用的含义 2.法的作用的分类 (二)法的规范作用 (三)法的社会作用 (四)法https://www.ibudding.cn/a/129889.html
6.行为关系关键词:《民法总则(草案)》 《民法总则(草案)》结构 民事法律行为 代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以下简称《民法总则(草案)》)延续了我国民事立法的传统,在此基础上吸收了近年来我国民法理论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值得肯定。不过,《民法总则(草案)》也存在若干缺陷,需要予以修改完善。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0lm0ep3.html
7.课程法律关系的内容(1) 田源 ● 5.3.2 法律关系的内容(2) 田源 ● 5.4 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与消灭 田源 第六章 法律行为 ● 6.1 法律行为的概念 ● 6.1.1 法律行为的概念(1) 田源 ● 6.1.2 法律行为的概念(2) 田源 ● 6.1.3 法律行为的概念(3) 田源 ● 6.2 法律行为的结构 ●https://higher.smartedu.cn/course/62354cde9906eace048de594
8.从《民法总则》第143条评我国法律行为规范体系的缺失2. 从《民法总则》之结构看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之关系 《民法总则》第143条虽然规定了“意思表示真实”作为法律行为有效的要件,但这里的“意思表示”是指“合意”、要约还是承诺呢?从相关条文来看,我国《民法总则》关于法律行为的规范体系以单方意思表示的解释规范替代了法律行为的解释规范。因此这里的“意思表示”应是https://m.66law.cn/lawyers/s2107f9712447d_i782959.aspx
9.2023中央民族大学考研613考试大纲之法理学(二)法律概念 (三)法律规则 (四)法律原则 六、法律体系 (一)法律体系的概念 (二)法律部门及其划分 (三)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七、权利和义务 (一)权利和义务概念 (二)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八、法律行为 (一)法律行为的概念 (二)法律行为的结构 九、法律关系 https://www.gaodun.com/kaoyan/1248523.html
10.浅析犯罪行为的结构与层次法信鉴于打击、预防乃至最终消灭犯罪之目的,法律工作者应当明确犯罪行为发生发展之规律,掌握犯罪行为的属性及本质。本文愿从刑事侦察的角度扼要分析犯罪行为的结构和层次。 犯罪行为与刑事侦察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系指触犯刑律,危害社会,应受刑事处罚的行为。可见,刑法意义上的犯罪概念有三层含义:一行为必须违反刑事法律https://www.faxin.cn/lib/Flwx/FlqkContent.aspx?gid=F6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