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阶段理论法学总体安排(含知识层面必背题目)

使用方法:以论述题三部曲的方式准备,尽量手写,一天两个

前言与温馨提示:法理学考察重点在于知识体系和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培养法理学答题思维才会有所成效。纵观人大法学考研历年尤其是近几年的真题,具有“题目灵活,答案规范,重视思维和逻辑”的特征,对基础知识和论述水平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考生在熟练掌握知识体系和基本概念的前提下,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对材料进行法理学视角的分析,争取达到“基础扎实、内容饱满、思维严谨、逻辑顺畅、视野开阔”的水平。

综上,知识体系和基本概念仍是第一位的,因此我们为大家准备基础版背诵题目(全部涵盖了法理学历年真题和各章重点知识,大家应当结合《知识体系图构》和《法理学经典秘籍》进行反复背诵和思考)。

关于为什么法理学为基础版?原因有二:1.体系严密:法理学的知识体系非常严密,重点概念非常精确,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若随意串联容易找不到知识体系的核心;2.题目灵活:法理学的题目非常灵活,即使乱序也无法直接达到应试的要求,必须在体系清晰的基础上,去掌握科学的答题方法和思路。

因此,对于该文件的利用方法为:对照每一章的题目去过《理论法学知识体系图构》,把每一个问题的主干内容背过并形成思路,在此不断深化各章节体系的基础上去背诵知识体系,同时对主干内容比照讲义深挖具体知识点,把主要概念吃透,完成“体系化”和“精细化”的目标,反复多次,熟能生巧。

1.分析法理学的构成和知识体系

2.简述法理学中法哲学、法社会学和法实证论之间的关系。

3.简述法学研究方法中的哲学方法、实证方法和规范方法的特点及分别在法学研究方法论中的地位。

4.如何理解法学发展的历史逻辑?

5.如何理解法理学中的规律性研究和规范性研究?

6.论述法理学中的规范分析方法

1.论述法的基本特征。

2.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的研究的特点是什么?

3.如何理解法是理与力的结合?

4.西方自然法学派、社会法学派及分析法学派都对法的本质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试分析之,并说明应如何认识法的本质。

5.法的形式:结构形式、表现形式和实现形式。

6.法律现象与法的现象

1.简述社会调整的分类。

2.简述社会调整发展的规律性。

3.分析法的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关系。

4.法的作用有哪些分类?

5.什么是法的规范作用?法作用于人们行为的特殊方式有哪些?

6.简述个别性调整和规范性调整的优、缺点。

7.如何正确认识法的作用?分析法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1.如何理解法的价值的含义?

2.如何理解法的价值的特性?

3.简述法的价值冲突和解决原则。

4.如何理解法与正义的关系?

5.试论述分配正义和校正正义。

6.如何理解法与自由的关系?

7.分析法的价值冲突产生的原因。

8.某省人大常委会在起草该省《道路交通管理办法》时,邀请专家和市民代表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会上,甲指出,道路交通立法应保证机动车跑得动、开得快;乙指出,道路交通立法应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让行人有安全感;丙指出,道路交通立法的目的是保障交通秩序,让全体道路使用者各有其道,各行其道,实现交通和谐。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法的价值冲突及其解决的认识。

1.社会主义法是历史上全新类型的法律,它的产生为什么还具有继承性?

2.社会主义法的阶级性与继承性是否矛盾

3.请分析社会主义法产生过程中可以继承旧法律的哪些方面。

1.简述法律制度的构成。

2.简述法律的调整对象。

3.如何理解法律调整和法的作用的关系?

4.简述法律调整的过程。

5.如何理解法律调整的专门法律机制?

6.马克思曾经精辟地指出:“只是由于我表现自己,只是由于我踏入现实的领域,我才进入受立法者支配的范围。对于法律来说,除了我的行为以外,我是根本不存在的,我根本不是法律的对象。我的行为就是法律在处置我时所应依据的唯一的东西。”试分析之。

1.简述中国古代的德治和法治理论与现代法治论的区别。

2.简述资本主义法治的基本类型。

3.论法治理念。

4.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

5.有人说,中国进行法治建设要走政府推进型道路,也有人认为中国要走社会演进型法治道路,还有人认为要把二者结合起来。谈谈你的观点。

6.法制与法制的联系和区别

1.简述法律原则的概念和特点。

2.简述法律原则的必要性。

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专门法律原则有哪些?

