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劳动关系的运作有两种基本形式:冲突与合作。p14016、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运作的发展历史来看,劳动者和管理者或雇主在冲突中所采取的基本斗争手段。p14117、劳动关系的合作,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有多种实现手段或者表现形式,包括3种。p14218、劳动关系运作机制形成的基本功能:动力功能和约束功能p14219、罢工的概念。p14320、劳动关系的运行和发展分为三种形态。p15921、1919年德国颁布的《魏玛宪法》,正式规定了统一的劳动法,使劳动法成为的新的法律部分。p16622、冲突的根本根源包括根本根源和背景根源,各自包括哪些内容?p169,p17423、合作根源包括被迫和获得满足。p17724、冲突的变现形式:罢工、工作松懈、低效率地工作、怠工以及主观原因造成的缺勤、退出。p179p18125、沟通的概念。p18326、三方性原则: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机制。
27、三方性原则的实施机构各国是什么样的?法国、印度、菲律宾、新加坡各是什么?p19228、劳动法基本原则.p194劳动保护原则、三方形原则和国际劳动标准原则。p19429、从劳动立法的主要内容来看,世界各国劳动法基本上包括了劳动关系的一切方面。4点。p19530、雇主协会的定义及类型。p207-20831、管理模式的类别—职权结构和管理理念各自的分类。p215-21632、工会的类型。3点p22533、工会组织各国的类型:p235—23934、共决制的概念。p24635、工会参与管理的权利每国的形式:德国的公决制、法国的企业委员会、美国的班组、车间工人直接参与生产管理。p24836、我国企事业职工参与制度核心解决哪些问题?从工会履行维护职能和建设职能两方面来看。p268—27337、工会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方式和手段要有自己的特点5点。p27338、政府的重要作用。p279—28039、政府角色。5种。p28040、我国劳动法对人的适用范围应包括4点。p30241、劳动法关系概念。p30342、特殊就业群体是什么?重点掌握304倒数第二段。
43、引起劳动法的变更的法律事实有行为和事件。看一下307倒数一、二段。
44、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标准法的法律责任4点。p326
用人单位违反工资制度的法律责任。4点p32645、劳动合同的概念。p33646、劳动合同的分类p33847、根据《劳动法》第18条第三款的规定,确认劳动合同无效的权利专属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合同双方当事人及其他任何机构都无权认定劳动合同的无效。p34648、理解应用:劳动合同的解除(案例分析)p350—35149、掌握351页第2点中《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规定的此类情形有
50、集体协议一般采用书面形式。分为3部分。p37751、政府在集体谈判中扮演的是“裁判员”的角色,政府介入集体谈判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表现在5个方面。p37952、实行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的一般原则4点。p39153、劳动争议仲裁的概念。特征、性质、作用。p44054、劳动争议诉讼《劳动法》规定。457页倒数第一段。
管理模式:作为指导原则,是雇主对待雇员和处理特殊问题的一种参考原则,是管理方的行动指南
工会性:工会参加劳工运动并利用这种力量的程度
劳动争议诉讼: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程序,依法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审理的活动。还包括生效仲裁决定执行的事项
劳资合作:任何为提升劳资双方的期望,所采取的协商或参与决策的模式
工会的组织结构:工会借以安排其内部管理体制、代表制度及职权体系的机构与过程
劳动争议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在查明事实、明确是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依法做出的裁决的活动
员工参与和参加管理:组织内部雇员有权参与与其工作有关的决策,即由员工或代表与资方代表在某一共同之厉害关系领域内,来共同决定企业策略和制度的行为
工会:由工人自愿组织起来的团体或联合体。在三方协商机制中,工会是工人的代表,以维护和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提高工人的经济地位,保护工人的权益为目的劳动争议调解:调解委员会对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明确责任的基础上,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依法制定的企业规章和劳动合同,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推动双方互谅互让,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一种活动
雇员团体p10因为公共利益、兴趣或目标而组成的雇员组织
雇主组织p396雇主依法组成的,旨在代表、维护和增进雇主在劳动关系中的共同利益而与工会抗衡和交涉的团体。在三方机制中,它是雇主一方的代表
劳动关系p6劳动者与雇主间在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统称
劳动关系主体p8劳动关系中劳动力的所有者和劳动力的使用者,即拥有劳动力的雇员和使用劳动力的雇主
三方协商机制p376政府、雇主和工人之间,就制定和实施经济与社会政策而进行的所有交往和活动。
雇主p87指一个组织中,使用雇员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且向雇员支付工资报酬的法人或自然人
雇员:在就业组织中,本身不具有经营决策权力并从属与这种决策权利的组工作者
劳动仲裁回避制度:劳动仲裁委员会组成成员或仲裁员及其他有关人员,遇到法律规定的情形,不参加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和裁决。
简述合作的含义及根源。
合作的含义是指在组织中,管理方与雇员要共同生产产品和服务,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定制度和规则的行为。
合作的根源“被迫”(是指雇员迫于压力而不得不合作,即雇员如果要谋生,就得与雇主建立雇佣关系)和“获得满足”(主要建立在员工对雇主的信任基础之上,这种信任来自对立法公正的理解和对当前管理权力的限制措施)
独裁/剥削管理模式有哪些特征
强制性、专断性、独裁性、有限的忠诚性
在我国《劳动法》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时,需要综合考虑哪些主要因素
一)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三)劳动生产率;
(四)就业状况;(五)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集体协议中作为法律规范所具有的内容有哪些
主要是劳动条件和劳动标准,如工资,工时,休假,补偿,工作环境,退休,保险,以及规定个别劳动契约的订立,具体内容,终止等内容。
为什么说三方协商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基本原则
