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南翔:进一步完善我国涉外法律体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涉外法律规范从无到有、稳步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陆续制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法律。21世纪初,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前后曾对大量涉外法律文件进行“立改废”。党的十八大以来,涉外领域立法工作进入“加速期”,《外商投资法》《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等立法相继推出。2023年7月实施的《对外关系法》是我国对外关系领域的“基本法”,不仅明确了国家有履行协定和条约的义务,而且规定了宪法具有优先于条约和协定的法律地位,对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具有定方向、稳大局的作用。

当前,我国现行有效的300余部法律中,专门涉外的法律有53部,具有涉外条款的法律有152部。新时代以来,随着我国涉外法制工作重心从“有没有”进入到“好不好”“管不管用”的新阶段,我国涉外法制研究也从“立法论”转向“体系论”。体系是“同一种理念之下多样化认知的统一性构造”。法律体系是由立法者创设的一套客观存在、具有一致性和统一性的法律规则所构成的整体。法律体系不同于法律规则的简单加总,它的核心使命在于实现形式上的全面性、内容上的完备性、结构上的系统性、价值上的统一性。

涉外法律体系建设的结构要求

所谓“结构”,是指作为系统或整体而存在的事物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依据法治的结构理念,系统完备的涉外法律体系应当是以宪法的有关规定为统帅,以专门的涉外法律和基本法中的涉外规定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中的有关规定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有机统一整体。为实现涉外法律体系建设的结构要求,有必要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第一,国内法和国际法的关系。涉外法治工作涵盖国际和涉外事务,涉及法律、政治、外交、经济等手段的综合运用,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协调国内法和国际法的关系。第二,法律规则和法律实施的关系。应完善重点法律域外适用的配套程序规则。例如,细化《反外国制裁法》第12条以强化该法的可执行性,加快制定《出口管制法》配套实施条例,完善军民两用物项、数字技术产品、临时管控物品的出口管制制度,等等。第三,法律制定和法律解释的关系。要重视涉外法律法规解释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建设,在国际层面加大对中国法进行解读和宣传的力度,及时纠正国外对我国立法的错误认识。第四,国家立法和“先行先试”的关系。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港)的“先行先试”优势,在服务贸易、投资、金融、人员流动、数据开放、科技合作等领域探索制度创新。第五,倡议宣言和法律规则的关系。要重视国内立法实践在国际法领域的造法功能,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和任务纳入法律规范之中,并推动其成为区域性、全球性的制度成果文件。

此外,还要构建创新立法、执法和司法的协作机制,并推动涉外法治共同体的法律实践。立法机构在制定涉外法律规则时,应赋予执法机构、司法机构更多的自由裁量空间,使后者能够更好处理复杂多变的国际事务。要打破理论和实践的藩篱,拓宽国内外交流与合作渠道,着力解决法律起草和适用脱节问题。

实现涉外法治的价值目标

涉外法治既是国内法治的对外延伸,也是国际法治在国内的体现。涉外法律体系建设的价值目标,不仅在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在于推动国际秩序朝向更为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其次,主动对接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加入WTO前后,我国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修改与贸易有关的21部法律,国务院对约100部行政法规进行“立改废”。积极对接WTO规则,使中国涉外法制建设理念快速更新,也推动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2020年,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指出,中国将积极考虑加入CPTPP。有观点认为,中国加入CPTPP是第二次“入世”,任务艰巨。值得深思的是,我国涉外法律制度如何与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特别是在国有企业、网络治理、劳工组织规则等方面。挑战越多、难度越大,就越要在价值中寻找共识。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历史经验表明,法治同开放相伴而行,对外开放每向前推进一步,涉外法治建设就会跟进一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必须坚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念,主动对接、积极吸纳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THE END
1.关于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的意见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是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促进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进我国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http://www.cnlawweb.net/law/egulation/2024120846338.html
2.全球化背景下跨国法律适用问题深度解析法律资讯全球化背景下,跨国法律适用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将解析跨国法律适用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趋势,探讨不同国家法律体系之间的差异与融合,分析法律适用中的冲突与协调机制,旨在为解决跨国法律适用问题提供参考。摘要字数控制在100-200字以内。 本文目录导读: https://www.kanfawang.com/post/21233.html
3.中西政治制度对比(通用6篇)政党制度之比较。西方发达国家大多实行多党并存竞争的制度,中国则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当合作制度。随着历史的发展,各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都在不断发生新的变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政治多级化的发展,各国政党间也开始相互借鉴执政经验,探索执政规律,一谋求更好地为本国的发展服务。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vfb1n.html
4.全国法硕联考历年真题解析(8)【考点分析】 本题考查立法体系、法律体系、法学体系和法系这几个相关概念之间的区别。立法体系一般有两种含义1.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制定的具有不同等级效力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体系。2.国家机关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体系,即国家立法权的划分体系(就是何种主体享有何种立法权限的问题)。法学体系,又称法学分科的http://www.yuloo.com/news/219170.shtml
5.中西法律文化比较12篇(全文)《(2001—2010)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学生应“了解中国历史和国情……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强调学生应“遵守国家法律、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民主法治精神,做负责任的现代公民。”《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也指出:“通过历史学习,了解中国国情,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https://www.99xueshu.com/w/ikeyp3j3c6gb.html
6.报告节选(四):中国企业全球化的国别风险分析《跨越山海2022在美国,税收体系由一套复杂的中央、州级和地方级税收制度构成。事实上,美国在全国范围内设有超过80000个不同的税务管辖区,以严格执行税收法规著称的美国国家税务局也是其中一环。 3、疫情下衍生出的相关法律 新冠疫情催生了一系列与员工密切相关的法律。比如,疫情下员工居家办公衍生了一系列关于远程办公等法律和税务的https://m.yicai.com/news/101867960.html
7.刘建武:“党大还是法大是伪命题”的N个理由岳麓讲坛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切合中国实际成功发展之路,才能形成一套适合自己国情治理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要求我们必须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否则,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一句空话。 第四,党与法治的一致性体现在国家法律同党内法规内在本质的https://ldhn.rednet.cn/c/2015/12/09/3860063.htm
8.「媒介伦理与法规」万字笔记已做好!直接打印背!惟其受众“欲知”而又“未知”的信息,才具有新闻价值;惟其传播受众“欲知”“未知”而又“应知”的新闻信息,才体现了对公众知情权的尊重,同时又体现了对法律法规和新闻伦理的尊重。媒体及新闻工作者向受众提供“欲知”“未知”的信息,并非没有边界,边界即“应知”。与“应知”相对的则是“不应知”。国家机密https://www.douban.com/note/856366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