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苏力的贡献?—《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读后感

早在大一的时候就见过苏力先生了,那个时候他来我们南大做暑期学校的报告,讲了对一个戏剧的法律分析。虽然没有听懂他的讲课内容,但对他的风格到领教了一番。那个时候,他还正处在“朱甘事件”中,我还记得他在讲座上多次重复的一句话“人生有很多无奈”。大体而言,当时我对苏力的了解比较朦胧。但我记忆深刻的是,法理学老师在课堂上曾推荐过苏力的那本书《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说来惭愧,我最近才读完了它。

他不是在愤世嫉俗,也没有抨击那个时代的种种不太满意的地方,相反,他强调学者要“理解中国”,去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合理之处;他也不是在标新立异,试图抢占学术领地、圈地为牢。相反,他追求把“通俗”的东西纳入理论分析的视野。他似乎离经叛道,竟然研究这样的故事——在当时有人看来简直是没有任何研究价值的问题:一个叫秋菊的农村妇人为她丈夫被村长踢伤而去“讨说法”以及一名偏远山村的党支部书记(山杠爷)惩罚不孝顺的村民的故事等等。这本书里没有高深的词汇和故弄玄虚的成分,更不会有指点江山、为这个“落后的”文明如何实现现代化而激扬文字的痕迹。

当年他那曲高和寡的论文如今已经变成了入门读物了。说句毫不夸张的话,今日若有人想研究中国社会的法治问题,必定绕不过的一道门槛,便是苏力的这本《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这是苏力的第一本著作——严格意义上,它只是一本论文集。

他以“什么是你的贡献”作为序,既是对整个中国学术界,或者主要是指法学界的拷问,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反思和鞭策。也许,他想对那些善意的批评者作一个交待吧,表明他的问题意识以及对中国问题的关切。这里说的“贡献”是指,中国学术本土的知识生产,而不是搬用外国的东西来诊断中国。他说,“因此,从理论上说,我们这一代学者完全有可能根据我们的经验做出我们的贡献……,这种贡献并不是以我们的经验、体悟为目前主要是由西方学者提供的理论、模式提供一些脚注,充实或者补充他们的理论框架,而是一种真正的无可替代的贡献。”(序言第三页)

苏力主张一种实证的、解释性的法律社会学进路,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这一点。譬如在序言中,他说“首先是研究中国的现实”。对于法理学的研究,他还主张“交叉学科”的研究,这不仅在他的书评中体现出来了。例如,在“什么是法理学”一文中,他赞赏波斯纳的“法律经济学的分析”,并提倡从各个学科的角度研究法理问题;在“法学研究的规范化”一个章节中,他对《走向权利的时代》的批评更是对法律社会学方法的一种强调和修正,强调考据和例证。

在上个世纪90年代,这些观点都是但开风气的。当“法学是幼稚的”还弥漫在法学世界上空的年代,能够且敢于对法理学研究提出这么多根本性的反思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在我看来,这也许是中国法理学的一个转折点。

就我的阅读感受而言,苏力、黄宗智和季卫东的研究风格各有千秋。苏力喜欢解剖麻雀,黄宗智重视知识考古和田野工作,而季卫东能将理论论证和社会调查结合起来。

比较巧合的是,关于中国法学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关系,季卫东、黄宗智和苏力的观点也很不同。在《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法与社会》中,季卫东认为后现代思想的引入对于中国法学和法制的发展不利,理由是,后现代思想的破坏大于建设,而中国目前还没有完成现代化。据苏力分析,季的论点有两个前提预设:一是单线社会进化的理论,社会必然是从现代进入后现代;二是法学研究和法制建设的紧密联系。苏力否认了这两个前提预设。苏力虽然也觉得自己不是后现代主义者,但他觉得后现代思想对于法学的建设还是有一定裨益的。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的反思和批判,这有利于现代的建设;并且,哪怕它存在“破坏”作用,但只是在研究层面。在中国的语境下,研究不一定会对制度产生、直接影响。黄宗智则与以上两者的观点都不同。黄认为,中国法律的“现代性”不在于理论上如何界定,而在于实践中.。“现代性”在法律实践过程之中存在,而不在于性质的层面。三者的观点虽然迥异,但都是对中国问题的关切。这些都是有意义的。毕竟,学术在于争鸣。

然而,尽管苏力对本土资源的挖掘下了很大的功夫,他的考据工作还是有些瑕疵的。仅仅以《秋菊打官司》和《山杠爷的悲剧》这两部电影,以及相应的官司来刻画一个民族的法律文化,这是值得商榷的。这类似于国内的影评家们批评张艺谋的电影一样,往往把中国人丑陋的一面展示给外国人看。虽然苏力先生不至于展示中国国人的丑陋,但他仅仅从这两部电影来作分析中国的法律文化,难免陷入以偏概全的境地。没有田野的调查和更多的数据的展示,就分析得出法律规避和法律多元的结论,这显得有些底气不足。虽然我不反对他的结论,但这种解剖方法是否能够经受住质疑者们的追问呢?而且,他的视角也主要着眼于法律的经济分析和吉尔茨的“法律是一种地方性知识”的立场?