①三方性原则体现在国际劳工组织的组织结构中。国际劳工组织的组织机构主要由国际劳工大会、理事会和国际劳工局组成。除以上三个主要机构外,国际劳工组织还设有许多产业性、专门性和区域性的委员会,这些委员会除财务委员会等个别委员会外,其组织机构与国际劳工大会及理事会一样,均实行三方性原则②三方性原则体现在国际劳工组织的议事规则中。国际劳工组织在举行大会、理事会和各种委员会时,要求会员国尽可能地派遣完整的由三方组成的代表团。国际劳工组织的这种三方性原则在组织结构和议事规则中的实施,体现了对于劳动关系的当事各方的尊重和谋求通过协商讨论达到共识的的愿望③有关三方性原则规定的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三方协商”作为处理和协调劳动关系的原则,是由三方性组织或三方性机构具体实施,并有国际劳工组织首倡和竭力推行。附:三方协商发端与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为一种制度。发端的直接动因是国际劳动立法运动的兴起。1919年成立的国际劳工组织是劳资关系领域三方协商机制正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国际劳工大会是国际劳工组织的最高权力机关。
试述诚信谈判责任内容及其在我国劳动立法中的体现。
内容:①双方会面并开始谈判②全面讨论双方面临的问题、所处立场和理由③任何—方不得隐匿、扣留和歪曲信息,也不得故意误导对方④任何一方都不得通过自相矛盾的方式或者做出简单毫无意义的让步之举,破坏谈判进程,通常被称为“表面谈判”战略⑤雇主不得绕开工会直接向会员允诺条件。
试述集体协议的变更。
是指因订立集体协议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变化,当事人依法对尚未履行或尚未完全履行的集体协议进行修改和补充。
①用人单位因被兼并、解散、破产等原因,只是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无法履行的②因不可抗力等原因导致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无法履行或部分无法履行的③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约定的变更或解除条件出现的④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简述劳动关系的特性。
①个别性与集体性②平等性与隶属性③对等性与非对等性
简述雇员参与和参加管理的主要形式。
①员工持股计划②质量圈③共同磋商④工人董事⑤工作理事会⑥建议方案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简述特殊情况下工资支付的主要内容。
当工人遇生育、疾病、灾难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况急需用款时,雇主应提前发放即将给付的工资
.简述集体协议的意义。
集体协议制度①是劳动力市场机制运行的必要条件②建立了平等协商谈判机制③是雇主谋求工业和平和工业利润的目标之一④是协调劳动关系的手段⑤是法律、法规的重要补充。简述劳动关系的主体。
劳动关系中劳动力的所有者和劳动力的使用者,即拥有劳动力的雇员和使用劳动力的雇主
三方协商机制的组织形式有哪些
①由三方代表组成常设机构②采取劳动大会形式③成立三方专业委员会④设立三方劳动争议处理机构⑤设立综合性的三方联系制度
试述我国法律规定的不当劳动行为及其救济。
①实行差别待遇。劳动者不因为参加工会活动而受到不公正对待②拒绝集体谈判。确立了企业和工会的集体谈判义务,以及无正当理由拒绝履行集体谈判义务时的法律责任③控制干涉工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控制或干涉工会组织的成立,不得妨碍工会的活动,控制干涉工会是雇主的不当劳动行为之一。
①行政救济。不当劳动行为的救济机构一般为劳动委员会,劳动委员会发现雇主存在不当劳动行为,可以发布命令要求其立即停止。劳动委员会的命令应在法庭登记,如果雇主不执行,可被处以藐视法庭罪②民事救济。劳动委员可以基于民法“全面救济”理论,采用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多种保护措施,对不当劳动行为进行全面救济。
试述我国集体协议的法定条款和约定条款。
简要说明权威/宽容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以及对待工会的措施。
专业化、职位阶梯、忠诚感
①工会的存在使企业成本增加②工会要求建立绩效考核的程序与规则
简述确定协议范围的规则有哪些
①研究分析经济体制改革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对劳动关系的影响,提出政策意见和建议。②通报交流各自协调劳动关系工作中的情况和问题,研究分析全国劳动关系状况及发展趋势,对劳动关系方面带有全局性、倾向性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形成共识。③对制定并监督实施涉及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提出意见和建议④对地方建立三方协调机制和企业开展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等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进行指导、协调,指导地方的劳动争议处理工作,总结推广典型经验⑤对跨地区或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集体劳动争议或群体性事件进行调查研究,提出解决的意见和建议。
试述在我国集体谈判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五)技巧。包括双赢原则、4p原则、2c原则
试述集体协议终止的原因。
①集体协议因有效期限届满而终止②双方合意修正尤其是新协约取代原协议时,原协议终止③集体协议因依法解除而终止。
简述我国法律规定的女工保护标准的主要内容。p19
2就业权利的保障、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四期保护、保护设施和保健措施
简要评价劳动过程理论。p9
4布雷弗曼认为,科学管理旨在降低生产所需技能,增强对工人的控制。评价①降低生产技能收到普遍质疑②只考虑管理方对工人的直接控制,而忽视对工人的间接控制。
什么是劳动合同履行,其条件有哪些?p222-22
3指当事人按照已经生效的劳动合同的规定,实现各自权利和义务的活动。
条件包括履行主体明确、履行标的明确、履行期限明确、履行地点明确。原则包括全面履行原则,劳动合同中订立的各项条款都必须得到认真履行;实际履行原则,劳动合同的履行必须由当事人亲自履行,双方均不得由他人顶替。
简述工会的组织原则及其体现。p150
工会各级组织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民主集中制是工会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体现在,工会建立、开展活动实现民主集中制。
.市场经济国家集体协议的主要条款有哪些?p349
二)确定协商代表。企业与职工双方要按照一定程序确定本方的集体协商代表,并各自确定一名首席代表。双方代表人数应当相等。
三)协商程序。关于集体协商的程序,《集体合同规定》第34条规定:集体协商会议由双方首席代表轮流主持,并按下列程序进行①宣布议程和会议纪律②一方首席代表提出协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另一方首席代表就对方的要求作出回应③协商双方就商谈事项发表各自意见,开展充分讨论④双方首席代表归纳意见。
简述工会的职能分类。p13
简述对新古典经济理论的评价。pp9
1①没有指出使企业效率最大化的内部工作模式;②生产效率等同于效率,从而忽视了劳动关系中“政治”方面③把管理人员视为所有者利益的代表过于简单的管理思想下④没有意识到管理者理性的局限性⑤没有解释管理者自身价值观在决策中作用
简要回答独裁/剥削管理模式的管理方对待工会的措施。p100
简述集体协议及其订立程序。p368
集体协议是个人劳动合同的对称,是指工会代表劳动者与雇主或雇主团体之间签订的,有关劳动条件、劳动标准及劳动关系问题的书面协议。