4.简述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的基本含义以及其与西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区别。

5.法的原则在法创制中的作用。

6.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7.试论法律原则的功能。

1.简述法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2.简述法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3.简述法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相互关系。

4.如何理解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这一命题

5.试述法治文明和知识经济二者之间的关系。

6.分析法律与市场的互换性的主要体现。

1.简述法与国家权力的关系。

2.简述现代民主政治的特点。

3.简述执政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4.试论述依法执政的基本要求和措施。

5.试论法治与民主的关系。

1.简述法与道德的区别。

2.简述法与宗教的关系。

3.试论“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结合。

4.论人治和法治的区别,并阐释法治的代价。

5.结合实际从法与宗教关系的角度分析法律信仰在我国的建立。

1.如何理解法治是现代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

1.简述人权的概念和特点。

2.如何理解人权与主权的关系?

3.简述人权体系的法律框架。

4.如何理解人权与国内法的关系?

5.简述法与人权的关系。

6.简述人权的相对性。

7.如何理解人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8.试述人权的法律保护问题。

9.试论人权与国内法的关系。

1.简述法制现代化的特征。

2.现代化有哪几种类型?

3.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呈现岀哪些特点?

4.简要分析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特点。

5.试分析法制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的关系。

1.简述全球化对法律的影响。

2.简述法律全球化的两种方式。

3.简述新自由主义对于全球化的看法。

4.简述依附理论对于全球化的看法。

5.简述我国政府在全球化问题上的基本立场。

6.简述全球治理的特点。

7.的法律性质。

8.试述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影响。

9.试述全球化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影响。

10.试述全球化背景下法理学观念的革新。

1.简述法的制定的概念和特点。

2.简述法的制定与法的认可的区别。

3.简述我国立法体制和立法权限的划分。

4.简述起草规范性法律文件应注意的立法技术。

5.简述我国法的制定工作的基本原则。

6.试结合《立法法》的有关规定论述法的位阶问题。

7.试论我国立法的民主原则与科学原则的相互关系。

1.简述当代中国法律渊源的特点。

2.试论判例法与中国的司法解释。

3.简述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

4.简述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必要性。

5.试论我国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法。

1.法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2.简述法律规范的基本特征。

3.简述法律原则与法律规范的关系。

4.简述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

1.法律体系中的部门法具有什么特征?

2.如何理解部门法与法律制度的关系?

3.如何理解法律体系和立法体系的关系?

4.简述法律体系和法学体系的联系与区别。

5.简述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要特色。

6.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7.简述公、私法划分的理论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意义。

8.什么是法律调整的方法?它包括哪些内容?

9.试述划分部门法的原则。

10.试述划分部门法的标准。

11.试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目标和应当注意的问题。

12.如何理解公、私法划分的危机问题?

1.法的实施机制主要包括哪些要素?

2.怎样理解法律职业在法的实施中的作用?

3.影响法的实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怎样检验法的实施的社会效果?

5.如何理解法的实施的效益?

6.怎样理解在法的实施中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关系?

7.如何理解法的实施与和谐社会的建构的关系?

8.如何正确认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1.简述现代司法体制的特征。

2.简述司法民主原则的要求。

3.简述司法公正的标准。

4.请分析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

5.普通法系国家实行判例法制度,法官在判决过程中会非常重视先前法官对类似案件的判决,并受“严格遵循先例”原则约束。在我国,法院审理案件主要依据成文法律及司法解释,同时最高人民法院也在《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或以其他方式公布典型案例来指导审判实践。请针对上述司法实践谈谈你的看法。

1.为什么说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

2.简述不同法律关系中客体的特点。

3.简述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及其相互关系。

4.简述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5.试论述权利能力、行为能力、责任能力、法律责任之间的逻辑关系。

6.联系人体器官的属性论述法律关系客体中的“物”的特性。

1.简述法律解释的必要性和类型。

2.中国现行法律解释体制及其特征。

3.简述司法解释的功能。

4.简述法律推理的特征。

5.试论立法解释在我国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1.简述法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2.简述法律责任的预防功能及其表现。

