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星亮:《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读后感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时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法律?这不仅是法律工作者的内省自问,更是社会大众的期待与疑问。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我们的法制建设起步较晚,在市场经济大潮之下,尚处于襁褓幼年。在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如何“培育”我们的法律,使其更适应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法学界乃至社会各界形成了一股“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的思潮,主张运用国家强制力率先建立完备的现代化法律体系,以保证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而为了建立现代化的法律体系,需要我们移植“更为发达的国家”的法律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迅猛发展的经济,对法制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急迫要求。然而,特殊的历史原因导致我们的法制体系构建及不充分,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与此同时,我们法学学科的建设也百废待兴,很难迅速地为新法制体系的构建提供全面的指导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大概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的论调应运而生。

本书的第一编多角度集中反思了上述论调。在《变法、法治及本土资源》一文中,作者对这种“强调政府运用强制力规制经济和社会的法制建设”的模式提出了批评,并提出了自己试图论证的命题:“中国的法治之路必须注重利用中国本土的资源,注重中国法律文化的传统和实际。”而这里的“本土资源”并不仅仅是卷帙浩繁的历史规章典籍,更重要的“是要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非正式法律制度中去寻找。”这其中既有过去的习俗习惯,更有在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新习惯与新传统。这就打破了“法律移植”中潜在的法律“放之四海而皆准”,更强调知识的“地方性”。强调适合一国的法律是符合该国具体社会生活实践的,并不是一套毫无背景的抽象原则与逻辑。

在《秋菊的困惑和山杠爷的悲剧》一文中,作者通过对文艺作品的分析,形象地解析了国家制定法与地方传统习惯之间的张力,深化了对上述问题的理解。

接下来的《法律规避和法律多元》和《再论法律规避》两文,从一元的国家制定法和多元的纠纷解决机制之间的张力出发,谈到了“私了”这一在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法律规避现象。与许多学者断言要根除这种“私了”不同,本书作者从法律多元主义的角度出发,适度地肯定了法律规避的合理性。法律规避,作为一种解决纠纷、维持秩序的选择,是一种超越国家制定法范围的“民间法”,反映了法律多元现象的存在。“法律人类学家指出,在每个社会中都有一些组成该社会所必要的次群体(subgroups),如家庭、宗族、社区、和政治联盟这样一些社会单元。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每一次群体中都形成了一定的带有强制性的规范或‘类法律’,并具有自身的特点。

这就又回到了上文的中心论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体系的建立,一定要尊重并借鉴中国的本土资源,包括这种以法律规避为表现形式的民间纠纷解决规范。

第二编集中讨论了作者在某些司法问题上的研究心得。包括《论法律活动的专门化》中对法律活动专业化的期许;《关于抗辩制改革》中从法理原则和社会成本等角度出发,对实行“抗辩制”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和反思;最后一篇《<秋季打官司>的官司、邱氏鼠药案和言论自由》,作者从科斯的“权利冲突”观点出发,分析了两起典型案件背后的权利冲突和配置,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成本问题。

第三编主要是作者对法学研究的鞭策与期待。法学研究在中国尚属一片新耕地,学术传统不强,很多学术规范尚未建立,作者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一定的反思。并且鞭策法学研究者,不要囿于法学研究的局限,应该在充分吸收其他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构建规范化的法学学术传统,并推动学术的本土化。

在这一意义上,法律是一种地方性“知识”。在《后现代思潮与中国法学和法制》一文中,尽管作者否认中国法学界本土化的努力主要是后现代思潮影响的产物,但不可否认作者把此文选在《法治及其本土资源》是有其用意的:“他们(指后现代主义者)指出现代主义之虚妄,至少让人们不盲从,不将一个社会的完善建立在某一个基础或本质问题上或某几个理论原则的基础上,它使人们理解社会的复杂性,理解人的理性的有限性。”这种说辞是否为作者的观点提供了哲学注脚,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遐思。

正是社会的复杂性和法律适用的具体性,我们很难仅仅依靠“法律移植”就能解决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切具体问题。

古话讲:“橘生淮南则为橘,淮北则为枳。”法律的适用过程绝非立法机关公布立法、司法机关执行立法的简单单线条过程。法律的适用是一个消化、发酵乃至变异的过程,不尊重“本土资源”,很有可能造成难以想象的适用困难。

THE END
1.最新宪法学习读本学习心得体会3篇经管文库(原现3篇“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是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总体目标,也是https://bbs.pinggu.org/thread-13197762-1-1.html
2.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读后感(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书评本书是我在洞穴奇案、西窗法语之后看的专业第三本,其中是由多篇文章构成。 作者自称实用主义派,推介制度性建设比具问具析更能影响人的选择,从第一篇可看出作者保守的一面,但从他对《走向权利的时代》一书严肃的学术批评又可以看到他批判性的一面。 最后一篇作者用自己留美七年的亲身经历大致而又周详地为我们描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3284492/
3.本土语文资源范文12篇(全文)《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读后感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可谓是近十年中国法理学界乃至法学界最具影响力,最具争议性的著作。作为学术理论著作,它却一度名列畅销书排行榜,不仅成为法学学子课外必读的著作,专家学者著述立作的参考,也被关心中国法治建设的大众读者竟相捧读。一本学术著作,尤其是法学著作,能够受到如此高的礼遇https://www.99xueshu.com/w/ikeyv3je1070.html
4.法治及其本土资源2024pdfepubmobi电子书喜欢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电子书 的读者还喜欢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电子书 读后感 评分☆☆☆ 记得是马老师说过这本书,然后在同事桌上发现了,然后就据为自有。马老师还专门撰写了篇文章批判这本书的内容,有空再找来看看吧。在2010年的今天,看回1995年朱教授写的书,感觉有点特别。感觉其当时所阐述的问题,在当前仍然https://onlinetoolsland.com/books/26183845
5.《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读书笔记(2021年2022年).pdf《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读书笔记(2021年-2022年).pdf 6页VIP 内容提供方:原创文库 大小:35.36 KB 字数:约9.23千字 发布时间:2021-07-08发布于海南 浏览人气:157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708/7004023116003142.shtm
6.对《法治及其本土资源》的解读摘要:本文以苏力的《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为范本,摘录书中部分内容本文认为值得讨论和商榷的字段进行分析,在肯定本土资源论的基础上,阐述对于本书的理解及通过本书所作的思考延伸. doi: 10.3969/j.issn.1009-0592.2012.29.002 关键词: 本土资源法治法律移植现代化法治国家 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fzysh201229002
7.《法治及其本土资源(第三版)》(苏力著)简介书评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法治及其本土资源(第三版)》,作者:苏力 著,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最新《法治及其本土资源(第三版)》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法治及其本土资源(第三版)》,就上当当网。http://product.dangdang.com/23634904.html
8.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价格:CNY24.00 出版: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载体形态:350 ;21cm 丛编:法律文化研究文丛 中图分类号:D920.0-53 科图分类号:35.2083 责任者:苏力, (1955-) 著 评分: 加入暂存架 豆瓣内容简介: 豆瓣作者简介: 馆藏信息 课程参考书 其他电子资源 http://opac.peihua.cn/bookInfo_0100062024.html
9.法治及其本土资源本书以“法律多元主义”为进路,通过对转型中国若干个案的理论考察,从法律规避和法律多元、法律本土化、法律专业化、市场与法律的替代以及法学研究方法论等多个方面对中国“法治”赖以推进的“本土资源”进行了生动展开和规范转化,并提炼出“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关系这一核心命题,表达了要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非正式资源https://m.cxstar.com/book/2c399daf00001e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