双方谈判签约、政府确认和公布
什么是劳动合同?其包含的主要内容有哪些?p206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变更和终止劳动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是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为本单位成员,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管理、指挥、监督下提供有偿劳动的协议。
劳动合同的内容是指劳动关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由于权利义务是相互对应的,一方的权利即为对方的义务,因此劳动合同往往从义务方面表述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①劳动者的主要义务,劳动给付的义务、忠诚的义务、附随的义务②用人单位的主要义务,劳动报酬给付的义务、照料的义务、提供劳动条件的义务。
包括法定条款和约定条款
简术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五种角色。p16
4①劳工基本权利的保护者(劳动合同、标准、劳动保险、福利、教育、安全卫生、监察。政府态度:积极主动)②集体谈判与雇员参与的促进者(工会组织、集体谈判、雇员参与、分红入股。政府态度:中立,不干预)③劳动争议的调停者(劳动争议处理。政府态度:中立,不干预)④就业保障与人力资源的规划者(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失业保险、人力资源规划。政府态度:积极主动)⑤公共部门的雇用者(公共事业。政府态度:合法化、企业化、民主化)。
试述我国《集体合同规定》中对集体合同的表述以及签订集体合同应当遵循的原则。p368就是用人单位或者有法人资格的用人单位团体与法人资格的工会或者劳动者代表,以规定劳动关系为目的所订立的书面协议。
①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有关规定②相互尊重,平等协商③诚实守信,公平合作④兼顾双方合法权益⑤不得采取过激行为。有学者还提出了“利益共享原则”。认为利益共享原则是集体协议的精髓,并且是集体协议存在的根本理由,也是贯穿签订、变更集体协议过程中不可忽略的原则。
试述诚实谈判责任的内容以及我国有关诚实谈判协商代表的职责。p298
①双方会面并开始谈判②全面讨论双方面临的问题、所处立场和理由③任何—方不得隐匿、扣留和歪曲信息,也不得故意误导对方④任何一方都不得通过自相矛盾的方式或者做出简单毫无意义的让步之举,破坏谈判进程,通常被称为“表面谈判”战略⑤雇主不得绕开工会直接向会员允诺条件
①参加集体协商②接受本方人员质询,及时向本方人员公布协商情况并征求意见③提供与集体协商有关的情况和资料④代表本方参加集体协商争议的处理⑤监督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的履行⑥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简述劳动关系方面的法律所具有的主要功能。
简述劳动合同变更的程序。p236
提出要求、做出答复、签订协议。
简要回答劳资合作的特征。
简要回答我国工会组织体系的设置。
全国总工会、地方总工会、全国和地方产业工会、乡镇、城市街道基层工会的联合会、基层工会委员会
根据我国《劳动法》关于劳动合同变更的知识,简要回答“过失性解除”的规定。
①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②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③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④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简述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⑴政府有权修改劳动关系的各项制度;⑵为劳动关系的发展提供示范“样本”;⑶创造和谐劳动关系的制度环境。
简要回答“诚实谈判”通常包括的内容。
论述无效劳动合同的确认。
1、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主体不合格。
2、内容不合法。
3、严重违反一方当事人真实意思的合同。根据《劳动法》第18条的规定,无效劳动合同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其他任何组织都无权确认40.根据我国《集体合同规定》,阐述变更或解除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的条件。
劳动关系复习题
单项选择题
b.8小时
c.10小时
d.24小时
2、工人纪某因公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公司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该公司可以与其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公司应当提前以书面形式通知纪某,提前的期限为
a.30日
b.35日
c.40日
d.60日
3、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有(b)a.劳动合同期满;
b.劳动合同因合同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提出解除c.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d.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4、为了妥善处理劳动争议,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劳动法》第80条和81条规定:在用人单位内,可以设立的委员会是(a)a.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b.工会调解委员会c.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d.职工调解委员会
5、下面的社会关系中,属于劳动关系的是(d)a.个体经济组织中个体劳动者与帮工之间的关系b.承揽人与定作人之间的关系
c.弄明在市场上出售自己的劳动产品所发生的买卖关系d.劳动者与需要方之间的劳务关系
6、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要提出申诉的,当事人应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提出,其提出申诉的有效期限是(d)
a.15
b.30
c.45
d.60
7、西方研究劳动关系的学者认为,无论是否接受剥削的论点,对利润的追求都以为着雇主和工人之间的利益存在着冲突,这种冲突客源属于(b)a.异化的合法化
b.客观的利益差异c.雇用关系的性质
d.劳动合同的性质
8、国际上对劳动关系的认识主要有“五大学派”,有学派认为,在经济中代表工人的“劳动”的利益,与代表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资本”的利益,是完全对立的。持这种观点的是(d)a.新保守学派
b.管理主义学派c.正同多元论学派
d.激进学派
9、法律禁止企业安排参加加班加点的职工包括(c)
a.成年人
b.经期女工
c.哺乳期女工
d.患病女工
10、下列纠纷中属于劳动争议的是(d)a.厂长与职工因个人债务的纠纷
b.公司经理与会计对社会上财税腐败问题观点不同的纠纷c.企业不服税务管理部门因执行税法引起的纠纷d.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支付工资报酬引起的纠纷
11、“劳动关系”又被称为(d)
