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体系构成

本文由【中文word文档库】搜集整理。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教学资料、行业资料、范文模板、应用文书、考试学习和社会经济等word文档

中国法律体系构成

李林*

一、关于中国法律体系的问题

以往,中国法学界对于法律体系的理解,一般比较狭窄,认为“法律体系通常指由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③即使学界现在的理解,基本上也没有能够跳出这个窠臼。中国学者的上述观点,主要是源于前苏联的关于法律体系的传统理论。前苏联这种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有特定的历史条件和背景。如众所知,西方法学(尤其是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学)通常在两个意义上使用法律体系概念:一是将法律体系视为法系④,如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所长。

②法律体系是建构而成还是自然生成的,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美国律师约翰·梅西·赞恩在《法律的故事》一书中,用生动平实的语言,对希腊政治哲学家柏拉图进行评价时,深刻地阐释了好的法律体系形成得不易。他说:好的法律需要经历无数次错误和失误,需要无数个世纪的艰苦努力才能形成,然而,天真的哲学家或立法者却以为他能够在几个小时之内就能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洛克比柏拉图懂得多,他也曾试着为美国的一个小殖民地创立一套法律体系,其结果证明那套法律只不过是不切实际的谬论的大杂烩。此外,还有一个立法者边沁自认为对全世界的法律全都了解,这太荒谬了。他编了一部宪法,并自信这部宪法适合埃及的卡代弟夫和刚获得自由的南美共和国的那些印第安人、美国的一个州以及另外一些政治社会。有许多哲学家都像柏拉图一样,自以为上帝和大自然选定他们作为立法者,但他们全都错了。参见【美】约翰·梅西·赞恩著,孙运申译:《法律的故事》,中国盲文出版社2002年12月版,第138页。

③《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版,第84页。

④在英语中,“法系”和“法律体系”有时是用同一个词(LegalSystem)表述。西方学者往往将两者视为同一个概念来使用,并把这个概念用于对世界法系的研究。在西方一些比较法学家,如德国学者茨威格特看来,世界上的法系有罗马法系、德意志法系、北欧法系、普通法法系、社会主义法系、远东法系、伊斯兰法系和印度法系。但是,也有一些国家属于“混血”法律体系,例如希腊、南非共和国、以色列、菲律宾、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其他一些法律体系,“将这样一些法律体系指定属于某个法系是困难的”。尤其是人们往往发现,在某一个法律体系中,许多事项带着来自此一“母法”或者来自另一“母法”的特征。在这种情形下就不可能指定该法律体系整个归入单个法系,这时或者可能只是将该法律体系中的某一个领域的法律,比如只就家庭法、继承法或者只就商法加以归类。【德】茨威格特著,潘汉典等译:《比较法总论》,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139、141页。

①其他论著还有:J·H·维格莫尔:《世界法律体系概论》(J.H.Wigmore,APanoramaoftheWorld’sLegalSystems),论述了世界上法系的多样性;另外,J·D·M·德雷特:《法律体系导论》(J.D.M.Derrett,AnIntroductiontoLegalSystems),专门介绍了7种法系的情况。

②【德】茨威格特著,潘汉典等译:《比较法总论》,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131页。

③在古罗马法中,乌尔比安首先提出了公法与私法的概念。他认为,公法调整政治关系以及国家应当实现的目的;私法调整公民个人之间的关系,为个人利益确定条件和限度。参见【意】彼德罗·彭梵得著,黄风译:《罗马法教科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9页。现代人们对于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标准,有利益说、应用说、主体说、权力说、行为说、权利关系说等理论。在理论与实践中还衍化了“现代公法私法化和私法公法化”的现象。参见李步云主编:《法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第116-117页。

④参见吴大英、沈宗灵主编:《中国社会主义法律基本理论》,法律出版社1987年2月版,第216页以下。

⑤《列宁全集》,第36卷,第587页。

⑥【俄】B.B.拉扎列夫主编,王哲等译:《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法律出版社1999年4月版,第161页。

⑦【俄】B.B.拉扎列夫主编,王哲等译:《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法律出版社1999年4月版,第161页。

⑧在1930年代的这次讨论中,苏联学者勃拉图西就提出,应当把调整方法也作为分类标准,但这一意见没有得到采纳。1956年第二次讨论苏联法律体系问题时,大多数学者认为只以法律调整对象作为划分标准已不够了,几乎一致同意把法律调整的对象同法律调整的方法一起看作划分法律部门的统一根据。(参见吴大英、任允正:《苏联法学界关于法的体系的讨论情况简介》,载张友渔等著:《法学理论论文集》,群众出版社1984年12月第1版,第287页。)

THE END
1.关于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的意见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是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促进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进我国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http://www.cnlawweb.net/law/egulation/2024120846338.html
2.全球化背景下跨国法律适用问题深度解析法律资讯全球化背景下,跨国法律适用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将解析跨国法律适用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趋势,探讨不同国家法律体系之间的差异与融合,分析法律适用中的冲突与协调机制,旨在为解决跨国法律适用问题提供参考。摘要字数控制在100-200字以内。 本文目录导读: https://www.kanfawang.com/post/21233.html
3.中西政治制度对比(通用6篇)政党制度之比较。西方发达国家大多实行多党并存竞争的制度,中国则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当合作制度。随着历史的发展,各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都在不断发生新的变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政治多级化的发展,各国政党间也开始相互借鉴执政经验,探索执政规律,一谋求更好地为本国的发展服务。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vfb1n.html
4.全国法硕联考历年真题解析(8)【考点分析】 本题考查立法体系、法律体系、法学体系和法系这几个相关概念之间的区别。立法体系一般有两种含义1.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制定的具有不同等级效力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体系。2.国家机关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体系,即国家立法权的划分体系(就是何种主体享有何种立法权限的问题)。法学体系,又称法学分科的http://www.yuloo.com/news/219170.shtml
5.中西法律文化比较12篇(全文)《(2001—2010)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学生应“了解中国历史和国情……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强调学生应“遵守国家法律、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民主法治精神,做负责任的现代公民。”《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也指出:“通过历史学习,了解中国国情,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https://www.99xueshu.com/w/ikeyp3j3c6gb.html
6.报告节选(四):中国企业全球化的国别风险分析《跨越山海2022在美国,税收体系由一套复杂的中央、州级和地方级税收制度构成。事实上,美国在全国范围内设有超过80000个不同的税务管辖区,以严格执行税收法规著称的美国国家税务局也是其中一环。 3、疫情下衍生出的相关法律 新冠疫情催生了一系列与员工密切相关的法律。比如,疫情下员工居家办公衍生了一系列关于远程办公等法律和税务的https://m.yicai.com/news/101867960.html
7.刘建武:“党大还是法大是伪命题”的N个理由岳麓讲坛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切合中国实际成功发展之路,才能形成一套适合自己国情治理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要求我们必须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否则,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一句空话。 第四,党与法治的一致性体现在国家法律同党内法规内在本质的https://ldhn.rednet.cn/c/2015/12/09/3860063.htm
8.「媒介伦理与法规」万字笔记已做好!直接打印背!惟其受众“欲知”而又“未知”的信息,才具有新闻价值;惟其传播受众“欲知”“未知”而又“应知”的新闻信息,才体现了对公众知情权的尊重,同时又体现了对法律法规和新闻伦理的尊重。媒体及新闻工作者向受众提供“欲知”“未知”的信息,并非没有边界,边界即“应知”。与“应知”相对的则是“不应知”。国家机密https://www.douban.com/note/856366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