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法考网为广大考生带来了2020年法考《民诉》科目中关于未经法院判决不得认定有罪是无罪推定吗?的知识点解析,以及对应的考查要点,希望能为考生扫清备考误区。具体内容如下:
《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很多同学在学习这一原则的时候经常疑惑,既然未经法院判决,不得确定有罪,是否意味着对被追诉人应当推定无罪呢这是否意味着在我国已经确立了无罪推定原则
其实,不然。《刑事诉讼法》第12条仅仅体现了我国立法中对无罪推定精神的部分吸收和接纳,但是并不能因此认定我国确定了无罪推定原则。无罪推定原则与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原则相当不同。
任何人,在未经依法确定有罪以前,应假定其无罪。
(1)无罪推定原则适用阶段
无罪推定适用于刑事程序启动之后,法院作出生效判决之前的诉讼过程中。一旦判决生效,则被追诉人要么在法律上是无罪的,要么在法律上是有罪的,这一争议已经终局性地被解决。再无“推定”存在的空间。
(2)确立“法律上无罪”的诉讼地位
无罪推定为被追诉人设立了一种“法律上无罪”的诉讼地位。无罪推定不对是否犯罪的事实作出描述、认定,只是对被追诉人做出一种保护性的假定。只有生效的法院判决,才能推翻这一假定,从而将被追诉人的诉讼地位改变为“法律上有罪”的人。
(3)对被追诉人设置相应的程序保障:
在刑事追诉程序中,为国家追诉机关设置重重限制;同时赋予被追诉人包括辩护权、沉默权在内的种种防御和救济权利。
(4)司法证明意义上的无罪推定
法院的生效判决的作出必须由控方经法定程序证明被告人有罪。
刑事司法证明的框架:①控诉方承担证明责任。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责任由控方承担,且这一责任不可转移;②被追诉人无需自证无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证明自己无罪的义务,但有权提供证据进行无罪辩护。③疑罪从无。证明被告人有罪应当达到排除一切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只要法庭对被告人是否有罪尚存合理的疑问,就应当做有利于被告人的解释。只要上述证明标准不能满足,被告人无罪的推定就不能被推翻,疑罪按照无罪处理。
(5)自由推定
法律上无罪的人就应当享有无罪的人应有的自由。故被追诉人享有人身自由为原则,对其人身自由进行必要的限制为例外。西方法治国家多通过“保释”制度、“人身保护令”等程序或者制度减少审前羁押的频次,加强对被追诉人的人身保护。
(6)非赃物推定
被追诉人无罪,则其财物也并非赃物。在生效判决作出之前,国家专门机关不能处置被追诉人的财物。
(7)社会政治评价的推定
无罪推定原则是宪法原则和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被很多国家所采用。无罪推定是针对封建专制下纠问式诉讼结构下的有罪推定而言的。
我国刑诉法第12条确立了未经法院审判,不得确定有罪原则。这一原则部分吸收了无罪推定原则的精神。但我国并未完全确立无罪推定原则,无论是法律制度还是司法实践,都有与无罪推定原则明显冲突的情况。