a.劳资关系
b.员工关系
c.劳工关系
d.以上皆对
12、根据劳动关系双方利益的性质和处理原则划分,下列哪一项不正确:(d)a.利益冲突型
b.利益一体型
c.利益协调型
d.利益分割型
13、世界上“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最典型的国家是:(c)a.中国
b.英国
c.德国
d.日本
14、下列哪项不属于管理方:(b)
a、ceob、中级管理人员c、董事会成员d、非正式的雇主协会
1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工会的行为方式:(d)
a、参与劳动立法b、建立互保互助c、开展政治行动d、举行内部选举
16、广义的劳动关系的主体中不包括:(d)
a、雇主协会b、政府c、工会d、消费者协会
17、下面哪个要素不属于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b)a、技术环境b、自然环境c、法律环境d、经济环境
18、一般而言,在西方国家,集体谈判立法应遵循的原则是:(a)a、三方原则b、多数原则c、自愿原则d、排他原则
19、在集体谈判中能否达成协议不取决于下面哪个因素:(c)a、双方谈判的底线b、谈判者的专业水平
c、谈判双方成员的态度和预期
20、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中,集中于管理方,并使管理方处于优势地位的是:(d)a、合作b、冲突c、力量d、权力
21、对于用人方而言,冲突的主要形式之一是:(c)a、抵制b、怠工c、黑名单d、罢工
22、下面这些冲突产生的根源中,哪个属于冲突的根本根源:(c)a、广泛存在的社会不平等b、劳动力市场的状况c、客观的利益差异d、工作本身的经验
23、劳动力市场状况是怎样造成冲突的:(d)a、收入差距过大造成了普通员工的不满。
b、各个部门、行业、性别之间普遍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引起员工的不满。c、工作的枯燥带来工人的孤独、无奈、无意义和失去自我。d、劳动关系很难面面俱到且不产生任何歧义。
24、早期工业化时代的劳动关系的理论背景是:(a)a、自由竞争理论b、科学管理理论c、工业心理学理论d、三方合作理论
25、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员工”的范畴:(d)
a、政府公务员b、个体户c、大学教授d、返聘的老技工
26、下面对罢工的描述中,哪项是不正确的?(a)
a、罢工仅仅是工人为了获得更好的工资和工作条件而对付雇主的手段b、罢工是表达集体意愿的途径
c、罢工是对工人认为雇主不公平和不合理的雇佣行为的反击d、罢工是表示集体不满的有意义的形式
27、《劳动合同法》由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a)通过,()起施行。
a.2007年6月29日2008年1月1日b.2007年6月29日2007年6月29日
c.2007年6月28日2007年10月1日
d.2007年6月28日2008年1月1日
a.董事会b.监事会c.工会d.职工代表大会
29、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c)。a.不遵照执行
b.宣布废止
c.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d.请求劳动行政部门给予用人单位处罚
30、《劳动合同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一种(c)。a.人身关系b.财产关系
c.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相结合的社会关系d.经济关系
31、用人单位自(a)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a.用工之日b.签订合同之日
c.上级批准设立之日d.劳动者领取工资之日
32、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d)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a.可以b.不应c.应当d.不得
33、《劳动合同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b)订立书面劳动合同。a.可以b.应当c.需要d.无须
34、已经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b)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a.十五日b.一个月c.二个月d.三个月
37、以下属于劳动合同必备条款的是(a)。
a.劳动报酬b.试用期c.保守商业秘密d.福利待遇
38、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b)。a.一个月b.二个月c.半个月d.一个半月
39、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d),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a.百分之三十b.百分之五十c.百分之六十d.百分之八十
40、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a)。a.违约金b.赔偿金c.补偿金d.损失费
41、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c)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a.可以b.不必c.应当d.不得
42、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a)形式。a.书面b.口头c.书面或口头d.书面和口头
43、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a)。a.继续有效b.失去效力
c.效力视情况而定d.由用人单位决定是否有效
44、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b)劳动合同的履行。
a.影响b.不影响c.不一定影响d.法律未规定是否影响
45、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d)支付劳动报酬。a.提前b.及时分期c.提前足额d.及时足额
46、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b)。
a.法律援助b.支付令c.社会救济d.依法制裁用人单位
47、致使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包括:(d)。
①劳动合同期满;②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死亡;③劳动者被人民法院宣告失踪;④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⑤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⑥用人单位发生严重经营困难;⑦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a.①②④⑥⑦⑧b.①③④⑤⑥⑧c.②③④⑤⑦⑧d.①③④⑤⑦⑧
48、职工患病,在规定的医疗期内劳动合同期满时,劳动合同(d)。a.即时终止b.续延半年后终止
c.续延一年后终止d.续延到医疗期满时终止
49、劳动合同终止后,用人单位应当在(b)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a.七日b.十五日c.一个月d.三个月
50、劳动者提前(d)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a.三b.十c.十五d.三十
