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论坛”征文启事法学研究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拟与甘肃省法学会、《民主与法制》社、中国法学杂志社共同举办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论坛”。论坛拟于2024年10月在甘肃省举办,设敦煌法学、简牍法学、红色法治文化、马锡五审判方式、中华民族共同体法治文化研究等5个分论坛。为办好本届论坛,现就论文征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论坛主题、分论题及论坛征文联系人

论坛主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法治文明

(一)敦煌法学分论坛

主题:敦煌法学与法治文化

分论题:

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重要论述研究

2.敦煌法学基本概念与基本学理

3.敦煌法治文化基本特征

4.敦煌法学与法治文化资料整理

5.敦煌藏经洞立法文本及公私文书研究

6.敦煌莫高窟彩塑壁画中法律故事解读

7.敦煌及悬泉置汉简中法律内容阐释

8.敦煌碑铭赞中的法律人物

9.五凉文化与法制文化

10.丝绸之路与法制研究

11.西域及中亚、西亚、南亚与敦煌法文化的交流

12.敦煌礼治与习惯法、民间法体系

13.敦煌法治文化田野调查

14.敦煌法学法文化价值体系与战略意义

(二)简牍法学分论坛

主题:简牍法律文献出土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新性发展

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研究

2.简牍法律文献的定名与分类

3.简牍法律文献的空间研究

4.简牍法律文献与传世法律文献比较研究

5.金石简牍法治文化田野调查与研究

6.墓葬简牍法律文献与古代“法律信仰”研究

7.简帛古籍法律文献与古代法律思想史关系研究

8.西北简牍法律文献与其他郡国简牍法律文献比较研究

9.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与郡县法律治理

10.简牍法律文献与中华法系的创造性转化研究

11.簿籍类简牍法律文献与秦汉财经法制及实践

12.书檄类简牍法律文献与古代法律传播

13.符传类简牍法律文献与边疆法律治理

14.爰书及其法律意义研究

15.简牍私记中的规范意识与法律观念

16.简牍契约文书与古代民事关系的法律调整

17.简牍司法文书所见古代诉讼制度与理念

18.简牍法律文献与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19.简牍法律文本文献所含理性精神研究

20.简牍法学视角下秦汉、隋唐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21.简牍优秀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文化建设研究

22.简牍优秀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人才培育研究

23.简牍优秀法律文化与现代法律职业伦理研究

24.简牍法学的学科体系及学科价值

25.简牍法学学术史研究

(三)红色法治文化分论坛

主题:传承红色法治文化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

1.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红色法治基因研究

2.西部地区红色法治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与利用研究

3.陕甘宁根据地红色法治人物及其法治实践研究

4.红色法治文化的时代价值研究

5.南梁精神与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关系探究

6.陕甘宁根据地能动司法的红色基因研究

7.诉源治理的历史经验

8.新时代法学教育中的红色法治文化基因传承研究

9.西部地区红色法治人物与典型案例研究

10.中国式现代化中红色法治资源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11.南梁红色法治文化传承和发展研究

12.马锡五审判方式在新时代司法工作中的运用与发展

13.南梁红色法治文化融入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的路径研究

14.抗战时期陇东地区人民调解的经验与启示研究

15.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十大政策”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启示

16.马锡五审判方式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传承研究

17.新时代“枫桥经验”与红色法治文化关系研究

18.马锡五审判方式创造性发展研究

(四)马锡五审判方式分论坛

主题: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传承与创新马锡五审判方式

1.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人民立场研究

2.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司法智慧研究

3.基层法院传承马锡五审判方式红色基因研究

4.马锡五审判方式在新时代人民法院文化建设中的传承研究

5.马锡五审判方式在新时代社会治理中的价值研究

6.能动司法视角下的马锡五审判方式

7.马锡五审判方式与新时代审判方式改革的实践

8.新时代马锡五式人民法庭建设研究

9.马锡五审判方式与诉源治理研究

10.马锡五审判方式对中国古代裁判艺术的传承研究

(五)中华民族共同体法治分论坛

主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民族理论研究

3.新时代民族法学理论创新研究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贯彻实施研究

5.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的理论研究

6.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研究

7.在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路径优化研究

8.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保障研究

9.法治保障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研究

10.普法宣传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协同推进研究

11.爱国主义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推进研究

12.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民族地区矛盾纠纷化解中的适用研究

13.民族地区多元纠纷化解与诉源治理研究

14.民族地区生态习惯法功能再造研究

15.县域治理与民族地区村规民约研究

16.中国历代治理民族地区的法治经验研究

17.对口支援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法律对策研究

18.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地区财税政策研究

19.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路径研究

20.国外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的经验与启示研究

二、征文要求

即日起至9月15日

(二)论文体例

1.每篇论文字数控制在5000-10000字。采用Word或WPS文档格式,文档标题统一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论坛+分论坛名称+分论题类别+作者姓名+论文名称。

