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法律要求?实施科学监管

法律框架基本相同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以下简称药品管理法)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分别对网售药品、医疗器械行为作出了具体规定,这直接决定了网售药械行为的法律地位,并给予了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器械注册人、备案人、经营企业网络销售产品的相应权益,也明确了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也就是说,网售药械行为得到了法律法规的认可。

监管职责基本相同《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已于2018年3月起正式实施,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目前正在抓紧制订中。这两部对网售药械行为具有指导意义的部门规章的发布实施,将推动网售药械监管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维立体监管体系:国家药监部门负责指导全国药品、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网络交易服务的监督管理;省级药监部门负责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的监督管理;市、县两级药监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网售药品、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从监管现状来看,在监管实践中,明确各级药监部门的监管职责,有利于提高监管效能。

主体义务基本相同药品、医疗器械网售主体应尽的义务基本相同。

一是遵守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法律法规,依法诚信经营,保障药械质量安全。药品监管法律法规对从事药品、医疗器械网络销售与线下销售的监管要求一致,都要遵守药品管理法、《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依法依规经营,保障人民群众用药用械安全。

二是通过自建网站从事药品、医疗器械网售的企业和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都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或者条件。依据《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自建网站从事药品、医疗器械网售的企业和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均属于“提供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活动”的主体,故均需取得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这是前置条件。

平台要求基本相同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是网售药品、医疗器械的重要渠道,应给予必要的技术保障,以满足网售药械销售数据和资料的真实、完整、可追溯。

一是定义概念基本相同。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均是指在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交易中仅提供网络经营场所、交易撮合、电子订单、信息发布等服务,供交易双方或者多方开展交易活动,不直接参与商品销售的企业。有的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既销售药品又销售医疗器械。

三是审查义务基本相同。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均应履行对入驻企业进行资质审查、建立入驻企业档案、进行质量安全监测、对网售违法行为及时制止和报告、对严重违法行为停止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及时处理投诉举报及配合监管部门进行监督检查等义务。

四是监测要求基本相同。为监测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国家药监局搭建了“国家药品网络交易监测系统”和“国家互联网医疗器械网络交易监测平台”,实现对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的精准监测,并将监测情况通过平台定期通报给省级药监部门,由省级药监部门组织对可疑情况进行调查、处置,市级药监部门对可疑情况进行核实、调查、处置,并将处理结果在平台进行反馈。

细节规定不尽相同

法规体系发展历程不同关于网售医疗器械的监管要求,是先有部门规章后修订行政法规。2014年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于2017年5月进行修改发布,其中未对网售医疗器械进行定义,也没有制定相应的监管条款。2017年12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为网售医疗器械的监管和市场规范提供了政策保障。今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修订《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四十六条针对网售医疗器械提出了明确要求。

禁止网售品种要求不同从法律角度来看,几乎所有的医疗器械都可以通过网络销售,而药品则有品种限制。具体而言,医疗器械注册人、备案人仅可通过网络销售其注册、备案的医疗器械;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网售品种应在其许可、备案的经营范围内。而网售药品除上述相应要求外,还明确了禁止通过网络销售的药品品种——疫苗、血液制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

综上所述,网售药械监管要求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各自的特点,建议监管人员分别梳理网售药械的监管重点,以选择不同的监管手段开展科学有效的监管活动,营造良好的网络销售环境,促进药品和医疗器械网络销售良性发展。(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市场监管局)

THE END
1.一类二类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析究正解分战解决版GHF87医疗器械注册证概述 医疗器械注册证是指由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证明医疗器械产品符合国家标准、法规,可以合法进入市场的法律凭证,医疗器械注册证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其分类依据医疗器械产品的风险程度和安全性要求。 一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解析 1、定义:一类医疗器械是指对人体具有基本安全性、基本有效性,且风险http://hnspacenet.com/post/63815.html
2.国务院院令: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医疗器械监管条例等修改决定《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 《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精神,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优化法治化http://www.anytesting.com/news/1951415.html
3.基于美欧医疗器械上市后法规要求对我国建立医疗器械警戒制度的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升级转型,建议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具有前瞻性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监管,重点加强安全监管,支持和引导行业的发展[1]。本文基于现行的医疗器械监管法规体系,积极借鉴国内外上市后监管经验,主动顺应医疗器械产业全球化趋势,立足我国国情,积极探索适用于我国的医疗器械监管新模式、https://www.ciopharma.com/article/explain/1032
4.聚焦医美行业:敢问路在何方——从医美新规谈我国医美器械生产经营在我国医美行业的法律制度体系中,目前已针对医美器械建立了一套完整系统的监管制度,监管体系依次为国务院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几个法律层级,主要涉及医美器械的综合监管、生产质量管理、注册管理、经营管理、宣传管理及处罚监管等。https://www.kwm.com/cn/zh/insights/latest-thinking/new-regulations-of-the-medical-beauty-industry-and-the-changes-on-supervision-of-the-production-and-operation-of-medical-beauty-devices-in-china.html
5.北京九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发行人在 ISO 13485 质量体系框架下建立了公司的质量管 理体系,成立了专门的质检部门,以保证产品质量。在生产管理和产品质量管理 方面,严格按照 ISO 9001 质量管理体系和医疗器械行业 ISO 13485 体系进行管 理,对生产部门各个岗位的技术工人及操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考核,使所有 生产人员具有较http://basic.10jqka.com.cn/api/stockph/pubInfo/3297492/
6.医疗器械基本法规监管框架2024年版.pdf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分布 截至2022年底,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达33788家,较2021年的28954家同比增长14.3%。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分布数 量以广东5221家位居第一,其次是江苏、山东、浙江与湖北。 02我国医疗器械法规框架 我国医疗器械法规架构图 上位法 医疗器械监管督管条例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1228/8007120057006021.shtm
7.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0第22期(总期22期)在线培训课程据悉,为适应银行保险监管体制改革的需要,规范及统一银行业和保险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近日,银保监会发布《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下称《程序规定》)。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答记者问时表示,现行许可程序类规章《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许可实施办法》存在程序标https://www.zzqyj.net/?list_89/1226.html
8.XX年医疗器械监管工作总结(精选8篇)今年,我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医疗器械监管法规、规章及省、市局交给的各项任务,切实履行医疗器械监管职能,依照我局试行调整日常监管检查任务与职责要求,求真务实,不断开拓创新,已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医疗器械各项日常监管检查任务。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d24rl2i0.html
9.www.sxlpd.com/clp85/1248.html30年来,国家执业药师主管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从制定管理法规,编写考试大纲及应试指南,认定考试、注册监管、继续教育,推进立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逐步建立了以考试认定、注册监管、继续教育为框架的管理制度。截止到2023年12月底,全国通过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总人数已达155万,截至2024年1月底,全国累计在注册有效期内的执业http://www.sxlpd.com/clp85/1248.html
10.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2020年12月21日,国务院第11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新《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21年6月1日起施行。一年来,全国药监系统有力有序有效推动新《条例》落地落细落实,医疗器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法规体系持续完善,医疗器械监管水平不断提升,增强了人民用械安全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同时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http://www.camdi.org/news/10953
11.院士动态详情院士新闻中国大陆卫生立法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恢复卫生法律框架,着力加强公共卫生立法建设”,和90年代“充实医疗领域卫生立法”的基础时期,到本世纪进入了一个相对综合平衡的全面发展时期。目前大陆卫生法律体系已初具规模。但是,由于卫生立法对社会回应的有限性和立法资源的相对短缺,导致很多亟待规制的方法还在以政策替代法律,https://ysg.ckcest.cn/ysgPopSci/techTalk/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