相比而言,黄宗智先生到是在考据作业上比较成功。黄先生在《中国离婚法的实践》、《中国民事审判的过去和现在》、《中国的法庭调解》以及《中国法律的现代性》中发挥了他的专业特长,以历史考古的方式,加以社会学和人类学的比较,通过数据和具体案例来分析中国的法律与法学,令人心服口服。他以翔实的数据和分析反驳了国内的流行观点,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例如,对于中国的民事审判和调解之间的关系,传统的观点认为,中国古代以来一直重视对纠纷的调解,追求和谐、天人合一。黄宗智分析清代以来的案例,得出以下的结论:一、中国古代的追求纠纷调解的观念只是儒家理论的一种“应然”的理想图景,在现实中,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有很多;二、即使是调解,也含有很多“强制”的成分。例如,他所提出的“判决式调解”这个概念,实质上还是判决,它曲解了当事人之间的意志,含有强制的成分。

苏力与黄宗智的研究风格之差异在于:苏是在“抓典型”,而黄则重视整体的分析。这两种进路的结果迥异,而且苏力的研究则更可能走向“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境地。因而,他所招致的质疑和批评也很多。他对于中国法治问题的“理解”式态度,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表现。

整体而言,苏力的贡献在于,面对当时国内流行的概念法学和政法哲学,他提供了学术研究的一种方法,一种选择。而且不容否认的是,尽管他的视角存在瑕疵,其学术辐射力是十分巨大的。可以这么功利地说,如果有人愿意去亲自搜索一下他的论文被引用率,他一定不会失望的。

THE END
1.最新宪法学习读本学习心得体会3篇经管文库(原现3篇“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是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总体目标,也是https://bbs.pinggu.org/thread-13197762-1-1.html
2.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读后感(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书评本书是我在洞穴奇案、西窗法语之后看的专业第三本,其中是由多篇文章构成。 作者自称实用主义派,推介制度性建设比具问具析更能影响人的选择,从第一篇可看出作者保守的一面,但从他对《走向权利的时代》一书严肃的学术批评又可以看到他批判性的一面。 最后一篇作者用自己留美七年的亲身经历大致而又周详地为我们描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3284492/
3.本土语文资源范文12篇(全文)《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读后感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可谓是近十年中国法理学界乃至法学界最具影响力,最具争议性的著作。作为学术理论著作,它却一度名列畅销书排行榜,不仅成为法学学子课外必读的著作,专家学者著述立作的参考,也被关心中国法治建设的大众读者竟相捧读。一本学术著作,尤其是法学著作,能够受到如此高的礼遇https://www.99xueshu.com/w/ikeyv3je1070.html
4.法治及其本土资源2024pdfepubmobi电子书喜欢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电子书 的读者还喜欢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电子书 读后感 评分☆☆☆ 记得是马老师说过这本书,然后在同事桌上发现了,然后就据为自有。马老师还专门撰写了篇文章批判这本书的内容,有空再找来看看吧。在2010年的今天,看回1995年朱教授写的书,感觉有点特别。感觉其当时所阐述的问题,在当前仍然https://onlinetoolsland.com/books/26183845
5.《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读书笔记(2021年2022年).pdf《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读书笔记(2021年-2022年).pdf 6页VIP 内容提供方:原创文库 大小:35.36 KB 字数:约9.23千字 发布时间:2021-07-08发布于海南 浏览人气:157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708/7004023116003142.shtm
6.对《法治及其本土资源》的解读摘要:本文以苏力的《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为范本,摘录书中部分内容本文认为值得讨论和商榷的字段进行分析,在肯定本土资源论的基础上,阐述对于本书的理解及通过本书所作的思考延伸. doi: 10.3969/j.issn.1009-0592.2012.29.002 关键词: 本土资源法治法律移植现代化法治国家 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fzysh201229002
7.《法治及其本土资源(第三版)》(苏力著)简介书评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法治及其本土资源(第三版)》,作者:苏力 著,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最新《法治及其本土资源(第三版)》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法治及其本土资源(第三版)》,就上当当网。http://product.dangdang.com/23634904.html
8.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价格:CNY24.00 出版: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载体形态:350 ;21cm 丛编:法律文化研究文丛 中图分类号:D920.0-53 科图分类号:35.2083 责任者:苏力, (1955-) 著 评分: 加入暂存架 豆瓣内容简介: 豆瓣作者简介: 馆藏信息 课程参考书 其他电子资源 http://opac.peihua.cn/bookInfo_0100062024.html
9.法治及其本土资源本书以“法律多元主义”为进路,通过对转型中国若干个案的理论考察,从法律规避和法律多元、法律本土化、法律专业化、市场与法律的替代以及法学研究方法论等多个方面对中国“法治”赖以推进的“本土资源”进行了生动展开和规范转化,并提炼出“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关系这一核心命题,表达了要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非正式资源https://m.cxstar.com/book/2c399daf00001e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