3.简述法律中的因果关系及其特点。

4.简述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的联系和区别。

5.简述法律责任意定免除的条件。

6.论法律责任的承担原则。

7.论法律责任的免责情形。

1.简述法律监督的种类。

2.简述我国社会监督的主要形式。

3.简述法律监督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试论述法律意识的作用及其中国特色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培养。

THE END
1.经济法:探究现代经济秩序的关键要素一、经济法在现代经济中的角色与价值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法的地位愈发重要。它作为调整市场经济关系的法律工具,为市场主体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框架和行为规范。经济法的实施不仅保障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还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首先,经济法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它明确了企业、政府和社会各界之间https://blog.csdn.net/JiYan_Strategic/article/details/144342226
2.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经济法律关系的三要素经济法律关系是法律关系的一种。经济法律关系是指,由经济法律规范确认的,具有公共经济管理内容的权利(就经济行政机关而言,则表现为权力,以下相同)义务关系。它具有以下特征。 (一) 由经济法律规范确认 经济法律关系由法律规范确认,概莫能外。经济法律关系与其他法律关系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是一种由经济法律规范确认https://www.66law.cn/topic2012/jjflgxdtz/
3.经济法规关系的特征为了规范合伙企业的行为,保护合伙企业及其合伙人、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制定本法。 左红敏律师 执业6年 资质认证 2022-08-05 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 法律问题 法律分析: (1)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是组织,即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内部组织。当然,这并不排斥在一定条件下公民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570891064616597644.html
4.经济法学总复习(简答题)法源4、简述经济法律关系的基本构成要素P25 答: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内容。 5、从经济法的本质属性看,经济法律关系应具有的最基本的特征P35 答:(1)经济法律关系是组织管理要素与财产要素相统一的法律关系。(2)经济法律关系是国家意志与企业等组织的意志直接协调结合的法律关系。(3)经济法律关系主体https://blog.sina.com.cn/s/blog_4d321db90100j0ia.html
5.经济法第一章概述习题专题(精选7篇)C.企业内部组织和有关人员 D.个体工商户.农户及公民 4.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 A.法律事实 B.物 C.经济行为 D.精神财富 5.违反经济法的法律责任分为()。 A.民事责任 B.行政责任 C.刑事责任 D.经济责任 6.法律行为的特征是()。 A.以意思表示为要素 B. 以设立、变更、终止权利义务为目的 C.是https://www.360wenmi.com/f/filekiduz5hr.html
6.鹰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规范性文件二0一三年度“六五”普法知识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共同指向的事物和对象。包括物、经济行为和智力成果。 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在参加经济法律关系时,依法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 20、简述危机事件的基本特征。 答:(1)事件的高度不确定性。具有突发性和难以预测性,有的甚至不http://fgw.yingtan.gov.cn/art/2013/7/18/art_1173_917339.html
7.2022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620《法学(一)法律关系概述1.法律关系的概念 2.法律关系的特征 (二)法律关系的分类 (三)法律关系的主体1.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 2. 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 3. 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 (四)法律关系的客体1.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 2.法律关系客体的分类 (五)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亡1.法律事实 2.法律事件 https://www.ibudding.cn/a/129889.html
8.工会业务知识1.《安徽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经安徽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2.根据《安徽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总工会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和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产业工会、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会组织、乡镇(街道)工会组织负责指导http://www.mzedu.net/display/466764.html
9.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2.电路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阻抗、导纳及其等效互换,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3.用相量法分析正弦稳态电路时的电路方程、电路定理,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相量图。 4.正弦电流电路的瞬时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表观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功率因数的提高,复功率计算,复功率守恒,正弦稳态电路中的https://yz.shmtu.edu.cn/2021/0426/c8936a133164/page.htm
10.「经济法律关系」经济法律关系是什么经济法律关系是什么 经济法律关系是指经济法主体在国家干预和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根据经济法律规范规定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经济法律关系具有三个基本构成要素为:主体、客体和内容。 法律关系主体的必备条件是什么 法律关系主体的必备条件是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https://www.dongao.com/wdzt/zckjs_jjflgx_121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