4.如不同意论文获奖后由中国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结集出版,需在首页右上方明确标注“不公开出版”,否则,视为同意。

(三)有关要求

2.论文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和应用价值。

3.论文作者具有独立著作权,投稿论文须未在任何报纸、刊物、网站等公开媒介刊登发表过,不得涉密、抄袭、一稿多投,文责自负。以个人名义投稿的论文,每篇论文署名作者不超过4个。作者对提交的论文要进行“学术不端检索”,“查重率”要控制在25%以内。

三、论文评审

2.获奖论文设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四个奖项,由甘肃省法学会、中国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共同评审,并将评审结果予以公示。

THE END
1.民法典背景下民商法发展空间与路径研究2020年,中国第一部民法典成功编纂并颁行。民法典的顺利出台,带来了如何切实推动其实施的要求,其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是需要重视我国民法典实施与后续民商法发展的关系问题。笔者立足我国民法典特殊开放体系及其积极效应的视角,揭示出其实施与后续民商法的发展存在一种极具包容的关系,由此提出应当秉持开放性的实施立场。http://legalinfo.moj.gov.cn/sfbzfpffzll/202412/t20241211_510991.html
2.民法典全面内容中国新时代民事法律体系的完善与发展民法典作为国家最基本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保障法律,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对现有法律进行整合、优化的结果,也是对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一种预见。在这一背景下,民法典的内容具有深远意义,它将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公正、稳定和繁荣的社会? https://www.cjan6a6c.cn/xue-shu-huo-dong/455808.html
3.法律进步与变迁民法典目录对传统习惯的影响有何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演变,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中国近年来推出的《民法典》是对现行民法典目录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调整的一次重大改革。这部新立的法律不仅为解决当前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答案,也为未来的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这一过程中,对于传统习惯的处理尤为重要。 https://www.1lhyh3ij.cn/ke-pu-huo-dong/461844.html
4.祥刑:传统中国的良法善刑乡贤文化文化纵横天下无讼。“期于无刑”“天下无讼”是古代制刑的目的,更是用刑的终极追求,通过择良吏清官,敬慎用刑、中正用刑、慈祥仁恕用刑,以期达到刑清化洽、人心安定的社会效果,从而实现祥刑所追求的良法善刑的“大治”目标。 总而言之,传统中国祥刑观强调刑事法的真正意义不在于惩罚,而在于社会的有效治理,在于“以民为本https://scsqw.cn/whzh/xxwh/content_165777
5.法制史(精选十篇)本章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汉朝法制的基本内容,以及法律儒家化的内涵和意义。本章教学要求:介绍汉朝的刑事、民事、行政法制、司法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在中国法律史上的地位。本章教学重点:汉朝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与司法制度的主要内容。 本章教学难点:中国封建正统思想的确立与文景时期的刑制改革,以及?春秋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751q761.html
6.教师资格证(小学)思维导图模板大纲/内容 综合素质 前导课 试卷分析150 客观题 单选29(58) 1-4(4) 教师职业理念 5-12(8) 教育法律法规 13-16(4) 教师职业道德 17-25(9) 文化素养 26-27(2) 信息处理 28-29(2) 逻辑推理 主观题 材料分析3(42) 职业理念14 教师职业道德14 https://www.processon.com/view/5ee0eccf07912929cb392b51
7.2023年度中国十大文化法传媒法文娱法事例简介及入选理由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规范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法律,也是我国第一部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法律,《爱国主义教育法》为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能够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教育引导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01/id/7753208.shtml
8.中文在线: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遗漏,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或者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的,在案件调查结论明确 以前,本人/企业不得转让在中文在线拥有权益的股份。 本人/企业保证,若本人/企业或晨之科违反上述任一承诺内容,本人/企业将 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和后果,并就该等行为对中文在线或其投资者造成 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7081000002493_17.shtml
9.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考点1.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1.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中华传统美德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源头活水。 (1)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传统道德中的义利之辨、理欲之辨,其核心和本质是公私之辨。“公义胜私欲”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要求。“夙夜在公”、“以公灭私,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