51、用人单位(c),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a.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b.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c.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d.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52、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d)年。a.二b.五c.十d.十二
53、在劳动关系内涵中,产业关系又称工业关系,源自(a)a.美国b.日本c.英国d.德国
54、某外商独资企业在开工之初员工大都是从事手工或半机械生产。后来,由于大量引进先进技术,实行大型机器生产,使员工深感技术要求高,工作压力大,普遍不能适应,导致员工与企业管理方之间关系紧张。根据冲突与合作原理,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因素是(d)a.文化因素b.宏观经济环境c.政府政策及实践d.“客观”工作环境
55、持“只要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不发生变化,工会的作用就非常有限”观点的是(b)a.新保守派b.激进学派c.正统多元论学派d.管理主义学派
56、冲突制度化形成的时代背景是(c)a.两次科技革命b.两次社会大分工c.两次世界大战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革命
57、下列属于管理时代劳动关系主要特点的是(a)a.雇主改进管理b.冲突和斗争分散c.严令禁止组织工会d.市场自发调节劳动关系
64、某矿业公司招用多名采矿工,劳动合同规定他们每天必须从事繁重的开采工作,否则不能结算当月工资。用工第二个月,矿业公司因违反安全采矿规定造成事故,致使采矿工多人伤亡。有关部门经调查发现这些采矿工均为不满l6周岁的边远地区农家子弟。对此,劳动行政部门拟采取的下列措施,其中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是(d)...a.责令雇主解除劳动合同,遣返这批采矿工b.收缴雇主在非法用工期间的经营所得c.责令雇主承担遣返费用,并给予经济补偿
d.告知受害者及其家属向雇主索赔的权利,并协助其向雇主索赔65、不当劳动行为的救济机构一般为(a)a.政府b.法院c.劳动委员会d.仲裁委员会
66、某机械加工厂员工与该企业按照一定的程序举行集体谈判。双方代表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经过协商、讨论,首席代表归纳意见,最后达成一致。根据我国集体协商有关法律的规定,该企业劳资双方应当形成集体合同草案,在审议通过后,代表职工签订该协议的应是(a)a.工会主席b.法院代表c.政府代表d.车间主任
67、某电器厂劳资双方签订了集体协议,但由于受水灾影响,当事人双方依法对尚未履行的集体协议进行修改和补充,这种做法叫集体协议的(c)a.签订b.终止c.变更d.解除
68、某企业劳资双方在2006年9月底签订了为期三年集体协议,在2008年9月底,企业主口头告诉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的代表取消双方2006年签订的集体协议,这种口头表达形式是(b)a.有效的b.无效的c.可以成立的d.可以终止的69、三方协商机制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是(a)a.国家一级的协商b.产业一级的协商c.地方一级的协商d.企业一级的协商70、以下不属于劳动争议特征的是(d)...a.劳动争议的当事人是特定的b.劳动争议的范围是限定的c.劳动争议内容和形式的特定性d.不同的劳动争议适用相同程序处理
多项选择题
1.我国现行法定节日包括(abcde).a.元旦
b.春节
c.国际劳动节
d.中秋节
e.端午节2.根据《劳动法》第73条,我国社会保险可划分为(abcde)
a.养老保险
b。疾病保险
c。工伤保险
d。失业保险
e。生育保险3.根据(劳动法)第3条的规定,劳动者应履行的基本义务是(abcde)
a.积极完成劳动任务
b。不断提高劳动技能
c。认真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d.严格遵守劳动纪律
e。遵守职业道德
4.甲公司招聘员工王某,在双方订立的劳动合同中,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有(cde)
a.王某在试用期内不得提出辞职b。王某与他人发生民事纠纷时,甲公司可解除劳动合同c.严重违反甲公司的劳动纪律时,甲公司可解除劳动合同
d.王某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时,甲公司可解除劳动合同。e.王某因严重失职给公司利益造成重大损失时,甲公司可解除劳动合同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bce)
a.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存在管理和被管理关系
b.劳动关系双方在维护各自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c.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各自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d.劳动关系主体双方有统一的经济利益e.劳动关系发生在直接的劳动过程中6.劳动者个人的权益有(abcde)
a.劳动就业权
b。报酬请求权
c。休息休假权
d。自主择业权
e。劳动安全权7.某私营企业不符合《劳动法》规定的行为有(abcde)
a.招收了2名15周岁的工人
b。以性别为由拒绝招用6名工人
c.辞退正在休产假的妇女2名
d。以私营企业为由,不同意组建工会e.以本企业生产的鞋子替代货币支付工人工资8.《劳动法》第33条规定:企业职工一方与企业可以签订集体合同的事项是(abcde)a.劳动报酬
d。劳动安全卫生
e。保险福利9.对用人单位利用劳动纪律滥用惩处权的制约表现为(abcde)
a.职工代表大会的制约
b。工会的制约
c。劳动者本人的制约
d。劳动行政部门制约
e。企业主管部门的制约
10.按《劳动法》的规定,对违反劳动纪律的人采取纪律处分的必备要件是(abc)a.有违法、违纪行为
b。违法、违纪人主观要有故意
c。违法、违纪人主观有过失
d.无违法、违纪行为
e。违法、违纪因不可抗逆原因造成
11.在劳资关系中,对资方而言,冲突的形式主要有(bcd)a.罢工b.解雇c.惩罚d.抵制e.关闭工厂
12.在市场经济国家处理劳动关系的模式中,协约自治模式的特点有(ac)a.以正统多元论学派理论为基础b.秉承新古典学派劳动关系理论c.以协约自治原则处理劳资事务
d.主张劳资双方通过谈判取得均衡与和谐e.认为市场是决定就业状况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13.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劳动关系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劳动关系(abce)a.规范的法制化b.形成的合同化c.运行的市场化d.调节的行政化e.主体利益明晰化
15.我国劳动立法的主要形式表现为(abcde)a.宪法b.法律解释c.行政规章d.地方性法规e.劳动行政法规
17.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劳动关系发展的总趋势表现为(abcd)a.劳动关系规范的法制化b.劳动关系形成的合同化c.劳动关系运行的市场化d.劳动关系主体利益明晰化e.劳动关系内容的国家计划性
18.下列属于雇员参与和参加管理主要形式的有(abcde)a.质量圈b.共同磋商c.员工持股计划d.工人董事e.建议方案
