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

1、财产法律关系和人身法律关系---根据民事法律关系的调整对象的不同所作的分类。

财产关系是民事主体之间因财产的归属和财产流转而发生的民事法律关系。人身关系是民事主体之间因人格利益和身份关系而形成的民事法律关系。

2、绝对法律关系与相对法律关系---根据民事法律关系的义务主体范围所做的分类。

绝对关系是指义务主体范围不确定的那些民事法律关系。相对关系则是义务主体范围可确定的那类民事法律关系。

3、物权关系和债权关系---根据民事法律关系的权利主体实现其民事权利的不同方式所做的分类。物权关系是指物权人直接支配物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民事法律关系,物权人一般不需要义务人的帮助即可实现其权利。债权关系是指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为一定行为的民事法律关系,债权人只有得到债务人的帮助才能实现其权利。

4、单一民事法律关系和复合民事法律关系---根据民事法律关系内容的复杂程度为标准。

前者指只有一组对应的权利义务的民事法律关系,如所有权关系;后者指有两组以上对应的权利义务的民事法律关系,如买卖关系。

意义:在于正确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5、权利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根据民事法律关系形成和实现的特点为标准。前者是指民事主体依其合法行为形成的,能够正常实现的民事法律关系;后者是指因不法行为而发生的民事法律关系。

意义:主要在于正确认识法律关系的作用,前者是当事人依民法规范要求自愿形成的,后者是由法律直接规定而发生的。

(二)内容要素---法律关系中的实质要素

1、概念:是指民事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1)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由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构成。

(2)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是直接相互对应的。在任何一个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一方民事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都需要另一方民事主体承担相应的民事义务。

(3)民事权利表现为法律保障其实现的性质,民事义务体现为法律强制其履行的特性。

2、民事权利

(1)概念:是法律为保障民事主体实现某种利益的意思而允许其行为的界限。

(2)权利与权限、权能的区别

3、民事义务

(1)概念:是指民事主体依法应当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从而使相对的民事主体实现其利益的必要性。

义务的根本特性在于其约束性,即须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否则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义务的范围是由权利限定的,超过权利人权利限定的范围,义务人没必要为某种行为的义务。

(2)种类:

A、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根据义务发生的根据)

B、积极义务和消极义务(根据义务的内容)

C、专属义务与非专属义务(根据义务与义务主体的关系)

4、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的关系。

(三)客体要素

1、概念:是指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1)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基础。

(2)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具有形式的多样性

2、特征(条件):

(1)有益性(能满足人们的利益需要);

(2)客观性(指不依主体的意识而转移)---即不论是物质世界的事物还是精神世界的事物,只能是存在于主体之外的客观存在,而不能是客观上不存在的,也不能是只存在于主体意识中的事物;

(3)法定性(指由法律所认可规定的事物才可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THE END
1.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与分类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包括:合同行为 婚姻行为 遗嘱行为 收养行为 其他行为 (二)分类 1.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多方行为和决议行为 单方行为:需要一个意思表示,如立遗嘱,双方行为:需要两个相互对应的意思表示,经协商后达成一致(合意),如买卖 多方行为:需要两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5849320414254413&wfr=spider&for=pc
2.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律师普法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1、按照是否直接具有财产利益的内容,民事法律关系可分为财产法律关系和人身法律关系。2、根据义务主体的范围,民事法律关系可分为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3、根据内容的复杂程度,民事https://www.110ask.com/tuwen/14762903740423719226.html
3.司考民法钟秀勇名师讲义: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可按不同标准分类如下:①财产法律关系和人身法律关系(分类标准:是否直接具有财产内容)。②绝对民事法律关系和相对民事法律关系(分类标准:义务主体是否特定)。③单一民事法律关系和复合民事法律关系(分类标准:是否只有一组权利义务关系)。④调整性民事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民事法律关系(分类标准:是否因违法行为而成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962276.html
4.民法总论期末重点向别人借款,获得该借款后的支配权本文详细阐述了民法的基本概念,包括民法的原则如平等、意思自治、公平、诚实信用和公序良俗,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特别是物的概念和分类,以及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评价。此外,还探讨了代理制度,如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滥用代理权的情况,以及诉讼时效的种类和影响。 https://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30958190
5.婚前财产范文12篇(全文)(一) 民事法律关系客体分类 民事法律关系客体包括物、行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以及可转让的财产权利。 物是能满足人的需要, 能够被人支配或控制的物质实体或自然力。民法上的物虽具有物理属性, 但与物理学意义上的物不同, 要求有可支配性、存在性和效用性。物在民法中具有重要意义, 大多数民事法律关系与物有密https://www.99xueshu.com/w/ikeyfxxea5xm.html
6.政法干警专业综合(硕士类)法理学之法律关系公务员考试网根据据以形成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所属法律部门的不同,可将法律关系划分为宪法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 系、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诉讼法律关系等此种法律关系的分类是最基本的分类,其意义在于使人们 在分析和处理法律问题时,首先明确有关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以及这些法律关系里的不同内容、性质的权 利义务,从而https://www.huatu.com/2013/0808/688529.html
7.《个人理财》——第二章个人理财业务相关法律法规考点1: 民事法律关系 自然人 个人理财业务的客户应当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以及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 法人(依法设立的组织) 1、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2、独立享有民事权利、 独立承担民事义务 3、成立要件:依法、 有财产/经费; 自己独立的名称、 组织机构和场所;独立https://blog.51cto.com/u_15564034/6820400
8.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是什么以下是有关“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是什么”这个问题的详细内容。所谓民事法律事实,就是指民事法律规范所确认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如登记结婚、订立合同、变更协议、转让债权、鸡蛋孵化……https://m.64365.com/tuwen/aaanfkd/
9.民法1.2.1民事法律关系的定义、特征与分类 1.2.2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微观透视民事法律关系 1.3民法的体系 专题二 民法的性质与基本原则 2.1民法的性质 2.2民法的基本原则 专题三 民事主体 3.1.1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 3.1.2监护人制度 3.1.3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 3.2法人与非法人组织 http://fjshare.chinaedu.net/home/findCourseDetail.do?courseId=7629fd33841744a488a0da4e85d21f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