19.工会的产生与发展大致经历的时期有(abe)a.职业工会时期b.行业工会时期c.福利工会时期d.地方工会时期e.总工会时期
20.下列属于我国劳动立法主要形式的有(abcde)a.宪法b.劳动行政法规c.地方性法规d.行政规章e.法律解释
21.在劳动关系理论中,自由改革主义学派主张的观点是(ab)a.减少或消灭工人受到的不平等
b.产业民主和工人自治
c.促进雇员忠诚度的最大化
d.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e.减少工会和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2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劳动关系呈现的基本特征是(abce)a.劳动关系类型的单一性
b.劳动关系主体利益的一体性c.劳动关系运行规则的行政性
d.劳动关系规范的法制化e.劳动关系内容的国家计划性
23.权威/宽容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有(bde)a.强制性b.专业化c.雇员参与计划
d.职位阶梯e.忠诚感
24.工会的社会民主职能主要体现在(abe)a.社会工会b.工会积极参与政治活动c.工会积极参与经济活动d.工会积极参与文化活动e.工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25.下列属于政府在劳动关系中扮演的角色有(abcde)a.劳工基本权利的保护者
b.集体谈判与雇员参与的促进者
c.劳动争议的调停者
d.员工就业保障与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的制定者e.公共事业的雇用者
名词解释劳动关系合作冲突雇主政府集体合同员工参与集体谈判最低工资产业行动调解仲裁
三方协商机制
简答和问答
简述劳动关系的特性。简述合作的含义及根源。
谈谈劳动关系的几种调整模式。
成熟劳动关系时期的劳动关系具有哪些特点。请说明雇主协会的作用与类型。政府在劳动关系中应扮演何种角色。试分析员工参与管理中沟通的作用。请说明员工参与管理的七种形式。员工持股计划的主要内容。质量圈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集体谈判的一般过程。
阐述罢工的原因及对罢工进行限制的利弊。劳动争议的特征。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
三方协商机制的概念和特点。处理劳动争议的方法有哪些。
2011年版劳动关系管理复习题
人力资源管理国家职业资格项目教研组长
刘国东***benjaminlau@
案例分析一
小李和小吴是华东地区某大学2003届热能工程专业班的学生,并为同班同学。2007年两人从大学毕业后一起进入华新公司担任技术员并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合同期为2007年12月1日至2010年11月31日,其中前6个月为试用期。2008年1月,华新公司出资选送小李和小吴前往英国的工程公司进行项目培训,以期回国后两人能成为技术骨干参与公司即将上马的项目技术革新。出国培训前,公司与两人签订了一份培训协议,并约定:公司出资对两人进行为期3个月的专业技术培训,在培训结束后受训对象为企业服务5年,否则赔偿违约金25万元/人。小李在英国受训期间结识了x公司的技术总监james,小李即应james的邀请去x公司中国区工作,为此,小李于2008年2月中止了培训并立即回国向华新公司提出辞职,华新公司认为小李尚未完成培训因此同意了小李的辞职要求。小吴继续参加培训并在结束培训后即回公司工作。
2010年11月,小吴与华新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因此阶段正忙于另一批新员工的培训工作直至2011年2月才要求小吴续签劳动合同。不料,小吴2010年下半年已开始与小李、james接触,并于2011年1月中旬起开始参与x公司的项目。因此,小吴则不愿再与华新公司续约而要求终止劳动合同。小吴认为,虽然他与华新公司签订的培训协议效力低于劳动合同,现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培训协议也就不再有效。华新公司遂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并要求小吴支付违约金。
问题:1.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否会支持华新公司的主张?为什么?
2.此案例给现代劳动关系管理者哪些启示?
案例分析一参考答案
本案例的争议焦点在于劳动合同到期后培训服务期协议的效力以及针对原劳动合同的处理。
一.培训服务期协议的效力与劳动合同的效力不存在高低关系,也不存在主从关系,劳动合同期满,并不会影响到培训协议的效力。
二.劳动合同到期,但培训协议仍然有效,在双方没有特殊约定的前提下,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17条的规定,约定的服务期尚未到期,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服务期满,对此,本案例中华新公司人力资源部门不必与小吴另行签订劳动合同。
三.2010年11月小吴与华新公司的劳动合同虽已经期满,但培训服务期尚未届满,此时劳动合同期限应已续延至2013年。在此期间小吴如违约离职华新公司可要求小吴支付违约金。因此,劳动仲裁委员应支持华新公司的主张。
四.此案例给我们以下启示:
1.用人单位对员工做出资培训或者有服务期、违约金约定的,不宜同时与员工约定试用期。否则,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将享有合同的任意解除权而不需承担赔偿违约金的责任。
2.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服务期协议,当服务期协议与劳动合同约定的期限不一致的,视为对原劳动合同期限的变更,只要变更后的内容不与法律相冲突,就是合法有效的。
案例分析二
职工张某、石某于2009年6月与上海a外贸公司签订了为期五年的劳动合同,约定工作岗位均为贸易专员,主要负责对俄罗斯的贸易往来。同时,张某、石某又与a贸易公司签订了保密合同。其中第八条约定:“如乙方(劳动者)无论以何种原因终止或解除与甲方(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关系,自离职之日起三年内均不得到其他与甲方(用人单位)有竞争性的企业工作或为其他与甲方(用人单位)有竞争性公司提供与本职业有关的咨询性、服务性服务,并须在离职之日起三年内承担本合同规定的义务及承诺。”
2010年8月31日a外贸公司向张某送达《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以不能胜任现任岗位工作为由与张某解除劳动合同。9月1日,张某与公司办理完毕工作交接手续后离职。2011年1月a外贸公司管理层在一家网站上发现无锡某经贸发展有限公司出现了与a外贸公司相同客户的照片及文字信息,其商业模式、商业计划也与a外贸公司雷同,而这些在a贸易公司管理层看来属于本公司的商业秘密,a外贸公司经调查认定是这张某所为,遂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a外贸公司称,目前张某所任职的无锡某经贸发展有限公司与a外贸公司的业务相似,给a外贸公司造成了一定的业务损失。因此认为张某违反双方签订的保密合同,泄露本公司的商业秘密,对造成经济损失应承担赔偿责任。不料,张某非但继续在该无锡某经贸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于2011年2月又向仍在a外贸公司工作的石某发出邀请,石某遂向a外贸公司提出辞职申请,并要求解除与其签订的保密合同。其理由是2009年这两人与公司所签订的保密合同中未约定公司是否需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因此有失公平。
问题:1.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否应支持a外贸公司的诉求?为什么?
2.石某是否可以要求解除与a外贸公司所签订的保密合同?为什么?
案例分析二参考答案
一.这是一起因竞业限制引起的劳动争议案件,但是,a外贸公司的诉求不应得到劳动争议
仲裁委员会的支持。理由如下:
原劳动部《关于企业职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第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可规定掌握商业
秘密的职工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期限内不得到生产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且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任职,也不得自己生产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但用人单位应当给予该职工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
本案中a外贸公司在维护自己权益的同时,忽略了应尽义务,在与劳动者就竞业限制做出了约定后并未履行支付经济补偿金的义务,因此该竞业限制合同违反了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对当事人张某不具有约束力。a外贸公司要求张某赔偿其经济损失的诉求得不到支持。
二.石某在a外贸公司未支付经济补偿金时,并不享有立即解除竞业限制协议的权利,而
是可以要求a外贸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a外贸公司如实际履行了支付竞业限制经济补偿金的义务,则原保密协议有效,并对石某产生约束力。
三.a外贸公司与张某、石某签订的关于竞业限制的协议中所约定的限制期限为三年,超出
了《劳动合同法》第24条关于竞业限制最长期限的规定,超过2年的部分应属无效。
案例分析三
2008年10月27日,上海金科股份有限公司与案外自然人合资成立k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金科股份有限公司持股83%。同年11月1日,新成立的k科技有限公司与原上海金科股份有限公司数据通信事业部担任管理岗位工作的赵成签订了《劳动合同书》,约定有效期为2009年5月1日至2011年4月30日。此时,赵成与上海金科股份有限公司所签订为期8年的劳动合同尚需六个月到期。经核实,新签订劳动合同书中有关工作岗位和工资标准为空。实际上,赵成仍在原部门原岗位原工作地点工作。
2011年3月15日,赵成申诉至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要求k科技公司支付违法终止劳动合同的赔偿金,金额合计达月薪的20倍。k科技公司对此予以否认,认为赵成在其公司工龄尚不足两年,故双方之间的劳动关系因劳动合同到期而自然终止,k科技公司只需支付相当于两个月月薪的经济补偿金即可。
问题:
1.如与k科技公司合同到期后,赵成要求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否合法?为什么?
2.作为k科技公司的人事部门如何处理此情况最有利于控制公司的员工离职成本?
案例分析三参考答案
本案例的争议焦点在于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与新用人单位的工龄计算以及因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对劳动合同履行产生的影响。
一.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10条规定: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
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本案例中的k科技有限公司属于上海金科股份有限公司绝对控股公司,赵成与k科技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时原合同尚未到期。因此,两次合同所产生的工作年限应合并计算,第二份合同到期后累计已满10年。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14条规定,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满10年,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本案例中赵成要求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合法的。
引起的企业业务结构调整所致。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0条第三款规定,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因此,作为k科技公司的人事部门在此种情况下,应及时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并依法支付相当于10个月的经济补偿金,如另行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累计支付11个月工资。这样,离职成本相对较低。否则,一旦合同到期,劳动者要求签订无固定期限劳
动合同,而用人单位则因客观情况需要被迫违法终止劳动关系,则依照《劳动合同法》
第87条规定,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本案例中则应支付相当于20个月工资的金额。
案例分析四
陈女士在连锁超市业从业已达8年,2007年1月起陈女士受聘于上海大发超市集团有限公司,担任直营中心大客户营运部总监职务。按照1月1日陈女士与集团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1.聘用期为6年,其中包括试用期6个月;2.乙方(指陈女士)若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经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后仍不能胜任时,甲方(指大发超市集团有限公司)可提前30天通知乙方终止劳动合同;3.甲方在其员工手册中明示其绩效考核制度并向全体职工告知:甲方采取360度评价和月度考核相结合加权计算得出员工考评得分并建立网络办公平台保留全部绩效考核电子记录,绩效考核结果应用于奖金分配、薪资调整、职级升降、人事调配、培训等各方面。
2008年12月,大发超市集团有限公司对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考核,陈女士被综合评定为介于一般和差之间。因此,2009年1月,陈女士被免去直营中心大客户营运部总监职务并被调任直营中心综超储备店长,其薪资由原来的年薪55万调整为25000元/月,不再享有公务车待遇,陈女士于1月2日收到调任文件后未到调整后岗位就职。
2009年2月1日,大发超市集团决定按约定于2月底终止与陈女士的劳动合同,向其发出书面通知终止劳动关系,并承诺支付2月份工资及相当于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陈女士收到上述通知后未到岗工作并于2009年2月15日向当地劳动仲裁部门提起申诉要求恢复劳动关系并撤销大发超市集团有限公司对其做出的调岗降薪决定。
问题:1.劳动仲裁部门是否会支持陈女士的诉求?为什么?
2.本案例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中有何不妥应如何改正?
案例分析四参考答案
一.本案例中陈女士的诉求涉及两方面:1.恢复劳动关系2.撤销用人单位对其做出的调岗降薪决定。对此,劳动仲裁部门应做出以下裁决:
(一)我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13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不得在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情形之外约定其他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可见,大发超市有限公司与陈女士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款违反了上述禁止性规定,当属无效。公司当与陈女士恢复劳动关系。
(二)同时,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3
条规定,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鉴于公司首先明示了其绩效考核制度,并可举证显示陈女士的综合考核结果表明其不胜任原岗位,公司因此对陈女士的调岗降薪具有客观的评价基础,并未显失公平。陈女士在收到调任文件后未到调整后的岗位就职,该行为致使用人单位实行调岗目的不能实现,对该行为能够做出目的性扩张解释即为应视为不胜任调岗后的工作。故劳动仲裁部门不应支持陈女士关于撤销调岗降薪决定的诉求。
二.本案例中大发超市集团有限公司与陈女士所签订劳动合同中关于约定终止劳动关系的条款无效。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40条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因此,本案例中所签订劳动合同可以约定在上述情形下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本案例的情形,大发超市集团有限公司在充分举证证明陈女士不胜任原岗位而陈
女士又拒绝调任新岗位的情形下,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应提前三十日通知陈女士并支付相当于2.5个月的经济补偿金。
案例分析五
问题:1.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如何裁决?为什么?
2.本案例给当代劳动关系管理者哪些启示?
案例分析五参考答案
一.我国《劳动法》第72条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
二.我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6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了服务期,劳动者
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不属于违反服务期的约定,用人单位不得要求劳动者支付违约金。本案例中,事实上sbc公司未依法为林先生缴纳社会保
险费,属于《劳动合同法》第38条第(三)款所指示的情形,因此,sbc公司不得要求林先生支付违约金和研修费用。
三.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法》第27条规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
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即,不受仲裁时效为一年的限制。本案例中,由于sbc公司事实上未为林先生缴纳社会保险,sbc公司应当向林先生赔偿损失,该赔偿款项应视为林先生的劳动报酬。因此,林先生以此为内容申请仲裁的时效不受仲裁时效期间为一年的限制。
综上所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裁决sbc公司败诉,并由sbc公司向林先生赔付未缴纳社会保险的损失且不得要求林先生支付服务期违约金及研修费用。
本案例告诫了当代劳动关系管理者,在社会保险问题上,用人单位应履行义务,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足额缴纳,尤其是在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出资培训时,更应确保用人单位自身并无违法之处,否则一旦劳动者离职用人单位所承担的损失将更大。
人力资源管理中劳动关系名词解释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所结成的一种社会经济利益关系。沟通:所谓沟通,就是主体之间交换信息的过程。
共同协商:是指资方为协商与员工的关系而在制定决策之前,先征求员工的意见或态度,但是不需要征得员工或代表的决策程序。
劳动:特指生产性劳动,即是指人们运用自己的劳动能力,利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财富的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
雇主协会:雇主协会是由雇主组成,旨在维护雇主利益,并努力调整雇主与雇员以及雇主与工会之间关系的组织。
用人单位:是指具有用人权力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运用劳动力组织生产劳动,且向劳动者支付工资等劳动报酬的单位。
劳动争议调解:特指用人单位内部的调解机构——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
三方性原则:政府与雇主组织和劳工组织(工会)三方就劳动关系领域中的有关问题进行协商对话,消除误解,弱化有争议的问题,增加达成协议的机会,取得共识,共同协商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又称劳动契约或劳动协议,它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设立、变更和终止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的协议。
黑名单:又叫黑标。他是雇主在劳动冲突中对劳动者采取的一种秘密报复手段。
事业单位:指以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需要,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的社会组织。
罢工:又称同盟罢工,指行业的全体劳动者或企业内的一群劳动者,以工资或劳动条件的改善等经济利益的获得为目的而采取的共同停止工作的行为。
怠工:懈怠工作的意思,指劳动者不需要离开工作岗位或离职,而是在工作中故意懒散、怠惰、或浪费雇主或企业的原材料,以此来达到维持或改善劳动条件的目的。
联合抵制:指一群劳动者团结起来,对于不满足他们要求的雇主及与雇主有关的人,杜绝其社交上和经济上的一切联系,以迫其就范。
排工:雇主在使用劳动力时,对某些劳动者采取排斥态度。其中专门排斥那些加入工会的劳动者。劳动监察:是劳动监察机构代表国家行使劳动监察职权,通过其监察活动,采取强制性措施保证各项劳动法律、法规实施的劳动法律制度。
工业民主化:指工人参与权的获得与发展。
工会:是由雇员组成的组织,主要通过集体谈判方式代表雇员在工作场所以及整个社会中的利益。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依法签订后,未履行完毕之前,由干某种原因导致当事人双方提前消灭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
集体谈判:指劳资双方举行的有关劳动条件及其他有关劳动问题的谈判过程或方式。
劳动争议仲裁:劳动争议仲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对当事人请求解决的劳动争议,依法居中公断的行为,包括对劳动争议依法审理并进行调解、裁决的一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